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热血三国之召唤猛将-第8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上联乃:春色明媚山河披锦绣;下联为:荆益腾飞大汉万年轻。横额:壮丽山河。”

    听到前面的上联,荀彧、魏征连连点头,可到了后半句……总感觉有些不协调。

    可是,意思到了却是极好!

    “子布先生……”

    魏征没说出后面的话,却已是连连摇头。

    “创大业千秋昌盛;展宏图再就辉煌。横额:大展宏图!”

    话音稍落,刘辩已然为其鼓掌。

    然而,魏征见此,却对刘辩拱手作揖。

    殊不知,魏征也算是迎合刘辩的一种手法。

    在座众人皆知,刘辩心底的期望是干掉董卓,平定纷争。

    可刘辩的掌声未落,便说出——

    “精耕细作丰收岁;勤俭持家有余年。横额:国强富民。

    民安国泰逢盛世;风调雨顺颂华年。横额:国泰民安。”

    话音稍落,继续吃火锅。

    可是,在座众人听了这两幅春联,瞬间变得不敢出声。

    众人皆知,刘辩虽然想干掉董卓,夺回帝位。

    可是,在那之前,最希望百姓过上好日子,只有百姓好,才能保证三军,上阵杀敌勇往直前。

    可眼下百姓们过的并不好,刘辩与将士们,更要上阵杀敌,为百姓创造出一个太平世界。

    然而,随着刘辩话音落下,原本轮到徐达、秦琼,可他们二人却不说了。

    对此,刘辩侧过脸看向两人,“服不服?服就喝酒!”

    面对眼下的战局,刘辩一方急需一个时机,时机一到,便可三军拔营。

    徐达、秦琼皆知这个时机没到,于是只好选择端起酒杯。

    可是,不等喝酒,门口突然传来一个熟悉的声音——

    “主公!”

    闻言,众人扭头看去,只见是身上落满雪花的张虎。

    见此,刘辩并没有急着说话,而是起身走向张虎。

    “长安那边传来消息,两万余百姓在近日被冻死。

    原因是董贼征调民夫,没有给钱,使得无法过冬导致的。”

    “孤知道了,先下去吧!”

    “诺。”张虎应声,转身离去。

    当刘辩转身看向众人时,众人已然起身,拱手作揖。

    没有言语,紧接着走出饭厅,唯独留下荀彧。

    “笔墨伺候。”

    “诺。”

    话音稍出,刘辩转身走向书房,荀彧紧随其后。

    写完书信,命伍云召送出。

    此后五日,刘辩均陪在小腹微微隆起的五位女人身边。

    ……

    第六日。

    公元192年,农历壬申年,东汉初平三年。

    正月初六。

    天色未亮,穿戴整齐的刘辩,提着錾金虎头枪,在魏征、张昭、蔡瑁的目送下,翻身上马。

    与荀彧、罗成率领的燕云十八骑,渐渐消失在他们的视线里。

    不多时,伴着天边泛起的鱼肚白,刘辩等人于城外,与徐达、秦琼,以及陈兵列阵的六万大军汇合。

    “主公!”

    见刘辩来到近前,徐达、秦琼拱手作揖。

    “准备好了吗?”

    “回主公,昨夜伍建章、林冲、黄忠率领五万大军,直奔洛阳。

    张绣留守南阳,赵云、杨再兴、韩擒虎,已于昨日卯时,率领五万大军发兵潼关。”

    “很好,发兵南武关!”

    “诺!”

    伴着徐达应下,秦琼当即命人挥动令旗。

    顷刻间,伴着尚未升起的朝阳,刘辩率领大军出发。

    殊不知,刘辩的计划,早在半年前便开始计划。

    只是,先前碍于手上无兵无将,等到招兵买马,有需要训练新军。

    因此,一再耽搁时间。

    至于新军练成,刘辩发现缺少一个合适的时机。

    老话常说,师出无名。

    刘辩就是缺少一个这样的契机,六日前,张虎带回来的消息刚刚好。

    董卓为了修建郿坞,不惜役使民夫二十五万,不可谓是劳民伤财。

    结果,冬天来了,穷苦百姓没有过冬的棉衣,更没有钱买。

    何况,填饱肚子都是难题,还穿什么棉衣?

    于是,两万多人,活活被冻死。

    这笔账,皆因董卓修建郿坞。

    据得来的消息,郿坞里藏着大量粮食,足够二十年的用度。

    二十年!!!

    竟然藏着粮食不给百姓,眼睁睁的看着他们被冻死,饿死!

    董卓,就是人间修罗的罪魁祸首。

    因此,这便是刘辩二次发兵长安的契机。

    上一次,没有攻城利器。

    这一次,准备妥当,只待董卓授受!

    另外,据消息称,所谓的国师龙树,抵抗不了长安的寒冷,已经回老家去了。

    不得不承认,龙树的古瑜伽术、腾空术确实厉害,刘辩奈她不得。

    可这一次,即使龙树仍旧守在董卓身边,刘辩也要誓死杀了董卓。

    不惜一切代价!

    不惜一切代价!!

    不惜一切代价!!!

    干掉董卓,接着便是吕布。

    只有干掉他们,才能彻底奠定刘辩讨伐袁绍,乃至初现端倪的曹操!

    所以,这一仗,只许胜,不许败!

    ……

    由于刘辩是悄悄出城,行军大多选在没有人烟的地方,只为不打搅附近的百姓。

    不过,对于行军,刘辩早已吩咐下去,命斥候探路。

    所以,不担心路况问题。

    就这样,刘辩率领大军日夜兼程,于十四天后,绕过宛城,抵达南武关。

    ??跪啊!!!

    ?

    ?

    (本章完)

第134章 另有隐情(燃魂1)() 
0134、另有隐情

    武关。【。aiyoushenm】

    位于长安东南部、秦岭东段南麓,武关河的北岸。

    与潼关,萧关,散关称为“秦之四塞”。

    位于上雒东约80里处的谷涧间,

    汉江支流,丹水自西北向东南穿越秦岭东段山地,

    切开一条狭长的低谷地带,成为秦岭东段南北往来的一条通道。

    沿该通道西北上行,越秦岭分水岭后,可直达蓝田,逼近长安,向东南下行,可达南阳盆地。

    武关凭险而立,自秦、汉以来,均为京都咸阳、长安的南大门。

    武关历史悠久,远在春秋时即以建置,明曰“少习关“,战国时改为“武关“。

    关城建立在峡谷间一座较为平坦的高地上,北依高峻的少习山,南濒险要。

    关城周长15公里,城墙用土筑,略成方形。

    东西各开一门,以砖石包砌卷洞。

    西门上有“三秦要塞“四字,东门有“武关“二字,内门额上有“古少习关“四字。

    关西地势较为平坦,唯出关东行,延山腰盘曲而过,崖高谷深,狭窄难行,因此武关为古代兵家必争之地。

    来到关前五里外的山间大路上,刘辩大军在此驻扎。

    仅是驻扎。

    由于是冬天,山间本就人迹罕至,有一丁点儿声音,便会被听到。

    用过晚饭,天色渐渐转黑。

    不消两个时辰,夜空突然传来一道鹰啸,很是清亮。

    与此同时,双腿盘坐在几案后的刘辩,换忙的睁眼,刚好看见荀彧、徐达、秦琼投来的目光。

    “开始!”

    “诺。”

    徐达、秦琼起身,拱手作揖,转身走出军帐。

    殊不知,所谓的鹰啸,正是罗成发出来的。

    早在两个时辰前,罗成便与燕云十八骑上山,在山顶留意潼关的动向。

    虽然武关、潼关相距百里,可韩世忠部,运用的却是火雷弹!

    纵使潼关是铜墙铁壁,在火雷弹的连番轰击下,即使城墙不被炸至坍塌,城门也必将轰开!

    看着成竹在胸的刘辩,荀彧有怀疑,却不敢言明。

    随后,不消两个钟,军帐外侧逐渐传来刺耳的声音——

    正是投石车转动的车轮,发出来的声音。

    鲁班、马钧制作的投石车,分为很多种类型,对于山间用的投石车,大多采用车轮,便于移动。

    或许看官以为有车轮,必然会成为弊端,谁知不然。

    这种投石车可做“两栖”使用。

    作战时,可以卸下车轮,四周用人力或者石头固定。

    作业时,便不会因为摆动致使精准度出现偏差。

    可就在这时,刘辩起身走出军帐,不明所以的荀彧紧随而去。

    由于此处是秦岭山脉,山上有很多百年,甚至千年的老松竹。

    举着火把的刘辩,很快找到待滴欲滴的松树油,“看到了吧?”

    刘辩看向身边的荀彧,“命人将此物取下,涂抹在投石车的轮子里,省的发出刺耳的声音,令敌人起疑。”

    面对刘辩的举动,起初荀彧很是疑惑和不解。

    可听了刚刚的一番话,以及看到那透明的水滴状的东西,更加大惑不解。

    碍于他是主公,只听听他的。

    当即命人到树上寻找,并取下,涂抹在轮子里。

    结果竟大大的出乎意料,轮子竟然不响了!

    这时,荀彧急忙奔向刘辩,连连作揖,“主公大才,令荀彧好生钦佩啊!”

    眼下只想着打仗,神不知鬼不觉的攻占南武关,荀彧这家伙竟然又在拍马屁,也是无语了。

    当即,刘辩没好气的白了一眼。

    碍于是黑天,荀彧根本看不到刘辩脸上的不爽。

    不多时,伴着投石车前行至关前,大军则紧随而至。

    ……

    城关内。

    随着天色转黑,加上天气寒冷,士卒们无心守卫,皆缩着脖子,凑到一块抱团取暖。

    伴着山风吹过,吹的火把上的火苗乱动,投在地上的人影,也跟着不停晃动。

    就在这时,不远处走来一位手提长矛的小卒。

    不多时,将长矛放在墙边,凑近众人,“挤一挤,暖和。”

    天气着实恶劣,但是没办法,都是为了赚取那一点钱,为了家里的女人和孩子。

    很快,士卒与其他人一样,双手抱在怀里,自嘴巴里呼出一道道白色寒气。

    “哎、有个事,不知道你们听说了没有?”

    边上的一位士卒,身的衣服很少,冻得直打哆嗦。

    为了让自己暖和一点,决定和众人聊天。

    夜里守城非常枯燥,加上又是寒冷的冬天,恨不得不说话、不动,至少能保持体温。

    可是,听到同伴开口,众人却没有开口的意思。

    与之相比,反倒更加愿意听他说。

    毕竟,动嘴不是冻他们的嘴。

    伴着那士卒的话音落下,发觉没一个人应声,于是开始说出他知道的事——

    “前两日回家,听村里人说,沈岭、咸阳、扶风、汉兴、陈仓、五丈原那一带,已经有不少人冻死、饿死。

    哎、那叫一个惨呦!”

    听到这话,挤在一块的士卒们,无不白了他一眼。

    这年头,且不说兵荒马乱,即使是太平年月,冻死几个人也很正常。

    或许,那士卒知道众人心中所想,于是继续道来——

    “虽然冻死几个人正常,可如果冻死成千上万人,还觉得正常吗?

    唉、都是让粮食给闹的,否则啊……”

    不等说完,已然引来众人的目光。

    都说事出反常必有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