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明末之巨宼逆袭-第6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尚可喜决定亲自率领平南、靖南(耿继茂)两藩汉军旗主力赶赴肇庆,以解燃眉之急。

    至于广州城周围那些义军,他却是根本没有放在心上,只要破了李定国大军,这些人跑都来不及,哪儿还敢在广州嚣张?

    到达肇庆后,尚可喜立即登上城墙观战,半日过后,他便已经看清了双方形势,于是对许尔显说道:“肇庆城墙坚固,易守难攻,如今兵力也足,李定国肯定攻不下来!本王现在忧虑的倒不是肇庆,而是广州”

    “李定国在肇庆不得寸进,广州定然安然无恙,王爷还有何担忧?”许尔显大为疑惑,帐下诸将也是深感不解。

    “本王担心的是潮州郝尚久!潮州东有漳州总兵,北有吴六奇总兵驻军于大埔、镇平(今广东蕉岭县)、程乡(今广东梅县),西有本王与靖藩坐镇。这狗贼四面皆是我大清重兵,为何他敢铤而走险降而复叛?”

    尚可喜从明朝边军一小兵到如今清廷赫赫有名的平南王,脑袋瓜子自是非一般人可比,他将广州四处的形势仔细一琢磨,就发现了其中的破绽。

第121章 黯然而返() 
尚可喜显得忧心忡忡:“本王猜测那郝尚久定与李定国早有联络,方才敢如此大胆。如今广州形势不明,郝贼才不敢贸然提兵西进。”

    “但若是李定国派人同他联络,命他破釜沉舟趁虚西攻广州,本王岂不是要重蹈定藩(定南王孔有德)覆辙?”

    众将一时无言,过得半晌,方有一将禀道:“王爷,此事不难预防!肇庆与广州之间江水湍急,李定国要派人去潮州,必然要过三水县西南面的木棉头渡口,除此别无他途!”

    “王爷可遣一支精兵暗伏于此,定能将李定国传讯之人一网打尽!郝贼得不到广州的讯息,自然不敢贸然西进,如此定可保广州无事!”

    说话的是尚可喜的另一名亲信部将总兵班志富,当年尚可喜投清前,班志富、许尔显、卢可用、金玉奎等人便是他的亲信,如今愈发受到信任重用。

    这几人久驻广州,对周围地形自然熟悉,又是时常带兵打仗的,终究还是想到了应对之策。

    尚可喜沉思了一会道:“如今也只有如此,但愿能如你所想。如若不然,广州城破,你我皆要死无葬身之地!”

    他随即命人通知留守广州的耿继茂派出精骑扼守木棉头渡口,切断李定国同郝尚久之间的联系通道。

    李定国却根本没有想到尚可喜会预先料到自己的行动,并且还派出了精兵阻截,他派出人马往潮州后,便安下心来等候郝尚久的消息。

    只过得一天,耿继茂麾下骑兵果然在渡口守到了李定国遣往潮州联络的这支千人部队,清军趁他们渡河到一半的时候用强弓硬弩突然发起攻击,杀死杀伤数百人,其余人狼狈逃回了肇庆城下大营。

    肇庆城墙高大坚固,派出联络的人马又遭遇伏击,清军如今已经彻底封死了木棉头渡口,李定国无计可施,可就这样撤兵又实在是不甘心,于是再用多处开挖地道的办法攻城,只要有一处能够突破,便有可能攻陷肇庆。

    城内尚可喜解除了后顾之忧,便着手全力对付李定国。

    四月初八日,他下令从东、西炮台边上各凿一道侧门,出其不意地冲出城外夺取明军所挖地道。

    为了鼓舞士气,他开出了高额赏银:“有能出城夺贼地道者,每人赏银五十两。”重赏之下,必有勇夫,清军士卒拼死卖命,蜂拥向前。

    尽管明军炮火、箭矢如雨,却仍然不能抵挡清军的疯狂冲击,他们以盾牌遮挡头部,持刀拼命冲杀,最终夺取了明军正在开挖的地道口,随即放火焚烧地道,隐藏于地道内的明军尽数死于烟熏火燎。

    李定国看得目眦欲裂,本想亲自率部猛攻,然而四处一看,麾下将士却斗志全无,原来明军见清军如此悍不惧死,竟然生了畏怯之心!

    李定国被迫命令全军后退离城五里重新扎营!

    尚可喜初战得胜,大喜过望,立即趁明军立足未稳之时,派主力精兵出城攻击李定国设在龙顶冈的大营。

    一番殊死奋战之后,明军终于不敌,大营被破!

    清兵蜂拥而入!总兵周金汤见情况紧急,连忙跪地向李定国请求道:“鞑子势大,王爷请先撤退,待标下等与鞑子死战!”

    李定国一肚子火正无处发泄,听得此言勃然大怒,一脚踢在周金汤脸上厉声喝道:“虏兵人不比我多,兵不比我利,本王为何要退?你等贪生怕死,致有今日之败,此乃奇耻大辱!”

    周围众将士听得满面羞惭,竟都无言以对,于是转身与清军拼死搏杀,终于将清兵赶出了大营。

    尚可喜在城头观战,见清兵攻营失利,士气已泄,生怕明军趁机反攻入城内,连忙鸣金收兵,但明军却也是无力追击。

    李定国吩咐众将清点人马。连日攻城,竟然已经损失了数千士卒,郑成功、郝尚久两部又杳无音讯,军中粮草已经不多,若再僵持下去,后果不堪设想!

    他思虑良久,作出了一个痛苦而又无奈的决定:率部撤回广西。

    李定国第一次进攻广州的战役就此草草收场。

    细说起来,此次攻肇庆不下,粮草欠缺尚在其次,主要原因还是郑成功按兵不动,而且南明军的战力也是个问题。

    肇庆城中的清兵总兵力只有两万余人,而李定国部有五六万之众,竟然几次在城外对战时反被清军追杀!

    这么大规模的攻城,每次战败竟然只伤亡几百名士卒,这已经说明了问题:如果不是明军见清军悍勇就慌忙后退,哪儿可能只死伤这么点人?

    李定国率部回了柳州。如今清廷兵力相当薄弱,两广之地最多不超过三万人马,这还要加上原来广西孔有德的残部,广东就占了两万多清兵,而且全部集中在广州附近。

    南明军在两广之地来去自如,然而李定国心中却是憾甚!

    其实,清军自四川、湖南遭受前所未有的失败,连失三王之后,兵力已经是捉襟见肘、首尾难顾。

    在四川,吴三桂和李国翰全军覆没,只逃回区区数十人,清廷不得不调两万清兵急赴汉中,以防李来亨北上。

    在湖北,被李元利从四川撵进郧阳的农民军首领姚天动、黄龙为首的姚黄十三家余部,以及原郧阳总兵王光恩之弟王光兴、王光泰兄弟的兵马,也频频在郧襄、荆州一带骚扰袭击清军,各部之间声气相通,不时出没,清兵征剿无力,连赋税都收不上来。

    在湖南,孔有德和尼堪败亡,清兵损失也是着实不小,屯齐与孙可望宝庆一战之后,因伤亡过大,士卒疲惫,也只得率领麾下的满八旗兵余部回京休整。

    长沙府城在洪承畴到达前的两个月内,基本处于无兵无民的状态!

    在两广,李定国盘踞广西,虎视眈眈,时时准备联合郑成功共图广东。

    驻守广东的清廷两王(尚可喜和耿继茂)成天担惊受怕,联名向朝廷诉苦,说尚可喜部下汉军旗兵卒仅余二千五百名,耿继茂部下仅二千三百名,二者都已伤亡过半。

    如今广东的兵力,加上绿营兵也不过二万之数,而且征战损失得不到兵员补充,请求清廷抽调蒙古兵员三千来广东助战。

    但顺治以“边外投顺蒙古各有部长,不便调发”为由,拒绝了尚、耿二人联名奏折上的哀哀苦求!

第122章 投名状() 
除了李定国外,闽浙沿海郑成功拥兵十万以上,大小舰船上千艘,这对清廷的威胁更为巨大!

    尚可喜、耿继茂怕重蹈孔有德分兵镇守两城兵败身死的覆辙,将两部主力全部集中于广州,其他各州府则分由各部绿营兵驻守,基本上也没有什么战力。

    因此,广东许多地方的抗清义师相当活跃,他们凭借海岛、港湾、山区等有利地形坚持抗清,清廷在广东的统治除了广州一地外基本只是聊胜于无。

    清廷不仅在南方面临东西两线同时作战的危险,而且在占领区的统治也没有完全巩固,山西、关中、汉中起义此起彼伏,清兵疲于奔命!清廷内部甚至出现了弃楚、粤、桂、赣、川、滇、黔七省而与南明议和的主张。

    但顺治最终压下了议和的建议,因为他还有一名凶悍打手没有放出来,那就是洪承畴!他认为如果洪承畴在湖广经营失败,到时再议和划江而治也不算迟。

    清廷给了洪承畴最大的权限,在授予洪承畴的敕书中规定“一应剿抚事宜不从中制,事后具疏报闻五省总督、巡抚、提督、总兵悉听节制若系密切机务,任尔便宜”,甚至满洲八旗的亲贵将军也得听从他的命令。

    降而复叛的明臣多了去,满清朝廷却仍然如此重用洪承畴,就连他要求调山、陕、宣、大、关、辽各处精兵强将(而且这些将领全是他的旧部)入湖广助战的上疏,也是照准不误,难道就不怕他手握重兵到了湖广再反水?

    清廷上下如此相信洪承畴,其实是因为他早就交过了“投名状”,而且不止一张!

    洪承畴当年以蓟辽总督的身份降清后,立即便向清廷泄露了当时正在进行中的朝鲜与明廷的秘密军事合作计划,其中一个具体步骤是会合登莱明朝水师与朝鲜总兵林庆业的船队,在义州截杀清军。

    朝鲜出兵的目的,是为了救回在盛京(沈阳)做人质的朝鲜王世子和麟坪大君,然后才能无所顾忌地和明军合作共同对抗清军。

    但洪承畴的泄密,不仅使朝鲜方面主持其事及执行计划的大臣沈器远、将军林庆业等被灭族,还导致了朝鲜朝廷中的“拥明派”被一扫而空,也为朝鲜彻底投向清廷扫清了障碍。

    这事对明廷的实质伤害并不大,知道的人也不多,但对当时奉明朝为宗主国的朝鲜来说,却是一个沉重的打击!

    如果这事不算什么的话,那他随多尔衮率军十万大举南下攻明,一路出谋划策,直趋北京也算不了什么。

    但他受命招抚江南,镇压屠杀江南抗清义军,斩杀拥护明室的大学士黄道周、明宗室长乐王朱谊石、瑞安王朱谊防、金华王朱由产、高安王朱常淇、瑞昌王朱谊贵后,他便已经与明廷彻底决裂!

    再加上参与杀害崇祯太子朱慈烺一事,洪承畴更是以沾满鲜血的双手,向清廷证明了他的“忠诚”!

    汉人上下,但凡忠义之士,都恨不得食其肉而寝其皮!

    可以这么说,他现在已经没有任何退路,无论谁都可以再降明,只有他不可能!

    洪承畴集军、政、刑、财大权于一身,权势之重,一时无出其右者。

    不过他却没有一丝欣喜,因为这也意味着他到湖南后已经没有了任何妥协的余地,背水一战已成定局!

    败即身死,胜亦无光!

    顺治十年三月,洪承畴一行千多人踏上了前往湖广的路程。

    一路过河南、经武昌,再乘船循湘江而上,三千多里的路程,一直走了两个多月,总算到了长沙。

    此时屯齐已经率八旗兵撤离湖广,长沙城并无人驻守,百姓也是不多。洪承畴进得城内府衙来,喟然长叹道:“不想府城竟然破败至此!”

    “大人,湖广原本鱼米之乡,只因贼宼横行才日见凋蔽。朝廷此番请老大人坐镇湖广等省,正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