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皇族霸图-第1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任务奖励:50积分

    这个任务对于已经成为即墨实际掌控者的赵旻来说简直就是奉送积分,所以他也只是略扫了一眼就没再关注。

    由于赵旻已经完成支线任务“寻访遗贤”,而短时间内附近也没有别的山贼拿来给他剿灭,于是干脆把“小试身手”的任务也一起给结算了,得到积分45点。这应该只计算了消灭三支队伍的成绩,赵旻心头默算了一下,许明山贼算一支,北海死士和郡兵假扮的贼寇也算了一支,还有一支应该就是程弼妻弟的海贼了。

    “可惜不是按照人数计算,要知道山贼可是连剿带俘了近三千人呢!”赵旻咂咂嘴,有些贪心不足的想道。

    与此同时,淡绿色的支线任务也有了刷新:

    任务名称:安居乐业

    任务期限:三月

    任务简介:百姓永远是政权的基石。你已经拥有了自己的势力,但这远远不够,请在三个月内吸引不低于一万人的流民在你的据点定居。

    任务奖励:20积分

    算算手里的积分,“锄奸”的50,“寻访遗贤”的20,“小试身手”的45,以及“开端”的50,不知不觉间竟然已经积攒了165点积分了!但让人纠结的是这点积分距离召唤人才所需的500分还差得老远,兑换其他奖励又有些舍不得,毕竟谁也不知道会换出来什么东西,万一来一个完全无用的他还不得哭死!赵旻摇摇头,纠结这种问题毫无意义,反正暂时也没有什么急迫的需求,就让积分先暂时存集在哪,现下不如思考一下下一步的计划来得实际。

    赵旻心中的计划有不少,在他看来需要明确或者应该改进的地方还有很多。首先需要完善的就是组织架构。目前赵旻队伍中的人员结构勉强还算合理,文有孟侯、邵琦、夏侯英、夏侯杰,还有一个不知如何处理是好的陈真,除了拒绝投降之外配合态度良好,让他干嘛就干嘛武有赵云、眭英、许明,应对现在掌控的数千军军士可谓轻而易举,毕竟仅赵云一人的能力就足以统率数万军队。可惜受限于自己身份,所有文武的职位都是含含混混,对外只能宣称为幕僚、参赞。在赵旻的心目中,孟侯与赵云毫无疑问分列文武第一人,邵琦是密探头子,许明是亲卫队长,夏侯兄弟一个管后勤一个管商业,眭英虽然能力稍差,但独领一支千人队伍的话也还算称职。

    “虽说对外只能含混其实,但在内部至少要先把架子给搭起来!”赵旻暗暗自语道。

    需要解决的第二个问题是民生问题。赵旻已经与程弼达成协议,程弼交出手中掌控的土地田契、积蓄家财和私蓄的家丁佃户,作为交换条件,他可以保留自己以及直系亲属的性命。赵旻当时看过统计的结果时,实实在在的吓了一大跳:程家及其亲眷和依附的中小豪强名下的田产,足有二十万亩!要知道整个即墨县登记在册的田产还不到七十万亩,程家就占了其中三分之一!这还不包括城中的房产、铺面,城外的别庄等等。而家产的统计数值总价达八百万钱,当然赵旻知道肯定不止这些,不过毕竟也没有深仇大恨,虽然有构思有行动,但最终也没有构成真实伤害,也就睁只眼闭只眼算了,所谓做人留一线日后好相见嘛!何况八百万钱也不算少,养他现在的部队足够半年有余了。关键是现在这些可都算是赵旻的私产,对外公布的名义上程弼是畏罪自杀,充公的只有象征性的两套宅子几万钱而已。

    除了土地钱财,最大的收获来自于人口。孝行皇帝以后,各地豪强士族多有隐瞒人口的情况,到了红巾之乱后,这种私豢情况更是达到顶峰!建兴元年,也就是两年前,兖州东平国士族豪强被查出在红巾乱中蓄意谋反,当地大多世家被抄家灭族,清查出的人口竟使东平国的人口翻了一番!由此可见各地私豢人口风气之盛。而这次程家交出的人口竟然有一万二千人之多!这些人中大部分都是程家的佃农,另有少量家丁皆勇武有力之辈,算是家中的私兵,可惜没来得及派上用场就被赵旻擒贼先擒王了,如今全都归赵旻所有。

    赵旻打算采用一种类似于军屯的方式来安排这些田地和人员,按百户为一屯,一屯五千亩地,屯户集中居住,农具、种子、耕牛等生产资料按屯集中提供分配,当然具体章程还要与孟侯等人商议后再做决定。按照这样的做法,本次缴获的人口,加上山贼和海贼的家眷,以及降贼中不满十六岁和超过四十岁的全部解甲归田并入屯户,一共能够编得二十屯。

    屯户制度可以解决部队的后勤问题,但赵旻打算让军队变成全员募兵制,以提高部队的战斗力,这样一来,除了解决粮草,尚要顾及军饷问题。赵旻准备以商业的手段来解决饷钱。夏侯家原本经营的主业是粮食、海货和铁器,现在赵旻一粒粮食都不打算卖,他准备的杀手锏有两样:酿酒和制茶。

    酿酒自然是采用已经得到实验的蒸馏法酒水,酒精度远高于现在的水酒,肯定会大受欢迎而饮茶也是达官贵人喜好的一项消遣,只不过这个时代的茶水是采用生茶晾晒干后加上一些佐料香料煮食,味道很是怪异赵旻准备用炒茶的方式制作出一批新的茶叶用来出售,反正炒茶的方法极其简单,所差不过是火候和茶种导致的口味差异而已,这时代又没人懂得品味高低,只要自己捣鼓出来,当然比现在的所谓茶水好上百倍!想来凭借这两样拳头产品,今后将不乏滚滚财源。

    最后赵旻打算改革的是军制。夏朝军队都是采用混编模式,一只队伍中有长枪兵有刀盾兵,有条件的骑兵和弓箭兵也都混在一起,至于人数配备全看主将喜好以及兵器甲胄的数量。赵旻认为这样混编在大军团可行,但自己这几千人的小队伍就有些不利于指挥了。毕竟人少的情况下,追求的自然是精细化控制。在将降贼中的老弱清退后,再将得自程弼的家丁补入,总的军队人数不降反升,应该在二千五百人左右。赵旻认为最理想的结果,应该有五百骑兵,五百弓兵和一千步兵可惜现在的装备有限,弓兵还好说,毕竟即墨府库中留有不少弓具箭矢,实在不行还可以拿猎弓充数,山贼中善于射技的也不在少数但战马可是个稀罕物,青州不产马,朝廷的军备配置里也没有战马这一项,离北海最近的产马地在辽北草原上,每年运到青州贩卖的马匹不过万余匹,其中还大多数驽马,像样的战马贩至北海的不会超过百匹,更遑论即墨这种县城了。因此赵旻的骑兵想法注定了只能是个梦想。

    “也只能按照现有的兵器甲胄来分配兵种了!”赵旻无奈的叹道。

    一路行来的队伍中,五百虎贲迟早要回归中枢,况且虎贲士卒大多是司隶人士,不大可能长期待在北海,因此赵旻不打算动他。至于剧县县尉张启率领的五百北海兵,也在队伍刚刚踏入即墨疆域时便匆匆告辞而去,看来张启对赵旻和陆旭之间的微妙形式有所察觉,生怕惹火烧身,跑得比兔子还快。在剩余的二千五百人里,赵旻打算对部队进行精简。毕竟养着这么大一批人太过费钱虽说暂时还养得起,可现在又没有战事,白养着耗粮干嘛?因此最终人数就保留一千五百人的常规兵力。其中弓箭兵包括弩箭兵应该要保持在三百人左右,赵旻对远程压制有一种近乎于病态的偏好,过去无论玩什么游戏全都是以远程为主,因为他十分享受那种我打得到你、你碰不到我的快感,尽管他也明白真实战争绝非远程无敌,但还是忍不住会对远程部队有所偏爱。另外胶州湾海贼营一战中,除了阵斩的两百人,其余俘获的八百人中一多半家眷作为屯户送回即墨,另外占据的海贼营也需要保证一支部队驻守,干脆就让那三百多海贼留守,反正他们熟悉操船海战,又有家眷在手不会轻易反叛。

    邵琦那边的司闻曹需要人手,为此邵琦都找过他两次了,干脆从军中挑选百人脱离军籍补充到司闻曹,毕竟情报系统的重要性赵旻十分清楚。另外自己的百人亲卫也不能动,因为赵旻对这亲卫队另有想法。这个时代的军队训练赵旻见赵云操练过几次了,具体优劣赵旻不好评价,但他还是希望能有一支能适应多样性战斗、综合能力突出的快速反应部队,亲卫队就是赵旻准备的试验田。

    除此以外赵旻打算把战马集中起来,成立一个斥候营。虽然目前最多只能凑起不到百人的队伍,但一方面斥候在战争中的作用毋庸置疑,另一方面这百人也可以作为今后骑兵的火种,虽说不知什么时候才能拉起一支真正的骑兵,但留个念想总是好的!

    剩下的八百人,分为四百人的刀盾营和四百人的长枪营,一个作为防守中坚,一个当做进攻主力,这些人除了保留军中强健者,另留一部分名额从屯户和流民中选拔。至此赵旻心目中的兵营建设算是有了个基本框架。

    “我这么把军队变来变去的,子龙他们不会有什么想法吧?”赵旻拄着下巴,有些怔怔的想着。

第二十七章 琢玉成器() 
即墨城南十里亭。

    此时正值午后,天色尚好,暖洋洋的日头晒得人浑身发软,许多赶路的行人都靠着驿站的院墙,懒懒的在暖阳下休憩。

    南方一阵烟尘扬起,四散的尘土中现出数百名衣衫褴褛的人来。领头的一个壮汉远远望见驿站,明显露出如释重负的表情。

    “前方应该就是十里亭了,过了此亭,再有一个时辰的路途就能赶到即墨了!大家再坚持一阵,到了亭中我们暂且可以歇歇脚,吃些干粮,恢复了气力再行赶路!”

    人群中爆发出一阵欢呼,这群人中以老人和女子孩童居多,长时间的赶路,显然众人都有些疲惫不堪,听得快要到地方,又可以暂时歇息,都开心起来。

    众人赶到驿站边,领头的那人上前礼貌的与在此歇脚的行人打个招呼,遂招呼众人寻了处空旷地方休息。壮汉安顿好众人,与几个后生一道来到几名行商模样的男子身边,礼貌地唱了一诺,开口问道:“几位桑梓请了。我等是从泰山赶路而来,听闻即墨新颁法令,凡有外来投奔者,皆可得田十亩,农具种子皆有官府提供,未知传言可是真的?”

    几名行商中一名年龄较长的领头者打量一番壮汉,见他虽衣衫破败、风尘仆仆,却器宇轩昂,看上去竟有种凛然不可侵的感觉,又颇懂礼貌,不由心生好感,于是点点头道:“此事非谬。前来投靠者称为屯户,按户编制,每户可得田五十亩。为屯户者,当年可不必纳赋,次年按三十税一缴赋,多余的粮食可由官府按市价收购,除此再无它税官府提供耕作所用稻种,耕牛等生产工具由官府按屯统一发放,屯户轮流使用。”

    听完长者的话,壮汉和几名后生脸上都露出狂喜的表情:“真是太好了!”

    长者面带微笑看着狂喜的几人,显然不是第一次遇见这种情况:“若是屯户中有人参军,则全户税赋全免,还有优先使用工具耕牛的权利另外参军还有军饷可拿,据说月饷三百钱,即使不事农耕,也足够一家人吃穿不愁了!”

    长者瞧着几人都有些动心的模样,再次出言道:“不过听说军中的选拔甚为严格,非体魄强健者不能入选,即墨的农户中许多年轻人都去应征,但据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