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三国之大周天下-第50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桓玄又在许阳的后边,两人相隔大约十二三步,见他摔倒遇险,心中大急,想冲上去援救,奈何却被四五个勇悍的黄巾甲士围住,短时间内难以冲出。他连声大叫:“老李、老李!”这是在喊李钟。

    李钟知他心意,知道他是在令自己过去救助许阳,却不答话,只闷声守在他的马下,半步不肯离开,牢牢地护住他的后边和侧翼,不使围攻他的黄巾甲士近前。

    李钟不是不知道许阳在宾客中的地位一些武备就是许阳资助的,此时之所以拒绝接受命令,却是因为在他的心中,没有一个人能比得上桓玄。

    许阳入阵以来,至少杀伤了十几个黄巾甲士,早成了敌人的重点关注对象,这会儿摔倒在地,周围的甲士一个个奋不顾身地扑来,其中并有两个铠甲较好,像是什长、伍长之类小军官的壮汉。眼看他就要性命不保!桓玄尽管焦急,无可奈何。

    便在此时,一骑杀开包围,从桓玄身后冲出,人如玉树、马如游龙,接连闪避开好几个前方敌人的截击,驰骋到了许阳左近。马上的骑士掷出长矛,先刺倒了一个接近许阳的敌兵,随即马不停蹄,绕着包围许阳的那几个甲士转悠,一边机灵地闪避边儿上敌人的刺杀,一边从马上取下弓矢,张弓搭箭,须臾间,接连射出四五箭。如此近的距离下,箭箭中的。

    数箭过后,围杀许阳的包围圈出现了空挡,这个骑士舍弓抽剑,呼喝着催马驰入,到得许阳身边,屈身低手,拽住他的胳膊。两人同时发力。许阳从地上跳起,跃上了他的坐骑,坐在他的后边。

    骑士掌控缰绳,弯下腰,伏在马上,长剑横扫,将阻在马前的一个甲士砍翻,策马冲出了围困。从掷矛、到射箭、到入围、到拽起文聘,再到冲出包围,这一整套/动作,这个骑士做得如行云流水一般,做的虽是杀敌救援的事儿,然而却说不出的好看。

    殿后的南凌看到了这一幕,他知此是提升己方士气的一个大好良机,高声叫道:“文君真吾城中无双将也!”这冲围救人的正是文瀚。

    庆锋勇不可当,许阳倒地不死,文瀚纵马救人。三人或步或骑,或杀敌、或援救,在敌人阵中如入无人之境,宾客们的士气大涨,黄巾甲士士气大落。

    再遇到黄巾甲士时,桓玄就心知,今夜的夜袭到此为止了,看到许阳被救下后,心落入胸口的同时,抓住时机,叫道:“杀回城去!”

    当刘辟派出的援兵抵达交战场地时,桓玄已经带着部众撤回到了城中。

    因为没有预料到刘辟会设下埋伏,跟从桓玄出城的数十宾客伤亡不小。上次出城作战,只伤亡了十来个人,这次足足伤亡过半,回到城中的不到四十个人,并且其中一大半都带着伤。

    己方的伤亡虽然不小,给对方造成的伤亡更大。

    普通的黄巾士卒不必说了,便在不久前,他们还多是在乡间务农的农人,杀伤得再多也不值一提,但那些披着铠甲的黄巾甲士,尽管因为缺乏训练,战力也并不是太过强悍,然而却绝对是黄巾军的精锐,不仅是刘辟最大的倚仗,也是普通的黄巾士卒最大的勇气来源。

    一场短暂的交锋,桓玄以寡敌众,以数十人的兵力大破数百黄巾甲士,并至少杀伤了上百人。

    对守军来说,极大地提升了他们的士气;对普通的黄巾士卒来说,极大地打击了他们的士气。不管是谁,在眼睁睁看着己方“最为精锐”的部队竟被少量敌人打得毫无反击之力后,恐怕都会惊惶骇怕。

    不过对桓玄来说,士气的“我涨彼衰”并不是最重要的,他这次夜袭的目的也不是为了提升士气,而是为了改变战场的节奏,重新把战场的主动权控制在手中。

    从黄巾军随后的反应来看,他达成了这个目的。

    一直到天亮,刘辟也没有再派出第二股骚扰的部队,城中的守卒渡过了安静的一夜,睡了个好觉。

    这夜过后,连着几天,战事乏善可陈。

    不外乎一方来攻,一方来守。

    事实上,前几天的战事,双方虽然你来我往,时常变换攻守的位置,桓玄甚至两次带人出城逆击,看起来打得十分激烈热闹,其实也是乏善可陈。

    战争是一门高深的学问,一个合格的统帅,除了需要有足够的勇气和智慧外,还需要有足够的经验。

    就比如此时的城外,如果刘辟有一定的攻城经验,以他数万人的绝对优势兵力,恐怕早已将平舆拿下了。又比如此时的城中,如果桓玄有一定的守城作战经验,城中的守卒虽少,但胜在常年操练、兵器精良,恐怕也早将城外那些兵器简陋、没有接受过军事训练的“乌合之众”击溃了。

    然而可惜的是,这个世界上没有如果,同时桓玄的身边又有周涌、李钟、袁尧、郭济这样的人才相助,双方攻守至今,胶着不下。

    桓玄以郡卒为主力,以周家宾客、壮勇、文家、许家宾客为预备队,两班来回颠倒,日夜轮替,以应付黄巾的夜晚骚扰。同时,到了晚上,他则时不时地击鼓扬旗,间或佯开城门、装作夜攻,对黄巾军进行反骚扰。

    战事一天一天地过去,黄巾军白天的攻势越来越猛烈,夜晚双方又不断彼此骚扰,敌我双方在前线的士兵越来越疲惫不堪。

    交战到第六天。

    这天凌晨,周涌叫醒了桓玄。

    从战事爆发到现在,连着六天五夜,桓玄带甲而食,裹创复战,除了两次出城袭击外,没有下过城头一步。

    夜风冰寒,城头上和城外边悄寂一片。桓玄醒来后,侧耳倾听,唯闻值夜的守卒巡逻时发出的“度度”的脚步声,除此外再无任何别的声响。他觉得整个身体都是酸疼的,伤口处更是如被小刀扎着似的,抽抽地疼,由邢刚、任义帮助着,他从地上坐起,问道:“怎么了?”

    “贼兵有异动。”

    桓玄早就疲累的身体顿时又充满了力量,他挣开邢刚、任义的手,跳跃起身,三两步近至垛口,与周澈并肩而立,朝城外望去。

    六天过去了,在这期间,不断有太平道的信徒或者流民、乡间无赖陆陆续续地加入刘辟的队伍中,至今在城外的大约有七八万人。

    不过,这七八万人并非全是青壮男子,其中有不少的老弱妇孺。这也是历代农民起义的一个特点,但凡举事造反,为了混口饭吃,有很多人都是拖家带口地一起参与。

    七八万人众整体分成三个营盘,主力在桓玄所在的东城墙外,约有两三万人,西、南两面城墙外各有一两万人。平舆的北城墙临着护城河,刘辟没有在这里驻军,只放了一千多人,权作监视。此时看去,夜色中,平舆城外,三面篝火点点,一面河流蜿蜒。

    桓玄看了多时,没有看出什么反常的情况,问道:“哪里有异动?”

    周澈遥指对面黄巾军的阵地,说道:“我夜观黄巾,发现除了咱们这面城墙外的贼军,其余两面城墙外的贼兵都不同程度地向后退了点距离,并且子时前后,有好多人打着火把从各个阵中去刘辟的帅帐,直到方才,这些人才出来,分别散归本阵。……,你看,看见那队打着火把、正往西边城墙去的贼兵了么?”

    “看见了。”

    “他们就是刚从刘辟帅帐出来的。……还有那边,往南边城墙去的那队贼兵,也是刚从刘辟帐中出来的。”

    “你是说,贼兵刚开了一个帐前军议?”

    “依我看来,正是如此。”

    许阳、文瀚也醒了,他俩就睡在离桓玄不远的地方,见桓玄与周涌指点城外,便起了身,顺手提起枕在脑下的刀剑,凑到近前。听完分析,文瀚插嘴说道:“贼兵刚开完帐前军议?这么说,他们要有大动作了?是要加大对咱们这边的攻势,还是要改变进攻的方向?”

    从刘辟围城开始,黄巾军的主攻方向一直是东城墙,对其余三面城墙,他们最多骚扰、牵制一下。

    桓玄、周涌、袁尧、郭济等人虽然尽心尽力,接连将他们的进攻打退,但是人伤亡了可以换人,城墙、城门受到的损害却是难以快速修复的,城墙还好,城门在被黄巾军不间断地撞击、焚烧后,已经摇摇欲坠,眼看支撑不了太长时间了。

    为了保险起见,昨天晚上,桓玄已经下令,命令邢刚、任义带着部分宾客、数百民工在城门内掘沟为堑、挖土做山,并令李钟、南凌亲自带人督造木女墙。以防城门被黄巾打破。

    如果在这个时候,刘辟主动改变进攻方向,不再以东城墙为主攻对象,改而进攻其余三面城墙,那实在是一个求之不得的好消息。

    周涌摇了摇头,说道:“咱们这边的城门坚持不了多久了。在这个时候,刘辟肯定不会改变进攻方向的。”

    文瀚失望地说道:“既不改变进攻方向,那他们就是要加大对咱们这边的攻势了?”

    大半夜的,忽然召开帐前军议,商议的定是大事。对黄巾军来说,眼前的大事自然只有一件:攻陷平舆。那么,他们既然不是在商议改变主攻方向,剩下的只能是加大攻势了。

    周涌又摇了摇头,停了一下,复又点了点头。

    文瀚莫名其妙,问道:“伯涛兄,你又摇头、又点头,是为何意?”

    “我点头是因为你说对了,贼兵明天定会加大攻势。”

    “摇头又是何意?”

    “我且问你,现在城外的贼兵共有多少人马?”

    估算敌人数量是一门技术活儿。敌人不可能排着队站好,让你一个个地去数。尤其是黄巾军这种情况,没有正规的建制,营地扎得乱七八糟,东一个、西一个,有的营地人多、有的营地人少,有的营地有军旗、有的营地连面旗帜都没有,更增大了估算的难度。

    最初,文瀚、许阳等人根本就计算不出敌人的数量,只知道很多,通过这几天的作战、观察,以及摸索,开始摸着了一点估算的门路。

    文瀚答道:“七八万人上下。”

    “七八万人,人吃马嚼,一天要多少粮食?”

    “饿着肚子不能打仗,以两顿计算,一人一天至少也要半斤口粮。七八万人,就是四万斤。”

    “贼兵至城下已有五天多,总共已消耗了多少粮食?”

    “二十万斤。”

    “贼兵多为贫家,家无余粮。就算刘辟能从四面乡中掠夺一点来,能从已被攻陷的上蔡、定颍两县里搜夺一些来,又能搜掠多少呢?七八万人困顿城下,寸步难进,粮食一天天的消耗,贼兵的伤亡一天天的增多。从他们造反至今已快六天,京师肯定得到已经消息,也许援兵不日就来。在这样的压力下,文君,你觉得贼兵还能再继续坚持下去么?”

    文瀚惊喜地说道:“伯涛的意思是:贼兵今夜帐前军议,是在商议撤军?”

    从刘辟起事至今,快六天了,他聚集起了七八万人,人马是不少了,可打下的县城到现在为止还只有两座。

    没有县城,就没有大量的粮食,就没有大量的补给,当朝廷的援兵到时,也没有可以依赖的防线。自从光武皇帝撤、减郡县兵后,帝国的精锐部队大多在洛阳周边驻扎,这些部队的战斗力远远高於郡县兵。对此,桓玄、李钟、周涌等人清楚,刘辟等“贼将”也不会不知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