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明末之巨宼逆袭-第1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吴三桂部进入四川后,很快就攻破保宁府,杀了南明任命据守此城的川将赵荣贵。接着又挥师南下,再取嘉定,川南巡抚范文光听说嘉定失守,服毒自杀。孙可望麾下白文选、刘镇国眼见清兵势大,连忙率部退守叙州。

    一路势如破竹,四月间,吴三桂已经由佛图关进入重庆,击杀南明总兵李廷明,又分兵围蓉城,南明朝廷任命的官员连忙带了士卒出城投降,随即吴部再取叙州。

    这时刘文秀大军已经回了云南,白文选、王复臣部只得退守永宁(今四川叙永县)。

    南明的提学道任佩弦,向吴三桂投降。到了六月,吴军已经北取石泉,又遣兵恩威并施招抚漳腊、松潘等地土司,其他地区的南明将吏也纷纷接受招抚,向清军投诚。

    至此,四川已经尽数入了吴三桂手中!

    然而,孙可望吃了这么大的亏,他怎么可能善罢甘休?

    巴东如今已经成了大兴军的工业基地,李元利现在每隔几天就要跑过去一趟。

    虽然只有一百多里路程,但始终是不方便,他甚至已经考虑过把大兴军的指挥中心搬到巴东去,但手下的将领们一致反对,他们认为巴东紧依长江,如果敌人从上游顺流而下,很可能防守不及,被敌人掀了老巢。

    现在长江上游四川未定,各部武装都可能是潜在的敌人,这种担忧倒也不无道理,李元利也只得就此作罢,仍旧乘船骑马来往于巴、兴之间。

    半年过去,李元利的辛苦付出终于有了回报,第一批燧发枪已经改造了出来,经检验过后先装备了特种部队和侦察部队。

    但大量换装还得等到九月过后,这也是李元利的硬性要求,因为十月会有一场大战。

第32章 计划() 
燧发枪所使用的弹簧钢,是曾举得到李元利的指点后炼出来的,方法参照了“苏钢”的冶炼。那就是采用“生铁淋口”法,也就是所谓“吃生”。

    这种方法操作起来也很简单,就是用融化的生铁水来浇淋熟铁,等到两者都融化时,再出炉进行锻打,由于高温的生铁水和熟铁中的杂质起氧化反应,很容易就能除去渣滓,所冶炼出来的钢已经相当于现代的工具钢。

    其实“苏钢”冶炼法最迟在明朝中期以前就已经在安徽芜湖盛行,但由于这种炼钢技术珍贵,都是父传子、师传徒,所以外人只知道有这种钢而不知道冶炼方法。

    当时掌握了这种炼钢技术的炼铁世家,无一不是富甲一方。

    不过这种技术火候确实很难掌握,非常考验炼钢师傅的水平。

    曾举哪怕有李元利的指点和在大量的材料供应下,也是经过了成百上千次试验才掌握了最好的冶炼时间,换了其他人,哪有这么好的条件、这么多的材料供他挥霍?

    中国古代的炼钢技术已经很先进,就是由于以上原因和频繁的改朝换代,造成很多技术失传,现代曾经出水过一只明代船锚,经测定其材质已经和现代的的特级钢差不多。

    燧发枪不能大量装备,主要还是枪管的问题,虽然曾举已经用苏钢制造出钻头来钻枪管,但是水力镗床还在完善之中,效率极为低下,而且苏钢用来做钻头还是太软。

    不过有李元利提供图纸和思路,所缺的只是时间而已。

    开春之后,年前被孙可望袭击裹挟去的大顺军士兵陆续逃了出来回到兴山,再加上来投靠的流民,大兴军的人口又多了很多,部队也整编成了三个军。

    人口的增加带来的是粮食的压力,幸亏竹山银矿挖出了金银,工务司寻找银矿的人在山沟里找到了一个现成的金银矿,是以前有人开采过的。这也就证明了山民的传言并非空穴来风。

    施州卫成了大兴军最主要的粮食来源地,换走的是新冶炼出来的金银,见到这种情况,李元利将谋取施州卫的计划又向后推迟了两年,只要他们不给大兴军添乱,又能提供粮食,就让那些土司再逍遥几年也没有什么。

    香溪河响滩这一段,是两河合龙的地方,河面宽阔,两岸地势也比较平坦,如今方圆几里的地方都被大兴军修建成了一个个的军寨,连河面上也装上了铁栅栏。

    离河边不远的地方,是一个不大的院子,里面有两栋砖木结构的两层小楼,它们使用了大兴军工务司最新出厂的水泥,一些受力的地方和四角还用上了铁条,十分结实。

    这就是李元利新建成的元帅府,高夫人和黄氏也搬来和他住在一起,此时他正在做公事房里,一边努力回忆硝化甘油炸药的具体制造过程,一边用笔在纸上写写画画。

    “大帅,军务司刘司长要见你。”祁金彪敲了两下门,然后推开门叫道。

    “请他进来。”

    “元帅,好消息!”话音刚落,刘体纯便走了进来,不等坐下就说道,“刚得到细作传回来的密报,王光兴已经被吴三桂封的夔州总兵卢光祖撵走,而卢光祖现在又随吴三桂南下川南,现在夔州兵力空虚,正是咱们取而代之的时候。”

    打探四川情报的工作从来没有断过,吴三桂和刘文秀双方的情况,大兴军都随时掌握,李元利从茶壶里给刘体纯倒了一杯水,这才说道:“二虎叔,咱们要动起来了!”

    李元利对于收取四川也是满怀期待,前世张献忠江口沉银传得沸沸扬扬,他也不止一次看过相关报道,如果大兴军攻取四川后,把江口沉银捞出来,只要有这些金银,再招抚民众休养生息,最多三年,四川就能成为自已最稳固的大后方。

    “不过现在还不是时候,现在吴三桂实力还在,只要咱们在这时候拿下夔州,吴三桂绝对会调转头来全力对付咱们!”李元利用手指头敲了敲面前的办公桌,显得很是胸有成竹。

    “吴三桂抢了四川,孙可望肯定不会甘心,应该很快就会做出应对,我估计他会派刘文秀再次入川,到那时才是真正的龙争虎斗。只要刘文秀一开始攻打叙、泸二州,吴三桂就不可能轻易抽身出来,那时才是咱们取夔州的最佳时机!”

    “不过从现在开始,咱们就要开始做各种准备工作了。我已经做好了详细的计划,你立即召集师以上的将领,咱们开个会,作具体部署!”

    这份计划他准备了很久,但先前因为时机未到,他也就没有多说,如今却是让大兴军的将领知道的时候了!

    “好!我立刻派人去通知!”刘体纯大声把他的亲兵叫了进来,让他们去通知各将领到元帅府来开会。

    大兴军在各地的驻军,都是以旅为单位,师以上的将领都在兴山,进行最后的军官培训,旅以下的军官则是轮换培训。

    一个时辰后,各部将领终于全部到齐,李元利看着坐在下面的将领,心里也是颇为满意,经过半年多的培训,将领们终于有了几分后世军官的本领和气质,这也是因为这些将领本性还算不坏,也愿意去学习新的知识。

    其实在原本的历史上,以大顺军余部为主力的夔东十三家,全盛时期兵力超过了二十万人,而且除了郝摇旗和王光兴、三谭部外,其余几家在当时都算得上是军纪较好、战斗力较强的部队。

    现在的大兴军共三个军九个师,加上非战斗人员共有九万人,这是一个很庞大的数字,哪怕是现在拉出去,也能有一争天下之力。

    但李元利还是不愿意现在就和满清或者孙可望硬扛,在没有保持绝对的优势之前,他不想牺牲太多人。明末连续一二十年的动乱,已经对中国造成了太多的伤害,能够多剩下几个人,以后自己也好用不是?

    对于灭掉满清继而统一全国,李元利并不觉得这是多困难的事情,无非是多花点时间和精力罢了,多保存点元气,放眼世界才是他应该做的事情。

第33章 军议() 
刘体纯轻咳了一声,大家顿时都安静下来,“元帅,各位同袍,现在由我来先说一下四川的形势。”

    “今年二月,吴三桂和李国翰兵发四川。两个月内攻占保宁、嘉定、顺庆、夔州,四月间又攻占重庆、蓉城、叙州,镇守四川的南明王复臣和白文选率部退守永宁。吴三桂又招抚川西川北土司、各地贼匪,各地明军闻风而投,短短四个多月时间,已经将四川大部抚平。”

    “接下来由元帅给各位说一说咱们下一步的计划!”

    李元利站起身来,拿起了一根光滑的小木棍,先在左手心轻拍了两下,这才说道:“各位,四川的形势从表面上看起来,是已经被吴三桂抚平,但大家要注意的是,刘文秀所部并没有受到多大的损失!”

    “吴三桂进军快,原因主要是刘文秀带领主力大军回了云南,留守四川的部队并不多,这才让吴三桂趁虚而入,这样一来,可以想象的是,在短时间内,刘文秀必然会从云南及贵州向四川发起反攻!”

    “吴三桂部现有四万人,估计刘文秀出兵不会少于这个人数,应该达到五万甚至六万人,大家先想一下,这样的形势下,会出现什么情况?”

    没有人回答这个问题,将领们还不具备这种军事眼光,李元利只得用木棍指着地图继续说道:“刘文秀反攻四川,肯定会分两路北上,一路从遵义到重庆,一路从永宁攻叙州。”

    “而吴三桂此时就会面临这样一种情况,他的四万大军已经分散驻守到了四川各城,以叙州或重庆一城顶多数千不到一万的兵力,要抵挡刘文秀的几万大军,无异于痴人说梦!”

    “这样一来,刘文秀就会长驱直入,吴三桂最终只能退守保宁,如果被刘文秀围困在城中,会出现什么情况?”

    李元利当惯了教官和老师,习惯了提问,这一次有人说话,但却不是回答他的问题:“元帅,要是吴三桂不留在保宁,而是逃回汉中呢?”

    “不可能!这次进兵四川是满清皇帝下了圣旨,吴三桂刚被封王,他尽起驻守汉中的精兵,如果损兵折将逃回去,根本没办法向满清皇帝交差!”李元利斩钉截铁地说道。

    “唯一的可能就是,吴三桂会在保宁和刘文秀展开决战!他虽然兵力弱于刘文秀,但战斗力要比刘文秀所部强上不少,而且刘文秀连战连胜,已成骄兵,以骄兵对强兵,结局自然不言自明!”

    刘体纯有点不相信:“元帅,你的意思是刘文秀把吴三桂围在保宁,而最后却会被吴三桂打败?”

    “吴三桂会惨胜,刘文秀会惨败!双方都占不到什么便宜。”李元利自得地点了点头。

    好无耻!这根本就是历史上已经发生过的事情,李元利拿来当成自已的推论,却完全没有一点羞愧之心!

    但这并不妨碍将领们对他的盲目信任,因为李元利早前对四川形势的判断现在已经被证实,而且他种种化腐朽为神奇的手段更是折服了这些将领们。

    “基于以上可能发生的情况,我军要获得最大的利益,必须采取以下行动!”

    “我军除留少量部队驻守以外,其余分为两部,一部西进攻克夔州全境,在达县集结蓄势以待,等两军于保宁形成胶着之势时,即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经巴县至广元,断了吴三桂的后路。一旦他们精疲力竭之时,咱们再经巴州、剑阁、梓潼南下,帮他们打扫战场!”

    刘体纯哈哈大笑道:“如果果真象你说的这样,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