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御极大明-第31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下龙子,延续囯祚。

    大臣们不管分什么帮派,在这方面是高度一致的,因此个个像是打了鸡血一样兴奋起来,有首辅牵头,他们也没有什么顾忌,纷纷离开座椅,齐刷刷跪地请命,“陛下弱冠之年尚未大婚,天下臣民无不以此为憾,然惧天威,无人敢言,今日冒死直谏,恳请陛下大婚,早日诞下太子,以安天下臣民之心!”

    朱由校面对众人是瞠目结舌,原本是商讨国家大事的,竟然成了逼婚大会!

第三百六十三章不能左右的逼婚() 
面对众人的突如起来的劝婚,朱由校是一脸的愕然,这是他万万没想到的,满朝文武竟然会借着信王提婚而涉及他!

    “朕的事,容日后再议,先”

    朱由校想推脱,话还没说完,孙承宗猛然打断他的话说:“圣上乃是一国之君,大婚之事如同江山社稷一般重要,岂能日后再议?请陛下早日大婚,以安天下臣民之心。”

    与孙承宗并肩而跪的徐光启也直起上身禀道:“陛下已同意为信王择日大婚,作为兄长,中宫之位岂能再悬空?信王完婚之日,中宫无主,陛下如何面对列宗列祖?如何向天下臣民交代?”

    紧随其后的兵部尚书黄嘉善挺起上身进言道:“陛下已过弱冠之年,古往今来,尚未有帝王年过二十还未大婚的,臣等每每想起也深以此为憾,后宫悬位,臣民心中无底,请陛下为皇家血脉计,为祖宗社稷江山计,早日大婚!”

    三位重臣言毕,后面的朝臣们如同泄开的洪闸,言辞像是涛涛江水倾斜而出,你说罢我进言,有言辞犀利的,有直面批评朱由校的,也有婉言劝婚的,更有直接辱骂皇帝,说他怕女人才逃避婚姻,让天下人耻笑。

    朱由校定睛一看那辱骂他的人,是都察院左佥都御史左光斗,气的他登时脸色大变,恨不得把他拖出去千刀万剐!

    怪不得明朝历代皇帝都怕言官,朱由校也是,虽然恨的牙痒痒可也不敢把言官怎样,所以这些言官们敢肆无忌惮的批评他,而且连骂人的话都敢说出来。

    左光斗一开头,都察院及六科给事中的官员也纷纷毫无顾忌起来,就连候光远、赵忠南、茅元仪、李之藻等他的亲腹大臣也和朝臣们一致起来。

    朱由校气的七窍生烟,这是朝会,是来议论国家大事的,我的这点破事你们还管?!

    他虽然恼怒,但也极大的忍耐住了,没有发作,等他们都说完,他阴沉僵硬的对众臣说道:“此事日后再议,今日宣诏诸位是有要事相商”

    “陛下已许信王择妃,陛下岂能容日后再议?刻不容缓换,请陛下明鉴!”

    孙承宗打断他的话铮铮直谏言道。

    平日十分顺从他的首辅,如今是要和他对着干了,朱由校压着怒火,愠色的责问孙承宗,道:“师傅,这是朕的家事,你们就不要管了,好吗?”

    孙承宗冷面直对,铮铮道:“天子无家事!陛下不早日立中宫,臣等心感犹如当日朝阳,星空无月,若中宫得立,与陛下日月同辉,天下臣民之幸。然臣实在不明,陛下为何迟迟不选秀择妃?莫非还不忘当年的婉儿姑娘吗?”

    “大胆!放肆!”

    朱由校猛然从御座上腾起,愤怒的暴吼起来,犹如惊雷炸响一般,惊的伏在地上的众臣们鸦雀无声。

    一个尘封在他内心很久的情感被孙承宗无情的拨开,像是一把尖刺扎进了心中。

    朱由校怒不可遏,清澈的眼睛瞬间布满血丝,阴沉沉的透漏的逼人的冷光,冷冷的盯着孙承宗。

    有几个胆小的官员慑于朱由校的威严,吓的把脑袋深深贴在地砖上一动不动,生怕皇帝会看到他。

    然而,孙承宗、徐光启等几个直谏大臣不知哪来的胆量,不约而同、极其一致的对视朱由校,毫不惧怕他威严冷峻的目光,大有抗争到底的决心。

    “陛下明鉴,臣等是为大明社稷着想,绝无它意。”

    孙承宗目光严肃,不卑不亢的说道。

    徐光启衷心而言,“请陛下纳臣等之言吧!”

    在朱由校身旁一直站立的程化祥也沉不住气了,动容的说道:“陛下,老奴本不该在这里说话,可众位大臣一致劝您,老奴就斗胆。陛下,您年纪不小了,该大婚了,就算是为了祖宗的江山后继有人,您也不能再拖了呀,要是孝和太后还在世,她老人家是绝不会看到您如此的,您不能让她老人家在极乐世界伤心啊!”

    说完,他潸然泪下,不时的用袖角擦拭眼角的几滴泪水,口中还“吚吚”的发出抽噎的声音。

    朱由校的心头为之一震,怒火心烧的他忽然没有了脾气,怔怒的神色瞬间转为平和。

    皇帝忽变的神色,让孙承宗等人十分叹服,还是程化祥老道,深知皇帝的内心。

    朱由校的眼睛湿润的怅然叹道:“朕非不是有意逃避婚姻,只是国家处在多事之秋,朕夙夜忧叹,忧劳国事,把中兴大明为己任,所以悬中宫明志,朕恐大婚后留恋后宫而废朝政,是才不愿大婚。”

    孙承宗又道:“贪图后宫是昏君所为,陛下是旷古圣君,岂能因此而移其凌云壮志?!陛下不必担忧。”

    朱由校望着众多大臣们,幽幽长叹,无可奈何的说:“也罢!既然你们都劝朕立中宫,那就依照诸位,命宗人府诏告天下,各地督抚、州县广选十五岁以上,十八岁以下未婚女子入京选秀,信王妃也在此中选。此次选秀,皆以女子自愿,各地官府不得借机设卡强迫,都察院派出巡察御史到各省从中监督,有作奸犯科者可密折上奏!”

    话毕,群臣立刻爆发出一片山呼“万岁”,紧张冷峻的气氛瞬间转换成了喜庆的样子,孙承宗铁面之色也挂上了笑容。

    朱由校望臣兴叹,他们就像打了一场胜仗一样,欢庆胜利,每个人的脸上挂着喜色,不少人抑制不住喜悦,相互谈笑。

    孙承宗满心欢畅,喜色溢于言表的对徐光启说:“圣上大婚,中宫主位,圣上身边也有照应的人,从此不再寂寞,一年后诞下龙子,我大明后继有人,更是岁在千秋啊!”

    徐光启也喜盈盈的向他恭了恭手敬道:“可不是嘛!每每想起,我这作为臣子的总觉的是件憾事,想我那两个不成器的儿子都成亲有子了,圣上已是壮年,再不大婚,岂不是有损皇家颜面?!”

    “呵呵,待圣上诞下龙子,这皇子的师傅定当是你喽!”孙承宗打趣的笑言。

    他神色惶然,双手摇摆,道:“可不敢,我都一把老骨头了,又才疏学浅,哪里是有首辅您的渊博,这皇子的师傅还非您莫属。到时候您是两代帝师,千古第一人,在下也是仰慕不已呀!”

    孙承宗明白这是恭维的话,不可能的事,但他心里还是美滋滋的,“呵呵”笑道:“徐兄言重了,圣上重视西学,这是您的强项,将来圣上要教育皇子必然择徐兄,我断定,这差事非你莫属了。”

    “呵呵不敢当,不敢当呀”徐光启恍然大悟般的眉开眼笑,喜不自胜的笑出声来,他没想到还有当上皇子老师的机会,而且这机会还很大,因为放眼满朝还真没有适合的人选。当皇子的老师,就是日后的帝师,这荣誉可不是一般的高。

    这两人离朱由校最近,他们俩的话是听的一清二楚,顿时引来他的不悦,还没怎样呢就打好了这么久远的谱,这些大臣们脑子里都整天装的什么?

    看来孙承宗、徐光启这样的忧患之臣也脱不了庸俗的一面!

    “唉!”朱由校不禁的叹了一口气,轻声的对旁边的程化祥抱怨的说:“朕虽是一国之君,却连家事也做不了主,竟然被大臣们逼婚,这是何道理?”

    程化祥怔然,不敢直回,婉言地俯首回道:“您是臣民君父,万千臣民爱戴您犹如父亲一样,自然需要国母仰慕,大臣们适才这般急躁了些。”

    朱由校“呵呵”一笑,不悦心情得以释然,抬起手指指着他的脑门笑道:“你呀,竟挑好听的话搪塞朕!”

    随即,他面相众臣,对互相庆幸的大臣们大声道:“诸位臣工,朕与信王的事解决了,下面是不是该问问朝中的事了?”

    听到皇帝的话,庆贺的大臣们立时肃静,又恢复了平静,人人坐回本位。

    正式的朝会开始了。

    朱由校让程化祥捧起密件,指着它对大臣们说:“这是朕在返京的途中收到的京城急报,内有三大事,一是察哈尔部林丹汗从东归;二是福建奏报红夷侵占澎湖,扰乱沿海各地商船;三是靖海侯李旦病逝,这太突然了,他归顺我大明才数月就暴病而亡,这里面有什么蹊跷?”

    说着,他犀利的目光扫视众臣。

    这时,左佥都御史左光斗起身道:“陛下,李旦本就是一个海寇,本应剿杀之,幸得我皇仁慈,招安赐爵封官,已是皇恩浩荡,如今暴亡,乃是上天惩其罪,正是罪不容诛,天必惩之,应趁此机会悉数收缴他的余资,遣散部众,调往内地,彻底的消除他的旧部,以绝后患!”

    他的话立即引来了大多数大臣的赞同,唯独孙承宗、徐光启、候光远等少数几个大臣不语。

    左光斗的一番陈词引来众多大臣的支持,不免有些自得,但朱由校却十分不悦。

第三百六十四章一封急报() 
朱由校冷冷地斜视左光斗几眼,又扫视了对他一番言辞极为赞同的大臣们,愠色道:“朕不是惜李旦之死,而是惜当下无人可担海上巡洋重任。李旦纵横海上数十年,十分熟悉航道,又与南洋诸国有生意往来,他一死,对我大明是一大损失,何况他义子众多,只怕为争夺这名分而四分五裂,影响朕的海上大计!”

    “陛下多虑,贼首一死,便是群龙无首,可趁此机会分化瓦解,消除后患!”

    左光斗声色坚硬的说。

    他的话又引来一片的附和。

    群臣之中立时分成了两派,一派以左光斗为首的守旧派,坚持清缴李旦集团,另一派以徐光启为首的革新派,维护李旦集团。

    但是,革新派仍旧是徐光启等少数人,多数还是守旧的,他以不屑招安海匪,从骨子里看不起这些所谓的“流寇贼匪”。

    所以,两者之间的针锋相对在这里成了争论的焦点。

    朱由校此时必须是冷静的,立场也必须坚定,那就是决不能动摇既定的海上战略!

    他目光严峻起来,缓慢的站起身,顷刻,争论的群臣禁声。

    “卿等无须争论,”朱由校严峻的神色扫视众人道:“朕欲大开国门,拓展海上,就离不开李旦所部。李旦虽死,其部仍然是海上不可忽视的力量,也只有它能抵御西方对东亚的扩张,也只有它能保证我大明海上贸易安全,所以,朕不会分化瓦解,反而要将这股力量壮大!”

    不少大臣们对皇帝的话听的愕然,这里面不光有他们听不懂的词,也与他们的政治理念违背。

    兵部尚书黄嘉善是倾向左光斗的,他忧虑的说:“陛下,李旦部下都是匪类出身,根本不懂皇恩教化,若不趁此机会分化瓦解他们,日后恐朝廷难以掌控他们啊!”

    他的担忧不是不可能,所以又引来了众人的众口一词,这也是朱由校曾经担忧过的,但是没有办法,谁让大明水师荒废了二百年,错过了发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