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御极大明-第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好好好!,呵呵,”太后把他扶起,指着鼻子眯起眼来笑问:“校儿最近可想老祖宗?”

    “想,做梦都想!”朱由校调皮的亲了太后一下,回道。

    “呦呵!老祖宗也想你!”太后笑呵呵的,扭了他一下脸:“你个捣蛋鬼,这几天也不来看看老祖宗,还以为你把老祖宗忘了!”

    “孙儿知道老祖宗大寿,这几天给老祖宗烧香祈福呢!”朱由校比划着,幸好他能耍点嘴皮子,要是真正的朱由校在这,早被这场面吓的不敢吭一声,也不会讨太后喜欢了,朱由校这两年的表现异常,上至太后,下至太子及众位太监宫女,都惊奇这个长孙的奇异,慢慢的连万历皇帝都有点喜欢这个长孙了。

    太后大悦,一下子将朱由校看揽入怀里,“呵呵,好个曾孙儿,这么有孝心!”然后又对刘才人说:“来,让哀家看看检儿。”

    刘才人朝奶妈使了个眼色,奶妈把朱由检抱到太后跟前行个礼,念道:“检儿恭祝老祖宗万福金安!”

    “好好好,呵呵”太后微笑,轻轻的掀开褥帘,看了看正在熟睡的朱由检。

    此时的朱由检还是个周岁婴儿,只会在咿咿呀呀的,瞧不出什么本事来,和朱由校比起来,自然是他更讨太后欢心。聪明的孩子谁都喜欢!

    太后和家人正聊的开心,忽一太监来报:“启禀太后、陛下,众位臣工前来贺寿!”

    “好好,让他们都进来吧!”太后格外高兴,下旨道。

    众位大臣按照品阶高低,由首辅申时行带领,进入大殿,向太后跪拜朝贺:“臣等恭祝太后万寿无疆,福如东海,寿比南山!”

    “有劳各位卿家还惦记着哀家,都起来吧!”太后乐开颜,“赐座。”

    “谢太后!”大臣们起身分坐在两侧,列位就坐。礼乐开始响起,一太监在旁拿出礼单,开始报贺礼:“首辅申时行,玉如意一对,恭祝太后寿与天齐!给事中杨涟,南海珊瑚一座,恭祝太后寿与天齐”

    礼单报完,酒宴上桌,乐舞上演,众人开始观赏礼乐,饮酒谈笑,其乐融融。大殿之上欢声笑语,君臣同乐,鼓乐齐奏,歌舞升平,一片典雅、欢庆。

    酒至半酣,忽一人站了出来,向太后禀道:“启禀太后,今日太后寿诞,乃我大明普天同庆,臣等愿作诗为太后寿,不知太后意下如何?”此人正是给事中杨涟。

    “好啊,难的列位臣工有此雅兴,哀家就有请列位尽展才华。”太后高兴的说。

    “好,那臣先来!”杨涟站在殿中央,捋捋胡子,略显醉意,摇头晃脑吟道:“万邦来朝拜圣母,菩萨厚德能载物。喜逢我佛今日寿,愿得慈心永此驻。”

    “好”。一朕掌声,下边一片叫好,太后也乐开怀。

    “呵呵,在下不才,献丑了”,杨涟朝众人拱拱手。

    “臣也有奉上。”户部侍郎王光远站了出来。

    大臣们你一句,他一句的,有作诗的,有作词的,有对子的,叫好声与掌声交织在一起,回荡在大殿之中,欢声笑语,令人陶醉。太后高兴的合不拢嘴,做的好太后还下令打赏。

    “太后,臣妾素问长孙殿下六岁便能与陛下对仗,一时传为佳话,今日良辰,何不请长孙殿下也来添兴!”郑贵妃站出来向太后行礼。

    殿内顿时鸦雀无声!

第五章吟诗作对() 
妈的!什么添兴!分明是想让我出丑难堪!朱由校还嬉笑的脸颊登时紧绷,恼怒的盯着奸笑的郑贵妃,看的他恶心透顶。

    朱由校这两年的表现让郑贵妃越来越感到他的威胁了,有一个聪明的孙子很容易巩固太子之位的,历朝历代皆是如此,大明便有此例,成祖曾欲废太子朱高炽立汉王朱高煦,幸得长孙朱瞻基聪明俊美,得成祖喜爱,才最终未废太子。

    “呃呵呵,哀家也曾听有此闻,但他还是个孩子,哪懂吟诗作对,算了吧!”太后护着朱由校说。

    “长孙天纵英才,想必这难不倒他!”郑贵妃不依不饶,作揖恭敬的禀道。

    四座的王公大臣们没有一个敢出声,他们已经闻到了一股浓浓的火药味。

    “好了,一个小孩子,就不要难为他了!”太后收起了笑容,有点不悦的说道。

    太后何等人物,这点花花肠子能瞒得了她。其实这也太拙劣了,在场的人谁看不出来,这分明是郑贵妃有意刁难朱由校,他是长孙,早已成了郑贵妃的眼中钉,两年前欲将其除去,谁知和李选侍合谋费尽心机没有毒死,朱常洛反而又生了个儿子,眼下她的儿子福王膝下无子,要与太子争储更是难上加难了。

    不过哥我是谁!我一文学专业毕业生,大学年会比拼最多的就是歌词诗赋,何况咱肚子里装着后世清朝文人墨客不少东西呢,哼!想治我难堪,有这么容易嘛!朱由校心中蔑视的想。

    朱由校腾地站了起来,对太后道:“老祖宗,这有何难,郑娘娘一片爱心,孙儿岂能辜负,不能因孙儿扫了各位的兴。”

    太后拉住他的手,劝道:“郑娘娘只是与众人开个玩笑,校儿不可当真。”

    朱由校笑道:“老祖宗放心,孙儿心里有数。”

    太后还是摇了摇头,不肯放他下去,看到这情景,郑贵妃又说道:“长孙殿下聪慧,既能与陛下对仗,想必定有才干,何不趁母后大寿之日,让臣妾与众位臣工一睹长孙殿下风采。”

    郑贵妃这么一说,下面有些大臣也跟着附和起来:“是呀,太后,臣也耳闻长孙殿下曾与陛下在乾清宫对仗两句,一时传为佳话,我等今日荣幸,能一睹长孙殿下之才,太后何不让小殿下为寿词一首?”

    很明显,这是郑贵妃在朝中的死党,他们看到郑贵妃要让朱由校出丑,也跟着上来加一把火。

    太后明白,这是郑贵妃故意刁难朱由校,心中极为不快,阴着脸对下面帮腔的大臣道:“校儿还只是个孩子,你们怎能为难他,身为朝中重臣,岂能如此不知羞耻?”

    太后这话说的的重了,原本活泼的气氛立马紧张了起来,万历皇帝感到不对劲,想出来制止,可看到一边是自己宠爱的妃子,一边是自己的亲娘,两边都不好说,只得作罢,一人在那里闷头喝起干酒来。

    大殿一片沉静。朱由校想,我不能因为这点事就影响了太后的七十大寿,太后不顾自己的七十寿宴,也要维护我,不能让太后今日的寿宴过的不愉快。于是他打破了这片刻的沉静,向太后行礼,道:“老祖宗,孙儿在来之前就为老祖宗写好了一首诗,正好献给老祖宗。”

    “哦,”太后惊讶的看着朱由校,说:“校儿为老祖宗写了一首诗?”

    “是,”朱由校站了起来,道:“郑娘娘既然让孙儿添兴,那就趁这个时候孙儿为老祖宗献上,岂不两全其美,不能辜负了郑娘娘和某些大臣们的期望呀!”

    朱由校故意把最后了一句话抬高了嗓门,郑贵妃和帮腔的大臣听出了这话是指向他们的,心中不免有些愤慨。

    太后转怒为喜,摸着朱由校的小脑袋笑道:“好,孙儿就念来给老祖宗!”

    “是。”朱由校走到殿中央,又朝太后拜了拜,斜眼瞥了一眼郑贵妃,郑贵妃也蔑视的看着他。

    朱由校和郑贵妃的眼光对撞,随即移开,不去管她,对着太后拱手禀道:“老祖宗,孙儿献丑了,孙儿为老祖宗献诗一首,做的不好还请老祖宗见谅,也请各位大臣们指点。”

    四周一片寂静,都翘着脑袋看能做出什么诗。

    “咳咳”我清了清嗓子,大声念出第一句:“这个婆娘不是人。”

    众人大骇!哑然无声!一片死静!

    郑贵妃忍不住“噗嗤”一笑,立刻捂住了嘴,硬憋着没再笑出声来。大臣们都捏着汗看着太后,太后没有表情,双目紧盯着殿中央的朱由校。万历皇帝刚举起的杯子顿时停在了半空中,也怒呆的望着朱由校。王才人吓把杯子碰倒掉在了地上,清脆的碎声也没人去注意,都目瞪口呆的瞅着朱由校。整个大殿的神经都绷紧了,人们呼吸感到都是那么的紧张,可怕!朱常洛大怒,啪!一拍桌子站了起来指着朱由校,大声喝道:“逆子!你胡说什么!”

    朱由校不理会朱常洛的怒喝,也不去理会众人惊骇的表情,接着念出了第二句:“九天玄女下凡尘!”

    听到第二句,紧张的令人窒息的大殿松缓过来,人们绷紧的神经松弛了,像是从冰冷阴暗的雪地中忽然转入了温暖的阳光大地,令人畅怀,大臣们互相瞅望了一下,两眼还发呆的片刻,突然爆出:“好!好!”

    抚掌和叫好声一片,响彻殿堂。

    太后的脸立刻绽开了,微笑了起来。万历皇帝笑着捋着胡子,将手中的一杯酒一饮而尽。朱常洛还铁青的脸也迅速退了色,满意的坐了下来。王才人破涕为笑,悬着的心终于落下了。最不高兴的就数郑贵妃了,刚才还笑着的脸一下子像是抽了一样,紧绷着。

    众人赞美声一片,慢慢的安静下来,都伸长了脖子等着下一句。

    朱由校又念了第三句:“生个儿子去做贼。”

    有了前次的经验,这次没这么紧张的气氛了,都翘着脑袋等最后一句。

    “咳咳”朱由校又清了清嗓子,故作老成的样子,念出了第四句:“偷得蟠桃为母寿。”

    “好啊!”众人击掌叫好,不断的发出“啧啧”的赞叹声。

    “长孙殿下果然天资非凡,名不虚传!”

    “老臣开眼了,长孙殿下真乃神人!”

    下面的人都爆开了。

    这是后世的诗句,幸好朱由校和大明隔着个清朝,要不然他才做不出来这样的诗呢。

第六章比文对名臣() 
朱由校为太后献上一首诗,惊艳四座,赢来一片叫好之声,这么绝的诗句,即使当代大家也难做出这么蕴意的诗句。

    “好好!好个曾孙!来,来,快到老祖宗这来!”太后高兴万分,展开双臂,迎向朱由校。

    朱由校飞跃的进入太后的怀中,还不忘在太后的怀里向郑贵妃扮了个鬼脸,气的的她把脑袋别过去,深深的吐纳着气息。

    太后摸着朱由校的小脸蛋,深深的亲了一口,咧着嘴笑着,“我的好曾孙,你可真让老祖宗意外呀,谁教你的,教的这么好,哀家要好好赏他!”太后笑眯眯的说。

    “没人教,我自己想的。”朱由校回道。

    “什么!没人教,你没老师吗?”太后惊问。

    “没有啊。”朱由校眨了眨眼睛,反正不能告诉她是清朝人做的诗,说了也没人信。

    “怎么回事?”太后转头问万历皇帝。

    万历皇帝慌了神,“呃呃这个这个噢,儿臣正向母后禀报呢,给校儿找了个老师,不知合适不合适。”万历皇帝不敢正视太后,很不自在的低垂着脑袋。

    皇子在六岁就得读书了,朱由校现在八岁了,还没有读书,这也算是奇闻了,其实历史上的朱由校没有受过正规教育,是个彻底的文盲皇帝。

    “哼!这么大的事为何不早做!”太后忿然,责备道。

    “是是儿臣知错了”,万历皇帝诺诺道,“儿臣已定兵科给事中杨涟,此人才学融贯古今,可为校儿老师。”

    晕!这就给我定好老师了啊!我才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