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这就是我李白-第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日李白带着杂毛去眉山游玩,四处游荡,逛到了经常来的小潭。见到一个老婆婆坐在潭边拿着一支铁棒不停地在石头上磨着。

    相信你和我一样,想起了一个关于铁棒磨成针的故事。但故事与真实总是相差甚远。

    李白上前去问:“老婆婆,你是想把这铁棒磨成针吗?”

    “没错,我要把这铁棒磨成针。”

    “老婆婆,铁棒是磨不成针的。”

    “不行啊,不磨成针我就回不了家。”

    “怎么回不了家呢?我送您回去吧?”

    老婆婆似笑非笑地看着李白:“你自己都回不去,怎么上我回去?”

    李白如同雷震,“婆婆说笑了,我怎么回不去,我家就在附近。”李白强作镇定。

    老婆婆拿起铁棒摇摇头:“我说的不是这个家。”

    她拄着铁棒颤颤巍巍地走:“记住,不完成使命是不能回去的。”

    “老婆婆,什么使命?”

    “历史的使命。”老婆婆留下一句话越走越远,李白却怎么也叫不住她,“等一下,老婆婆!你是什么人?”

    最终老婆婆消失在山林之中,李白呆呆地站在那儿好久,直到杂毛拿着大脑袋蹭蹭他裤脚,他才回过神来。李白摸摸它的头,说:“杂毛,你说我该怎么办?”

    “历史使命,历史使命……难道说只有完成历史使命才能回去吗?李白的历史使命,作诗?只有成为诗人吗?李白还有其他使命吗?”李白带着杂毛出了眉山,一路上一直魂不守舍。

    回到家里,李白也不进门,呆呆地坐在自家门前。

    青莲丫头走了出来,看到自家少爷失魂落魄地坐在家门口也不进去,担心地上前去问:“少爷,你怎么了?”

    “青莲姐,我想家了。”

    “少爷,你不就在家门口吗?”青莲不解。

    “不是这个家……”李白小声自语。

    “什么?”

    “没什么,青莲姐,你说我以后是个什么样的人?”

    “青莲不知道少爷会成为什么样的人,但青莲知道少爷是个天才,会成为一个伟大的人。”青莲自信满满地说。

    “伟大的人?青莲姐也想我做官吗?”

    青莲吞吞吐吐地,“这个……”青莲下了很大勇气说,“少爷要听实话吗?”

    “但说无妨。”李白笑笑。

    青莲咬着嘴唇说:“少爷不适合做官。”

    “为什么?”

    “我看着少爷长大,少爷从年纪很小的时候就和常人小时候不一样,少爷从来没有哭闹,有时候还会望着天空发呆,像个大人一样。我感觉少爷打小对什么都不放在心上,有时候觉得少爷像是个神仙,不问世事,好像什么也不能让少爷的心绪产生波澜,不就像仙人一样无喜无悲?少爷太过潇洒了,感觉不会把什么东西放在心上,除了有一次主母被九少爷骂了一声,少爷才发了一次怒,少爷几乎都是一副平淡性子,这样的人不应该去做官,倒应该做个隐士。少爷太老成了。”青莲长篇大论,说完了才觉得自己似乎说得太多了些。不好意思地说:“少爷我是不是多嘴了。”

    李白苦笑,“没有,你说的很好。”

    青莲的话没有错,我本来就不是这个世界的人,自然不会把这个世界的人和事放在心上。青莲的话让我清醒了很多,我本来就不是做官的材料,为何强求着济世救民,心系天下呢?

    李白起身笑着问,似乎摆脱了心事,“父亲在哪?我去找他。”

    青莲看着轻松的李白自己也变得轻松许多,“老爷在前堂。”

    李白点点头,推开大门直奔前堂。

    正在算着账目的李客见李白过来,“白,你……”

    “父亲,”李白看着父亲似乎更加衰老,他突然跪下磕头,“还请父亲尽快去任城上任,带上母亲。”

    “我是不会去的,我再去求求他。”李客着急地说。

    “不,父亲,我现在也不想做官。父亲那年带我远游边塞,近察民生,确让我生出报国之志。实话说,知道此事后我确实有些失落,但既然天意如此,便不必强求。”李白认真地说,“父亲尽快上任,章家便不能凭士家地位压制我李家,更要紧的是,母亲的身子已经受不住了绵州的潮湿了,任城气候温暖干燥,母亲可缓解湿热之疾。至于我,会留下来打理李家的基业。之后远游一番,再去和父亲母亲团聚。”

    李客这才突然发现,李白已经不是小孩子了,他长大了。原先李客进京,是去求了一份圣旨。李白那夜与父亲夜谈,才知李家竟是宗室之后,但李客对此讳莫如深,只告知李白当今圣上还要称李客一声曾祖。李客苦苦哀求,终于当今圣上许了李客一处九品官职,便是任城,只要李客做了官,虽然可以摆脱商人身份,但李家子弟仍不能参加科举。

    “你去和你母亲说罢。”李客五味杂陈。

    “是。”

    李白退出后来到母亲房间,“母亲。”李白行礼。

    月娃身子虚弱,正倚在床上,“白,过来一些让娘亲看看你,”李白上前,月娃抓住李白的手,“不要怪你父亲,也不要怪李家。”

    “母亲,我已经想清楚了,做不做官都无所谓,只要心系天下,怎么都能施展抱负。”李白微笑着,“母亲,我来与你商量一件事。”

    “什么事?”

    “你随父亲去任城赴任,我打理李家剩下的产业,之后我去和您们团聚。”

    “你一个人留在这?不行。母亲不舍得你,你也不会经商。”

    “母亲,”李白劝着说,“大伯家和叔父家不会都去任城的。”

    “万一他们都去呢?”

    李白看着月娃不讲理的样子,笑着说,“母亲,那如果他们不都去我就留下来好不好?”李白看月娃还不乐意,接着说,“孩儿长大了,想自己一个人走走。”

    月娃刚想拒绝听了这话却松了口,想了想,才说:“好吧,尽快来任城,不要让娘亲等太久。”

    “好。”李白笑了。

第7章 学剑术() 
李客和兄弟们商议了一番,李白的两个叔父都愿意和李客前往任城,而李白大伯李天南却选择留下。

    “我老了,对这儿有感情了,也不想放弃李家在这的产业,就不和你们去了。”

    于是李白和大伯一家留了下来,青莲听说李白不去之后,苦苦哀求让她留下来陪少爷,于是她也留了下来。杂毛因为月娃,也留了下来……

    李白此后跟着大伯学习两年经商,但学了两年就放弃了,因为他发现他对这东西实在没有天分。在一次李白把一批收购西域葡萄酒的钱给了一个三合镇郑村的穷孩子,就是李客带着李白去的那个村子,那个不排队读书的孩子。李天南就再也没有让李白插手产业,让李白老老实实读书去了。

    此后李白终日要么读书,要么四处游山玩水,偶尔跑到醉春楼与琰姑娘吟诗作对,整日无所事事。

    李天南也不干涉李白,随他去耍,在他看来自己的侄子就是个潇洒性子,旁人管不得。

    李白这日来到匡山,听说这里有一位老道士,老道士仙风道骨,能算命,精剑术,被人传的神乎其神,简直成了位老神仙。

    李白于是四处寻找这位老道士,匡山不小,李白三次寻访不得,只得在此四处游玩,匡山景色优美,丛林茂密,常有山间野鹿出没,又多山泉,清冽甘甜。李白即兴赋诗:“

    犬吠水声中,桃花带露浓。

    树深时见鹿,溪午不闻钟。

    野竹分青霭,飞泉挂碧峰。

    无人知所去,愁倚两三松。”

    此即《访戴天山道士不遇》。

    李白无聊诵了首诗,学着在眉山樵夫给的方法,捕了一只野兔,在溪边处理后,收集松枝烤着兔子,不久便有松香伴着肉香飘飘而出。杂毛在旁边直勾勾看着,浑然不觉留着口水。

    “等会就好,别急。”李白笑着说。

    “好香啊,能不能分给我点?”一个道士打扮的老头边嗅边走过来问。

    李白看着这突然出现的道士,难不成这就是自己要找的道士?“好啊,反正这么大只一个人也吃不完。”李白爽快地说。

    兔肉烤好后,李白掰了一只兔后腿给那道士,自己也拿了只兔子腿啃着,从身后拿出一壶酒来,问那道士:“要不要来口?”

    道士大喜:“好啊,”他接过来喝了一口,“啧啧,好酒。”

    “这是三十年的剑南酒,自然好喝,哎,你少喝点!”李白心疼地说,“这酒我家也就几坛了。”

    道士不好意思地笑笑,把酒壶还给李白,“小伙子,你叫什么名字?”

    “李白。”

    道士仔细打量着李白,“小兄弟面貌惊奇,竟不像此世间人!”

    李白微微一惊,“道长说笑了。”

    道士摇摇头,大有深意地看着他:“小兄弟气质出尘,潇洒不凡,宛如天上人。”

    “在下就是一个普通人,道长过誉了。”李白松口气说。

    李白反过来问:“道长莫非就是乡间所传,精剑术,能算命的老神仙?”

    道长抚抚胡须,哈哈笑道:“谣传,谣传罢了,哈哈……”

    李白看着这道士突然洋洋自得的样子,心中腹诽,这是那老神仙?夸你一句就飘成这样?定力还不如我……

    道士笑完,问李白:“小兄弟,我能不能再喝你一口酒?”

    李白把葫芦给他,老道士喝了一口酒,露出飘飘欲仙的表情,意犹未尽地问李白:“小兄弟,能不能把这葫芦酒送给老道我?”

    “那可不行,”李白把葫芦拿回去,“我也不多了。”李白肉疼,刚才老道喝了不少。

    老道士心痒难耐,“这样,小兄弟,你拜我为师如何?我教你剑术,算命你喜不喜欢?我也可以教你,保证你一学就会,受益无穷。怎么样?啊?怎么样?”

    李白想了想,很是“勉强”地点点头,“我确实比较喜欢剑术,”

    老道士高兴地跳起来:“好好!来,你来拜师吧?把你那一壶酒拿来当见面礼。”

    李白惊讶地问:“我说要拜师,可没说要给你酒啊?”

    “嗯?”老道士忍不住了,“哪个拜师的不给师傅点见面礼?”

    “咦?不对啊,哪个当师傅的不先给徒弟一些见面礼?”

    “你你你……你个臭小子,存心戏耍老道我?老道收你为徒就是为了这壶酒。一日为师,终生为父啊,你也太不孝敬了!”老道气鼓鼓,“罢了,我不收了,气死我了!”

    李白哈哈大笑,把酒葫芦递到老道手上,恭敬地行拜师礼,“师父。”

    老道乐呵呵地扶李白起来,“用不着这些繁文缛节,走走,我带你去我的道观。”他眼角瞥着李白的酒葫芦。

    李白一笑将酒葫芦给他:“这酒给你,葫芦还我。”

    “放心放心,师父不抢你东西。”

    李白随老道去了道观,道观屹立于一座山头,两人拾阶而上,老道推开大门,门后的小院生着几棵古松,一石桌,两石凳,幽静清雅。院后大堂供着三清像,下放一个檀木桌子,上供两个牌位,大堂左右各一处偏房。

    老道得意地问:“还不错吧?”

    “很清净。”李白点点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