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千古大明-第6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想继续看外面商贾作秀的朱由校,合上了帘子,回头看到一脸平静的徐光启。

    诧异地问“徐先生不生气吗?这些商贾如此作秀,真当本王是五岁孩子了!”

    “殿下,无奸不商,你今日所见的具是商贾本性,不足为奇。”徐光启平淡地说。

    其实就在昨日,商定好王爷今日进城之后不久,徐光启就听到了风声。

    有一些有门路,又想讨好他的捕快,就悄悄跟他说,商贾们想要沿途组织游行,欢迎讨好王爷。

    徐光启本身对此是反感,抗拒的。但他并没有派人阻止,或是改变殿下的行程,他就是想让殿下,亲眼看一看这些商贾的可恶嘴脸。

    朱由校不认同徐光启这种无奸不商的偏见,于是反驳道:

    “诚信,方是商之根本,先生偏激了。”

    “殿下,诚信确实是为商之本,但是诚信的经营也限制的商贾的发展,不奸不商,无奸不巨啊!”

    徐光启能看到殿下眼中的不认同,他想了一下继续说道:

    “假如殿下经营着一间酒楼,生意不错,但是盈利不多,殿下会怎么做?”

    “增加新的利润更高的菜品,扩大经营,然后再连锁拓展,开分店!”

    朱由校没多想就脱口而出,又紧接着补充道:

    “开分店之后,培训好掌柜和主厨,严格控制菜品的安全和质量,禁止私自涨价,全部店铺一个价格,这样既可以守住诚信,也能所获颇丰,成为巨富。”

    徐光启又被朱由校新奇的想法说的一愣,但他很快就回过神来。

    “殿下说的也不错,按照您的方法,如果店铺不多,监守有道,确实可以既诚信又赚钱。”

    “但如此,只能限于一城一地,三五家店铺,您或许比之前赚钱,但依旧成不了巨富。”

    “因为一但您的酒楼开的多了,人员就会很多,多则生变啊。”

    “您的本心或者是坚守诚信的,但是当人多了,你怎么监管的来,您没办法保证每一个人,都和您一样能坚守诚信,必然会有些人从中偷奸耍滑。”

    “而您作为东家,一个人一年给您赚了一千两,另一个人给您赚了五百两,在不考虑其他因素的情况下,您会提拔哪一个?”徐光启笑着问。

    朱由校知道这前面有坑,但他还是诚实的选择了第一个人。

    “那么殿下,这个给您赚一千两的掌柜,就是一名奸商。”

    “经商逐利是本性,有些时候您无法看的那么全面,如果只看结果,您提拔的所有掌柜,几乎都是奸商。

    这时候,就算您本人是诚信的,但您赚的钱,却不是诚信所得。”

    “无奸不商,说的不是一个人的诚信,而是经商的手段。”

    “有些时候,为商不奸,就难以生存!”

    “微臣这正好有这样一个例子,正是前些年发生在京城的。。。。。。”

第105章 终入广州() 
“前两年在顺天府,曾经发生过这样一个案例。”

    “是说一名食客,在名为便宜坊的烤鸭店里面吃了一只烤鸭,怀疑这个烤鸭不是正宗的京城白鸭,便把这家店告上了官府。”

    “这种小事,官府原本是不受理的,但是这名食客脾气很犟,还上了年纪,负气之下竟然一命呜呼了。”

    “弄出了人命,这才上报到顺天府。”

    “而这个案件的焦点,就集中在便宜坊用的是不是正宗的京城白鸭。”

    “后来经过调查,发现确实这家店铺用的不是谷物填食的白鸭,而是用的平时散养的河鸭。”

    “因为谷物涨价,而烤鸭店又都是平民吃食,制作也不困难,所以竞争十分激烈,商家们就渐渐用河鸭取代了白鸭了,这已经成为了烤鸭店约定俗成的规矩了。”

    “最后顺天府伊判了死去的食客胜,让商家赔偿了大量的钱财。”

    “但这之后,城中的烤鸭店中依旧卖的是河鸭,也还是叫做京城烤鸭,而原本一些还坚持用白鸭的店铺,不是在竞争中倒闭,就是也随着大流改卖河鸭了。”

    朱由校听到这个故事之后,一时无法反驳,这种劣币驱逐良币的事情,就算再过几百年,也依旧很常见。

    “奸商!都该死!”朱由校最后憋出了这样一句话。

    车马继续前行,没过多久,就来到广州城中央的布政司衙门。

    说是衙门,只是一个称呼,实际上除了门面上挂着的“布政使司”牌匾,整个衙门更像是一座修缮的别具风格的府邸,虽不奢华但却雅致。

    而很长一段时间,这座布政司衙门也确实是,兼任布政使的镇守太监范唯的府邸。

    直到前几日,范唯去了位于肇庆的两广总督府,正好赶上了广州地震。

    被两广总督张鸣岗,以擅离职守的罪责,直接抓进了大狱,现在还在肇庆府关押着,正等着朝堂上来的问罪文书。

    而如今,这布政司衙门,正好就变成了朱由校的临时驻地。

    一到了地方,朱由校显得特别兴奋,第一个下了马车,往里面跑去,四处闲逛着,瞧什么都新奇。

    在旁人眼中,这只是孩童天性,但只有朱由校自己明白,他兴奋的是,终于有了自己的地盘,有了能够一展拳脚的机会。

    在今后的许多年中,他都要在这里,借着这座城,撬动世界!

    想法归想法,但不得不说,这个衙门的布局还真的很有意思。

    从外面看上去是恢弘气派的,有着做为布政司衙门,这种政府机关的庄重严肃。

    但是进到内院,坐落着假山怪石、亭桥流水、花圃鱼塘,以及几座完美的融入四周风景之中的楼宇亭台,都设计建造的十分精巧用心。

    用的虽然不是宫中那种昂贵的材料,但却和四周的景色格外的搭配,浑然一体,宛若天成。

    无论是山石流水间那种大气磅礴的气势,还是亭阁楼宇中的细小雕刻,都透漏着,建造着这栋府邸的能工巧匠,无穷的智慧。

    在府中逛了一圈,虽然被各处的景色所吸引,但也改变了他对范唯的看法。

    通过一圈的观察,虽然府邸占地的面积不小,但是却没有任何的金玉装饰,建筑用材也都是当地寻常的木材和山石。

    能够呈现出如此怡人的景色,完全考得是设计者完美的布局。

    在他来之前,就已经派人搜查过了,整个府邸一共就藏着几箱银子,还不足三千两。

    相对于那个被砸死的倒霉知府,密室中藏着的的十余万两白银,范唯这个镇守太监可以算得上清贫的了。

    他还记得离开皇宫的时候,王安曾经让他带封书信给这个范唯,现在看来王安是自己人,那么这个范唯十有八九也是他的亲信,算是自己人啊。

    大致的了解了这个范唯不是巨贪,也没听说他有什么鱼肉百姓的罪证,还是自己人,最终朱由校决定救上一救。

    就算他没什么才能,有个熟悉当地情况的地头蛇帮衬,也是好的。

    想到此处,朱由校就扔下了正在收拾屋子的众人,带着正好闲着的叶成武离开了布政司府,去隔壁的知府衙门。

    让徐光启给两广总督写信,约他近日处理好灾民救治之后,就来广州城和自己交割印玺,让自己能够名正言顺在粤地发布政令,也顺便把范唯带来交由他亲自审问。

    出了衙门之后,朱由校并没有直接回到临时的府邸,而是打算借着机会四处逛逛,也算是体察民情了。

    原来朱由校因为嫌礼服繁琐,常服又不在身边,祭祀完之后就在车上,临时换上之前买的寻常百姓服饰,现在的他看上去就像个富家公子一样。

    想到就做到,朱由校带着叶成武就在城中闲逛着,一路上的行人并不多,大多都是行色匆匆的,周围店铺虽然已经陆续的开了不少,但是客人却不多。

    只有行商的货栈,或是来往交易的大宗货物货号门前总是车流不息。

    因为灾难死了不少百姓,再加上城外组建的临时安置营,分流出去不少城内的平民,所以城内剩下的平民百姓,尤其是底层的民众就不多了。朱由校想到。

    但要说所有店铺都没人,却也不是,从主街一拐弯,不远处的一家粮铺外,正聚这不少人。

    还没来到到门前,就能听到粮铺内传来的争吵声。

    “掌柜卖点粮食吧,我们娘俩是城东田岗村的,来城里投奔亲戚,现在亲戚也没找到没有多少钱的。”一个沙哑的妇人声传来,隐约的还能听到铜钱洒在桌上的声音。

    “五两一石,五百文一担,一百文一斗,明码标价!童叟无欺!不是本城人都是这个价!”

    “要买就买,不买就走!”

    “还有你李狗蛋!别以为劳资不知道你的钱都哪来的,小心劳资叫捕快抓你。

    要不是看你跟劳资是同乡,就你这种乞儿上哪去买粮食?还学起了别人多管闲事!你算个东西吗?”男子尖酸的叫骂声中。

    一个文弱的声音出传来:

    “掌柜的消消气,莫要动怒,孟子有云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掌柜就当行善积德,以城内人的价格卖点给这两人吧。”

    “行了吧周老秀才!你可别跟我在这孟子老子的了,我读书少听不懂你得大道理,而且你得道理要说的通,你也不至于几十年了还是个秀才!”

    “你看看门外,有多少外乡人!我这个头要是开了,别人我卖是不卖?我是这家店的掌柜不是东家!”

    朱由校来到门前,掌柜的声音愈发的大了。周围围在外面的民众也在不停的小声嘀咕着。。。。。

第106章 粮价() 
围在粮铺外面的人,大多都是穿着打了补丁的粗布麻衣,不少人的衣服上还沾着泥土,看样都是刚从从周遭的县镇上逃难来的,正是掌柜口中的那些外乡人。

    只有一少部分,虽说穿着各异,但都还算干净的,正是在天灾中躲过一劫的城里人。

    围在外面的外乡人,听到里面的争吵,或是同情,或是气愤,亦或是一脸冷漠的,事不关己高高挂起。

    但无论他们的表情如何,都没有一人愿意站出来,帮助这对母子。既不敢反对,也不敢说不是,或许在他们的心中,也认同这掌柜口中外乡人的区分。

    而那些各行各业打扮的城里人,显然就没那么多顾虑了,相熟的或是知道些内情的,就会跟同是城里人打扮的小声交谈着。

    “这掌柜的怎么这么大火气,不卖就不卖呗,跟一个孩子发什么火?”不明真相的围观群众小声嘀咕。

    “这你就不懂了,这个李狗蛋可不是正经人家的孩子,听说是春和楼一个红牌和嫖客的种,后来他娘得病死了,就被从青楼赶了出来。”

    “一直都在这街上小偷小摸的,他哪里有钱买粮食,估计他的钱都是从死人身上扒下来的。”一个贼眉鼠眼的驼背男子小声给旁边的解释道。

    “掌柜不是说和这个李狗蛋是同乡吗?”一人插话问道。

    “这个奴家知道,奴家是裁缝,春和楼还在的时候,奴家经常去帮她们裁剪衣服,听旁人说过,这个掌柜是她们那里的常客,更是跟这个李狗蛋的娘关系匪浅呢!”

    “估计十有八九这李狗蛋就是他的种,他不敢认,又不想看他流落街头,就借着同乡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