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千古大明-第8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最后听闻新上任的两广总督李三才的学识不错,便把监督皇孙学业的职责交给了他。

    每半年这位两广总督李三才大人,就会来到广州城考校朱由校的学问。

    如果通过了自然好说,但是如果连续三次无法通过,朱由校就得收拾包裹赶回京城。

    看到这条的时候,朱由校真是一个头两个大,刚刚弄死一个张鸣岗,这好像又来了一个更难缠的。

    朱由校甚至觉得他是不是应该去算个命,看看他是不是和两广总督反冲。。。。。

    宴会只有朱由校和宋公公两人,没有外人的参与两人也算是相谈甚欢,很快朱由校就如愿以偿的打听到了最近京城和朝堂的动态。

    最为关心的就是总督府爆炸案的情况,虽然他知道这件事情是由东林党暗中策划的,但是他没想到他们居然无耻的栽赃陷害,说张鸣岗密谋造反,更是连证据都准备齐了。

    第二件事情就是他的太子老爹,居然又娶了一房妾侍,居然还是这李三才的义女。

    这让朱由校不得不八卦的想到,他是不是和这个李三才也算是沾亲带故了,到时候考校学问的时候会不会暗中放水?

    还有一件让朱由校特别在意的事情,就是从他手中收回去的东广州县的管辖权,并没有交给东林党出身的新任总督李三才手中。

    而是交给泉州知府代管。后来宋公公悄悄告诉他这泉州知府是楚党的核心成员。

    这样朱由校才恍然大悟。原来这一切都是他皇爷爷的制衡之道,虽然有没有用不知道,但是至少没让朝堂上东林党一家独大。

    但是同时朱由校也有隐隐的担心,各党官员的外放,会不会导致原本只停留在朝堂之上的激烈党争,蔓延到地方,如果真的这样的话。

    这整个大明朝都会变成各党,赏同罚异的战场。。。。。

第146章 密押()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清明。。。。。。”

    宋公公离开之后,朱由校独自一人回到了卧室,接着书桌上的烛火,拆开了宋公公偷偷塞到他手中的信封。

    而杜甫的这首清明,就是这信的全部内容,就连署名都没有。

    他皱着眉,心中揣测这王安到底是何用意?

    为了验证这封信是不是其中另有乾坤,他提前把这首清明在纸上原封不动的抄录了一份。

    然后拿着原件在烛火上烤,在水里浸泡,可惜写信的纸张和信封,均是普通的。

    遇火便燃,遇水就滥了。

    手中拿着抄好的诗词,朱由校嘴里念叨了几遍,他现在已经可以大致判定,这诗词中藏有密押。

    清明时节,这应该是指密押所对应书册的具体页数。

    路上行人欲断魂。这一句中的行人指的就是无关的路人,意思就是这句只是为了押运,并没有密押的含义。

    借问酒家何处有?应该是说发生了什么具体的事情。

    牧童遥指杏花村。朱由校猜测可能是说这间具体的事情,是在哪个地点发生的。

    反反复复看了好几遍,朱由校越想越觉得自己的猜测准确。

    但是这密押所对应的书册到底是什么?他根本不知道啊,王安似乎也从没有跟他提过。

    他想过去找曲来福或是徐光启等人商议一下,但是这个念头只是在脑中一转,就被他否定了。

    因为这个宋公公给他送这封信的时候,可是特意挑选两人独处的时候,偷偷的递给他的。

    显然信里的内容,是不能被外人知道的。

    所以这封信到底是个什么意思,朱由校只能凭借自己去猜,这密押到底是什么?

    他只能在脑海中回忆着,他和王安只见发生的点点滴滴,任何一件小事都不能错过。

    坐在书案之前,朱由校想了好久,突然眼前一亮。

    他立刻翻身而下,打开了他床头下放着的木箱。

    从里面拿出了一封当初离京的时候,托他送给友人的信件。

    手中拿着这封信,朱由校越看越觉得奇怪,因为这封信件同样是没有署名的。

    如果真的是写给当初的镇守太监的,应该有个起码的称呼,而且当初王安把这封信交给他的时候。

    朱由校很清晰的记得,王安是说把信交给东广镇守太监的手中。

    但是根本没提这人到底是谁,而且在范唯被张鸣岗抓起来之后,王安也根本没有搭救的意思,甚至连提都没提。

    如果两人真的私交甚密,范唯是王安的亲信,王安不可能不搭救对方。

    所以综合以上的种种考量,朱由校拆开了这封很可能藏有密押的信。

    果然,这封看似寻常的客套信中,依然没有抬头和署名。

    而且也出现了一个极可能是密押的词句“诗经”

    发现了这个的朱由校可以说是欣喜若狂,但他还是耐下心来,仔细的反复看了几遍,发现全篇真的只有这一个词像是密押。

    带着心中的紧张和激动,朱由校在书架中翻出了诗经,然后拿到案前和那首杜甫的清明,进行着仔细的比对。

    清明节,十指春分之后的十五日。朱由校用手指掐算了一下,应该是二月二十三。

    “二月二十三?”朱由校拆开了诗经的封装,发现诗经其实是分为三本,三部分的。

    分风、雅、颂。

    他果断的拿出了中间的那本雅,然后翻到了第二十三页。

    但是接下来的“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这两句让他陷入了迷茫。两句中根本一个数字的提示也没有,也完全在诗经之中找不到对应的词句。

    只有个别的汉子,在那一页出现过,但是仔细组合之后朱由校发现,这只不过是巧合,组成语句并没有任何实际的意义。

    这可就为难坏了朱由校,他本来就是不爱动脑的人,让他自己去想如此烧脑的问题,简直是要他的命啊。

    越想越烦,而且还毫无头绪,心里乱作一团的朱由校,放弃了继续去想。

    而是推开窗,坐在窗前,望着远方的星空。。。。发呆。

    他也不知道自己是怎么了,自从穿越之后,一个整日在夜间出没但却从未见过星空颜色宅男,就突然迷上了这眼前浩瀚的星辰。

    而且每每看到广阔的星辰之后,朱由校的内心的都会渐渐平静下来。

    或许这一切都与他独一无二的经历有关,或许在这个世界,他感受到了自己就如同夜空中的一粒星辰,渺小而孤独。。。。。

    心里平静下来的朱由校,看了眼桌上的诗句,脑中回忆着曾经看过的许许多多的解密类的影视剧。

    虽然情形都已经记不真切了,但是渐渐的他还是从中找到了灵感。

    他把后两句的几个关键词:

    “酒家、何处有?”

    “牧童、杏花村。”

    他拿过了一张空白的宣纸,把这些字一笔一划的重新抄写,然后记住了这几个词的比划。

    然后按照笔画,在那页的诗经中去寻找对应词语。

    果然就解开了这个密押的答案。

    酒家、何处有分别对应的是两个词,魑魅和魍魉。

    而这两个词中含有了四个鬼,所以这句话的意思就是有鬼!

    而下一句牧童、杏花村对应的两个字酒和樽。

    通过这些时日各种礼仪的学习和认识,朱由校明白了酒樽是一种尊贵之人才能用的酒器。

    尤其是实在隆重的礼节上,只有朱由校一人手持酒樽以祭天地,其他人员所用的均是酒杯。

    所以这个酒樽应该是指尊贵的人,而这封信又是王安送给他的,那么毫无疑问的,这个尊贵的人指的就是朱由校本人。

    再结合前面的有鬼,连起来的意思就是朱由校的身边有鬼。

    想到了这个答案之后,朱由校的神情一紧,身边有鬼?什么鬼?

    毫无疑问的是内鬼?而谁又是这个内鬼?又是因为什么事情让王安知道了他身边有内鬼?

    朱由校在脑中缜密的思索着,不敢落下一点头绪。

第147章 无生死士() 
首先到底是什么事情,让自己身边有内鬼,被王安知道了,还不敢明着告诉他?

    朱由校第一点就想出了这个内鬼是谁派来的,一定是他的皇爷爷,不然王安根本不用如此大费周章的用密押提醒他。

    而具体的事情,朱由校也知道了,他派人暗杀张鸣岗的事情,一定是被泄露了,皇爷爷的这几封圣旨又是撤销他的统辖权,又是派人监督他的学业,都是在敲打他。

    而这个内鬼究竟是何人呢?

    曲来福?李忠义?冬梅?莲儿?。。。。。几个身边的人朱由校一一想过,但都摇了摇头否定了。

    这些人都是他一直当作家人对待的,而且这些人跟他本就是同荣共损的,也根本没有理由去充当这个内鬼。

    剩下的人里面,朱由校一一排除掉不知道这件事情的,然后再排除掉没有时间和机会的。

    最终,只有一个人!

    只有他!才有机会!也知道这件事情。

    那个人就是杨山!

    一直以来朱由校其实都忽略了一个关键的问题,就是他的这个王府统领。

    并不是他任命的,而是他的皇爷爷亲自替他挑选的,所以一直以来朱由校都觉得这个杨山忠心本分,其实是一种错觉。

    杨山这个人或许是正直忠心的,但是忠心的这个人明显不是朱由校而是远在京城之中的万历皇帝。

    或许这也是杨山能够被万历皇帝委以重任的原因吧。

    知道内鬼究竟是谁之后,朱由校反而并没有之前的那种紧张和气愤了,毕竟安插这个内鬼的人不是别人是他的皇爷爷。

    本心也是出于对他安危的担心和保护,毕竟这件事情朱由校当时第一个找的就是杨山。

    如果万历皇帝当初就对朱由校有所保留,不让杨山听从朱由校的一切命令,杨山也根本不可能去给他挑选斥候死士。

    所以杨山所接到的万历皇帝的命令,第一条一定是完全听从的朱由校的指令,重要的事情向皇帝汇报,只不过是例行的命令而已。

    把事情想开了之后的朱由校,心中的最后一点怒火也消退了,毕竟无论是万历皇帝还是杨山本人都并非出于恶意。

    而且就算他生气,也不可能轻易的换掉杨山,作为副统领的江哲在朱由校看来,还不如杨山呢。

    他的皇爷爷也不会让他完全脱离掌控,如果因为这件事情换掉了杨山,不但会暴露了他知道了内鬼,还会连累给他泄密的王安。

    最关键的是,这样做也于事无补,他的皇爷爷要想,随时可以再派是个杨山来,到时候就再也没人告诉他身边谁是内鬼了。

    所以朱由校最后还是决定装作不知道这件事情,因为这样他和杨山的明暗就互调了,他甚至在必要的是诱使杨山,向他的皇爷爷传回他所安排的消息。

    但这也不表示朱由校什么也不做,他心中已经决定,身边必须有一些对他朱由校本人,绝对忠心的死士了。

    日子一天天的过去,整整二十天,原本预计半月就能修建完成新城主道和下水设施,不但延迟了将近一周的时间。

    而且中途还增加了一万的劳工,去修建地下的下水枢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