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红星照我去战斗-第13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坏分子”们听到张城的承诺原本死气沉沉的眼睛也重新有了光彩,十分配合地任由我军医疗人员检查身体,随后被张城带回包头。

    返回包头后,张城发现更大的惊喜在后面,陈耘同志来电说,苏联还向我军援助了两架产自1933年的波利卡尔战斗机,如今他们正在包头机场等待张城接收。

    来到包头机场,张城便看到跑道上停放着两架飞机,飞机旁边还有四名飞行员加上地勤技师一共有二十五人,这些空军专业人才将教导我军学会使用后才能返回苏联。

    张城大喜过望,有了这些空军专业人才教导,再加上之前张城从民党忽悠过来的黄勇和李胜两位飞行员,我军的第一支空军小部队可以搭建起来了。

    张城心情高兴,用俄语热情地和远道而来的客人交流起来,对这些苏联客人说道:“欢迎各位先生来到我们苏区来教导我们,自我介绍一下,我是少共国际纵队司令张城,也是你们此次飞行教导工作的负责人,欢迎你们到陕北来。

    众所周知,我们中国人是最为好客的,你们来到这里之后,我向你们保证,这里牛肉、好酒统统管够,保证你们会有宾至如归之感,也许你们完成在这边的工作后还不想走了呢!”

    这些老毛子一听张城用非常纯正的俄语跟他们交流,又听到张城说这里美酒管够,嗜酒如命的老毛子顿时欢呼起来,随后纷纷涌来与张城拥抱,其热情之状实在让人受不了。

    回到榆林司令部后,张城的心情仍未平复下来,只要一想到我军将来利用这些援助,马上就可以在根据地建起钢铁厂、电厂,炼油厂,还能大造枪支、弹药,那红军就走上可持续发展道路了啊,不用一切都听凭缴获啦,这无疑非常有利于红军的发展、壮大。

    再加上自己可是拥有金手指的穿越者,虽然自己不会制造武器,但没见过猪跑总吃过猪肉吧。只要自己能绘制出图纸,或者稍稍引导点拔一下,把后世大名鼎鼎的56式半自动、八一杠突击步枪、巴祖卡火箭筒统统在抗战前给造出来,那得给自以为我军都是小米加步枪的小日本多大惊喜啊!

    张城美滋滋地想着,嘴角流出一丝口水仍不自知。

第二一七章 广播电台(四更)() 
翌日上午,张城决定马上利用苏联援助的机器设备大搞建设,可就在他再次清点设备时,竟意外发现了一台3百瓦的无线电台以及一台30千瓦的语言发射机。

    原来这些大功率广播设备是张城当初想到根据地至今还没有广播电台,便向陈耘同志建议将电台设备列在援助申请清单上的。

    在提出这条建议时,张城自己本没报太大的希望,纯粹是随口一提,毕竟电台广播作为当今世界的第一传媒,苏联政府对电台设备管控得非常严格,没想到老毛子慷慨起来简直令人惊讶,居然把如此重要的电台设备也支援给我党了。

    张城对此自然是喜出望外,这无线电台和语言发射机可是广播电台最为重要的设备,有了这两台设备,我党的第一个广播电台就可以马上创建起来了啊。

    张城知道周副统帅一直想创办工农党的第一个广播电台,但苦于一直没有大功率的无线电台和语言发射机,导致创办广播电台的意向始终未能达成,如今有了这两台大功率广播设备,创办广播电台的条件终于成熟了。

    张城马上致电周副统帅,请他派人前来接收发广播设备,周副统帅接电之后非常激动,有了这些大功率广播设备,他日夜盼望的广播电台终于有眉目了,当场决定亲自过来接收这两台广播重要设备。

    不怪周副统帅如此迫切,自从土地革命战争爆发以来,工农党出版的报刊受到民党反动派的层层封锁,很难发送到其他地区,偶尔有少量的党报偷运过去,也只有极少数人才能秘密阅读。

    在赣南苏区时,红色中华通讯社的文字广播,可以通过电波传送,但必需有收讯电台才能抄收,再由译电员译出,方可阅读。除了党的地下秘密组织和少数新闻单位外,个人难以办到。

    工农党在国统区办的报刊,经常遭到民党当局的种种刁难和破坏,无法正常出版发行,许多重要的文献、评论、文章和消息,不能与读者见面。

    至于民党当局对工农党的妖魔化宣传,工农党苦于没有喉舌舆论,往往不能作出有力辩驳,只能任由敌人往身上泼污水,宣传工作非常被动。

    如今全面抗战爆发在即,更是需要大力宣扬我党的政策和主张,没有广播电台就不能适应日益激烈斗争形势及发展的需要,故此,工农党迫切需要在延安建立口语广播电台。

    “双十二”事变之后,虽然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常凯申暂时未把工农党当作首要敌人,物资禁运也宽松了许多,但民党仍严密封锁陕甘宁边区,特别禁止将无线电器材等运进边区。

    现在,有了苏联援助的大功率广播电台设备,我党创办广播电台的条件完全成熟了,怎不让周副统帅欣喜若狂呢。

    张城又想到,有了广播设备,也得有专业的电台技术人才呀,他当即命人从苏联流放过来的人员中找到四名曾经参加过广播电台建设的专业人员,和广播设备一起,打包给周副统帅送了过去。

    苏援设备到位后,接下来的日子里,苏区根据地开始了轰轰烈烈的大建设、大开发。

    一向躲懒的张城忙碌得脚不沾地,一会儿前往延安给抗大学员上课,一会儿前往训练营地指导特种兵训练,一会儿还要参与新华广播电台的筹建工作;

    回到榆林后他一会儿要组织兵工厂技术专家搭建生产线,组织开工;一会儿要组建生产建设兵团,组织人力兴修水利设施,大力开发河套平原上的耕地。

    同时他还要挤出时间前往各地组织专家人手筹建包头钢铁厂、延长炼油厂、神木煤矿场,日以继夜的忙碌,让张城原本健壮的身体以肉眼可见的速度瘦了下来。

    政委心疼张城的身体,也担心他在高强度的工作中垮掉,便自作主张,开始做起了红娘,将文工团的杨熹调派到张城身边,充当起生活秘书的角色来。

    张城是拥兵数万的大首长,又长得年轻英俊,而且在石城中是他把自己带到陕北苏区开启新生,是杨熹心里的大恩人、大救星,她早就对张城十二万分中意了,可惜张城是根木头,不通情事,让她一厢情意无处安放。

    好在政委早就看出了端倪,将杨熹安排到张城身边照顾生活,很明显是成全杨熹的意思,杨熹自然是一百个愿意,一万个愿意。

    不可否认,张城对杨熹也有着一定好感,不过张城心中最重要的是参加抗日战争杀小鬼子,就把个人私事放在一边,至于政委自作主张把杨熹安排到自己身边的行为,张城也不拒绝,他又不是没有**的圣人,将来击败了小鬼子总是要成家立业的。

    杨熹在张城眼里也算是良配了,长得漂亮不说,性格还非常纯真温柔,符合他对另一半的美好想像。而且杨熹和自己一样,都是家庭简单的孤儿,没有大家族的牵绊,将来组成家庭之后,不会影响到工作,张城觉得这非常不错。

    张城和如今根据地安定下来之后干部军官纷纷找家世不俗的女大学生不同,张城反而欣赏杨熹这种读书不多的小家碧玉型女子。

    他在后世非常崇拜伟人,极为认同伟人所说的知识越多越反动的话,在建国之后,那些掌握了许多知识的高层夫人们,往往不能做到安分守己,从而导致许多令人遗憾的事发生。

    张城深以为戒,所以对简单的杨熹反而非常满意,对政委的安排也就默认下来了,只等一个合适的时机,就可以将杨熹拿下,告别前世今生两辈子的单身狗生涯。

    有了杨熹的照料和对各种工作的统筹安排,张城的工作与生活也渐渐规律起来,没有之前的混乱和忙碌。

    安稳下来后,张城也开始反思自己的工作方式是否太过于急于求成了,其实有些事交给下属去办也一样可以办到的,自己还是没有学会放权啊。

    张城不禁暗骂自己:专业的事交给专业的人去做,这在后世早就人尽皆知的道理自己身为穿越者怎么给忘了呢?

    反思之后,张城便把许多非必要的工作交给下属去做,如兵工厂的工作,张城只负责绘制图纸,生产制造的事全都推给了李玉林和高原,包头钢铁厂、延长炼油厂等工作也下放给各厂厂长,自己把主要精力都放在军事方面。

    这样一来,张城果然清闲了许多,没事的时候,也有时间和杨熹谈谈情、说说爱了,其中虐死单身狗之细节,实在不足外人道也。

第二一八章 筹备春晚(五更)() 
将大多数事务下放给部下之后,张城只负责时不时地盯着,一切工作都有条不紊的按部就班发展。苏区各地的形势也是日新月异,变得越来越好,到处都是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所有事情都有专业人员负责了,反倒是没张城开始闲下来了,闲下来的张城也没怎么出门,老老实实呆在指挥部里,没事就盯着地图,不断地推演着着将来全面抗战爆发之后日军的进击路线,思考着如何阻击日军的侵略。

    时间飞逝,岁月如梭,转眼间已是到了年关,周副统帅那边的广播电台已经建立起来了,老毛子的设备虽然样子丑陋、傻大黑粗,可质量还是非常可靠的。

    经过一段时间的准备,1937年12月30日,延安新华人民广播电台正式广播,频率为7500kc,功率一千瓦,呼号xncr。

    x是国际电信联盟规定中国广播电台使用的代码。ncr分别是“新中华广播电台”英文“neweseradio”单词的第一个字母。

    广播电台就建在延安郊外,地形比较偏僻,便于隐蔽,不易被敌特发现破坏。

    承担建台任务的是军委三局的九分队。军委专门选调曾在清华大学无线电工程系学习的大学生付英豪同志担任九分队队长,全队三十人中,大多是在延安培训的通讯学校学生和红军战士,只有付英豪是大学生。

    付英豪同志今年才十九岁,是“一二九运动”之后,专程从清华大学投奔到延安来的大学生,技术能力非常不错。

    筹建工作刚开始时非常困难,不过在付英豪和四位苏联专家的齐心协力下,克服一项项难关,终于还是把统帅和周副统帅等中央领导寄寓厚望的广播电台给创建起来了。

    张城也曾经到广播电台视察过,电台里面的机房和播音室设备非常简陋,机房和动力间是两孔石窟洞,大的一孔约为27平方米,小的一孔约为16平方米。

    播音室是一孔五十平方米的大窑洞,室内有一个大舞台,专门用来给歌唱艺术家表演用。为了隔音,窑洞四壁钉着延安生产的灰色毛毯,门帘是用羊毛毡做的,兼有隔音作用。备稿室是另一孔土窑洞,放着一本字典,遇到读不准的字词,随时查用。

    播音工作由两个女同志负责。由于电台设备极为简陋,播音员是对着话筒直接播音,一旦出差错,便无法挽回。播音员们以高度的责任感,严肃认真地对待每一篇广播稿,播前认真准备,反复朗读,把稿件基本背下来。

    这两位播音员张城在后世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