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红星照我去战斗-第9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当日晚上,夜幕降临后,在炮兵营火炮的掩护下,一旅迅速对大戒寺被围之敌发起强攻,从大戒寺前面的一片丛林里杀了出来,攻击敌军的外围阵地。

    敌军依托坚固的碉堡和工事负隅顽抗,猛烈的炮声震撼整座山谷,寂静的大地瞬间震动起来。

    炮兵营火炮发出的炮弹不断跃上包座的上空,形成一个个红色的大火球,砸在敌人精心构筑的阵地上,一旅数千官兵在炮火的掩护下,发起猛烈的冲锋,势若奔雷,不可阻挡。

    大戒寺守敌只有一个营,在一旅数千战士的夹攻之下,敌营长低估了红军强大的火力和战斗力,固守已经成为奢望。他见势不妙,马上带领自己的十几名亲信卫兵先行逃走,余部见营长率先脱逃,群龙无首下亦纷纷放弃阵地,全都龟缩于大戒寺内,一面凭借寺院的高墙进行顽抗,一面加紧向伍成仁的49师求援。

    这正中张城的下怀,张城的目的本就是以包座为诱饵,钓伍诚仁这条大鱼,攻城为虚,打援为实。在夺取了敌军所有的外围阵地后,一师全军便奉命停下了进攻的脚步,只把张莱孝的部队牢牢困在两座据点内,使其惶惶不可终日,不断发出求援电。

    周卫国接到张城打敌援军49师的任务后,马上便率领旅、团指挥员及作战参谋对敌49的所必经道路进行详细考察。

    考察了三个多小时,周卫国便选择一处易于伏击的地域作为埋伏阵地,将师主力三旅、四旅埋伏在上包座西北的丛林中,严阵以待。

    伍诚仁,别字克斋,闽省浦城人。这位高大威猛的将军长相粗犷,和胡宗南同为黄埔第一期的同窗。此人身为天子门生,而且深得常凯申的信重,因此显得傲气凌人,为人极为嚣狂。

    伍成仁率49师沿着通向包座的大道一路急进,于6月19日晚上七点到达了距上包座约15公里之松林口。入夜之后,黑幕降临,视线受阻,伍诚仁马上命令全师点燃火把继续前进,刹那间,49师长长的队伍宛若一条巨大的火龙朝着包座蜿蜒前进。

    虽然伍成仁早在此前的作战中领教过红军的厉害,但伍诚仁坚信刚刚覆灭第一师的红军早已是强弩之末,已经没有能力与他装备精良的49师抗衡,因而下令部队大张旗鼓增援包座。

    此时,伍成仁已隐约听到包座方向传来剧烈的枪炮声,而守备军告急的援电每隔十几分钟就传来一份,更是令生性急躁的伍成仁连连催促部队加快速度前进。

    周卫国见敌人如此骄狂,当即命令三旅七团采取节节阻击,诱敌深入的战术,将敌49师诱入三师的伏击圈中。

    晚上九点钟,作为诱敌部队的七团率先与敌人的先头部队展开战斗,虽然在战斗中七团占尽了优势,但七团还是按照师长的严令,装作不敌的样子,且战且走,步步后撤。

    伍诚仁很快接到先头部队的战情报告,说在上包座附近遭到红匪的顽强阻击,经过弟兄们的顽强战斗,将红匪打得节节败退。

    伍诚仁接到战情报告,马上登高远望,从望远镜观察战场发现,49师先头部队在优势的兵力及火力掩护下,取得节节胜利,不断向红匪的腹地推进。

    反观步步后退,层层阻击的红匪,他们的抵抗亦相当“顽强”,战斗打得极为“惨烈”。

    根据以往和红四方面军交手的经验,伍诚仁马上判断出这绝不是红匪抛出的诱敌之计,而是红匪正在“悲壮”地进行阻敌增援,为其主力部队围歼包座守敌争取时间。

    心中已经有了决断的伍成仁于是立即命令师部主力全速推进,增援先头部队迅速击垮红匪阻援部队,以解包座守敌之困。

    然而伍成仁千算万算,他万万没有想到少纵的武器配置根本和他之前交战过的红军大相径庭,此时担任诱敌任务的七团也仅仅发挥出了三分之一的火力便让伍成仁作出了红军已尽全力的错误判断。

    这个错误判断让他付出了全军覆没的惨重代价。

第一五三章 横趟包座 下() 
伍诚仁身为黄埔一期生,作战指挥能力还是非常不错的。

    此人面相粗犷,其实心思非常细腻,他也担心自己的部队会遭到红军的伏击,所以他故意派出一个主力团作为先导部队先行探路,其师部主力则一直跟在后方五里远远地吊着。

    然而,就算伍成仁如此精细,仍然吃了经验的亏,错判了少纵常规部队的实力,最后还是落入周卫国的谋算之中。

    晚上十一点,在七团的步步引诱下,敌49师主力一头扎进了三师预设的伏击圈,周卫国果断下令发起攻击命令。

    顿时,在周卫国的一声令下,几公里长的山道丛林边,百炮齐发,手榴弹、重机枪如天火流星一般拼命向敌49师的密集纵队落下。

    枪声、炮击声、爆炸声响成一片,汇成一首雄壮的交响曲。弹纷飞,硝烟漫,敌49师在这突然的打击下顿时被打懵了。敌49师师长伍成仁更是被三师阻击连的神射手一枪击得落马重伤,昏迷不醒。

    五分钟后,炮火暂歇,三师十几个司号员同时吹响了冲锋号。顿时战场上一片红旗挥舞,三师官兵从隐蔽的丛林中、战壕中一跃而出,组成严密的战斗队形向着还处于懵逼中的敌军猛冲过来。

    敌49师迅速被勇猛的三师拦腰分割成几断,很快就被包围起来。由于伍成仁的重伤,敌人的指挥系统完全被打乱,敌军一时之间群龙无首,只好惊惶地各自为战,根本形成不了什么像样的战力。

    冲得最凶的就是之前担任阻击诱敌任务的七团,七团是三师的头等主力,也是和一师的一团、二师的五团并称为少共师老三团的种子部队。

    却因为由于诱敌深入的需要,要佯装不敌,不能发挥出自己的全部实力,被敌人的一个团追着屁股后面打。堂堂老三团之一的七团,何曾有过这等狼狈的时刻,骄傲的七团官兵们早就憋足了一肚子气,按捺不住要爆发了。

    所以冲锋号一响,七团官兵一直憋着的那股劲猛地一下就迸发了出来,比后世吃了兴奋剂的运动员还要迅猛,根本就势不可挡。

    七团带头冲锋的战士们手提机关枪向敌军猛烈地倾泄着子弹,后面的士兵则纷纷掏出手榴弹,不断将满腔的怒火抛线敌人。

    在憋足了气的情况下,战士们的投掷能力超水平发挥出来,竟然把手榴弹投得又准又远,敌人被炸得鬼哭狼嚎,四处逃窜。在以七团为首的三师疯狂突击下,敌49师很快就被打得竟毫无还手之力。

    就在三师和敌49师激战的时候,一师对大戒寺、求吉寺的总攻亦开始了。

    由于要钓敌49师上钩,之前一师发起的进攻都是憋着打的,大量的自动武器都并未动用。此时敌49师已经进入三师的圈套,两个师亦已激烈交火,一师的进攻再也不用藏着掖着了。

    炮兵阵地上,炮兵们早已瞄准了目标,现在正是炮兵部队大展神威的时候了。李云龙一声令下,一师的数十门火炮同时发出怒吼,猛烈的炮火立刻将敌人的工事夷为平地。经过五分钟的不间断炮击,寺庙高大的院墙也几乎全部被轰塌。

    随后,一旅官兵在迫击炮及重机枪的火力掩护下,伴随着惊天动地的呐喊声,一下子就突破了敌人的防线,迅速杀入寺内,在寺院众多的房屋里展开了激烈的巷战。

    此时,敌军的士气早已经被我军的炮火瓦解了,一旅的突击队只是用迫击炮轰塌了几座房屋,肝胆俱裂的敌军士兵几乎全部选择了投降,负隅顽抗到底的早就被打死球了。

    求吉寺的进攻和大戒寺的攻击大同小异,六旅也是以炮火开路,自动火器打头冲锋,敌人也是没有做出多少抵抗就选择了弃械投降。

    至此,上下包座均被一师拿下,红军北上陕北的通道被打通了。

    三师的伏击战亦完成得非常漂亮,官兵们自从长征以来经历大大小小的战争至少上百次,而其中打得最多的便是伏击战。多次血战下,三师打伏击战的经验无比丰富,各种战术应用起来得心应手,仗越打越强,配合越来越默契。

    虽然敌49师是民党中央军的精锐部队,归属在胡宗南部下也沾得第一师不少的便宜,武器装备不在我军之下,训练也非常有素,但仍然挡不住三师的猛烈冲锋。

    民党军无论是精锐还是弱旅,他们一个明显的缺点就是怕对手发起冲锋,只要对手一冲起来他们就心里发怵,惊慌之下就和容易被冲得崩溃,一旦崩溃就想转身逃窜。

    其实两军对垒,就是看谁能顶得住,谁能坚持得更久。很明显,现在的敌49师已经坚持不住了,官兵们纷纷掉转身子开始逃跑。

    无论多么精锐的部队,只要把后背亮给了对手,即使手里拿着机关枪,对方拿得是菜刀,亮后背的机枪手仍然会被拿菜刀的砍倒在地。

    当敌49师的官兵把后背亮给了三师的时候,就注定了敌49师败局已定,剩下的无非是能逃出多少人出来罢了,这已经不影响战局了。

    敌49师很快就被三师打得崩溃大败,连忙仓惶返身败逃,就连督战队都放弃了自己的职责,顺势被溃逃的败兵裹挟着逃离战场。

    三师乘胜猛追,直杀得敌49师丢盔卸甲,尸横遍野,直到他们跪地求饶为止。此役,从七团诱敌到战斗结束,仅仅只用了三个小时,三师就消灭了兵力、火力还在自己之上的敌49师。

    由此,三师师长周卫国也一战成名,其势头很快就追上了早已被统帅和诸位中央领导牢记在心的李云龙、丁伟。

    随着敌49师的被歼,包座战役圆满落下惟幕。此役敌49师被全歼,战死4000余人,包括师长伍诚仁在内,被俘5000多。

    三师缴获了敌49师所有的武器装备、弹药及各种作战物资,自己却仅仅伤亡800余人,堪称辉煌大胜。

第一五四章 分道扬镳() 
包座战役胜利之后,张城给统帅和军委发送捷报,很快就接到中革军委的回电,电文中除了对少纵的胜利表示嘉奖之外,还通报了一则坏消息。

    历史大势滔滔,张帼滔果如统帅、张城所料,仍然按原来历史那般统兵南下了,张城浏览完中央的电文后,心情感到无比沉重。

    中央红军和四方面军最后还是选择了分道扬镳,统帅决定由中央红军单独北上,张帼滔则带领四方面军南下,并提出了“赤化全川”的口号。

    如此看来,一个人的作用还是渺小的,虽然张城已经为北上打通了道路,并且还拿出了陕北存有红军的实在证据,却还是不能改变原来历史的大方向。

    但值得欣慰的是,张城的努力对中央红军的历史还是有很大正面影响的。

    首先是中央红军比历史上强大了十倍不止,历史上中央红军到达陕北时只剩下六千五百人,如今的中央红军有九万之众。

    其次,中央红军在历史上全军覆没的好几只部队也被张城挽救了回来,比如少共国际师、红三十四师、红十八团等英雄部队,而少共国际师更是被张城发展为拥兵3万多的大部队。

    这种种成就,已经使得张城感到非常的满足和自豪了。

    至于红四方面军的命运,扪心自问,他连主力师都派遣过去了,也算尽了自己最大的努力去改变他们的命运,从这一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