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千古大明-第6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次被调到殿下麾下的斥候营,正是卑职当年在禁军中组建的,对他们卑职还算了解,现在营中一共有七十六人。”

    “卑职千挑万选,选出了这十三人,他们的家人都是随军南下的,可以信任!”杨山最后一句在朱由校的耳边耳语到。

    朱由校听了杨山的解释觉得有道理,之前是他想当然了。

    这些人是要去执行敌后搜查,甚至暗杀任务的,不是光靠蛮干就行的,如果他们自己人之间都无法完全信任,还怎么去执行这么危险的任务。

    一旦有人拖后腿,可就真是一颗老鼠屎坏了一锅汤了。

    他又亲自给众人解释了一遍这次的任务,但却没给众人下达任何的直接命令,因为他觉得,计划总赶不上变化的。

    与其在毫不了解的情况下,瞎指定什么行动计划,还不如等他们潜入进去之后自己去寻找可乘之机。

    朱由校把这次行动的最终决定权交给了李忠义,因为只有李忠义才是这些人中他最信任的,但是行动的指挥权交给了李哥,避免李忠义这个外行瞎指挥闹出什么乱子。

    可是左等右等这次行动最核心的人物—李忠义却迟迟没有出现,直到朱由校叫人把一切都准备妥当,甚至怀疑这李忠义跑路了,要去派人找他。

    他才姗姗来迟,跑到朱由校的身边耳语道:

    “殿下,奴婢过来的时候突然想到个人,就是您在松江府救回来的沐瑾汐姐弟,这张鸣岗贪恋女色又流连青楼,这沐氏姐弟正好是出身青楼的,何况还算的上出名的清倌人。”

    “如果殿下能派她们参加这个任务,来接近张鸣岗的几率会大大增加,风险也会小上很多。”

    朱由校考虑了一下,觉得确实,如果有沐瑾汐参与其中引诱张鸣岗,无论是拿到罪证,还是刺杀他的成功率都会大增。

    但是对这姐弟,朱由校不能完全放心啊,尤其是沐瑾汐在他的眼中,是一个心机极深的女子。

    把宝全都压在她身上,他不敢这样做,而且他也不知道这俩人是否愿意帮忙,虽然他把两人救出了苦海,但是这人心。。。。难料啊。

    “你们先行潜入肇庆,暗中筹备,做两套方案,一种是有她们姐弟参与的,一种是没有的。”

    “等七天,如果沐瑾汐没有赶过去和你们汇合,就暗中行动,记住你们只有两周的时间,两周之内,如果拿不到他贪赃枉法的罪证,就杀掉他。”朱由校想了一下说道。

    “殿下,此事用告诉曲总管吗?”李忠义应了下来,然后又小声的问道。

    曲来福?听到李忠义提起他的时候,朱由校摇了摇头,示意这件事不用告诉他。

    而李忠义这么长时间才赶回来的缘由,朱由校心中也有了眉目。

    十有八九是曲来福对李忠义有过交代,如果朱由校要做任何危险的举动要第一时间向他汇报,所以李忠义才会暗中纠结了半天,这么晚才赶过来。

    可是这件事情真的不能现在告诉曲来福,忠心自然是不必多说,朱由校是完全信得过的。

    但正是因为曲来福太忠心了,无论是对他还是对他的母妃,忠心到曲来福敢因为担心他的安危而违抗他的命令。

    要是让曲来福知道了他派人去暗杀朝中的二品大员,一定会被阻拦下来,甚至会为了他的安危考虑,把他再一次请到船上,这已经发生过一次了。

    所以直到这些人出了城,朱由校都没派人去通知曲来福,而是派人写了封信,让人快马送到泉州府,因为沐瑾汐姐弟正和军中的家属等人被安置在泉州。

    等到第二天一早,朱由校才派人去城外请来了正在安置营主持事物的曲来福,把这件事情的前因后果都告诉了他。

    曲来福听到之后当然是大为震惊,但是现在做什么也为时已晚了,派出去的人已经出城一夜了,现在追也追不回来了。

    就算他再次违背殿下的意愿,把殿下强行送回船上,也没有意义了,一旦殿下派人暗杀两广总督的消息走漏,他这个王爷也就当到头了,陛下就算是再喜欢殿下,也无法和全天下的文武百官做对。

    所以现在他能做的就是两件事,一个是祈祷,祈祷派出去的人成功完成任务,安全的返回,或者任务失败但是人不被抓到,或是没有活口。

    另一个就是全力的协助殿下处理好当前的局面,无论是安置营的百姓,还是正在不停涌来的流民,又或是眼瞅着就要开始进行的春耕,都不能再出一点差错。

第112章 排除隐患() 
又过了几天,流民涌入的情况终于有所缓解。

    收到盖有王印的信件,各州县的主官们也不敢太过放肆,不说全然禁绝了流民外逃,至少是不敢明目张胆的驱赶和怂恿流民向广州方向逃窜了。

    因为江哲等人在各个要道设卡的关系,也阻止了一些,因为城中粮价便宜打起了歪主意的倒爷,毕竟灾民进来可以,但是想要从关卡出去,是不能带走粮食的。

    肇庆府方向,也因为半路设卡的关系,不再疯狂的驱赶流民了。或许在他们的想法中,这小王爷还被蒙在鼓里,不能打草惊蛇。

    然而朱由校也同样不打算打草惊蛇,对流民的事情装作毫不知情。

    并且装模作样的给张鸣岗写了封。

    信中十分“陈恳”的写到,广州城的流民激增,导致了粮草不足,希望张大人能够从肇庆调拨些粮草过来支援。

    同时也希望总督府能协同出兵,同样设置关卡阻止流民向广州府涌入。

    当然对于这封信,无论是朱由校自己,还是身为两广总督的张鸣岗都没放在心上。

    对于朱由校来说,这封信只不过是隐晦的向张鸣岗透露出城内的窘况,广州府粮草不足,人手也不足了,坚持不了几天了,希望他能够麻痹大意而已。

    而此时正在肇庆府,花天酒地的两广总督张鸣岗收到这封信后,也只是虚伪的回了一封义正言辞的信。

    信中不停的诉苦,王爷啊您也不知道,下官这里也苦啊,不少百姓也受灾了,城里的粮价一天一变,连着翻了好几倍了。

    下官也不停的在从周围州县调拨粮草进城,这都不够用啊,原本还想着豁出脸面,给王爷您写封信,让王爷能从广州运点粮食,没想到王爷那里也是这种情况。

    当然王爷您和广州城的安危还是最重要的,如果王爷需要,下官愿意冒着风险,给王爷运去三千石粮草。

    收到了回信的朱由校发现,这个张鸣岗不但虚伪,还很阴险。

    朱由校相信,只要他敢张口收下这施舍的这三千石粮草,用不上第二天,肇庆府就会爆发一场灾民无粮可济,暴乱洗劫粮仓的情景。

    而这事情上报到了朝堂上,追查下来,灾民为什么无粮可济发生暴乱?结果一定是粮食被送到广州城帮助他这个王爷赈灾来了。

    至于派兵协助设卡的事情,信中倒是一口答应下来了。

    但是派出来兵到底是阻止流民还是趁机再搜刮一次百姓,可就不得而知了。

    事到如今对于这类事情朱由校也只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因为他必须尽量在张鸣岗毫无察觉的情况下,尽可能多的减少他身边的人员。

    只有这样,才能给搜查或暗杀,创造有利条件。

    这几日,朱由校几乎住在了府衙之中,根本没有时间回到已经换上了兴王府牌匾的,原布政司衙门。

    他几乎整日都在写信,每天数封的催促着,希望各地发来赈灾的粮饷能够早日运达。

    尤其是距离广州城相对最近的泉州,粮饷已经抵达多日了,却迟迟未能出库。

    距离李忠义等人离开广州,已经过了四天了,因为初春洋流的关系,船队的航速可以再提升两成再过一日,泉州回来的船队就能赶到了。

    到时候,无论是沐瑾汐姐弟是否一同过来,还是泉州粮饷为何迟迟不动,都会有一个明确的答案。

    他也不用天天八百里加急的和泉州知府通过书信扯皮了。

    这几日通过军士伪装成普通百姓的暗中探查和统计,也发现了一些城内商贾的猫腻,尤其是粮商们的。

    寻常商贾就不多说了,无非就是趁机涨价,这些人卖的东西对于平民百姓和流民来说,影响不是很大,他也没有过于在意。

    只是派了人去警告了一下这些商贾,让他们注意点分寸。

    但是粮商们的问题,却让朱由校恨得咬牙。

    这些粮商们借救济灾民的名义,通过他的船队运来了江南一带的平价粮,但却暗中耍着小手段。

    他们虽然不敢明目张胆的囤粮不售,因为粮食都停放在由朱由校派兵看管的粮仓中,不在他们手上。

    只有当天的粮食卖完了,经过官府派人检查没有余粮,才会给他们条子,让他们去粮仓取下一日的粮食。

    可就算这样也阻止不了这些奸商们的歪主意。

    经过这几天的暗中观察发现,这些粮商们粮铺虽说每天都卖完了粮食,但他们卖的人却有蹊跷。

    经过暗中的追查,有不少在排队买粮的城里人,都是粮商们雇来的,一两一石的粮价,他们再以一两一的价格回收。

    然后一转手或是通过黑市高价卖给有点家财的外地流民,或是通过特殊的渠道,运出城去贩卖给各地高价收粮的粮商,赚取巨额的差价。

    而帮助粮商们暗中运粮出城的人也找到了,只是一个小小的城门校尉。

    可这个校尉不止自己,他还收买了和他一同当值的城门兵,只要一轮到这个校尉当值,粮商们就会悄悄通过他所把守的城门,把粮食运出城。

    而这个事情禀告道朱由校这里,也给他拉响了警钟,之前他一直都依仗着自己的亲军,忽略的府军的问题。

    如今府军腐败到如此程度,他不能再不管了,这要是发生在战时,城门失守可就不是损失点粮草的问题了,那是几十万甚至上百万人的生命问题。

    也正是因为这件事情,让朱由校下定决心,等诸事完毕,一定要重新整顿府军。

    不然他迟早要被这些猪队友坑死。

    连夜撤换了四门守卫,都换成了他府内的亲军。

    并且召见了府军的卫所千户,一来是安抚他,不让他多心,毕竟现在还用得着他。

    二来也敲打他,让他回去严查,禁止这类事情再度发生。

    但在朱由校心中,其实早已下了决定,等这些事情过去,就把府军和卫所的军官上上下下都换掉。

    从没下船的时候,知道城内发生了骚乱,他就考虑换了,可是一直没有可用之人。

    现在看来不是考虑换不换,有人没人的时候了,而是只要事情过去,就必须立刻换掉,就算撤掉府军重新组建,也不能允许一群蛀虫拖后腿。

第113章 杀人(上)() 
军中的隐患排除之后,朱由校接下来面对的就是城中这些不守规矩的粮商了。

    他心中真的恨不得把这些掉进钱眼里的蛆虫都抓起来砍头,可是他不能那样做,如果把这满城的粮商都抓起来,城里就没人卖粮了。

    大大小小的粮商,加起来有几十家,几百口人,上千名雇员,把人都抓起来,他还得再派专人去分散在全城售粮,人手根本不够!

    而这些粮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