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三国之弃子-第2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刘玉要防着典韦被曹操给挖走了。

    对于有能力的人,曹操一向都很敬重的,马上安排下人多弄个座位。“来人啊,给典统领赐座。”

    典韦看向了刘玉,刘玉也是点头示意,然后就一声不吭地坐下来,两人之间十分有默契。曹操看在眼里,心中对典韦更加看重。

    “伯玄,最近听家父所言,你最近可是喜事临门,抱得美人归啊。在这给你道喜了啊。”曹操突然说道。

    “孟德兄,莫要取笑了。到时摆酒,可不能不到啊。孟德兄今日请我来,不是为了取笑我吧。”刘玉说道。

    “今日请贤弟来,一来是感谢贤弟上次在洛阳楼的招待。二来嘛,是想与贤弟多多交流。”曹操说道。

    多多交流?刘玉眼中精光闪烁。

    曹府的下人们,很快就将各类酒菜蔬果端了上来。刘玉与曹操也是推杯换盏,你来我往。而典韦却闷声吃菜,胡吃海塞。

    酒过三巡,菜过五味。

    “不知孟德兄的志向如何?”刘玉提起话题问道。

    “某忠心于国,愿死后墓碑铭刻征西将军曹,此生足矣。”曹操说道。

    此时的曹操还是一个忠于汉朝的爱国青年。刘玉不禁赞道:“孟德兄好志向。”

    “伯玄贤弟有何志向呢?”曹操问道。

    刘玉给自己倒了一杯酒,慢慢地说道。“与妻儿相守,做一富家翁足矣。”

    刘玉这个想法,曹操是不认同的,取笑道:“贤弟真乃妙人尔。贤弟贵为侯爷,恐怕有时身不由己吧。”

    “若有选择,不愿生于帝皇家。”刘玉喝了一口酒,沉声道。

    “贤弟此言,入得操耳即可,万不能再提此言,以免招来祸事。”曹操闻言一愣,没想到刘玉敢出此言,不由得对刘玉的大胆为之佩服。

    刘玉看着曹操,无奈地说道。“孟德兄,玉早年间的事情,兄长应该知晓。”

    曹操点了点头。刘玉的事情,其实大部分朝臣都是知道的,皇宫是最没有秘密的地方。生母宋皇后早逝,刘玉不受灵帝喜爱,皇宫可以说是最黑暗的地方,刘玉在宫中无依无靠,日子过得怎么样,随便想一下就知道了。想到这里,曹操不由得同情刘玉。

    “刘玉刚才乃肺腑之言。刘玉真的想交孟德兄这个朋友。不知兄长愿否。”刘玉说道。

    “伯玄贤弟,难道现在不就是操之友乎。”曹操笑道。

    “孟德兄亦是玉之友也。”刘玉说道。

    两人对视了许久,最后两人默契地展颜一笑。

    “满饮此杯。请。”曹操、刘玉同时说道。

    两人宾主皆欢。

    而典韦那货都吃饱了,还打了个嗝。

    最后,曹操和刘玉两个人都喝多了。刘玉更是醉倒了,拉着曹操说要结拜什么的。

    最后被看不下去的典韦抬着上了马车。

    一夜宿醉。

第61章 薄县来人() 
第二天,刘玉醒来时,都不知道自己是怎么样回来的。连忙叫典韦过来询问。

    典韦进来后说道:“主公,你叫俺有什么事。”

    “现在是什么时候了,我昨晚是怎么回来的。现在头疼死了。”刘玉问道。

    “主公,现在都中午了。你昨晚喝醉了,是俺带你回来的。”典韦说道。

    刘玉想起昨晚自己醉倒了,不禁说道:“都中午了啊。昨晚还是多亏了你啊,要不然你主公我就要出丑了。”

    “这是俺的职责。主公,还有一事。薄县县令派来一人,说是有重要的事情,要跟主公商议。”典韦说道。

    “薄县县令?上任县令白慈那个家伙被斩首了,换了个新官吧,人呢?来多久了?”刘玉问道。

    “在客厅等候,上午的时候就来了,但主公你宿醉未醒,俺们都不敢打扰。”典韦说道。

    “恩,好的。你去说一声,我洗漱完毕就过去,让他再稍等一会。”刘玉说道。典韦收到指示就下去了。

    刘玉很快就洗漱好了,只是昨晚的酒劲还没有彻底散掉,头脑还有点晕沉。刘玉保证自己以后都不会喝成那样了。

    刘玉一到客厅就看到一个文人模样打扮的文士在那里正襟危坐,李管家也在那里应酬着。两人之间不知道在说着什么。李管家见到刘玉过来了,立马上来请安,并向文士介绍这是自家主人薄侯刘玉,同时叫下人端来热茶点心。

    文士见到刘玉后,马上拱手施礼说道:“小人薄县县令师爷陈安,拜见侯爷。”

    刘玉喝了口茶,润了润喉咙说道:“你是薄县师爷,你不在薄县协助县令处理公务,来洛阳找本侯有什么事情啊?”

    陈安听到刘玉询问,连忙说道:“回禀侯爷,小人奉县令大人之命,特来跟侯爷商量关于薄县赋税的事情。”

    刘玉现在家大业大,对薄县的赋税根本就不怎么上心,说道:“这赋税的问题,你直接交接给我的管家就好了。这样事情本侯是不过问的。”

    “侯爷,这事情是这样的。陈师爷此次前来,是想侯爷你能不能将薄县的赋税给免了。这等大事,小的不敢做主,只有您才能做主。所以陈师爷一直在等着您来做决定呢。”旁边的李管家说道。

    刘玉十分奇怪,这事情可不能随便就决定的,说道:“免了薄县的赋税?这是为何啊?封地赋税是朝廷给与本侯的权利,不可轻易更改的。到底是何原因,你给我说说看。”

    “侯爷,请听我细细道来。”陈安说道。

    原来今年薄县的年情太恶劣了,一年以来滴水未下,长时间的干旱,多处河流与池塘都已干枯,导致了农户们几乎颗粒无收。再加上上一任的县令白慈横征暴敛、贪赃枉法,搞得民怨沸腾。百姓们生活本来困苦,旱情如此严重,更是雪上加霜。白慈被斩后,新任县令到任后发现薄县就是一个烂摊子。官库里只剩下要交付给刘玉的赋税外就什么都没有了。新上任的县令想要救济灾民也无从下手,心急如焚,百般无奈下派遣师爷到刘玉这里,商量一下能不能免了薄县的赋税,以便县令可以用这笔钱粮救济百姓。

    “干旱?有多久了。”刘玉心中一紧。史上最大的农民起义“黄巾之乱”就是东汉末年大规模的干旱而引起的。

    “侯爷,这几年几乎都会有干旱的情况,今年的干旱比往年要长,薄县旱情严重,就快出现饿死人的情况了。小人斗胆恳请侯爷免了薄县的赋税吧。”陈安直接跪下了。

    “快起来。起来说话,本侯身为皇室贵胄,薄县是本侯的封地,自然会爱护薄县百姓,不会置之不理。这样吧,就依你家大人所请,今年的赋税就免了吧。”刘玉说道。

    “小人替薄县百姓谢侯爷大恩。”陈安说道。

    原本陈安以为薄侯跟其他的贵族一样,只看钱粮,不管百姓死活的。县令大人也只是让自己过来试试看而已,谁知薄侯真的免除了薄县的赋税。

    刘玉现在可以说日进斗金,薄县一年的赋税收入虽然多,但对刘玉来说,也没有多到刘玉接受不了的地步。而且事关百姓的性命,刘玉不得不谨慎处理。而且救助百姓可是大大地善事,狂攒名声的路数,免除了薄县一年的收入用于救助百姓对自己有莫大的好处,何乐而不为。

    “李管家,你去购置一批粮食。薄县灾情严重,本侯明日需要带着粮食到薄县去救济百姓。”为攒名声,刘玉也是紧紧抓住这个机会。李管家领命而去。

    “好了,陈师爷,你先回去,救急如救火,马上让县令开仓救济百姓。明日本侯带着粮食过去,以备不时之需。”刘玉对陈安说道。

    “侯爷仁德。实乃薄县百姓的再生父母。”陈安听到此言也是感动得热泪盈眶。

    刘玉吩咐陈安立刻回去薄县,陈安也是千恩万谢地出了侯府。

    “嗨,安定的日子快到头了。”刘玉感慨道。

第62章 县令陈宫() 
时间很快就到了第二天。

    李管家已经准备好了一百石的粮食。刘玉带着典韦跟一帮护卫和这些粮食往薄县而去。护卫们大多是上次刘玉从薄县带回来的那些人,听到自己家乡受灾也是心急如焚。刘玉决定前往薄县救灾,让护卫们十分感动,认为自己跟对了主人,更加愿意为刘玉效死命。

    刘玉一帮人紧赶快赶,没用多长时间就到薄县。一路上刘玉就发现了旱情十分严重,时不时看到一些灾民乞食。刘玉也是心酸,仅薄县一地就有如此多的灾民,那其他地方不是还有更多的百姓受苦。

    刘玉来到了薄县治所,远远就看到一帮人在门口等着刘玉他们,估计是新来的县令。看见刘玉来之后,为首的年轻人迎了上来。

    年轻人对着刘玉拱手施礼道:“下官薄县县令陈宫陈公台,参见薄侯。”

    刘玉听到陈宫的名字也是震惊。这货以后可是吕布的军师啊,又是一个名人啊。忍不住多看了陈宫几眼,说道:“陈宫?你就是新来的薄县县令?”

    “正是下官。下官代全县百姓叩谢侯爷大恩。”陈宫跪拜道。

    原本陈宫是要到其他县去上任,但是前任薄县县令被斩,薄县县令职位空缺,同时也留下了一个烂摊子。大部分士子都不愿到薄县接手这样的烂摊子。可这个县令的职位不能一直空缺着,最后大臣们就把原本要到其他地方任职的陈宫给平调到了薄县。陈宫不知详情,欣然赴任。到了薄县才知道自己接手了一个什么样的烂摊子。无奈之下,陈宫派出师爷去跟刘玉商量免除赋税的事情。其实陈宫对能不能免除赋税是不抱多大的希望。陈宫听说刘侯爷的名声不是很好,还有洛阳第一恶人的称号,只求刘侯爷能发发善心,减免一部分。可师爷回来汇报说,侯爷不但免除了薄县的赋税,明日还要购置一批粮食过来赈灾。听到这个消息,陈宫喜出望外,不断感慨刘侯爷是个好侯爷。

    “起来吧,薄县乃本侯封地,现在薄县受灾,救助百姓本侯责无旁贷。你做的不错。”刘玉说道。“跟我说说,薄县现在情况如何,有没有需要本侯做的。”

    “侯爷,由于处理得力,薄县本地的百姓都得到了安置。只是旱情依旧,下官准备兴修水利,寻找新的水源。”陈宫将薄县的情况简单地跟刘玉说了一下。因为刘玉没有实际的管辖权,陈宫也不会对刘玉说太详细。

    “灾民都安置好了?可是本侯来薄县的路上,为何发现有很多受灾的百姓在乞食?你是在欺瞒本侯?”刘玉瞪大了眼睛,有点怀疑陈宫的话了。

    “侯爷,本地百姓确实已经妥善安置。尚有其他郡县的受灾百姓来薄县乞食。其他郡县也受到了旱情的影响,百姓在当地活不下去了,就四处乞食。”陈宫也知道刘玉怀疑自己说了谎话,故而解释道。

    流民。刘玉脑海里出现了这个词。

    “那为什么不赈济这些灾民?你知道任其发展下去,会饿死多少人吗?”刘玉急问道。

    “侯爷有所不知。不是下官不赈济灾民,而是另有苦衷。下官手中钱粮不足,薄县灾民也是庞大,根本就不足以应对。而下官也没有收到上峰命令准许其他郡县灾民就食,若是贸然赈济其他灾民,钱粮更加不足之外,会吸引更多的灾民到薄县来乞食,到时候下官手中无粮,时日一久,恐怕会引起民变。到时下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