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千古大明-第7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告辞离开了,算是暂时放过了朱由校。

第127章 噩耗连连(上)() 
不日汤森主教就带领着澳门方向驶来的船队就抵达了广州港,双方在港口上进行着物资的交接。

    广州方面派出由徐光启带队,虽然徐光启本人并不十分赞同这个决策,但是把这样的重任交给别人他也是不放心的,毕竟相对来说他是整个广州城和这些洋人最熟悉,也最了解他们的人,所以他只能硬着头皮领了这份差事。

    而葡萄牙舰队这一方,汤森主教带着刚刚回到舰队换好了正装的小约翰,还有一些公爵的亲信骑士参加了这个交接的仪式。

    徐光启拿出了三份文件。

    第一份是澳门无偿归还协议,代表着葡萄牙帝国自愿无偿放弃暂时租借的澳门地区还给明朝。

    第二份是无偿援助协议,是葡萄牙帝国本着人道主义,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原则,为了促进两国友好和平的发展,自愿提供给广州府十船的粮食和必要的金银用以援助当地赈灾。

    第三份则是朱由校亲笔题写的“归化令”,有条件的允许广州府治内的洋人归化,成为一个合法的大明公民。

    而这三份文件也已经早早的就盖上了朱由校的兴王金印。

    而葡萄牙方面,则是由小约翰以代公爵的身份签字盖章,由汤森大主教做证明人,在许多公爵亲信的见证下,一一签署了这份协议。

    至于收留小约翰的这个承诺则根本不会出现在任何的书面协议中,他如今住在王府,官方的说法也只不过是收到了王爷的邀请暂住而已。

    协议这边签署成功,码头上的准备好的工人就立刻去洋人的海船上搬运粮食去了,至于另一艘装着金银的船则被安排在的晚间,由王府亲军趁着夜色搬运。

    协议签署之后的几天曲来福是忙坏了,不但要管着已经建立好的安置营,还要派人去给那些洋人建立临时的安置点。

    而且他也发现了,他的这个殿下太有主见和魄力了,几次三番的做出了让他吓破了胆的事情,而他不再殿下身边,却什么也做不了,之前嘱咐好的李忠义也叛变了。

    曲来福琢磨着如果李忠义能够平安回来,一定要给他好看。

    现在留在殿下身边的老人,他能放心的也就剩下冬梅、春然、兰儿这三个侍女了,可是一想到叮嘱她们看着殿下,如果有异常尽快向自己禀告这也不现实啊。

    曲来福不由得摇了摇头,就算这三个侍女听他的,可是他们也没办法像李忠义这样随时跟着殿下伺候啊,女子毕竟是女子啊。

    思前想去曲来福还是决定不能继续在等下去了,他要尽快回到殿下的身边,不能再任由殿下肆意妄为了,虽然他承认朱由校天资聪慧,异于常人,可是孩子终归是孩子啊,总是做事冲动不顾后果的,他可是答应了娘娘要照顾殿下的,绝不能让殿下在他的眼皮底下再闯什么祸事了。

    暗杀两广总督一事一直就是悬在他心头的炸弹,让他整日惶恐不安的生怕事情败露害了殿下。

    这日曲来福早早的就处理好了政务,赶到了王府之中像要把他身上的担子卸掉,好留在朱由校的身边随时看管他,为此他特意推荐了之前一直表现的极为出色葛斌来担任这个安置营的主管。

    朱由校自然是不知道曲来福的真实想法的,还以为他真的是太累太辛苦了,看到一切都渐渐进入了正轨,也体谅曲来福的辛苦,毕竟当初是他把一个总管赶鸭子硬上架的推了上去。

    所以朱由校就没多想,痛快的答应了曲来福的请求,葛斌这个人的能力这些日子一来是有目共睹的,不只是曲来福举荐他,就连徐光启也多次赞赏葛斌的为人,加上他曾经担任了瘟疫营主官,那么复杂的瘟疫营在他的处理下都仅仅有条没出什么乱子,寻常的安置营自然就更不在话下了,由他来接替曲来福的职责朱由校也放心。

    朱由校也是希望曲来福能在他身边协助他,这几日离开了李忠义换上了新的侍从,他是好不习惯啊。

    可惜朱由校万万没想到,曲来福要待在他的身边是为了限制管束他,而不是协助,如果知道曲来福的真正目的,估计朱由校恨不得再让他去四面八方建几个安置营尽量不要回来。

    可惜心里面想着事情的朱由校,恰恰没有注意到。

    他的脑中现在心思的全是肇庆府的情况,如今距离他给众人下达的最后时限,只有两天,可是这些人到现在为止毫无音讯啊,这让他如何不担心,毕竟如果时间到了,没有收集到张鸣岗违法乱纪的足够证据,可就是要暗杀他了,这样一来风险就会大大的提高。

    正在他担心着这件事情的时候,突然有侍者闯了进来,对他大声喊到。

    “王爷,天使到了,说是有重要的事情想跟您禀告。”

    “天使?”朱由校看到侍者进来立刻就站了起来,他还以为是肇庆府传来了什么消息,只是没想到是京里来的天使。

    带着疑问的接见了这位天使,这位公公朱由校似乎见过?他隐约的觉得他离京的时候王安给他送别的时候好想在他的身边见过这个太监。

    果然这位天使的第一句话就自报了门路,果然是跟他有过一面之缘的太监。

    但是他接下来的话,却让朱由校既震惊又失望。

    “王爷,泉州府城内粮仓走水,各地调拨的赈灾粮食几乎损失殆尽!余粮十不满一,奴婢正巧路过泉州知道了这个消息,便快马过来禀告,希望您能早作准备啊。”

    听到这个消息的朱由校简直是晴天霹雳!

    他如何也想不到,苦等了这些时日的赈灾粮居然是这么一个结果。一把火就烧没了!这样直接干脆的将几十万石粮食物资一网打尽,烧了个干净。

    这把火烧掉了朱由校对这个腐烂到根子里的文官集团,最后一点点的希望,他已经彻底对这些蚕食着大明帝国最后一点血脉的蛀虫们深恶痛绝了。

第128章 噩耗连连(下)() 
要说这次走水的事件是个意外,除非朱由校傻了他才会信,几乎可以肯定有幕后黑手暗中操纵这一切。

    在他看来泉州府的贪官污吏们同样也脱不了干系,粮食被突然集中到一起,紧接着就发生了走水,以及最后归咎为意外的定性,没有那些当地主政官员的暗中纵容也是办不到的。

    “王爷!王爷!泉州府八百里急报到了!”仆人刚离开没多久,又闯了进来禀告道。

    “把信使带上来吧。”朱由校挥了挥手对侍者说道。

    很快衣着阑珊的信使就来到了厅内。

    听着信使的消息和刚刚那位公公所说的几乎相差无几,只不过内容更为详尽了。

    信使口中事情的经过大致是这般模样。

    因为城内官仓容量不足,所以许多陆续运达的赈灾物资被囤放在周围临时租用的民房商铺中,这也就导致了物资大量的堆积在一起,为这次走水事件埋下了隐患。

    而走水的原因,是因为在存放粮食的坊间之中,有一家生产灯烛的私作坊在夜间偷偷开工不幸点燃了屋子,火势一大顺势就把存放粮草的民居商铺都给点着了。

    而这私自生产灯烛的一家人,也都在大火中烧死了整件事情至此算是死无对证了。

    朱由校虽然心中气愤万千,但也同样毫无办法,明明知道事情没这么简单可他却没有任何的证据,只能心中生着闷气。

    也就是这时他才注意到,这个信使的衣着虽然是风尘仆仆的好像在地上滚过,但是靴子上面却异常的干净。

    这个发现更让朱由校气不打一处来,不由分说的就让人把信使带了下去,打了四十大板,这样他心口堵着的那口气才稍微顺了下去。

    王安派来的亲信太监看到王爷出了气,面色好了许多,才敢到他面前告诉他另一个不太好的消息。

    原来这些时日的朝堂之中并不平静,党争十分严峻东林党和楚党之间更是剑拔弩张,但是很奇怪的是无论是哪个党派都有意无意的,不停的释放朱由校这个兴王无德昏庸的讯息。

    两党攻伐的奏折中,总会混入一些捕风捉影的事件,来抹黑朱由校。

    什么年纪轻轻夜宿青楼,什么不懂政务胡乱指挥致使流民四起,等等更有甚者居然拿起了广州的地震说事,说这是昏主当道上天示警。

    只不过这样说的那个大臣,已经被万历皇帝一气之下砍了脑袋。

    正是这些异常统一的声讨朱由校的声音,让王安看出了其中猫腻,这才派出了他的亲信太监过来送信,把这件事情如实的告诉朱由校。

    “王爷,王公公让奴婢转达给您一句话。”这位公公特意趴在朱由校的耳边轻声说道。

    “殿下应该给陛下写封“家书”了。”

    朱由校听出了其中的含义,他也明白三人成虎的道理,于是他便耐着心中的种种烦躁与不满的情绪,写了一封很长的家书,事无巨细的把他来到广州之后所做的全部事情,都一一写在了上面。

    而与此同时的肇庆府,总督府内正举办着一场盛大但隐秘宴会。

    如果从总督府的门外看去,整个总督府和往日几乎没什么不同,但当进入其中之后,就会发现其中酒池肉林的景象。

    参加这个宴会的有许多当地的巨富,这些人几乎占了半数的席位,但是他们却只能坐在这席间最靠后的位置。

    在他们之上还有许多身居要职的各类官员,相对于已经习惯了酒色的商贾们,这些官老爷们反而更加的放荡不羁,甚至有的干脆衣不寸履的在花丛中和侍女姬妾,嬉笑玩闹。

    而在宴会最重要的两个位置上,坐着两广总督张鸣岗和一个年轻人,这个年轻人正是晋商侯家的四子侯兴安。

    与宴会中其他尽情享乐的人不同,张鸣岗和侯兴安虽然相互堆着笑脸交谈客套着,但都揣着心事笑容中处处透着虚假。

    一直等到宴会过半,进来两名风尘仆仆的仆人分别在两人耳边低语了几句,这时两人的笑脸中才带上了那么一些真诚和畅快?

    张鸣岗作为主人,站起身来拍了拍手。

    “各位安静安静,本官有个喜事要同诸位分享!”

    参加宴会不是他的下属就是仰仗他鼻息的商贾,自然是卖足了他的面子,听到张鸣岗发话立刻停下了各自的动作,甚至一个正在众目睽睽之下行着苟且之事的官史,也慌忙的中止了耸动,提上裤子弓着个腰准备聆听这个打断他好事的喜讯。

    “本官在这里宣布!三日之后本官将再纳一房妾室,以应东方红光滚滚的福瑞之象。”

    听到了张鸣岗又要纳妾的消息,所有人都拱手恭喜着,一个个脸上都眉开目笑的就和自己娶亲一样。至少表面上是这样的,至于暗地中有没有吐槽又要出血孝敬就不得而知了。

    倒是等张鸣岗宣布完之后,有不少人相互打听着张总督的这第三十六房,到底是个什么路数?

    有知道内情的就会悄悄告诉他们。

    这新纳的妾侍姓沐,据说是江南有名的清倌人,被一个路过东广的富商赎了身,本想娶回家做妾的,可没想正巧赶上了广州地震,这个富商就被震死了,这个沐姑娘连门都没进,就被富商的原配赶了出来,卖到了肇庆。

    至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