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天生就会跑-第31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而此时场地上的七八名运动员,一个个却是丝毫没有顾忌这样的温暖,一遍又一遍来回奔跑着。

    这种感觉,让冯书庸能够打心底感觉到一种不一样的振奋的力量。

    在以往,国家队对于短跑运动员的训练,基本上采取的是集训的方式,就是在大赛之前从各个省队市队,将优秀的运动员召集突击训练一段时间。

    但今年过来,在“以接力带动单项”的训练模式下,明显队员的精气神要格外不一样,从各个运动员的单项成绩上来看,进步也要比之前明显得多。

    这种团队项目给队员们带来的凝结力是格外不一样的,尤其是当这支队伍里,有了一个世界级的顶尖选手之后,所有人的训练之中,有意无意,都会以他为参考目标。

    “叶钦现在的第四棒和杨耀交接得还算顺利吗?”于伟利在场边看了一会,注意到第三棒的杨耀和第四棒的叶钦,两人来回反复地在进行交接棒的训练,有些好奇地问道。

    “还算不错。”袁郭华脸上露出一个欣慰的笑容,“我原来也担心,叶钦这段时间没有和接力队一起训练,没那么容易融入。不过想来还是我多虑了,他负责的第四棒,只要掌握好和杨耀第三棒的交接,相对就简单得多了。他们两个认识也有些年头了,之前还一起做过一段时间的训练搭档,比我们想得要默契得多。我们的三四棒不薄弱,薄弱的还是一二棒。”

    “文勇易和古凯两人跑得不够好?”旁边冯舒友好奇地问了一句。

    目前的接力队在阵容是中国队能够挑选出最好的选手,文勇易还握着全国男子60米纪录,古凯和叶钦都是水木大学,先后跑出的成绩也很是不错。听袁郭华话里的意思,两人的表现似乎还差了几分。

    这支接力队冯舒友和于伟利,甚至田管中心那边都报以了巨大的希望,这个希望不只是今年的大阪世锦赛,主要还是为了应对明年的奥运会。

    在家门口的燕京奥运会,中国田径队真正能够形成竞争力的项目并不多,目前来说,除了叶钦和刘阳宇之外,女子投掷项目,女子长跑,还有男女竞走算是还不错。

    想要长脸的话,还是需要挖掘一些新的项目。而当前的这种情况,毫无疑问男子4×100米接力是最有戏的,不求金牌,能够进入决赛,前五或者前三拿牌,那就是一个巨大的成功。

    至于单人项目,叶钦和刘阳宇需要承担的压力也是非同凡响,田径队不可能将所有的宝都放在他们身上,万一失利的话,造成的影响就太大了。

    “倒不是表现不够好。”袁郭华摇了摇头,“主要还是发挥不够稳定。”

    文勇易和古凯两人的水平其实都很不错,但两人的发挥稳定性还是欠缺了一些,尤其是对比第三棒的杨耀和第四棒的叶钦,在真正的大赛里,两人可能都是属于被拉成绩的那种。

    “另外其他几个呢?”于伟利瞟了一眼远处田径场上的章裴孟和苏丙天,“你从粤省省队挖回来的那个,他们能不能顶上。”

    “章裴孟今年的进步很大,明年的话或许能更进一步。苏丙天……我是看好他的,不过成长还是需要时间。”

    “那这些就你老袁慢慢调教和操心了。”冯舒友听了一阵,笑着摇了摇头,袁郭华是接力队主教练,已经走马上任了,他们两个主副总教练,细节上就不会再去管太多。

    “4×400米的接力项目,挑不出人吧?”

    错过了4×100米的话题,于伟利跟着又问起了4×400米的。

    “这个暂时先放放吧,除了叶钦,暂时真是没有一个能够搭得上的阵容,与其费时费力,还不如不去废这个力气了。”袁郭华有些无奈地摇了摇头。

    400米项目一直以来都是田径队的一个很重要的问题,难练,难出成绩。有些天赋的,要么直接选择练一二百米,要么就干脆连800米一千五百米去了。

    每年的全锦赛或者全运会这样的大赛,400米的成绩一直都很普通。

    而且4×400米的接力,对于交接棒技术的要求并不高,关键还是考验个人能力,所以从这点上来说,现在要组织一直男子4×400米接力队没有太多必要。

    于伟利点点头,自然也明白袁郭华的意思。400米项目里出成绩的运动员少,叶钦算是这几年400米项目里最出成绩的一个了,可他在一二百米上的表现明显更加,有意无意的,大家都在想让叶钦朝一二百米项目上靠拢。

    况且,即便叶钦各个兼项都能跑,但到底不是铁人,什么都要参加的话,这就是他们这些教练都看不过眼。

    冯舒友拍了拍袁郭华的肩膀,远眺着一群小伙子,笑了笑,“老袁,你还是要注意一下小伙子们的体能和身体状况,这个气温,上午傍晚练练还可以,其他时间还是在室内吧。”

    天气酷热,运动员这样的气温下训练,长时间的话自然不合适。

    “对了,叶钦的体能状况,你觉得他接下来能应付的了世锦赛的三场比赛?”冯舒友顿了顿,跟着又问道。

    “这个不好说,百米肯定是没什么大问题,主要还是在200米和400米项目上,时间上有冲突,这个就麻烦了。”

    2007年世锦赛的赛程安排,袁郭华这边已经拿到手了,看过之后对于男子200米和400米的比赛时间,排得太紧,想要兼项这两个项目,恐怕是不他容易。

    冯舒友皱了皱眉,有些无奈地说道:“实在不行到时候就先把400米放放吧,200米是上届冠军不能丢,100米现在都已经排到国际田联第一了,完全有冠军的竞争力。没想到我们也有一天会有这样幸福的烦恼,这要是能够拆分成能在三个人身上多好啊!”

    叶钦一个人在男子100米、200米和400米三个项目上都有着强大的实力,这使得叶钦真正要参加世锦赛哪些项目时,教练组还需要开会来认真讨论一番。

    “算了,这个先不说了,老袁,你现在扛着的是我们田径队里短跑项目的一片天,任务重,压力大,你要多注意运动员的个人状态,尤其是别闹出伤病之类的,大赛在即啊,队里的理疗师和医护人员都要交代清楚了。”

    “明白!”袁郭华郑重地点点头。

    面对世锦赛还有之后的奥运会,运动员和教练员都需要面对很大的压力。特别是教练员,除了面对成绩压力之外,还需要考虑到运动员的身体状态和心理状态,稍一不慎,真出了什么问题,真的是会抱憾终身。

第四百二十二章 队内竞争() 
    田径场内。

    叶钦在跑道弯道进直道的位置,摆出了站立式的起跑姿势,侧身回头看着身后杨耀快速逼近步伐,算准了对方跑动的步点位置。

    猛然转过头看向前方,起步加速,飞快地朝着前方奔跑而去。

    “接!”

    四五步之后,叶钦的速度已经开始起来,这个时候就提听到身后传来了杨耀的大喊声。

    在快速的奔跑过程中,突然要喊出这么一个声音,明显是不那么容易的。

    不过叶钦听得很清楚,左手在听到杨耀喊声的一瞬间,快速的朝后方伸了过去,一瞬间,接力棒就落在了他的掌心里。

    叶钦接过接力棒之后,双臂猛然飞快摆动,整个人在100米的起跑线上,顿时宛如离弦之箭,飞快地朝前开始奔跑了起来。

    终点线前,负责计时的庞贵宾,看着叶钦飞快掠过起跑线的身影,滴答一下按下了手里的秒表。

    “38秒22!”

    看到已经爬完第四棒的叶钦和第三棒的杨耀,以及第一二棒的文勇易和古凯走了过来,庞贵宾大声地报出了这一组4×100米的秒表手记成绩。

    “比前天的那一组成绩提高了0。11秒!”

    “还算不错。”

    走过来的几人看到庞贵宾说出的成绩之后,脸上都露出了笑容。

    这个成绩相比起去年亚运会的成绩提升十分明显,这个时候如果有大型赛事的话,在场几人都相信能够创造新的亚洲纪录。

    “杨哥,等会下一组再来的话,我再把步点调一下,我感觉刚还是有点紧,我可以速度再加一些。”

    叶钦听到这个手记时的成绩后,却没有太多的喜色,这个成绩主要还是一个参考的意义,算不得准。

    真正放到比赛场上,刚才能不能跑出电记时的38秒40的成绩都不太好说。

    要面对美国牙买加这些田径强国,在世锦赛恐怕不那么容易。

    “行!”杨耀想了想,回忆了一下刚才的接力动作,感觉上似乎也有不少不妥之处,“我最后几步还是有点减速了,我速度如果不减,你放开跑的话,我们应该还可以更加利索一些。”

    短暂的休息了五六分钟之后,400米标准跑道上,四个身影再次在跑道每个接力区站好了位置。

    这一次第一二棒的选手,不再是文勇易和古凯两人,换成了苏丙天和章裴孟。苏丙天和章裴孟还有庞贵宾三人现在是作为接力队的后备队员,但训练和正式队员一样必不可少。

    刚刚裴楚和杨耀的配合,两人其实都已经算得上是颇为熟悉,方才的交接棒在外人看来也已经是十分成功的。速度很快,动作干脆利索。

    但在杨耀和叶钦两人的感觉上,似乎还有改进的空间。

    叶钦能够感觉杨耀在抵达他算好的步点之后,自己加速跑的速度明显可以更快一些。杨耀的起步前半程速度一般,但是到了中后半程速度还是不错的,第三棒弯道八九十米的位置,刚好是杨耀速度能够起来的点。

    这段时间,叶钦虽然主要是和杨耀配合第三四棒的交接棒居多,但和其他人都同样有配合,第一棒也跑过很多次。

    现在接力队的训练模式,包括叶钦在内,大家实行的就是这种轮流转换的方式。

    每天除了固定的力量跑跳和速耐训练之外,在进行4×100米的接力训练时,几个人都是各个棒次交接转换着轮流训练,而且每一组的成绩都尽可能记录下来,进行对比。

    然后彼此之间,大家都不断反思和其他人配合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或者默契的点在哪里,失误又是什么原因。

    总结得失,然后再进一步改进。

    这种方式一方面是能够让各个棒次的运动员加深熟悉,大家形成一种竞争心理,找准自己的位置。

    另外一个也是为了防止中途如果有正式选手出现了伤病问题,及时替补上来的队员依旧是足够熟悉。

    “速度放开一些,我追得上你的。”

    站在第二棒交接区的章裴孟回头看了一眼远处跑道上的那个小个子,方才对方一口广普让他听着都有些费劲,但想起这小个子说的话,他的嘴角还是微微挂起了一丝笑意。

    “自制力很强,来队里的这段时间可以说方方面面都很克制,不过,好胜心也很强啊!”章裴孟心中默默发表了一下对于新队友的看法。

    这支接力队里,很明显第四棒叶钦的位置是不可动摇的。作为当前亚洲百米第一人,百米9秒90的速度,在整个接力队里有着无与伦比的重要性,特别是最后的终点线冲刺,放在世界范围内,叶钦也是最顶级的那一批。

    第三棒的杨耀,不出意外的话,基本上位置也会很稳定。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