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南北大唐帝国-第13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众酒客闻之一阵唏嘘,感叹世间有此等佳肴却不在中土!

    “你个憨货,北海道在尔眼中竟只有吃食!”酒客中有人取笑道。

    众酒客听闻一阵哈哈大笑,刚才那人略显尴尬的绕了绕头。

    “看过《海外奇闻录》的兄台想必都知道,北海道岂止捕之不竭食之益寿的鱼群鱼籽?还有遍布山岭的百年甚至千年的老山参、灵芝等名贵药材。还有窜于山岭之中的狐狸、貂、熊、虎等野兽,它们身上的毛皮哪一件不是在馨香殿售价高达数以十、百贯计?上个月在馨香殿拍卖出的一件白狐裘更是高达三千贯。咱不需别的,只要有一手好箭法,去一趟北海道回来就是家财万贯的富家翁。”

    “那不知得在北海道待几年猎多少猎物才能赚得万贯?”酒客中一人站起来饮下一杯酒后反驳道,众多酒客易是哈哈笑了一阵。

    酒客中又有人讲道:“猎取毛皮采山参灵芝,这杂志上讲了,可不只北海道。安东北部地带的广袤地域是北海道的数十倍之大,猎物、山参、灵芝更多。与其跨海去北海道,倒不仿就近去安东北部。”

    逍遥醉一楼的一众酒客正议论的起劲时,一道异样的惊叫声惹的众人侧目。

    “俺滴娘哎!台湾河谷、山岭里盛产金矿,采金一天就能得金一两。”长安西市逍遥醉一楼,一个长相宽厚的胖子看着手中的《海外奇闻录》惊叹道。

    “采金算什么?汝可知晓当今糖价几何?”当即,就遭到坐于旁侧酒案,被胖子惊扰了酒兴,有着剑眉,面色冷酷,一身剑客装扮的年轻郞子讥讽道。

    “不知?”胖子连忙摇头。

    “长安杂质最劣等的红糖一斤就要六百文,上一等的红糖就得一贯,最为精制的黄沙糖一斤现在卖到三贯。”

    “俺滴娘哎,这岂不跟抢钱一样?”

    年轻剑客冷俊的剑眉不由一皱,这胖子俺滴个鬼啊!心下想抽这胖子两嘴巴。

    “哈哈!抢钱都没这多,糖这个价,还有价无市。”身为长安富商的王俊不无羡慕的说道,另眼多看了年轻剑客几眼。

    “大唐糖价如此高昂还供不应求,而台湾岛却是能亩产一万斤甘蔗的宝地,还是拥有两千多万亩的无主之地。按某说,与其费心费力的去山野淘金、打猎,还不如开垦耕地种甘蔗,十亩甘蔗一年后就能卖三千多贯。淘金呢?虽说一天就能淘得一两,可谁能保证一年每日皆是如此?打猎就更不好说了,野兽虽不如人聪明,可也不是束手就擒。开荒种甘蔗,这可是稳赚。”

    王俊一席话犹如惊醒梦中人,加上王俊可是长安出了名的富商,其一身富态的肥肉,白白净净的圆脸,当即就有人将其认出。

    能来逍遥醉饮酒的就不是缺钱人,哪怕是一楼。

    不少酒客身上还带着买来的《海外奇闻录》,急忙翻开查看介绍台湾岛的那一页,没带者则凑过去观看。

    “王兄说的好有道理,某等看了杂志竟没看出其中最赚钱的门道,实在惭愧。”一名身形粗犷的中年汉子放下手中的杂志拱手称赞道。

    “某以前就是组织人手开矿的,在山野里开矿可比种地困难得多,一不小心就着了猛兽毒虫的道。由其是采黄金,还得防着强人杀人劫财。”

    众酒客细思一番后纷纷赞同的点点头,细想起来还是种甘蔗更保险,种一年就能收获,稳赚不赔。招个百八十人去台湾开垦种植,十亩光是卖甘蔗就有三千贯,那百亩岂不万贯了?这还只是一年,可比去北海道、安东北部打猎来钱快的多。

    如果搞种植园又当制糖坊主卖糖商人,那赚的岂不更多?一众酒客心思活络起来,计划着过完年去台湾抢地。

    随着《海外奇闻录》在长安的火爆销售,其所刊登的海外之事在长安迅速传播,仅两三天就以传遍长安周边各县,华、同各州,东出潼关,成为年末关中百姓最为津津热道的话题。

    皇家周刊在东都洛阳的分号在接到从长安送来的《海外奇闻录》稿件后,仅比长安晚四天就通过洛阳城内的报刊亭对外发售,迅速引爆洛阳话题。

    至新年到来之时,《海外奇闻录》所刊载消息以长安、洛阳为出发点,极其迅速的向四周辐散出去,引得各方对生活现状不满意的百姓注目。

    “台湾岛上拥有两千多万亩无主耕地,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极易适合甘蔗种植,一年就可收获。泉州一户五口之家,驾船前往台湾开垦十亩耕地种甘蔗,一年后在地里砍得甘蔗十万斤,卖给商人赚了三千贯……”

    在长安城金光门外一座普通酒肆内,一位年不过十四的少年拿着最近几天长安传的沸沸扬扬的《海外奇闻录》朗朗念道,越往下念呼吸略显急促,双目发光,好像杂志里有什么了不得的东西吸引着他。

    少年郞的身边则围坐着十几个身配横刀的彪形大汉沉着的倾听着,连平日喜欢的酒放在桌案上都忘了动。

    当少年郞清脆的嗓音念完《海外奇闻录》后,望着眼前这本彩色的杂志,双手久久不能放下。

    “他娘的,泉州的那小儿耕个十亩地一年就赚千贯,咱兄弟在外拼死拼活给商队当护卫,在刀口上舔血,一年下来能有百贯就祖坟冒青烟了。”围坐的诸多大汉中,当即就有一人发飙,满是嫉妒的嚷嚷道。

    “台湾岛这么好,种个地都能成富豪,某看咱们干脆收拾家伙去台湾开垦田地种甘蔗得了。”

    “对啊,这杂志上可是说了,台湾岛现在可是足有两千多万亩无主之地。咱现在就去开他个千八百亩都没人跟咱们争,要是去晚了,消息传的大江南北都知道了,可就没咱们什么事了。”

    “宋头领,你给大家伙拿个主意吧?”

    十几个大汉纷纷期待的望着带领他们走南闯北,踏西域、过天山的头领宋河。

    “叔父……”少年郞眼神热切,诺是叔父带着其手下弟兄去台湾,他也要带上娘亲弟妹跟着去。自从爹早逝,自家就靠叔父接济过活,早就过够穷日子的宋青江得知《海外奇闻录》刊登的海外消息后,整颗心都静不下来读书了。

    做护卫,长年通行大漠戈壁、荒山野岭的宋河脸上尽是饱经沧桑之色。慈爱的拍了下宋青江的后脑勺笑骂道:“你个小兔崽子不好好念书,将来考科举做官,光耀门楣,跟着咱们这些大字不识一个的粗人去外闯荡干啥?去台湾发财也是叔父带着兄弟们去,你就给某留在家乡照顾你娘亲、叔母和一众弟妹。”

    “哈哈哈……宋小郞,你毛都还没长齐就想跟咱们出去闯荡啦?你给你家留后了吗?”十几个没节操的长须大汉,嘴就跟没上门阀是的叽哩巴拉取笑宋青江,宋青江憋的脸色通红不知如何反驳这群流气十足的凶汉。

    直到宋河发话了,这帮兄弟才停下大嘴巴。

    宋河指头敲着桌子沉声道:“既然《海外奇闻录》将台湾写成发财之地,不管它是真是假,对于刀口舔血的咱们就去闯一闯。成了大家发财,不成也不过是片蛮荒之地,大不了白跑一趟。”

    “宋头领说的不错,一片蛮荒能有什么威胁到咱们性命的。”宋河的一伙弟兄们高兴的叫嚷道。

第208章 财帛动人心() 
“家老,关于台湾岛的消息的探的怎么样?”

    自从看过《海外奇闻录》后,张越既兴奋又是激动,这又是一桩商业机遇,能够使张家财富积累更上一层楼。便急不可耐的派家老去打听关于台湾岛种甘蔗一事的消息。

    家老摇头回道:“回大郞,某派人去皇家周刊、燕王府采买的执事那打听过了。关于台湾,或者说《海外奇闻录》所刊登的所有有关海外的消息实际上都在该杂志上了,是燕王府商业总管崔玄回长安后,派人送到皇家周刊令他们出版的《海外奇闻录》。”

    “看来真相如何,只有派人去实地看看才知晓。”张越仰趟在坐榻上,细细逐思《海外奇闻录》上所刊登的每一条消息。

    机遇往往就藏在字里行间,就如四年前,燕王府四大商号开业时,为了打造人气而在长安城中广发传单。张越正是在传单中看中了逍遥醉所售酒一栏新奇的白酒名,从而奠定了今天张家在长安的商业地位。

    想当初,张越从父亲手里接过的张家不过是长安一名不见经传的商人罢了。在四年前抓住燕王府名下产业‘青山绿水’出售白酒这一从未有过的烈酒机遇,通过向其收购囤积,再转运外地高价倒卖使得张家大赚了一笔。

    从此张越紧盯燕王府名下各产业,一有新产品出售立马大量收购,然后派遣马车快马加鞭运到山东各繁华州县倒卖。

    几年下来,张越通过这种赶时间跨地域倒卖手段使得张家的财富大幅积累,一跃而成长安年轻有为的商人。

    皇家周刊是燕王和太子、沛王几人合办的,刚一出版出售张越就看中了报纸一行当的赚钱和宣传的功能,立马出资招几位科考落第的穷迫文人担当写手创办了大唐首家商业报刊…长安商务报。

    长安商务报经过一年的发展,以经算是在两京家喻户晓。张越更是慧眼独具,在报上刊登两京市内的各种商品的物价变化而吸引了不少百姓和商人购买参阅。一些行商为了兜售货物还花钱在他的报上打广告,一年的广告收入都令张越喜出望外,在打商业广告的影响力上甚至超过了一本正经的皇家周刊。

    为燕王府所主导的皇家周刊不会无原无故的另创办一份印刷精美绝伦的《海外奇闻录》杂志。专研燕王数年的张越猜测燕王此举定有深意,还是藏着诺大发财之机的深意。

    喜欢的书友请看正版,正版将待会修改:

    日本现在还没有天皇,李煜从逍遥醉那里偶然遇到的两个遣唐使交流中,了解到最近日本近况。当然现在日本不仅没有天皇同样也没有日本这个国名,更确切的说叫倭国,从汉代开始对日本列岛上生活的人的一种蔑称,意在形容其矮小丑陋。

    刚才碰到的那两个倭人身材确实不怎么高,也就一米六几的样子,长相仍具有前世自己对倭人的感观,猥琐、一般。

    坐在逍遥醉三楼的豪华包间里捏着下巴,李煜望着包间舞台上正不停旋转的胡璇舞女郎们走神的想着刚才得来不多的信息。

    在唐代倭国进行了影响其历史走向的两次重大改革之一的大化革新。如果说明治维新将日本从封建愚昧带入了近现代文明社会最终成为世界列强;那么大化革新就是将日本从野蛮落后的奴隶社会带入封建文明从此踏上了文明社会的道路。

    不过介于历史知识有限,而且前世更多的是关注本国的历史,好奇欧洲历史的李煜来说,对倭国大化革新的了解只停留在初高中的历史教科书上,对倭国当代的历史恐怕只能用小白来形容了。

    不过今天还是挺庆幸的,居然碰到了两个遣唐使,由其是那个大使守大石,问之无所不说,简直让李煜高兴坏了。从而让李煜也能睁眼看下大唐海东这个几乎被海洋隔绝的群岛国如今的发展状况了。

    历史上大名鼎鼎,后世被小日本大吹特吹,同时也被一些自卑崇洋媚外的国人大吹特吹的大化革新原来以经开始二十年之久了。

    刚从那个叫什么坂合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