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北宋京华-第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邕哥儿,我睡得太死,婶娘已经叫过了吗。”

    柳洵睁开眼睛,从床上坐了起来,一脸惺忪的揉了揉眼,看到窗台前的柳邕,打着阿欠问道。

    “没有。”

    柳邕吱了一声,人却一动不动的仍趴在那里。

    “外面下雨了吗?”

    柳洵缓了一会,才完全醒了,将身上搭着的薄毯子掀开,一阵凉风从窗边吹来,哗啦啦的声响也越发的在耳中清晰起来。

    “三更天便开始下雨,一直没停,反而越下越大了。”

    柳邕说着,脸上的愁容更加浓烈了,就连声音里都带着一股子的愁绪。

    “那岂不是凉快了许多?今天终于可以不用那么闷热了。”柳洵一脸欣喜道。

    “你就不发愁吗?”

    柳邕支着脑袋的右手时间久了有些酸麻,但却不敢换上还疼着的左手来,只好将手收回去,下巴直接趴在窗台上。

    “发愁什么?天凉快的多好?”柳洵反问道。

    “你不知道今天是什么日子吗?”

    “唔,前天去相国寺是七月初五,那昨天是七月初六,今天是。。。七月初七,乞巧节?”

    柳洵掰着指头,算了半天,不太肯定的说道。

    “知道为什么还不发愁?”柳邕没好气的说道。

    “为什么要发愁?”柳洵挠了挠脑袋,不明所以。

    “七夕节,下雨怎么出来玩?”

    “七夕节为什么要出来玩?”

    “那你去年七夕节都做些什么?”这回轮到柳邕惊讶了,问道。

    柳洵用手指掰着嘴唇,想了想,说道:

    “吃好吃的呀,有好多瓜果,饮子,坚果。哦,七姐姐还送了我一个绣了只大公鸡的香囊,戴在身上可驱蚊了。”

    。。。。。。

    柳邕感觉自己快要抓狂了,对牛谈了半天的琴。于是决定吃饭前不再搭理柳洵。

    “邕哥儿、洵哥儿起床吃饭了。”

    沐氏推开屋门,一只手上拿着一把刚刚合上的雨伞,伞尖指着斜指着地面,伞面上存留的雨水顺着流了下来,低落在青砖铺成的地面上,荫出一片深色。

    沐氏略感意外的看着趴在窗前的柳邕还有正在穿衣服的柳洵,平日里都叫了好几遍都不起床,今天自己就爬起来了。

    “吃饭了。”

    沐氏又说了一声,看着一脸愁容的柳邕问道:

    “邕哥是哪里不舒服?”

    “没有。就是外面下雨,晚上就去不了潘楼了。”柳邕伤心道。

    “不妨事,这雨最多下午就不下了,不耽误的。”

    沐氏走上前摸了摸柳邕的头,拉起他来。

    “昨日便是半晚还在下,晚上那也没去。”

    虽然七夕节在七月七日,但在东京七月六日晚上开始,就已经进入到了节日的氛围当中去了。往年的时候,七月六日晚上,潘楼前后一样是摩肩接踵,热闹非凡,比前些日子的“车马喧阗”“相次壅遏”更甚。

    但是昨天晚上东京城便一直下个不停,街上的行人都没有几个,个别说出去玩了。

    “怎么会呢。这个时节,哪有连下两天的雨呢?”

    沐氏宽慰道。开封地处中原,位置位置偏北,在柳邕有限印象中还从未有过一连下过几天的大雨的时候。当然,这是他没有经历过“划澡盆为船”的日子。皇宋自建国以来,开封早已多次为水患所累,造成了极大的损失。

    不过,近几十年来却是没有出现过七夕前后一连下几天大雨的日子。

    “真的?”

    柳邕抬头期翼的看着母亲。

    “真的!”

    吃过早饭,雨水终于小了一些,不过仍在不停地下着。沐氏将柳邕柳洵二人赶回睡房一人换了一身新衣服。

    “我又不是小孩子了。”

    柳邕任由母亲摆布着,将衣服整整齐,嘴上嘟囔着,心里却美滋滋的。

    开封习俗,过七夕的时候,孩童都是要穿着新衣服的。

    沐氏将两人的衣服都穿展整齐后,从花瓶中取过两片带杆的新鲜荷叶,一人发了一个。

    “正好今日有雨,待小些时正好可以当做雨伞玩耍,可不要丢了呀。”

    七夕,又称乞巧节,这个早在汉代便流传下来的节日自然热闹非凡。作为东京开封府的汴梁城自然尤甚。

    七月初七上午巳时,天刚放晴,原汴州城也即是现在的东京内城多处官府机构便里里外外忙活了起来。

    崇文院藏书阁内收集的文章经典、史料典籍被一箱箱的搬到了较为干燥的地方,一本本摊开晾晒了起来。宫城之内也不闲着,一场宴会正在紧张的筹备着。依“皇朝故事”,以七月七日为晒书节,三省六部以下,各赐缗钱开筵仯为晒书会。届时,官家亦会亲临。

    词臣和部分去岁在京任职的新科进士一早便被准许进入崇文院观阅,在为宴上的应制做着准备。

    宫城内在准备着,没有资格上殿的官宦和没有功名的士子们也在筹备着一个个“文会”。临街和闹巷里的妓馆也没有闲着,姑娘们或在精细的打扮着自己,或在认真的翻着厚厚的词集,寻找着灵感。

    而每年这时,便会有许多锦瑟文章和优秀的诗词从各个“文会”中流传出来,时常还会有一两个“才子佳人”的故事在甜水巷一带儿发生,供人们传唱一时。

    当然,这一切和柳邕并无太大的干系。一个才学完蒙学,经史子集方开了头的“士子”,能留下什么值得传出的词句与“故事”?那丑的让人看着难受的字倒是可以把一首很有味道的新词写的意境全无罢。

    每到临近过节的时候,柳邕都觉得时间像是突然变慢了一般柳邕默默的掰着指头,丝毫没有听“孟半仙”在前面讲的是什么。

    孟先生在大多数学生父母眼中是城南最为“负责”的先生,没有之一。这个断论是有依据的,那就是孟先生的私塾里放假是城南最少的。放眼整个汴京城也少有能够和他这般“负责”的同行了。

    七夕私塾并不放假。

    在孟先生的私塾里,除旬休外,不是正月元宵,圣诞中秋这样他自己也过的节日,一切时间都应该在学堂。

    看着陆半仙那花白的头发,走路稍久了就要停下来歇上半天,甚至是教训学生都要分“上下半场”的水平,料想他也不会去参加什么“无聊”的“词会”、“雅集”了,才子佳人不大适合他的年岁,反倒是“老友会”更为恰当些。。。。。。

    当然,家长也可以给孩子请假的。但是七夕这种着实和学堂里的这些半大不大的孩子没有太多的干系的节日,并没有多少家长原因给孩子请假。最多也就是晚上带去潘楼“乞巧市”上凑个热闹罢了。束脩都交了,白天最好还是好好跟在孟先生身边好好读书。

    当然,学堂里今天也是有人请假了,一个是年龄大的“师兄”,另一个则是刚刚开蒙的小孩儿“刘琦”,人数上和去年持平。

第十二章 七夕(上)() 
好不容易熬到下午放学,熊孩子们便疯也似的冲了出去,有的往家里跑,有的干脆直接就往潘楼那跑去。

    柳邕和几个伙伴约定好半个时辰后在朱雀门汇合,便麻溜的跑回了家。

    柳邕回到家中,叫了几声却没有人应答,这才发现家中并没有人。拿出钥匙将大门打开,将卷着的荷叶和书包丢在井边的石台上,略微的扫了一眼,在正厅的桌子上发现了一张纸条,用果盘压着。

    柳邕走进抽出纸条,才知道,原来因为昨天晚上下雨,导致东京汴梁城的百姓两晚的七夕节被压缩成了一晚,故而今晚比往年更加火爆,沐氏酒楼忙不过来,便把沐氏和柳清之叫去帮忙了。柳清之留言道要柳邕回家后就去沐氏酒楼吃饭。

    柳邕算了算时间,感觉并来不及,便在厨屋摸索了一些吃的,胡乱的吃了几口,然后顺手从正厅的果盘里拿起两个个河北鹅梨,咬在嘴里一个,手里又拿着一个。待落好门锁,便出门了。

    小巷子里不知道什么时候来了一只黄毛的野狗,瘸了一条后腿,皮发枯黄,瘦的肋上的骨头都能看出来,趴在柳邕家大门外不远的地方。看到柳邕朝自己走来,野狗害怕的站了起来,一溜烟的跑开了。瘸了腿的黄狗跑了有四五丈,大概是觉得距离安全了,便警惕的瞅着柳邕重新卧了起来。

    柳邕见黄狗可怜,也没多想,把嘴里刚咬了两口的鹅梨又狠狠的咬下一大块吃进嘴里,把剩下的部分朝它丢去。

    黄狗蹭的一下跑开了,但一会发现好像并没有危险,看着渐渐离远的柳邕,小跑回去,叼起鹅梨吃了起来。

    柳邕是最先到的,他家就在朱雀门外。站了一个显眼的地方,柳邕便把注意力放在手上剩下的一个梨子上。

    半柱香的功夫,杨章来了。他老远便看到站在朱雀门旁一个大石墩上的柳邕,跑了过去。

    石墩是夜市摊主们下雨时固定大伞用的。

    “这么快?”

    杨章和柳邕打了个招呼,问道。

    “我娘他们不在家,在沐氏酒楼帮忙去了。一会去潘楼的时候要拐过去一下,我得去和他们说一下。”

    “恩,没事,正好顺路。”

    杨章痛快的答应道。

    又过了一会,王寀便气喘吁吁的跑了过来。

    王寀比柳邕、杨章二人稍长岁余,但性格还算老实。和柳邕、杨章同窗,都在“孟半仙”的私塾里学习。因为在私塾里三人的年岁最为接近,故而经常在一起玩耍。

    “怎么这么慢,我俩都在这等了许久了。”

    杨章抱怨道。

    这时天已经擦黑,朱雀门外东西两侧的夜市都已搭建起来,路边的食客也多了许多。

    “邕哥儿家就在朱雀门这,你家。。。你家也不远,顺着蔡河往西走不到新桥就是,这么近当然快了!我家在都快到。。。到太平桥了,你一炷香跑过来试试!”

    王寀并不买账,喘着气反驳道。

    小插曲很快翻过,三人挤在人群中过了朱雀门,顺着城墙根便往东走。到了马道街,柳邕领着进了沐氏酒楼。

    “邕哥儿怎么才来?大小姐都瞧你半天了。”

    门口的一个年长的伙计看到柳邕,开口道。

    柳邕的的外祖父有四个孩子,前两个是男丁,大舅沐贾是酒楼的掌柜,二舅沐喆则在开封府做个小吏。柳邕的母亲是长女,很多上了年岁的伙计都管她叫大小姐。

    “我娘在哪?”

    柳邕问道。

    “刚才一直在外面,这不刚进去报菜了。”

    伙计指了指后厨道。

    酒楼里闹哄哄的,因为生意火爆便临时在大厅里加了几张桌子,后院里也坐满了客人,但还是有很多客人找不到座位,只好失望而归。

    柳邕给杨章和王寀找了个相对宽敞一些的地方,让他们稍等自己一会。自己则向后厨挤去。

    没到后厨,便看见沐氏拿着单子往外走。

    “吃饭没?”

    沐氏提高声音,企图盖过身后后厨里的炒菜声和前面客人们的喧闹声。

    “刚在家里垫儿了一些。

    这会我要去潘楼,杨章他们还在外面等着。”

    “你姨娘已经领着一帮小将儿(方言,指小孩)出去了。洵哥儿在后院,你给他也领去玩,迅哥儿好像也没走。。。小心别走丢了,还有小心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