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舌战晚清-第6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会太高!为了一次胜算不高,风险无比巨大,可是收益却明显得不偿失,就对赌国运发动战争,这个欧洲那些执政者还不至于如此愚蠢吧?说英国人为了香港跟满清朝廷再次发动国战,这个真的是很傻很天真啊!

    战争也是要讲究成本的,当成本远大于收益,那作为一个国家的执政者,是绝对不会选择战争的。所以“真理在大炮射程之内”这句话也被很多人误解,因为战争是要讲究成本,成本太高的战争必然会被放弃。任何国家的执政者都会明白这个道理,所以作为一个弱国要做的也就是使劲的加大强国对于自己的“战争成本”,让强国知道如果通过战争,付出的远比获得的更多,这样强国同样会投鼠忌器,不敢发动战争。当然,这个成本不仅仅是经济成本,还有很多一般人无法看到的成本。

    举个栗子,新加坡够小吧?可是他们通过严格的兵役制度,让全国百分之二十的人口都是准军人,必要的时候可以动员起来作战。如果任何国家想要靠着常规战争侵略,也许可以打败新加坡,可是付出的代价,和他的收获,是否值得,这个就是任何政治家都会算计的。别说核武器,这个玩意能随便用吗?新加坡其实无非也就是利用了各国都不敢利用核武器的漏洞,然后建立了极端强大的预备役体系,让任何国家都知道打他们是得不偿失的。当然,同样他们也都懂得利用某两个大国之间的复杂关系,左右逢源获得好处,这样是他们的生存之道。这种情况,简直是不用太多,很多弱国不就是利用了大国之间的复杂关系来生存吗?

    两个国家的战争,其实并不只是两个国家的事情。当年日本之所以能侵华,并不只是中国跟日本的事情,同样也有美国为了利用日本遏制老毛子的想法,姑息了日本。可是为什么后来却反而支持中国,那是因为他们看到了如果中国被日本征服,以中国跟日本文化相近的情况,他们可以动员上千万的伪军。以当年中国的人口,一旦让日本征服了中国,那从中国动员了上千万的伪军,那对于全世界几乎都是灾难。老毛子为什么支持中国抗日,还不是担心日本人同样在远东给他捅一刀,这样老毛子压力也很大的。

    至于说核武器,这个那也就是此一时彼一时,因为战争中随时会有变化,甚至格局变化更快更无法预测。不能用几年之后核武器发明,也就认为几年之前美国佬不害怕了。在美国佬没有弄出核武器之前,谁不怕日本征服了中国,然后动员上千万伪军呢?所以美国佬改变态度支持中国,那也是为了自己的利益。所以战争绝不单纯是交战双方的事情,关系到的方面很多很多,不是随便说两句就可以发动战争的,哪怕对于弱国发动战争也是要考虑很多很多。

    所以说弱国并不代表就必然会被随便宰割,用好了大国之间矛盾,自保其实一点问题都没有。甚至有些有条件的国家用好了大国之间的矛盾,还能够趁机积累实力,等别的大国开始衰落的时候,趁机弯道超车。

    这一个套路,某个“瓷器国”在过去数十年其实玩得很6的,简直是很无节操的两头吃。比如说那个瓷器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真的以为是那些支持拉美国家才获得的?其实还是美国佬默许的,只要看看在恢复席位之前两年,东北发生了什么事情,联系一下当时前后的对于老毛子的态度,还有后来一年美国佬的态度,就可以知道他们是怎么没有节操的了。至于说在外交新闻里面公开的东西,那些都是糊弄鬼的,都是文雅的黑话,不能轻易相信的!

    当然,对于绝大部分人来说,只看到了他付出了什么,没有看到他获得的东西其实更多!利用各国之间的复杂关系,那个瓷器国付出最少,获得最多。当然,如果故意把收获那部分刻意不提,只是说付出的,这样看起来当然像是“卖国”了。这个行为就好比是做生意,只算支出成本,而故意不算收益其实比起支出更多,这样怎么看这家企业的财务报表都是“吃枣药丸”啊!

    这种手段,在诡辩术里面名为含糊其辞和以偏概全,偷换概念,机械类比的结合。

    所以说外交的复杂性远不是什么“弱国无外交”和“真理在大炮射程之内”能简单粗暴形容的,如果就直接教条这么认为,那其实不过是以个人感性的思维,来错误理解国与国之间交往的理性。用个人感性思维来衡量一个集体的思维。虽然集体是由人来组成,可是并不代表一个集体的思维和个人的思维是划等号的,甚至可能反而正好是相反的!

    比如还有不少人认为那个瓷器国南方的几个国家很没有节操,是忘恩负义。其实如果从理性来说,我倒也是某种意义上可以理解他们,如果他们不这么做,那他们真的是死定了。

    当年秦国人都知道远交近攻,可是这个“远近”,绝非是空间地理上的远近,形容的是“影响力”。过去数十年,美国佬的影响力在那里是绝对的,比起那个瓷器国的影响力其实反而还要大很多,他们的最大压力来自于美国佬,反而不是瓷器国。这样也就是美国佬虽然在空间上更远,可是事实上影响力更大,这个也就是“近”。他们为了防止美国佬的威胁,必然要选择“远交”,影响力相对较小的一方也就是要主动交好。而瓷器国为了留下一个缓冲的余地,所以同样也要支持他们,避免两个大国直接公开撕破脸冲突。

    可是随着时代发展,这个“远近”也不是一层不变的。当瓷器国实力加大,“影响力”更大了,这样不管是空间距离还是事实上的影响力都让他们距离更近,反而是影响力“相对”,是相对较小的一方成了“远”。所以这个时候要“远交”的那一方,是谁也就不言而喻了。因为国家的外交政策是随时改变的,必须要根据局势随时改变,怎么符合自己的最大利益,那也就怎么做,不可能用个人感情代替外交思维。

    本文的主角也就是利用当年的科技情况,利用当年西方对于中国并不了解,利用当年科技条件,西方国家不可能跟中国直接国战,从中为自己博取好处。然后另一头利用满清朝廷的思维封闭和封建,利用东西方之间规则重合点和漏洞,然后进行作为买办一般的两头投机,然后获得利益之后可以再次利用自己的外交才能处置国内各路反清起义军,这样为自己进行国内和国外的政治投机提供基础。

    最后,主角真的只是一个毫无节操的无耻政客,主要是利用各种方法进行政治投机的人,不会带兵打仗的!本文战争场面很少,主要是各种国内国外大大小小性质不同的”组织“之间的交往和博弈算计为主。

第80章 城市钥匙() 
伦敦市市长非常高兴,这次徐庆居然主动的帮助了各家金融机构尤其是银行渡过难关,甚至能主动的帮助各家金融机构组建一个银行联合组织,这样的方法其实是非常不错的。作为这个伦敦市长,不懂得金融是不行的,他当然知道这个银行联合组织是多么重要的手段。

    至于徐庆这么做,其实也是彻底打消了英国政府的疑虑。因为徐庆的英华银行来势汹汹,不到一年半都几乎席卷了欧洲,以他优秀的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再加上职业经理人体系,优秀员工干股体系,这样让徐庆哪怕不亲自管理,只要做好监督工作,那也都可以让银行飞速扩大。

    可是欧洲银行业,尤其是英国银行业迎来了巨大的挑战,如果不是徐庆是外交官的身份,恐怕早就要被那些国家给暗中收拾了。不过徐庆这个时候主动表示组建一个联合组织,这样其实反而是代表了徐庆表明他不会赶尽杀绝,甚至主动帮助英国本土银行进行输血抢救,这样有利于维护金融稳定。

    当然,徐庆也是知道的,如果自己敢继续的侵吞市场,那英国政府肯定会通过各种行政方式打压自己,没有一个国家会容许外国人控制了自己的金融的。

    “现在,我作为伦敦市市长,我提议授予中国驻欧洲公使,英华银行董事长徐庆先生,为我们英国伦敦的荣誉市民,各位以为如何?”伦敦市长问道。

    那些伦敦的银行家纷纷的点头,所谓吃人嘴短,他们既然得到了徐庆的帮助无息贷款,这样他们当然不会反对这个事情。徐庆这个无息贷款足以帮助他们度过难关,所以他们也都选择可以接受,反正也就是一个荣誉市民的东西,这个东西并没有太多价值。

    而且这里都是英国伦敦的金融家,影响力很大的,只要他们都纷纷表示同意,伦敦议会你来不会成为什么阻力。

    “我也都能获得荣誉市民了,这个东西在后世可不好弄啊!”徐庆心里也是在想。

    不过徐庆当然要接受,这个玩意还是有一些用处的,荣誉市民对于接下来徐庆在伦敦也是有不少好处。至少他也是伦敦的“市民“了,甚至荣誉市民,某种程度来说比起真正的市民,价值有过之而无不及,影响力比起真正的市民大多了。

    “感谢市长先生,我再次表示感激不尽。我接下来一定会为了中国和欧洲的友好往来,做出更大的贡献!”徐庆立刻开始说出了一些连自己都不相信的胡话。

    徐庆主动接着说:“市长先生,请哪位您能否给我一个城市钥匙,这样我随身带着一个城市钥匙?”

    伦敦市市长有些疑惑,问道:“什么是城市钥匙?”

    徐庆主动说:“市长先生,城市钥匙也就是做成一个钥匙形状的纪念品,这样我今后携带在身上,也就能够感受伦敦,那是我第二个家,我随时可以拿着钥匙,然后来回家。拿着城市钥匙,就好比能能回到自己家里面,打开门都充满了温馨!”

    徐庆这么说,伦敦市长都立刻点头,这个城市钥匙虽然也就是采用一些金属制作的,可是却并没有任何实际意义。不过既然徐庆这么提出来,那他们自然要尽量满足,这样当然不会有什么问题了。

    “徐庆公使,你看你想要什么样子的城市钥匙?你认为我们伦敦,应该制造一把什么样的城市钥匙?“伦敦市长问道。

    伦敦市长也都感觉这个玩法非常的有意思,城市钥匙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玩法,所以伦敦市长也都感觉可以去询问一下,接下来不光可以授予徐庆,其实也可以授予别的政要,商人等等,这样其实也是非常不错的选择。

    “这个还是您来想好了,这个我这个外人也不知道如何去设计。“徐庆回答。

    不过旁边的罗斯柴尔德主动开口说:“我看可以设计成为一个伦敦塔的样式,这样代表了我们伦敦的特色。”

    可是同样,却也有人反对,说:“我看这样不太合适,因为我们伦敦乃是我们大英的首都,首都理应承担起更多的责任,光是一个伦敦塔有些太过于狭隘了。毕竟我们伦敦乃是首都,首都就应该能带兵全国,而不是如此狭隘的只是为了伦敦。“

    这个意见得到了很多人的认可,因为各国的首都的人,其实都会对于别的城市的人或多或少的有一些所谓“优越感”,也许一些时候可能还有一些以为自己能代表全国人的感觉。当然,有些时候他们也会认为自己天然的有一些责任去帮助全国各地,这个也是一种奇特的心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