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千古大明-第5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接着他又打开了一直拎着的小布兜,从里面翻出来个小纸包。打开之后里面是几块,淡黄色的糖糕。

    “这是离开的时候发放的糕点,我悄悄吃了一块,很甜!”牛天篷说着,拿出几块糖糕喂给了渔娘和一双儿女。

    “爹爹,好甜!好吃!”两个孩子吃了之后,瞪大了眼睛叫到,显然是从来没吃过,这种朱由校命人用蔗糖和面糊随意加工的甜点。

    渔娘含着糖糕,虽然糖很甜,但她的心中更甜,自从牛天篷平安的回来之后,她的脸上就一直挂着一副满足的笑容。

    牛天篷把布兜中的米面,倒进家中的缸里,也是一副笑意的回头看着家人。只有真正的回到了家中,看到了一家老小的平安,他这颗悬着的心才放心了下来。

    晚上孩子都睡了,牛天篷才偷偷的从腰间,拿出了包裹的严严实实的小银条,递给了渔娘,说这是他在营中帮着干活,得的赏赐。

    虽然屋中漆黑一片,看不清他脸上的表情,但是渔娘不傻,哪里听不出来这是在撒谎?但她没有说破,手中攥着这几根银条,紧紧的抱着他趴在他的肩头,一动不动。

    这几根银条来的说难也难,说容易也容易,这是牛天篷在瘟疫营,自愿参加试药得到的赏赐。

    容易就容易在,只要是瘟疫营中的人都可以自愿参加试药,无论有没有效果,人是死是活,只要参加了,留下了联系方式,即使人不在了,这份试药的钱也会如数的发到他们家人的手里。

    但是难就难在,能够自己平安的把这份钱带回来。

    因为疫情的紧急,试药可真是毫无顾忌的,无论是什么东西,只要能吃,能喝的几乎都会试,好点一点被分到的是树皮黄泥,差一点的什么砒霜硝石都有,稍有不慎就是肠穿肚烂。

    而最幸运的要数,牛天篷他选择的,正好是朱由校派人熬制的,含有治疗鼠疫成分的染料汁,他也因此侥幸的捡了一命回来。

    第二天的一早,牛天篷就往府衙赶去,因为他听渔娘说,家里受灾房屋受损的,可以来这里申请去城外的临时安置区,他便一大早就往府衙这边赶,生怕自己来晚了。

    作为一个在瘟疫营待过的老人,他自然是知道王爷治下是什么待遇,可比他们一家在城里好多了,不说别的,至少吃喝不用花钱了!米面可以剩下以备后患啊!

    而且安置点那边还有王爷的亲军巡逻,治安状况也是有保障的,这么多天了,无论是在城中,还是他所在的瘟疫营,亲军们都是令行禁止的,对待平民百姓也是秋毫无犯的,从来没听说过有亲军伤民的情况发生。

    他这一路上走来,越发感到了广州城灾后的破败。原本热闹的大街小巷,都是空荡荡的,死了那么多人,又搬出去那么多,也没剩下什么了。

    平时一条街挤得满满的小店铺,也几乎都关上了们,只有一些支这棚子的小生意人还在营业,但也是门可罗雀。

    这还不是广州城往日最繁华的街道,平日里商铺遍地,酒肆勾栏邻里的主街上,更是一家开门的商铺都没有,尤其是那些往日门面最大的粮铺,钱庄,一个一个都是门窗紧闭,用木栏拦的一层又一层。

    等他到了府衙之后,他才发现自己想多了,并没有那么多人过来,他是第一个来的。

    很快他就被差役带到了一间书房中,见到了自称是徐光启的老头。

    他见到这老头挺和善的,也不是什么师爷主簿这类的“大人物”,也就放松了下来,不仅把一家搬到安置营的事情办妥了,还向这个和善的老头,问了许多以后拆迁,安置和补偿方面的细节,这都是他原本没打算问,也不敢问的。

    直到几天之后,他远远的在安置营中见到了,跟在王爷身边的老头,这才知道,原来这个徐光启是王府的长史,是整个王府仅次于王爷最大的官!

    送走了这个牛天篷之后,徐光启又陆陆续续的接见了几名想要搬到临时安置点的百姓。

    他就这样隐藏自己的身份,装成一个无官无职的寻常小史,记下了不少百姓所关心和关注的问题。

    一上午的时间,就总结了近四五十条民众关心的细节。其中很多细节是他们疏忽的,还有一些是他们考虑到,但是公布文书宣讲的时候,百姓们却听不懂的。

    经过一番整理,徐光启发现,百姓们最关心的不是吃的怎样?住的怎样?而是城中土地的拆迁,和以后安置的情况,担心自己出城之后,还能不能再回来。

    带着重新修改过的告示,徐光启回到了船上,请刚刚从科学家形态,转换回来的朱由校过目。

    看着严谨详细的告示,朱由校连连点头,有善于处理政务的人才在身边就是好,不用他事事亲力亲为。

    要是徐光启没回来,就这样一份安民告示,就够他和曲来福两人研究几天的了。

    很快朱由校就在安民告示的原件上,盖上了自己的金印,宣布着这份告示正是生效。

    他唯一补充的就是,不光要把告示贴在城墙上,贴在府衙的门前的告示板上。

    还要派人到百姓中间去宣传,去讲述,去动员民众。。。。。。。

第102章 清明() 
时间过得很快,匆匆又是两周,瘟疫营中还活着的患者,大多数已经分批回到了各自的家中。

    运送物资的船队来来回回,又送了三趟的物资,还随船队带来了一名从京城赶来,传旨的天使。

    因为交通的不便,从朱由校写信回京,到天使抵达整整过去了半个月,等圣旨到达广州的时候疫情已经得到了控制。

    圣旨中任命朱由校的长史徐光启,临时监管广州政务,负责处理灾情,让他回到泉州等候,并且还下旨给泉州知府,让其从府库中调拨了大量的赈灾款项。

    朱由校看到这封圣旨的时候,感叹圣旨上的处置方案,甚至比他们当时想的都要详尽,唯一可惜的就是太晚了。。。。。

    一来一回,半个月的时间,已经错过了救灾的最佳时机。而这还是因为朱由校这个皇孙在,万历皇帝没经过朝堂上的争论,直接下达的指令。

    收到这封圣旨的时候,泉州调拨的赈灾粮饷才刚刚出库,运到广州至少还要一周。要是朱由校什么也不做。等圣旨送到了,再来赈灾,估计这广州城就算没发生什么动乱,也是因为人死的差不多了。

    朱由校连夜,把这次赈灾中所总结的经验,和发现的问题都整理成册,写了一封很长的信,让天使带了回去。

    信中最重要的,就是提到了灾后官府反映过慢的弊端,提到了灾后快速反应和处置的重要性。

    还用广州城的真实事件举例,在灾后最关键的两天时间,官府的反映缓慢毫无作为,导致了大量的灾民死亡,无人救助,甚至爆发了瘟疫。

    如果在灾难发生之后,官府部门就能立刻处置,开仓放粮,收纳民众,医治病患,不但能够极大的减低不必要的伤亡,甚至很大程度上能防止瘟疫的发生。

    因为瘟疫得到了遏止,瘟疫营的外面的亲军和卫所的府军也都撤了回来,朱由校的安全方面,在众人看来也有了保证,他这才能够下船。

    三月初八,正好是清明的日子,朱由校终于在护卫的护送下,乘着他的专用马车,下了船。

    因为是清明节,广州又遭受了如此天灾,所以临行之前,朱由校就和曲来福徐光启等人商议了,在那个无名的小山丘上,举行个简单的仪式,祭祀这些在灾难中逝去的亡灵。

    而这个消息,自然也传到了百姓们的耳中,因为很多他们的亲友也在这场灾难中去世,又因为瘟疫的原因,无法收敛尸骨,也都一同被葬在了山上。

    在马车经过安置营周边的道路时,有无数的百姓走出来,跪拜在的道路两旁。

    一路上马车没有停,但是朱由校的心中却不平静,即使坐在车中,他的耳边还能传来阵阵的百姓为他祈福的话语声。

    他握紧拳头,他知道自己做对了,他尽了自己最大的所能,做了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换回了无数百姓的感恩,和爱戴。

    百姓们沿街跪拜的情景,不止影响了车中的朱由校,还震撼了他身旁的其他人。

    李忠义听到外面祷告声,偷偷从窗角向外面偷看,看着道路两旁跪得满满的人,他一瞬间受到了从未有过的鼓舞,心里异常的兴奋。

    虽然他只是帮着殿下,监督了粮食的发放,并没有为灾民做出什么特殊的贡献。

    但是他记得殿下昨日晚宴的时候说过,这次救灾的成果,是属于所有人的,离不开每一个人的努力,而这个所有人自然也有他李忠义的一份功劳。

    那时候他红着脸,很是不好意思,觉得相比其他人的付出,自己做的只是些微不足道的。

    看到眼前的百姓跪拜的情景,他的的脸又红了,这次却是涨红的,他在心中发誓,如果有机会,他一定要为这些百姓再做些什么。

    赶着马车的赵虎,看到如此多的民众,既紧张又骄傲,一时间马车都驾不明白了,车速是一慢再慢。

    而最前方作为护卫队长的叶成武,虽然表情没有什么变化,依旧是一副面瘫脸,但眼中却异常的明亮!攥着缰绳的手,都捏出了声响。

    到了墓地,遇到了已经提前赶来的徐光启和曲来福等人,在他们带领下,朱由校和曲来福来到了高台上,准备进行祭祀的仪式。

    看到空荡的四周,和远处被军队拦在外面的百姓,回过头向山下望去。

    从山丘一直到山脚,犹如被重新翻了一遍,盖上了一层褐黄的新土墓地。

    “放外面的百姓都进来吧,这山下都是他们的亲朋。”朱由校感慨的说道。

    曲来福回头看了眼等在外面的百姓,回了句“是”就安排人,去把百姓们分批放了进来。

    他虽然早早的就来到墓地安排事物,没有见到百姓沿街跪拜的情景,但是听到随行侍卫的禀告,也觉得百姓们既然如此感恩殿下的恩德,也就不会出什么乱子。

    “殿下,这座小山丘,还没有名字,不如取一个?”曲来福安排好人之后说道。

    朱由校想了一下。

    “这山下都是死去的黎民百姓,这山就叫黎山吧,等过些日子,你派人把这山丘修缮一下,以后这里就算公墓了,再有什么扫墓和追悼的活动,就都在这里举行吧。”

    百姓们被分批的放了进来,虽然和朱由校所在高台中间还隔了几十步,也有侍卫看着。

    但大多数的百姓都十分兴奋,却又本分的低着头,他们从来不敢想过,自己会如此的接近王爷。

    而一些胆大的人,则偷偷瞄着台上,不想错过一睹王爷尊容的机会,这机会对他们来说,或许是一辈子也遇不到的。

    等人都进来之后,祭祀的仪式也正是开始了。这是朱由校第一次见,也是第一次住持这种仪式,他没有经验,只能一步步规矩的跟着曲来福的动作。

    仪式的步骤并不多,最后有一篇祭祀的文书,是曲来福提前写好的,朱由校照着念。

    “。。。。。哀思!”最后念道哀思二字的时候,曲来福递给了朱由校三根长香,他走上前去插到了香炉中。

    而台下的百姓听到哀思的时候,不知是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