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千古大明-第7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首先遭受这些苦难的是贵国的公民,和其他同样来自欧洲诸国的平民,并不是我大明帝国的子民,我们对其没有任何的义务。其次这次的灾害也不只是让澳门的人陷入了苦难之中,作为震中的广州城损失更是惨重。”

    “汤森主教,难道你不觉得灾害边缘的人向灾难中心的人寻求帮助,这是很荒谬的吗?贵国的领土在亚洲还有许多,而且船队也不少,还是让这些人随着船队迁徙到其他的没有收到影响的城市吧。”

    听到朱由校的拒绝汤森主教虽然有些失望,但却并不意外,他提出的这个请求本身也没抱有多大的希望,他也没指望欧洲诸国的冒险家们会听从他的安排。

    据他所知,一些有些门路的商人和冒险家们,在他带着小约翰来到广州城寻求庇护的时候,就已经悄悄的上了停在澳门港口返航的船只。

    他只是希望能借着这件事情,把还效忠于布拉干萨公爵效忠于小约翰的那部分亲信,安插到城里留在小约翰的身边,既保护他也暗中观察教导他,让他不要忘记公爵的遗志。

    显然在他的心中和那些葡萄牙复国论的支持者眼中,并不希望小约翰在这个东方帝国,平凡的度过他的一生。

    听到了明确的拒绝,汤森主教已经暗中打算通过其他的渠道把这些人留下来,没想到朱由校接下来的这番话又突然峰回路转。

    “当然如果外邦的友人,愿意遵守我朝的法律,学习我朝的语言文字,愿意放弃他们本国的国籍,可以选择归化成为大明帝国的一份子,这样他们就可以和寻常百姓一样留在广州城,享受本国国民同等的待遇和义务。”

    朱由校的这番话不仅汤森主教始料未及,就连一旁的徐光启也是一头雾水啊。他们怎么也想不通一前一后的差别怎么这样大呢?前一句还严词拒绝了,下一句就敞开大门,似乎还很欢迎这些人来一样。

    当然汤森主教可不管什么归化不归化的,只要能把人安插进来他的目的就达到了。相反这个归化还能吸引到一些普通的民众,让这些安插进来的人显得不是那样突兀和明显。

    汤森主教急忙同意了朱由校的提议,生怕他反悔,还向朱由校保证道他回到澳门一定会大力宣传,尽可能多的让喜欢明国的欧洲人留下来,归化到明国。

    当夜小约翰就在王府之中正式的住了下来,而汤森主教则连夜赶回了澳门,只等他带着物资和愿意归化的欧洲平民来到广州完成这次的交易了。

    至于朱由校手上拿着的这份印有已故公爵印章的归还协议有没有约束力?看看朱由校的动作吧。

    他随手就把这份协议丢给了新来的,名字他都不知道的仆人手中,让他收拾好放在书架上。显然是一点也不在意。

    在朱由校看来,澳门本来就是自己的,现在澳门里面的人不是今后要归化入大明,就是要离开的,只要地方到了自己手上,还管你是葡萄牙还是西班牙?

    已经饿的肚子呱呱叫的朱由校,急着要去吃饭,却被留下来没有离开的徐光启给拦住了。

    一直追问他为什么要不设任何前提和障碍,就允许那些澳门的欧洲人归化。虽然徐光启很喜欢的西方的文化和知识,甚至还因此加入了天主教,但他这样做更多的目的是为了西学东进,是为了学习他们的先进理念和知识更好的发展自身,他心底的那种汉尊思想是没有任何改变的。

    “殿下,让这些不同我国理法,甚至语言都无法交流通畅的洋人进入广州城恐怕会引发乱子!”

    “而且我朝百姓对于海外的洋人认知有限,他们许多人都从来没见过洋人,而洋人的金发碧眼或是赤发蓝瞳,恐怕会被一些百姓当成故事里那些妖怪啊!”

    “而且这些洋人大多数都不会农耕,只能在城里做些零散的工匠和体力劳作,对广州的发展也没什么益处。”

    “而且他们之中不少人都是军队出身,桀骜不驯不说没准还暗藏火器,到时候一旦出现什么乱子可不好收场啊!而且这件事情要是被有心人传到了朝堂上,一定会引发弹劾和争论的。”

    “大量的允许外国移民进入我朝,这不只是我朝,这是有史以来从未有过的啊!”徐光启是越说越激动,越说越担心,他甚至已经决定了如果朱由校的回答不能让他认同,他就要去找曲来福两人联手阻止这份协议的达成。

    朱由校被徐光启缠住可真是脱不开身啊,无奈之下他只能叫人把晚膳送到了会客厅中,一边吃一边给他解释。

    朱由校之所以突然改变话风,鼓励起了移民归化,其实是跟他的一个突发奇想有关的,而这个奇思妙想在他看来也有很大可行性。

    这个想法准确的说是一个宏观的关于整个广州的发展建设,关于广州在今后的海贸中所起作用的长远规划。

    在这个规划中,朱由校想把广州建立成为一座古今未有的伟大城市,而要达到这个目标,无论是金融,贸易,工业,文化等等层面广州城都要成为世界的中心,也只有这样才能称得上伟大!

第126章 迁澳入广 (下)() 
这个想法虽然只是灵感爆发的突然涌现,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却在他的脑海中愈发的清晰了起来,闭上眼朱由校似乎就能感受到那个无比宏伟壮阔的伟大城市,浮现在他的眼前。

    一幕幕的景象映入了脑海之中。他所看见的所期望建立的的不仅仅是一座城池,而是两座庞大的建筑群。

    其中之一就位于如今他所在的广州城,但是城中的样貌却大有不同了。没有了老旧的几乎随时都会坍塌的城墙,四周杂乱不堪的坊市,和无数在在海中破败还没来得及收拾清理的废墟。

    取而代之的是整洁宽敞的街道,四通八达的马路,以及道路两旁密密麻麻堆砌在周围,风格迥异的各式建筑。

    甚至还有一座宽敞的站台,远远望去能看到上面冒着蒸汽从远处驶来的火车,能看到在车站里在月台上,衣着各异长幼不同的等车人群,甚至仿佛能看到了他们面目中那种幸福骄傲的神情。

    而另外的建筑群虽然分部的十分松散,但是占地的面积壮阔的场景却一点也不比之前的小。

    从广州港的岸边,也就是如今安置营所在的位置,沿着海岸线一直到澳门、香港,整个区域连成了一片,依托着这三个巨大的港口,周围星罗密布的建立起了无数的工业,农业和军事设施,把这些分布松散但是功能紧密的设施和建筑紧紧的连接在一起,使其成为一个完整的整体。

    香港和澳门,如果从地图上看,就像是一对钳子把广州港护卫在其中,而这两个港口的作用也恰巧如此。

    两座港口都是军港,只不过职责和功能不同大小也略有区别而已,其中香港负责远洋的船只和舰队的停靠和驻扎,澳门港口则停留着相对船只较小但是数量众多的近海舰队。

    港口中停泊着的无数战舰,虽然朱由校一个都叫不上名字,但是他知道,这些战舰都会是今后大明帝国称雄海外,弘扬国威的神兵利器。

    而广州港,则变成了一个史无前例的商业巨港,来到这里的客商来自全世界各个地方,停泊着无数悬挂着各种旗帜的商船,而这其中唯有船头挂着代表着大明帝国的日月旗帜的船队,才会停靠在港口最好的位置,这也突出了大明帝国独一无二的地位。

    无论是白天还是黑夜,整个港口都是忙碌的,几座冲天而起的巨大吊车就耸立在码头的上方,不停的吊运着各类的货物。

    港口四周林立着各式各样的酒家客栈,青楼画舫,数不胜数,却没有一日熄过灯火。

    而无论是哪一个区域,都无法忽视那一栋栋高大的粮仓,和几乎随处可见的挂着“兴发银行”匾额的铺子。

    脑海中的这幅情景才是朱由校所希望看到的广州城,是他希望自己能够给这个世界带来的改变,而要如愿以偿的建立这样一座伟大的城市。

    所离不开的就是人力和资金,而人力中最重要的就是各行各业的人才,是来自全世界不分种族,不分肤色的行业精英,建设这样一座城市离不开他们的帮助,而包容吸纳则是容纳人才的最好方式。

    而最快积累财富和资金的,就莫过于海商贸易了,建立起一座包容开放城市,才能够吸引到来自世界各地的商人来此贸易。

    作为一个穿越者的朱由校,明白他所在的这个时代是一个思想和民族,相互融合交融碰撞的时代,是一个交流贸易,殖民征服的时代。

    身处在这个时代的他必须要去秉持着开放的心态,去接受并且融入其中,才能更好的发展,才能不落人后,如果固步自封只会是自取灭亡。

    既然不能够逆流而上,就只能顺势而为,这也是为什么朱由校会突然转变态度支持并且欢迎移民的原因。

    但这一切此时的徐光启并不清楚,而朱由校也并没有把心中所想对他和盘托出,并非是不信任,而是因为他自身的年纪让他无法说服这些身边的人,去相信他这个几乎天方夜谭的畅想。

    “徐先生不必担心,明日叫曲总管派人在城北在建立一个临时的安置点,用来安置这些归化的洋人,不会让他们贸然进城和百姓们混在一起引起骚乱的。”

    说完这句朱由校赶紧夹了两口菜,吃进了肚子,可是给他饿坏了。

    “到时再请些精通洋文的教习,让他们教这些洋人汉语,学会的经过考核的才能归化到我朝,和寻常百姓一样进入城内生活,否则他们不能离开安置营。”

    “无论是国人还是洋人,都是有聪明和蠢笨的,而且聪明的人往往是少数,等那些少数人学会了汉语,起码也要三五个月,到时候官府多家宣传百姓们也不会对洋人有太大的误解。”

    “等小部分聪明的融入了城中,再过几个月等那些蠢笨的学会了,倒是百姓们也都会对金发碧眼的洋人见怪不怪。”

    “对了徐先生应该认识不少精通洋文的教习啊,不如到时候你来推荐几个?”

    趁着徐光启思考的时候,朱由校又继续的对着饭菜努力,希望徐光启能多想一会儿,好让他把饭吃完。

    “殿下教习的事情下关可以去请,但是这件事还请您三思而后行啊,毕竟此举古今未有啊!”徐光启带着不情愿应承下了这个差事。

    “嗝!”打了个嗝的朱由校一边拍了拍自己的胸口,一边对徐光启挥着手反问道。

    “无妨无妨,现如今日新月异,前所未有的事情多了,这不算什么,而且虽然从来没有过此类的举措,但朝堂上也从没有过明文禁止不是吗?”

    徐光启想了一下,还真是,虽然朝堂上许多的官员都觉得洋人是蛮夷,不同礼仪与其交往是有损斯文,但这也只是众人心照不宣的看法。

    并没有人真正提议过任何不准洋人归化的章程啊!只要不被禁止的就可以去做,这类事情无论是在哪个时代都不会变的,所以徐光启也一时没有了反驳的借口。

    而且他也看到了朱由校狼吞虎咽的吃相,知道因为自己影响了王爷的用膳,甚至还差点噎到朱由校,所以虽然他心中不是十分赞同觉得这其中有着不少的隐患,但还是没继续说什么,告辞离开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