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红星照我去战斗-第11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陈昌昊也开始逐渐转变态度,在铁一般的事实面前,他愈发觉得中央北上的战略才是正确的,南下之路正如统帅说的那样,是死路一条。

    眼看连亲密战友都不支持他了,迫于无奈,张某人只好决定北上,再次翻越大雪山,沿着中央红军的路线北上。可是这一来一回可把四方面军的战士们给坑惨了,中央红军北上之时可是做了充足准备的,而如今却是迫于无奈的仓促决定,数万红军顶风冒雪,穿越那一座座高大冰冷的雪山,一路遗留尸骨无数

    说完四方面军,遗留在湘西的红二、六军团的长征也于1935年11月正式拉开了帷幕。

    当中央红军离开赣省苏区实行战略转移的时候,长期单独苦战的红二、六军团很快成为南方民党军的众矢之的,视南方为民党大本营的常凯申决心一定要消灭这个心腹大患,为此他特意任命了亲信大将陈诚为“围剿”军总指挥,调动130个团,近30万兵力,围攻仅仅两万余人的湘西红军。

    陈诚彻底吸取了常凯申前面几次围剿失败的教训,直接照搬常凯申第五次围剿成功的经验,实行壁垒战法,于湘西边境修筑大量碉堡,步步为营,意图将红二、六军团彻底绞杀。

    敌人空前强大,怎么办?

    鉴于敌情严重,地形不利,而且根据地被民党军严密封锁,经济困难、物资短缺等不利因素,再加上中央红军已经完成了战略转移,红二、六军团策应任务亦宣告结束,贺帅审时度势,决定仿效中央红军实行战略转移,突出三十万大军的重重包围,决心到民党军力量较为薄弱的湘黔边创建新的根据地。

    当然,鉴于陈诚大军的重重围堵,红二、六军团并未直接向西突围,而是虚晃一枪,而是改向东南敌人的薄弱地带,突破澧水、沅江两重封锁线,直插湘中之地。

    红二、六军团这一步棋,堪称神来之笔,让呆在宜昌行营指挥作战的陈诚惊得目瞪口呆,完全出乎他的意料之外。湘中地区是湘省的核心地区,人口密集、经济发达,红二、六军团决定在此休整,并充分发动群众,筹粮筹款,扩充实力。

    待民党军反应过来纠集大兵再次围堵时,二、六军团却毫不眷恋湘中繁华,继续南下转移,并又一次抢渡沅江,进入芷江以西的冷水铺地区。

    红二、六军团的不断转移彻底把常凯申、陈诚弄糊涂了,他们害怕红二、六军团转进拥有深厚群众基础的赣南苏区,于是,常凯申下令各部加紧追击。

    孰料,红二、六军团再次虚晃一枪,将敌人引入山区之后,红二、六军团避开敌人重兵,猛然掉头向西南地区急进,渡过乌江天险,连下黔西、大定、毕节数城,创建了川滇黔苏区根据地。

    红二、六军团重新创建苏区根据地是常凯申决不愿意看到的,当地军阀更视他们为洪水猛兽,民党军再次纠集了130个团的兵力,重兵围剿红二、六军团。

    敌情再次变得严重起来,鉴于根据地经济薄弱、给养困难,贺帅果断放弃根据地,决定继续转移,恰在这时,中央发来指示电文,建议渡过金沙江,伺机与四方面军会合,并向红二、六军团通报了中央红军已经在陕北苏区成功立足的消息。

    中央的指示电文令红二、六军团全体官兵倍受鼓舞,更坚定了北进与中央会师的决心。随后,红二、六军团快速穿过敌人封锁线,直逼昆明,顿使昆明变得人心惶惶,滇省主席龙云六神无主。

    民党军震惊之下,纷纷调兵遣将增援昆明,红二、六军团此时已经把“虚晃一枪”的老把戏玩得出神入化了。

    正当民党军以为他们将强攻昆明的时候,红二、六军团趁着滇中兵力俱被抽调至昆明之际,一路势如破竹,打起板子、唱着歌儿,打土豪、分田地,铲除恶霸,缴获敌资,优载游载,分外快活。

    4月下旬,红二、六军团顺利渡过金沙江天险,沿着中央红军提供的路线,做足了充分准备,一连翻越数座大雪山。

    翻过玉龙雪山后,红二、六军团快马加鞭一路向北,朝着甘孜地区挺进,意图和四方面军会合。

    由于红二、六军团精诚团结,决策迅速、果断、正确,并有中央红军的经验可供参考。故此,兵力最少的红二、六军团在三支参加长征的红军中反而成为编制保持得最完整,兵力损失最少的部队,着实让人大跌眼镜。

    与此同时,红二、红六军团胜利渡过金沙江,越过大雪山,即将挺进甘孜与四方面军会合的喜讯,象春暖大地般拂过整个甘孜地区,四方面军官兵得知消息之后,喜大普奔,纷纷响应上级领导的指示,马上展开了行动,积极筹粮筹款,为红二、六军团赶制大批慰问品,以迎接同为红军的兄弟部队到来。

    历史记住了这一天:1936年6月30日,红六军团到达理化以南的甲洼地区,同前来迎接的红三十二军会师。

    7月1日,朱老总仿佛年轻了十几岁般,不顾警卫员的劝阻,策马狂奔十几里外亲自迎接贺帅、任毕时、萧刻、王振等二、六军团的领导人。

    双方一见面便拥抱在一起,眼里均闪烁着层层泪花,一时间,所有人竟激动得说不出话来。

第一九八章 苏区大发展 上() 
1936年7月1日,红二、六军团在甘孜地区和四方面军胜利会师,在同一天,党中央亦及时发来贺电,电文中写道:“我们以无限的热情庆祝你们的胜利会合,欢迎你们继续英勇地进军,北上陕甘与一方面军配合以至会合。在中国的西北建立中国革命的大本营”。”

    红二、六军团到来,受到红四方面军广大指战员的热烈欢迎和接待,沿途贴满了热情洋溢的红色标语、口号,家家户户都插上了红旗,令得整个甘孜地区成了红色的海洋。

    四方面军的同志们筹集了大批的粮食、牛羊,将打扫得极为干净的房子腾了出来,给二、六军团的官兵入住,还为他们准备了木柴和开水,更令人感动的是四方面军还组织了大批的女同志为亲人般红二、六军团同志亲手编织了数千件毛衣、毛袜,同志们穿上这些衣物后,分外感到温暖。

    第二天,为了庆祝红军两大主力胜利会师,两军还召开了盛大的联欢会,交流过草地和战斗经验。

    整个会场顿时成为欢笑的海洋,人人欢腾鼓舞,心情激动,战士们不分从属、级别、年龄,又是握手,又是拥抱,甚至还有些感性的同志喜极而泣,充分体现了两支红军部队兄弟般的团结及情谊,当地“波巴依得瓦”(藏族苏维埃)政府也组织藏民群众载歌载舞,锣鼓喧天,夹道欢迎红二、六军团的战士们。

    之后,朱总司令在会上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接着进行了盛大的文艺演出,红四方面军政治部剧团演出了迎亲人、红军舞等精彩节目,赢得了两军战士们的热烈掌声。

    四方面军准备的这些节目,让刚刚历尽艰辛与牺性的红二、六军团官兵惊喜不已,兴奋不已,仿佛回到了家乡苏区一般,感受到了家人般的温暖。

    红二、六军团与红四方面军在甘孜的胜利会师,为之后实现红军三大主力会师打下了深厚的基础,并为开创中国革命新局面起了重要作用。

    7月3日,鉴于红二、六军团在长征中起到的策应作用和巨大贡献,党中央和军委经过充分讨论和研究,正式对红二、六军团下达了关于组建红二方面军及其领导人任职的电令。

    任职命令如下:“党中央、中革军委决定:以红二军团、红六军团、中央红军独立师组建二方面军,并任命贺隆为总指挥兼二军(军团改编为军)军长,任毕时为政委兼二军政委,萧刻为副总指挥,关向英为副政委,陈博钧(尚未到任)为六军军长,王振为政委,分别就职。此令。”

    红二方面军整编后,和四方面军经过一番大讨论,最后,由于与会绝大多数同志都坚决拥护中央的北上方针,维护两支部队的团结。因此,会议一致通过了两军立即共同北上的决议。

    话分两头,就在红二、四方面军胜利会师的同时,由于常凯申的民党军大部分精力都被“两广事变”给牵制住了,中央红军所控制的陕甘宁青绥广大苏区根据地迎来了大发展的良机。

    红军从三月到六月,连续发动的东征、西讨两场战役皆取得决定性的胜利,东北军、西北军、晋绥军在红军的强大军事压力下,均大感震怖,再也不敢轻启战端,反而为了能让红军不再讨伐他们,给红军送来了大批粮食、饷银。

    再加上红军连战皆捷,占领了大批民党伪政府的金库、银行,缴获了无数敌人的钱财、粮食、物资,令得根据地彻底解决了资金短缺的大问题,大量的资金被用于发展经济、发展生产中。

    政局稍稍稳定下来后,苏区政府再次祭出了打土豪、分田地这项法宝,不过这项运动在经过张城的建议后,实行起来变得温和了许多,那些没有恶行、或是恶行不大的地主毫绅们按照人口比例,只收缴了他们多出来的土地,在他们遵行了苏区法律之后,红军对他们和其他百姓一视同仁,秋毫不犯。

    而分到土地的百姓们则欢天喜地,他们充分享受了红军的胜利果实,劳动积极性空前高涨,在红军战士的帮助下,大力修理水利设施,开垦出大量耕地,苏区的农业得到了空前的大发展,由于今年一直以来都风调雨顺,可以预见即将到来的秋天,将是一个大丰收的季节。

    苏区根据地的工业在投入了大批的资金之后,各地工矿企业犹如井喷一般爆发开来,短短几个月里,新建工厂达到数百个。

    而且西北地区向来是我国的资源重地,其矿藏之丰富仅次于地大物博的东北地区。在张城大开金手指的帮助下,找到了许多存有大量矿藏的地点,地质专家们一摸一个准,令得他们都开始怀疑起信仰来,以为张城是土地神。

    这让张城也收敛了许多,过犹不及,随后他便故意指出几个错误的地方,让地质专家们白忙活一场。

    在找到了延长油田之后,张城害怕过早出现的油田会引起日军的觊觎,便不再乱开金手指了,不过苏区根据地工业基础还很薄弱,用不上太多的石油,一个延长油田完全够用了,张城也不会觉得有多遗憾。

    在政治方面,红军为了争取将来全国能达成一致抗日及孤立常凯申的目的,对东北军和西北局作了大量统战工作。

    同时,统帅还向“两广事变”冲突中的常凯申和李宗仁、陈济棠、白崇禧等人发出了‘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倡议,让全国许多民众,各党派团体、民主人士都深刻明白了工农党是真心实意要停止内战,坚决抗日的。

    当然,统帅也深知常凯申在平定“两广事变”之后,必定会调兵遣将,再次发动对苏区根据地的军事围剿,所以在军事上也做好充分地准备,在各大根据地建立了军团级别的战区。

    其中张城的少纵被划到榆林战区,张城被任命为榆林战区的司令员,负责榆林、鄂尔多斯、神木及黄河两岸的军事事务,同时鉴于张城接连立下的丰功伟绩,他在党内的地位也大幅擢升,被任命为中央候补委员,以张城的年资来说,也算是破格提拔了。

第一九九章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