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舌战晚清-第7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徐庆吹牛说:“当然了,我们中国可是世界上数一数二的经济强国,这个不算什么。接下来,你会知道我们中国还是很强大的经济实力的,比起欧洲也不差!我们中国足足有四个亿的人口,几乎是比起整个欧洲都要多了。”

    “我们中国的军队有数十万,这个还只是常备军的数量。可是如果只要皇帝陛下一声令下,那我们随时可以动员出来上千万大军,横扫天下的。”

    徐庆继续在欧仁妮这里吹牛,他席位通过欧仁妮的游记等等渠道把这个中国的情况传递回去,故意给诶欧洲带来误判。只要欧洲佬误判了,那接下来自然对于中国万分有利,可以让中国继续当这个纸老虎,继续让欧洲以为中国很强大,让他们不敢对中国乱来。

    欧仁妮拿着这个薄胎瓷灯具,那可是爱不释手,这样“名贵”的东西在欧洲可是没有几个的,每一个都是有价无市的稀世珍宝,欧仁妮能够获得,这样如何不激动呢?

    “欧仁妮,我的夫人,还是赶紧放下吧,没有人会抢走你的东西的!”徐庆说。

    徐庆对礼部的官员说:”给我去四夷馆安排一间房间,我们要休息了!“

    礼部官员再次问:“只要一间?”

    “当然了,这个欧仁妮女伯爵,可是我的女人!”徐庆说。

    徐庆直接把欧仁妮抱在了怀里,明显就是告诉大家,这个欧仁妮可是自己的女人了。既然是自己的女人,住在一起有什么不可以的。

    至于礼部官员无语,不过人家男女的事情,你当什么电灯泡啊?反正人家是上司,虽然徐庆国内的职位还没有定下来,可是那也是四品卿了,品级不低了。

    接着徐庆拉着欧仁妮走入了四夷馆,欧仁妮再次被这个四夷馆的装饰给弄得一愣一愣的,这个装饰太过于奢华,而且是低调的奢华,让欧仁妮被忽悠的一愣一愣的,完全把这个中国当做了一个强大的国家了。

    “好了,欧仁妮,我们还是赶紧休息吧,旅途疲惫。”徐庆说。

    ”呵呵呵呵,陪我玩一会,今天太高兴了!“欧仁妮激动的说。

    徐庆接着嘿嘿一笑说:”玩一会,还是我玩你吧!“

第99章 两袖金风走天下() 
徐庆在跟欧仁妮荒唐了一夜,欧仁妮也是终于心满意足的睡着了。至于徐庆也是依然在思考未来的道路,而一夜就这么过去。徐庆早上起来,按照规则应该去拜会自己的上司,也就是大清礼部尚书保昌。

    在清朝,六部的制度是有些奇特,是两满两汉,也就是说每一个部是有四个尚书。不过事实上虽然有四个尚书,可是分管却不会乱。因为礼部的两个满尚书,是有着分管的,其中一名礼部满尚书分管乐部,也就是负责礼乐事务。而另一名满尚书分管鸿胪寺,也就是分管外交事务。

    别的部门也是如此,都是四名尚书各有分管,倒也有条不紊。当然这个也许也是清朝皇帝分权的做法,避免一家独大。

    “下官见过保昌大人!”徐庆立刻赶紧行礼说。

    保昌看着不过是二十八岁的徐庆,立刻点点头,主动说:“果然是青年才俊,虽然这次我是第一次见到你徐庆,可是你的名声那可是让我早有耳闻。你不费一兵一卒收复了香港,并且索回了赔款,这个可是上千年都没有发生过了。可是这个传说在你手里实现,那我也是颜面有光啊!”

    徐庆赶紧吹捧说:“这个多亏了尚书大人支持,我这点功劳哪里能够算是功劳啊!这个都是皇上支持,朝廷支持,尚书大人您支持啊!我也就是跑跑腿罢了!”

    保昌点头,这个徐庆还真是会来事儿,不贪图功劳。如果是一般人,有如此功劳,恐怕早就尾巴翘上天了,恐怕早就居功自傲了。不过徐庆依然把功劳推给了皇帝、朝廷、尚书,这样其实还是非常懂事的。

    其实领导抢功劳也都意义不大,到了尚书这一级,没有必要抢功劳了。徐庆这么说其实也就是表明自己居功不自傲,让保昌印象好了很多。

    “这次你替我大清宣威欧洲,功劳不小。三年,从一个候补七品,升迁到了四品卿,这个速度可是几乎前无古人了。”保昌说。

    徐庆立刻赶紧回答;“多谢大人栽培!这一切都是耆英大人,还有保昌大人的栽培,在下感激不尽。这次欧洲蛮夷给我送来了一些礼物,还是颇有价值。在此,我特别献给大人!”

    徐庆立刻从口袋里面拿出了一块怀表,上面闪耀着金光闪闪的光芒,徐庆立刻交给了保昌。

    “保昌尚书,这个是欧罗巴的怀表,是用来计时的。计时比起我们大清的日晷更好,您看……”

    保昌立刻脸色不悦,说:“你这个是什么意思,送一个钟表给我?这个是要给我送终吗?”

    徐庆立刻跪下,赶紧请罪说:”保昌尚书请恕罪,请恕罪。在下出国几年,有些忘了,忘了!“

    保昌这才脸色转变了回来,出国几年,刚回国思维有些转不过来,那也是正常的。在徐庆给出了这个解释之后,倒也不好太过于苛责。

    “嗯,这个倒也是有些意思啊?“保昌说。

    保昌看到了这个能准确计时的怀表,也是颇有几分好奇,曾计时准确程度比起那个日晷好多了。任何一个政治家都会知道这里面的意义,所以保昌当然也是有那么几分意思。

    保昌倒也是没有什么忌讳了,直接把这个镀金怀表收进了袖子,表明自己收下了。

    徐庆接着赶紧说:“保昌大人,刚才让您受惊了,这里我准备了一些东西,来给您进行压惊。”

    徐庆再次拿出了一章绿油油的纸片,然后写了几个数字,接着递给了保昌。

    “保昌大人,这个是西洋银票,名为支票。这个支票您可以差遣一名亲信,去到广州英华银行分部,然后兑换出一万英镑出来。而一万英镑是英吉利人的钱,一个英镑等同于一钱多的黄金,然后可以兑换成为白银,大约等同于七万两白银。”

    保昌立刻眼睛睁大,徐庆居然直接拿出了七万两白银,这个可真是大方啊!这个七万两白银对于保昌这个清朝一品大员也不是什么小数字了,徐庆居然直接拿出来了,太大方了。

    “大人,这些钱都是西洋蛮夷孝敬我的。他们一个个都是仰慕我天朝,所以给我送了很多礼物。当然,我徐庆非常有自知之明,我知道西洋人仰慕的是我们天朝上国,并不是我啊!我也就是借着我们大清,我们皇上,我们朝廷的虎皮来狐假虎威,所以我不敢私自吞下。所以我还是要给各位大人送来,毕竟如果没有各位大人的坚强后盾,我也不能有如此宣威欧罗巴的成就。所以,这些东西,应该是送给各位大人为主,是西洋人送给各位大人的,所以还请大人收下!”徐庆说。

    保昌看着这个绿油油的“西洋银票”,然后再次小心的问道:“那我收下了?”

    “请大人收下!”徐庆依然说。

    保昌顺手直接抢了过来,呵呵笑道:“不敢当,不敢当啊!我也就是为了皇上尽忠,为了朝廷出力罢了,如何敢当呢?这个也是西洋蛮夷仰慕我们天朝上国,我如果不收下,岂不是让人家的一片苦心白费了吗?”

    保昌心安理得的收下了,不过接下来徐庆却说:“大人,西洋人还是送了不少好东西给我,我不敢独吞,我还是要给各位大人去送礼,你看……”

    保昌笑呵呵的说:“去吧!”

    既然要送礼,那自然要雨露均沾,不能光送给保昌,这样太不懂事了。保昌当然也知道不能吃独食,所以要让徐庆去给大家送礼了。

    徐庆离开了礼部衙门,赶紧来到了耆英的府邸。这个耆英也就是当时的两广总督,当时是耆英把徐庆委派出去的。不过耆英也是阴差阳错,把徐庆给委派出去,这才送给了徐庆一个前途。当然,虽然耆英是无心的,可是徐庆却不能当做无心的。徐庆当然要趁着这个时候巴结上耆英,趁着这个机会好好的跟耆英拉关系。

    这个耆英目前可不是两广总督了,那可是要留在了京城任职,那可是文渊阁大学士,负责管理礼部和兵部,那可是真正的实权派。这个时候如果不趁机拉关系,那徐庆真的是白当了十几年外交官了。

    “学生见过耆英大人!”徐庆赶紧跪下说。

    徐庆可没有什么变态的“自尊”,既然穿越到了清朝,那也就主动适应清朝的规则,他可不像是很多主角那样“装逼”,宁死也不跪下。当年勾践为了灭吴,不惜受尽屈辱。而徐庆既然要意图灭清,那受到短时间的屈辱算什么?反正笑到最后的才是赢家,如果为了一些所谓的虚头巴脑的面子而不肯适应规则,那你首先也就是要被人给宰了。

    徐庆才不傻,才不会为了所谓“面子”也就不肯下跪,反正今天的下跪,是让他们明天给自己下跪,笑到最后才是赢家。

    “徐庆?真是厉害啊,说起来我还是要感谢你。真是没有想到,你给我带来了一个双眼花翎,甚至提前了进入京城任职。看来,当时我果然没有看错人。”耆英说。

    耆英当然不好说当时可是自己随便选了一个人,当时听说要出国任职,科举正途出身的人不愿意去,而那些捐班的人也是使劲花钱求着不去,最后轮到了徐庆这个倒霉鬼。不过错有错着,徐庆居然真的有了不小的功劳,这样让耆英莫名其妙的有了“识人之明”,耆英也是跟着沾光。

    不过,既然徐庆有了如此的功劳,那耆英也不介意把徐庆收为门下。要知道徐庆出国之前,也就是一个七品候补,跟他耆英甚至跟朝廷没有任何利益冲突,所以虽然徐庆名义上是一个四品卿了,可是在满清官场里面反而还是一个没有派系的人。

    所以耆英也是希望趁机把徐庆拉入自己的门下,至于之前那次阴差阳错的委派,反而成了他们拉近关系的最好办法。

    当然,徐庆其实也是有想法,如果能让耆英当自己的仕途第一步的保护伞,这样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因为徐庆虽然名义上是四品官了,可是其实事实上在满清官场里面还是一个没有任何关系网络的人。如果是别的四品官,恐怕在满清官场里面各种关系网络也是不少了。可是徐庆的身份和情况特殊,名义上是四品了,可是在官场里面却压根没有什么关系。

    如果一个人在满清官场里面混,肯定是不行的,必须要找一个初期的保护伞。这个耆英也是一个重要的人选,耆英不但是当时他下令委派徐庆出国,这样算是有了一段香火情分。虽然耆英当时也都没有重视,可是现在却成了拉近关系的借口。

    徐庆甚至干脆厚颜无耻的自称“学生”,这个官场里面自称“学生”,那可是几乎等同于卖身投靠了。

    “嗯,既然如此,你也就在京城好好干,只要你能够为了皇上尽忠,为了朝廷尽力,我一定会保你无恙。”耆英说。

    耆英也是颇为重视徐庆,徐庆“背景清白“。之前徐庆出国之前品级低,所以造成了徐庆回国之后跟朝廷大佬没有任何关系。这样其实也未必不是一个好事请,如果一个从底层慢慢爬上来的官员,各种关系背景太不”清白“了,这样耆英不好拉人。

    徐庆的“背景清白”反而也未必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