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红星照我去战斗-第7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好吧!之前张城同志分析得非常好。从目前形势来看,我军在川省发展极为不利,向西、向南都不行,向东那是常凯申的老巢,那就更加不可能咯!那我们该怎么办呢?只有一条路,那就是向北!

    而且在陕北还有一块不少的苏区根据地,刘志单、谢子长等同志在那里创建了红二十六军和红二十七军,徐海冬的红二十五军也在那里发展,这就为我们北上创立新的苏区根据地打下极为良好的基础了。

    我认为,陕北这块地方,正是我军的天赐宝地嘛!我们应该坚决北上,建立陕北苏区根据地。”

    在统帅发言之后,经过反复地讨论、说服,最后大家一致同意统帅的意见,北上陕北与刘志单领导的红军会师,建立新的中央苏区。

    同时,会议要求与会人员对这个决定进行严格保密。

    散会之后,红军终于确立了清晰的战略目标,所有与会人员的心里都彻底放松下来,脸上洋溢着激动和喜悦,人人笑逐颜开。(。)

第一二五章 未雨绸缪(一百均订加更)() 
中央会议结束之后,张城与萧骅立即赶回纵队司令部,首先向司令部的党委成员后传达了会议的精神,然后根据中央的有关决定对纵队下一步的工作作出具体布署。

    张城决心利用这一段时间再次开展大整训活动,提高部队的军事素养,进一步掌握六点战术基本原则,抓好部队的战斗训练,加强新老战士的磨合,全面提升部队的战斗力。

    另外,由政委负责在全军推广文化学习活动,争取全军实现扫盲。

    由于乐山是个人口众多的城市,我军占领此地后,许多出身贫穷的学生也加入了我军,再加上从贵阳招来的学生兵,我军有文化的官兵逐渐增多,政委将这些官兵分配到基础部队,临时担任部队的文化教员。

    张城作为穿越者,当然深知有文化的部队战斗力更强,历史上征战缅甸的第二批中国远征军就是非常明显的例子。

    这批由十万学生组成的远征军和国内屡战屡败的民党军形成了极为鲜明的对比。他们先后参加了缅北大反攻、密支那、八莫、南坎、腊戌诸战役,取得了第二次征缅战役的全面胜利,对打通中印公路发挥了重大作用。

    所以张城十分支持政委开展的这项文化扫盲活动。他特地命令冯少杰的后勤处拿出一笔经费来为战士们购买文具,要求每个战士都能分配到一支铅笔和一本笔记本。

    张城还要求战士们在学习文化中,每天必须认十个字,月底进行文化评比。认字达不到三百字的官兵将给予关禁闭一天的处罚,并且在今后的提拔中设置天花板。

    有罚就有奖,各单位认字最多的前三名将颁发奖状,给予钢笔、笔记本、毛巾等物资奖励,并在将来的升职提拔中给予优先考虑。

    最后张城还特别强调这项活动要持之以恒地开展下去,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

    将来凡是在战斗的空歇期都要开展文化学习活动,争取在一两年后,每个战士都能初步掌握文化知识,基本上能看懂军令和文件。

    随后纵队司令部党委成员进行了具体的分工,大家各负其责,密切配合。

    张城主要抓部队的战术训练情况,并组织新一期的军官教导队,培养基层军官的军事战术指挥能力。

    政委除了负责开展部队的文化学习活动外,还要负责部队的生活,并广泛开展各种活动,抓好部队的精神文明建设。

    张凤鸣则负责协助张城抓好部队的训练,担当军官教导队的教员,主要负责教导军官们的图上作业。

    政治部冯文宾主任主要负责和当地政府的联系工作以及部队的宣传工作,并要求他在这段休整时间内必须完成征收三百名学生兵的任务。

    保卫部部长胡诋则负责监听民党的电台,并对部队内的大批俘虏兵进行甄别,剔除一些别有居心不良的坏分子,纯洁革命队伍。

    至于后勤部部长冯少杰的工作量则是最大的。

    张城和政委知道我军即将北上陕北,途中不但要面对几十万民党军队的围追堵截,还要爬雪山、过草地,经历无数艰难险阻。

    部队的后勤是否充足,这关系到成千上万将士的生死存亡。

    散会之后,张城特意将冯少杰留了下来,向他询问了目前为止部队的各种物资的储备情况,当知道部队目前的物资储备还算充足之后,张城满意地点了点头。

    随后,张城对冯少杰透漏了一些我军即将再次远征的模棱两可的消息,要求冯少杰的后勤部早做准备。

    然后,将一份部队大笔采购的物资清单递给了他,郑重要求他务必想尽一切办法将清单上的所有物资补足。

    物资清单上特别强调必须有足够的保暖棉衣、军靴、帐篷、药材、干粮、咸菜、鱼干、盐巴等生活必需品,显然是张城未雨绸缪,特地为爬雪山过草地将要面对的巨大困难准备的。

    最后,张城还特地叮嘱冯少杰不要怕花钱,清单上的物资要尽可能的多采购,多多益善,即使把部队的经费花光也不可惜。

    冯少杰和张城相处日久,对张城也极为了解,见他反复地嘱咐就知道此次远征极不简单。故此他慎重地答应了下来,并保证完成张城交代的采购任务。

    随后,张城和政委来到纵队野战医院,特地看望在历次战斗中负伤的伤员。

    医院院长田芳芳向张城汇报了医院存在的一些实际困难,张城立即派出人力给予解决。

    不过北上在即,一些重伤的伤员安置问题令张城感到极为头痛。通过了解,张城知道医院内有近六百名重伤员不适合长途跋涉。

    而且张城知道远征途中还要爬雪山过草地,这些重伤员如果用担架抬着行动,会给部队的行军带来极大的困难。

    张城内心其实并不想将这些重伤员留在此地,毕竟这些重伤员很大一部分都是部队冲锋在前的班排连长,是部队的基础骨干。

    但是北上远征的路程实在是太过于艰难了,自然环境极为恶劣,为了他们的生命负责,张城不得不忍痛将他们安置在本地。

    重伤的伤员们都很不情愿留下来,当张城和政委向他们宣布司令部的决定时,许多伤员们都留下了滚烫的泪水。

    面对这种情况,即使是心肠无比坚硬的张城也有些泪目。

    最后张城和政委向他们再三保证部队绝不会放弃他们,等他们养好伤,身体恢复健康后,部队留下的联络员会把他们接到新根据地,这才平息了战士们的不甘与哀愁。

    最后,张城和政委决定仿照石城故事将重伤员们安置在邛崃山脉隐蔽养伤,并给每名重伤员留下二十块大洋,这些大洋足以解决他们在生活上的困难。

    张城又命令三名特战队员留在当地负责组织游击队,在当地发展革命力量,并担当保护重伤员的重任。

    解决了重伤员的安置问题,张城的心情放松了不少。

    随后他又想到马上就要前往陕北建立革命根据地,到时侯就可以痛痛快快地打鬼子了,心情更是迫切得不得了,恨不得肋生双翼,现在就飞到陕北去。(。)

第一二六章 再下基层() 
张城刚回到司令部,忽然听见一个甜美动人的声音传了过来:“张城司令,您到哪儿去了?我和孙团长都等您老半天了”。

    张城转身一看,原来是被他从石城带到文工团的杨熹和文工团团长孙丽芳。

    再次见到杨熹,张城的眼睛不禁一阵目眩神迷。

    都说女大十八变,当年石城那个面黄肌瘦的小姑娘如今已长成美丽动人的大姑娘了。

    只见她穿着一身得体朴素的军装,腰上别着一把小巧的手枪,再加上她素面朝天的精致面容,显得极为英姿飒爽,让人一见难忘。

    孙丽芳团长年纪也不大,约摸二十三四岁上下,人也长得很漂亮,舞跳得极好。而且很有组织才能,这也是她年纪轻轻就能担当文工团团长的原因。

    更为难得的是,孙丽芳不但是文工团的团长,同时也是团里舞蹈队的台柱子。还有,据小道消息流传,孙丽芳团长正和纵队参谋长张凤鸣处朋友。

    杨熹纯净无邪的脸上跳动着青春的光芒,在跟随我军长征的过程中,有那么多的哥哥姐姐照顾,她的性格也逐渐开朗活泼起来了。

    她的声音极为婉转动听,大家都亲切地称她为会唱歌的“百灵鸟”。而在张城看来,她的歌声非常像后世的宋将军,是非常让他留恋的一把好声音。

    由于张城的不断卖弄,他会写歌作曲的名声已经传遍了全军。看这两个小姑娘一大早就来等自己,他不用猜都知道两人特地向他邀歌来了。

    在小姑娘的万般纠缠之下,一直战无不胜的张城只好举手投降,答应再为她们写一批歌出来。

    结果张城花了两天时间,绞尽脑汁,浪费无数脑细胞,才终于把后世一些经典红歌弄了出来。

    经过这一回折腾,再加上他脑中的红歌也差不多被掏干净了,张城决定以后再也不随意卖弄后世的歌曲了。

    在两天时间里,张城又是回忆默写,又是更改不切实际的歌词,委实让他无比痛苦。

    好在他的一番心血没有白费,后世脍炙人口的十送红军、情深意长、毛统帅和我们在一起等经典名曲终于提前现世。

    张城将歌曲交给两位小姑娘,两位姑娘看完歌曲后,对歌曲的质量无比的满意,尤其是天真无暇的杨熹,更是对张城崇拜得五体投地。

    她接过歌曲曲谱随便拿出一首十送红军,轻轻哼了几句旋律,悦耳的歌声顿时惊得旁边的孙丽芳合不拢嘴。

    过了好一会儿她才一脸惊为天人的神色对张城说道:“张司令,你带兵打仗实在是太可惜了。如果你的才华放在艺术上,绝对是全国首屈一指的音乐家!不!应该是一位音乐大师!”

    “哈哈,国难当头,还是带兵打仗更适合我。好了,歌曲我给你们弄出来了,你们也要答应我,为我保守秘密。这些歌曲就说是集体创作的,不要提我的名字。”张城最后郑重地叮嘱道。

    “为什么呀?团里那些会写歌曲的团员只要写出一首好歌就恨不得全天下都知道,怎么张司令你反而要隐瞒下来呢?”杨熹天真地问道。

    看见小姑娘睁着一双大大的鹿眼向张城质问,张城的心都快要化下来了,不过他还得保持他身为司令的威严,故作严肃道:“哪有那么多为什么?这是命令!”

    说完之后,转身就走了,留下两个小姑娘面面相觑,不知道如何是好。

    时光飞逝,岁月如梭。时令来到了五月初,张城再次下部队基层考察部队的训练情况。

    上次张城去了李云强的一团,这次为了显示他大公无私,没有厚此薄彼,他专程来到了二师二旅五团。

    二师二旅五团的团长是江永辉,张城对这个名字有些印象,如果他没记错的话在建国后此人被授衔为少将。

    想到这里,张城不得不感叹少共国际师确实是一支英雄辈出的部队。历史中这么一支短暂出现的部队,却走出了参加授衔的二十多位将军。

    五团驻地在城外一个农村中,训练场地是当地的一块巨大的晒谷场,如今还不到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