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明末之巨宼逆袭-第1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元利对这些人其实也没有好感,主要是来自于前世的记忆,这些人最后大多数都降了满清,但现在他没有任何借口来永远剥夺他们的军权,只能这样一步步的来,慢慢地架空他们。

    何况在这个乱世,道德沦丧,绝大多数人没有忠孝节义的概念,这也是当时的大环境。这些人现在能够听从自已的安排,以后好好加强思想教育,还是有很大希望回到正途上来。

    幸亏他是“仙人弟子”的事情大家都已经一致认可,况且他麾下有四五万精兵震慑,不然还没这么容易把这些人全部送进军官培训班。

    剩下的五家分别为郝摇旗、王光兴、谭弘、谭诣、谭文三兄弟,郝摇旗不用说,先说王光兴,他兄弟三个,大哥王光恩、弟弟王昌,三兄弟都是流寇降了明军,多次与大顺军为敌,并且还几次打败李自成,清兵来了之后,他兄弟三个又投降了清军。

    后来老大王光恩因为被人诬陷押往北京问罪,王二王三就又起兵反清,他大哥本来已经要被无罪释放,这一来直接就被砍了头!光看他们的经历就够了!这样的人,杀了心里也不会有什么愧疚。

    至于谭氏三兄弟,本是明朝忠州卫世袭卫官,都是残暴不仁的家伙,再说明朝的卫所官么,不用说,就凭这一点就该杀!

    解决了两个棘手的问题,李元利心情大好,不过这种心情没有保持多久,马上他就要去给孩儿兵上课,然后是特种兵培训,再然后是军官培训,再然后

    尼玛要是前世自已开个培训班生意有这么好,那自己早就转行了,也不至于被老天爷发配到这儿来。

    不过话说回来,要是以后自己真不小心当了皇帝,不说三宫六院七十二妃,只要有十个八个美人在怀然后再指点一番江山,激扬一下文字,这生活,还是很有希望的!

    这事儿他每天只要想上一遍,肾上腺素马上激增,起得比鸡早、睡得比狗晚,一天象个陀螺一样转个不停他也不觉得累。

    老神仙尚炯买的东西终于回来了,李元利喜出望外,不是因为大量的粮食、种子等物资,而是一起来的几百号人,这些人多数是各种工匠,而且还有十几个读书人,其中一个竟然是崇祯三年的秀才。

    这秀才姓吕名镜,可称得上是真正的明朝遗老,清廷的剃头令下,他宁愿留发而舍头!后来除了他和儿子躲到道观里逃过一劫外,其余家人都被砍了脑袋。

    这下好了,李元利的小学终于有了文化课老师,他又可以稍微轻松一点了。

    现在小学只开设了三门课程,一是识字,二是算术,三是思想品德,每天上午各上一堂,下午由教导营派来的教官进行军训,这七八十个小孩可以说才是李元利的宝贝。

    顺治九年的春天终于来了,雪融了,冰化了,大兴军整军已经完成,每个人都忙得不可开交。

    李元利又在开会,春季工作会议,这会不开不行,他必须给这些人制定明确的目标,现在想让他们独当一面还不行。

    “刘司长,我军必须在春耕之前,拿下更多的地方,然后把老百姓都发动起来种地。秋收之后,咱们再扩军一次。咱们现在这几万人,还是有点不够用,办不了大事啊!”李元利示意铜头把军用地图挂到墙上。

    这副地图是李元利根据前世记忆大体绘制好之后,又召集了军中所有将领来一起对地形地名作了具体的描述。大兴军的将领都是走南闯北过的,除了闽、粤、滇等少数省份以外,竟然大多数地方都有人知道。

    这是一副标准的军用地图,上面是密密麻麻的等高线和各种标注,为了教会军中将领看这张地图,李元利也花了不少心思。

    对前世人来说这很简单,只要稍微学学等高线的知识就能根据这地图做出沙盘,但教会这些人李元利却花了近十天时间,不得不说脑回路确实不一样。

    “如今刘文秀已经占领四川大部分地方,而我军除了兴山、巴东、巫山、大昌、大宁五县之地外,房县、竹山、竹溪、夔州咱们只占领了一部分。

    夔州现在为王光兴所占,咱们暂时不去动他。房竹三县自东虏大军退后,只留下治理地方的官员和少量驻军,郝摇旗趁机窃据房县,咱们也先不动他,让他有个栖身之所,免得逼急了跟咱们拼命。剩下的竹山竹溪二县以最快的速度拿下,以便春耕。”

    “军务司已经拟定好了计划,拿下这两县之地快得很。元帅,我总觉得现在取这两县没什么用处,咱们不缺地啊,缺的是人!竹山竹溪怕是也没多少人了吧?”刘体纯疑惑地问道。

    “人肯定有,都钻山里了。咱们要取这两个地方,最主要的原因其实是竹山有金银矿!并且很好开采!”李元利提高了声音大声说道。只要竹山银矿一开始开采,大兴军内部的将领肯定会知道,现在也没有必要再隐瞒,他索性将这事说了出来。

    一听有金银矿,只听得下面“嗡”的一声,所有人都激动起来。

    “元帅,这这是真的?”刘体纯连话都说不清楚了,他很清楚对于现在的大兴军来说,有一座银矿意味着什么,何况李元利说的还是金银矿!

第27章 规划() 
“肯定有!但还没找到具体的地方,早先我已经派了人去,现在还没有消息。”李元利重重地说道。

    “那还等什么?咱们现在就准备,明天大军开拔,拿下竹山挖银子!”刘体纯“呼”地一声站了起来。

    李元利连忙摇了摇手:“不行!声势千万不要弄大了!这消息要是走漏出去,各方势力肯定都会群起而攻,到时保不保得住都是个问题。就算是在咱们大兴军内部,也要执行保密条例,严格保密。

    至于打竹山,简单得很,我训练的特勤大队已经初见成效,就叫他们去走一趟,悄没声地拿下来了。然后进驻的部队分成小股进入,只要一确定具体地点,就把方圆十里的山都封了,不管谁闯进去,就拉去挖矿!”

    “政务司的人也要跟上,东虏留下的官员,把为首的拉回来去砖瓦厂劳改!其他的人作恶多端的杀了,能用的就用,不能用的都送回来,春耕还少种地的呢。”

    劳改这词不新鲜,李元利早就给他们说过。

    “驻守各地的部队也别闲着,趁现在还有点时间,赶快都拉出去剿匪,尽量别杀人,全部拉回来挖矿种地,顺便也检验下他们训练的成果!”

    刘体纯连连点头,李元利一来,就把什么事情都给他理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能够省心不少。大兴军所有人都知道,元帅是仙人弟子,没有什么事情能够难得倒他,以后做皇帝也是板上钉钉的事。

    没错,部队整编过后,李元利就成了元帅,军衔是中将,本来刘体纯要给他定上将,但李元利怕自已以后没了追求,所以定为中将。

    “部队训练的事,要抓紧!第一批培训的教官已经过了三个月,可以派下去用了。特种兵我准备再招一批,先由原来的老队员带着的,但这一部分兵员的挑选一定要严格,最关键是要足够忠心的!”他可不想教出一个好兵,最后却跑去给别人卖命。

    “根据情报,吴三桂今年会从汉中出兵四川,到时又是一番龙争虎斗,但短时间肯定不能分出胜负,我估计最快也要十月才能见分晓。咱们在这段时间内不要轻动干戈,到时候好去收拾残局!”

    明清四川保宁战役李元利记忆深刻,双方都损失惨重,刘文秀最后退到贵州,吴三桂也退回了汉中。

    这种时候他如果不去做那渔翁,必遭天谴!他已经有了一个很大的计划,不过现在时机还没到,所以没拿出来讨论。

    “军务司要多派秘探,随时收集川中各方势力情报,同时也要向夔州、施州、郧阳、襄阳、夷陵派出细作,该拉拢的拉拢,该收买的收买,只等川中略定,大军就尽数出击,收复上列地方。”

    刘体纯有点担忧地说道:“元帅,如此一来,东虏肯定会将咱们当做眼中钉,到时调集大军来攻怎么办?”

    “那都是明年的事了,明年我还怕他个屁!再说东虏现在的日子也不好过,咱们不趁着民心还可用的时候进攻,等他平了南方,天下大定之后,民心思定,对咱们更不利!”

    众人本来都有这个担忧,见李元利说得有理,而且胸有成竹,便不再提此事。

    军务方面给他们指出大方向后,李元利转头对政务司司长袁宗第和他弟弟袁宗道说道:“地方治理尤其重要,如今春耕在即,要多派工作队走乡串寨,招抚山民,统计人口,没粮吃的要放粮,没种子的发种子,这些事情做好了,地方自然就安定下来了。”

    袁宗第虽然是司长,但实际做事多数是他弟弟,袁宗道见哥哥看着自已,便站出来对李元利说道:“元帅,这些事情都已经着手在做,关键是差人手,并且有些寨子亦匪亦民,很不好招抚。咱们工作队下到村寨的人员,还有被暗害的。”

    “这点要把山民和土匪严格区分开来,作恶多端的土匪绝不姑息,坚决剿灭!不过咱们得先教育好自已的人员,别象原来朱明朝廷的差官一样下去作威作福。”

    “至于人口,现在还没有什么好的办法,尽量派人出去招纳流民吧,这一段时间不是都有流民来投靠吗?咱们主动一点,出去把他们招来,这些人应该有不少。”

    “另外,咱们的士兵,轮换着出去和老百姓一起兴修水利、种田,一个都不能让他们闲着。”

    “元帅说得是,现在咱们人口不多,只有先这样,等以后日子好了,那些流民就自已投上门来了。”袁宗第也在一旁笑道。

    工务司的事情就不是能够靠耍嘴皮子混过去的,炼焦厂、钢铁厂、水泥厂、玻璃厂建设要他去实地指导,各个项目攻关小组也要他去指导,这些事情都拖不得,李元利决定,明天就去巴东。

    他现在已经有了一个秘书,是从那些读书人中挑选出来的,人很精明,话也不多。一天事情实在是太多,经常会忘记一些事情,找一个秘书来做些琐事,顺便提醒一下每天的行程,这是很有必要的。

    去工务司指导工作,这是真正的指导,和前世的领导下乡不同,因为很多东西只有他才知道。为此各种要他授课的课程统统停掉。

    坐船从香溪河顺流而下,几十里水路花不了多少时间,但一进了长江再到巴东,坐船还没有人走得快,有的地方还要靠纤夫来拉,船上还要人不停地划浆,上次老神仙从湖广运粮进来,也只能到夷陵,然后就得换人、畜来运。

    在长江上行船,顺流而下非常快,但要想逆流而上,那就不是一般的慢。中下游水流平缓还好些,可以借助风帆和船浆前进,到了三峡地段,那更是艰难,耗费的人力比走“难于上青天”的蜀道还要多得多。

    因此商人到四川做生意,在当时叫做“买舟东下”,在四川出钱造或者买一条船,装上货物出川沿江而下,顺着长江一边走一边做生意,到了长江中下游,货物卖的差不多了,就把船拆了卖木材,自己从陆路返回四川继续买船或者造船,一趟跑下来往往一年时间都不够。

第28章 焦炭() 
以前因为缺粮,实在是没有办法,李元利才叫老神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