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千古大明-第5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但很快他就再也回不到一坐就是一天的美好时光了,自从过领到粮食的民众,突然跪在他面前,感谢他拍他的马屁之后,他的灾难就来了。

    虽然遇到这种情况之后,他都会起身扶起灾民,嘴上说着这是王爷的恩德,让灾民感谢王爷就好。他只不过是在王爷手下办事的,但脸上红框满面的兴奋之情还是瞒不住的。

    灾民之中善于察言观色不少,从众的就更多了,自打有人起了头,上述情形一天最少要上演个百八十场。

    几天下来李忠义真是求生不能,求死不得,他现在只能祈祷徐大人能早点从府衙里面出来,宣布下事情,让他能早点回到殿下身边。

    有的时候祈祷是有用的,没过多久,灾民粮食领的差不多了,徐光启就从府衙中出来站到了台上,对广场上的灾民宣布道:

    1。所有受灾在册的灾民,免除三年农税。

    2。所有受灾受损的民宅,即日起可以上报官府评定,所有危宅,都会被拆除重建,灾民可以自主选择一定金额的补偿款,算作官府赎买,另行选址重建。

    也可以选择,暂时搬至岸边新扩建的安置区,然后等待官府派人整体重新翻建,获得等额的房产。

    3。近日来所有被强制隔离到瘟疫营的灾民,经过多方的不懈努力,在付出了巨大伤亡的代价下,成功救治了四万三千五百六十七人,遇难六万七千二百三一人。生者明日起将分批返回城内,一日四千人。

    听到台上这位徐大人的宣读,广场上的人可谓是喜忧参半,喜得是他们被带走的家人不是被抓到城外杀掉而是被送进了瘟疫营救治,忧的是在这高达60%的死亡率下,自己的家人是否还活着。

    渔娘也是这些人中的一员,回来的一路上怀揣着心中的不安,她都是浑浑噩噩的,临到家门的时候,戚大嫂的一句话,让她燃起了希望。

    “大牛的体格这么好,一定能活着回来的。”

    是啊,丈夫平日里扛着几百斤的磨盘都能走上五里路,还有四万多人活着,依丈夫的体格一定就在其中,渔娘心中想到。

    第二天一早天还没亮,渔娘就早早的起床,在家中翻箱倒柜的找了半天,最后在柜子里面孩子衣服的包裹中,找到了一枚鸡蛋,这是地震发生的时候他们家中养的那只老母鸡下的最后一只鸡蛋。

    他们全家都没舍得吃,一直留到现在,希望能孵出小鸡,可惜这枚蛋是一只死蛋,这些天过去了也没孵出来小鸡。

    渔娘小心拾起鸡蛋,放到了一只已经缺了个口的碗中。然后送面袋中舀出了几碗面,和着面,擀着面条。

    当太阳升起的时候,锅中已经煮好了香喷喷的面条,中间还打着一枚白中透黄的鸡蛋。

    渔娘站在灶台旁一脸期盼的瞅着房门的方向出神,而他们家中一男一女两个七八岁大小的孩子,正趴在灶台上,望着香喷喷的面条留着口水。。。。。。

第100章 牛天篷() 
“渔娘?渔娘!”梦中的牛天篷猛然惊醒,看了眼四周,却不是他熟悉的景色。

    应该是在一帐篷模样的建筑中,外面的风还吹着帐篷呼呼作响,里面还点着几盏油灯,散发出昏暗的亮光。

    透过昏暗的光亮,能隐约的看见几名面带纱巾大夫,正喂着几个和他相似,一样瘫在床上的病患喝着汤药。

    周围没人对他的突然惊醒投来目光,似乎是已经习以为常了。

    他已经记得不这里是哪了,他又是什么时候来的了。

    他一直发着高烧,浑身冒着虚汗,头晕沉沉好像搅成一团的浆糊,眼皮也耷拉着越来越沉,似乎随时都要合上。

    但冥冥中似乎总一个一个声音,在不时的告诉他,如果他闭上眼,他就再也见不到他的渔娘,他的一双还未成年的子女。

    正是这个声音,这个对家人无比留恋的信念,支持着他,让他咬着牙、抓破了手、瞪红了眼,也一直坚持着。

    时间不知道过了多久,他只隐约的记得,在他快要坚持不住的时候,有人往他嘴中灌了什么汤药,让他能够继续坚持。

    然后他又浑浑噩噩的被人带到了一个闷热的地方,在那里他几乎喘不过气来,他汗流浃背,他瘫倒地上,扭曲地在滚烫的地板上爬行。。。。。

    在那一刻他伸出几近绝望的手,想要打开那扇紧闭的门,逃离这个炼狱般的地方,他只想回到他的家中,再见一眼他的妻儿。

    他最终昏倒在里面,等他再次醒来的时候,他又到了另一间相对宽敞的木屋中,屋里面有许多大夫,也有许多和他一样对一切茫然无知的患者。

    但此时的他明显清醒了不少,他已经能记起自己是怎么来到这里的了。

    那是地震和洪水发生之后的几天,他感觉自己头疼发热,想要去找大夫,但是城中的慌乱,就让他暂时忍了下来。

    等到听说王爷派了军队进了城,城里面的治安稳定下来了,他也病的走不动了,就让妻子渔娘去找来大夫,抓了几副药。

    那时他还不知道,自己患的是瘟疫,不是风寒,直到替他看诊的大夫,带来了军士捕快把他从家中抓走。

    就来到了这个据说是叫瘟疫营的地方,之后他的意识也越来越模糊。

    这几日牛天蓬清醒之后,经过和其他人的交谈,也明白自己是多么幸运,和他一起第一批进入蒸房的十二人,只有他一个人最终活了下来。

    整日在瘟疫营地,好吃好喝的伺候着,作为一个有待观察的病号,什么也不用做,这日子别提多美了,可他心中却一直挂念着渔娘,放不下家中的孩子。

    无时不刻的希望自己能早一点离开这里。

    好景不长,原以为已经治好了瘟疫的他,又发了高烧,又一点一点的迷糊了起来。

    但这次,整日对家人的思念,没有变成他坚持下去的信念和勇气。

    因为清醒的时候,见到了太多离世的患者,明白了生命的脆弱,对家人的怀念和不舍,在此时成为了他对死亡恐惧的源头。。。。。。

    太阳渐渐升起,光线透过破败的墙壁,照进了屋中,洒在守在锅边的渔娘和一对子女的身上,暖洋洋的。

    渔娘一动不动,任由门缝中的光线洒在她的脸上,依旧是那样呆呆的望着房门的方向。

    “咕咕!”比较小的妹妹肚子叫了起来,一脸无辜的看了眼锅中的面条,再回头看了看娘亲。

    年纪大一点的哥哥,见到妹妹饿的肚子叫了,娘亲望着房门出神没有发现,就悄悄的拿着破碗,爬到灶台上,舀了碗面汤,递给了一旁饿着肚子的妹妹,还冲她做着噤声的手势。

    时间过的越久,渔娘的心中就越是不安,她听隔壁的大婶说过,城外的山丘上,每日都有许多火化的白骨,堆在山头。

    她害怕,害怕她的牛郎,她的丈夫,她孩子的爹,就这样一去不回,变成了山头上的一堆白骨。

    渔娘出生在琼州地界,家里面世代都是打渔为生,她的父母没有什么文化,从小也就没给渔娘取一个像样的名字,只是渔儿,渔儿的叫着,渐渐的渔儿就成了她的名字。

    后来家里糟了难,他们一家就一路逃一路逃,等逃到了广州府,家里就剩下她一个还活着的人了。

    无依无靠的渔儿,就如同她的名字一样,好似水中的鱼儿,随波飘荡。

    也是这个时候她认识了牛天篷,爱上了这个老实本分,还有些犟的汉子,嫁给了他,还生了一双儿女,变成了如今的渔娘。

    因为目睹过亲人,一个一个从眼前离世,所以渔娘对这种无依无靠孤零零的感觉格外的害怕,她害怕牛天篷就这样离开她,让她又变回了那只水中的鱼儿。

    不对她并不是一个人,她还有一对年幼的儿女,想到儿女,渔娘急忙回头看向两个孩子。

    哥哥和妹妹正捧着一个破碗,碗中还有泛着一丝油光的面汤,两个孩子谦让的你一口,我一口的偷偷喝着面汤。

    渔娘见到就剩下面汤的碗,还以为两个孩子偷偷把锅里,她特意给牛天篷煮的面条都吃了。

    又急又气的一下子哭了出来,她想动手打两个不听话的孩子,但又狠不下心,只能抱着两个孩子哭道:

    “这面条是给你们爹煮的啊,你们怎么这么不听话,要是面条没了你们爹再也不回来了可怎么办。。。。。”

    两个孩子到底是年幼,被娘亲突如其来的哭声吓了一跳,再听到自己的爹爹再也回不来了,也哇哇的抱着娘亲哭了出来。。。。。

    三人抱成团,蹲灶台边哭着,显得十分悲凉,和屋中的暖阳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砰!”门被人从外面粗暴的推开,来人还没进屋,就听他愤怒的喊到:

    “怎么了?谁欺负你们了!”

    原来这闯进门来的人,正是一家之主的牛天篷,他的手中还提着一个小布兜。

    牛天篷和渔娘四目相对,眼中都闪着爱意,尤其是牛天篷,见到渔娘梨花带雨的模样,在看到两个愣住的孩子,房间里也没有旁人,挠了挠自己的后脑勺,憨笑道“渔娘这是怎么了?你怎么突然哭了?”

    渔娘见到自己的丈夫,完好无缺的站在门前,惊喜坏了,之前的种种不安一扫而光,顾不上心中的羞涩,一下就跑到了牛天篷身旁,一下抱住了他,嘴中念叨着“牛郎、牛郎。。。。。”

    两个孩子见到离家许久的爹爹也十分想念,又看到娘亲跑过去抱住了爹爹,也跟着有样学样,一路小跑的抱住了爹爹的大腿,正好一人一条。。。。。。

    阳光顺着被推开的房门,宣泄似的洒进了屋内,把屋中照的明亮亮的。

    一家四口的背影被映在了有些破旧的桌上、灶台上、经过了锅中飘荡的面汤热气,身影在有着缝隙的墙上不停舞动,虽然贫穷,却显得那样幸福。。。。。。

第101章 归家() 
“咕噜!”渔娘的肚子叫出了声,她这才不好意思的放开牛天篷。

    “相公饿了吧,渔娘给你盛碗面条。”

    牛天篷听到她饿着肚子叫出了声,知道他离开的这些天,渔娘带着孩子生活不易。

    嘴上忙说着“不饿不饿,离开的时候营中的主官葛大人,特意给我们举办了宴席,吃的很饱的。”

    一边帮着妻儿盛着面条,把中间的一个荷包蛋,平均的分给了三人,然后惋惜的说道:“可惜,营中的东西怕沾上疫病,不允许带出来,不然我就把宴席上的菜给你们偷偷带回来点了。”

    渔娘低头喝了口碗中的面汤,觉得从未有过的鲜美,听着相公说着这几日的见闻,看到儿女大口的吸着碗中的面条,她的心里暖洋洋的。

    “对了!你看看我这身!出来的时候发的,据说是王爷从江南带来的上好的锦缎!摸摸多光滑。”牛天篷兴奋的说。

    然后悄悄趴在渔娘耳边,了呵呵的说道:

    “知道要发衣服出去的时候,我就留了个心眼,特意多报了一尺。等我一会儿找找旧衣服,把这身锦缎的给你改成件长裙,剩下的还能给大宝二宝缝两件小衣。”

    他显得有些手舞足蹈,好像个考了好成绩,等着母亲夸奖的孩子。

    接着他又打开了一直拎着的小布兜,从里面翻出来个小纸包。打开之后里面是几块,淡黄色的糖糕。

    “这是离开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