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千古大明-第4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免礼,坐下说。”朱由校不喜欢这种动不动就跪來跪去的礼节太繁琐,把他引到茶椅上就询问道他今天的来意。

    “王爷恩情似海,薛氏族人万死难报,如果王爷不弃,今后薛家愿意投奔王爷,以后的收益您九薛家一。”薛明礼说道。

    朱由校喝了口茶示意他继续说,他不相信无缘无故的薛家愿意让出九成的利润,就算自己是他们一家的救命恩人。

    “王爷,薛家除了随行带的这百万两钱财,还有一笔两百万两的银票,存到了余家江南的钱庄。”

    “薛家现在犹如无根之萍,就算到了江南余家也不会认账,反而有可能会因为这两百万两又遭到一次灭族之祸,在松江府余家的势力,虽然不如晋商的侯家的却也相差不远。”

    “但如果薛家投靠了王爷,那就不一样了,借余家个胆子他们也绝不敢赖王爷您的账,两百万两全给王爷,薛家一分不要,只求王爷能够收留薛家,让薛家在王爷治下经商!”薛明礼把心中的想法和盘托出,他相信他的条件王爷不会拒绝,也没人会拒绝!

    “如此一来,你们薛家不是什么都没了?一分的利润你有信心养活这一大家子人吗?就算你经商有道,就不怕本王贪图你得家财,让你一分利都没?”朱由校抿着茶笑嘻嘻的问。

    “王爷,半月之前薛家就已经什么都没有了,现在不但保住了人,在王爷身上草民也看到了家族复兴的希望,而人和希望比一切的钱财都要重要。”

    “草民只是一介商贾,在草民看来一个商贾最重要的就是两个字,赌和信!”

    “草民敢赌跟随着王爷,薛家不但会恢复往日的光景,还会发扬光大!”

    “而信字,王爷您既然愿意冒着天大的风险,去救跟您毫无关系的薛家,草民又有什么理由不信王爷?在草民的心中王爷的信誉要远远超过这几百万两。”说到此处薛明礼更是激动的站了起来。

    自己的信誉比几百万两还值钱吗?朱由校听到这个马屁的时候也是轻笑了一下道“看来本王这也算是一诺千金了,不一诺万金。”

    “要钱这事本王答应了,等到了江南本王派人跟你一起去松江府。”朱由校看着一脸兴奋的老头答应了此事。

    “谢王爷!谢王爷!”薛明礼又要下跪行礼,朱由校连忙给他拦住。

    “本王只答应派人去帮你要钱,但却没答应收下你们薛家。”

    “本王这条船虽然不大,船上人也不多,但每个人却都很有用,不是什么人花钱想上就能上的。”

    “本王这里有几个问题,如果你回答的好,能证明你们薛家有用,恭喜你可以上船,而且本王的船不要船票。”朱由校笑眯眯的说道。

    薛明礼看着王爷就跟个孩子一样整天笑嘻嘻的没正行,但是他从没把王爷当成孩子,更没把王爷的话当成一个孩子的玩笑。

    他拿起桌上的杯子喝了一杯茶,平静了下内心,然后一脸郑重的对朱由校说道:

    “王爷请问,草民准备好了。”

第74章 商贾() 
“第一个问题就是想问问,你对天下商贾有多少了解。”朱由校问道。

    薛明礼稍作思量便沉声回道:

    “当今天下的商贾分为三类。”

    “第一类是官史背景的商贾,他们通常凭借着背后的官史,垄断着各自官史管辖下的各种特种行业,如青楼赌坊,盐矿漕运。不但利润丰厚而且也是寻常商贾难以插足的生意。”

    “第二类是世家名下的商贾,这种商贾多是当地乡绅,在本地既有威望也有名声。而且祖上多有官绅,田产繁多,宅地无数,平日收租放贷为生。”

    “第三类多是出身市井,本身并没有太深厚的背景,但却机缘巧合积攒下大量的财富,是纯粹的商人,这些人以商为本结帮成群,渐渐就形成了天下间的八大商帮,晋商只是其一。”

    “八大商帮?说说都哪八家,他们又都凭什么称得上八大商帮?”朱由校好奇的问,乡绅地主和官商勾结这他都懂,但还是第一次听到有什么八大商帮。

    “殿下,这八大商帮都是按照各自地域划分的。”

    “首先就是讪西商帮,也就是晋商,讪西钱庄票号遍布于全国各地,甚至在海外番邦也有钱庄分部,凭借着汇取,押质中的暴利在极短的时间内就成为了全国最大的商帮。”

    “副建商帮,其中多是大海商,凭借着与海外诸国的远洋贸易,富甲一方,也是八大商帮中最有钱的,但因为常年奔波海外,与朝中官员的交往不多,出了副建影响力是最小的。”

    “陕惜商帮——秦商,主要依靠当地发达的盐业产出,以及位于丝绸之路起点的独特位置,凭借连通西域与内陆的茶马交易积累下无尽的财富。”

    “讪东商帮,他们其实应该归于世家那一类,他们的构成大多都是当地的地主和拥有大量土地佃户的世家结合在一起。”

    “徽商,依仗着长江节点,控制着南北航货运输的咽喉,平时经营呀行放贷,遇到灾年或是丰年,便可囤积居奇牟取暴利。”

    “茳西商帮,也叫江右商帮,他们或许不是商帮中最有钱的,但却是商帮中人最多的!jx商帮商帮不像其他商帮或是垄断一个行业,或是垄断一地,他们的经营种类繁多,更是遍布全国尤其是瓷器最为出名,但经营的规模却都不大,相对其他商帮也很松散。”

    “龙游商帮,位于江南ly县他们主要依托这笔墨纸砚的生意,珠宝业和采矿也有涉及,当今天下的纸墨十之八九都出于游龙商帮。朝堂的官员都是文人,爱附庸风雅,大多都喜欢收藏笔墨纸砚,所以游龙商帮也是和朝堂官员最密切的,传闻东林党背后就是游龙商帮一力支持的。”

    薛明礼把自己所知晓的知无不言的都告诉了殿下。

    “既然晋商发展如此迅猛,你们薛家为何还要举家迁徙?”朱由校问道,他隐约的猜到了薛明礼要脱离晋商的缘由,但却不敢确定。

    薛明礼沉默了一下,然后压低着声音说道:

    “殿下说的没错,晋商发展的速度非常快,不只是日进斗金,去年一年的时间,晋商就在全国新开了两百多家票号分号,单江浙一带一年的利润就超过了五百万两白银,全国更是不少于两千万两白银的收入,这比前一年翻了五倍!”

    薛明礼深吸了一口气继续说道“两千万两,一两白银二石大米,一人一年吃一石,足足可以养活四千万人。一旦侯家把晋商的票号钱庄统一在一起,这个收入在今后几年很可能翻几倍甚至十几倍,海外贸易愈发长盛,流进大明的白银越来越多,这个数字只会增加不会减少。”

    “殿下,朝堂一年的税收不足两千万两,而几年后晋商的收入将会是大民税收的几十倍!我们只是一介商贾,却掌握着如此惊天的财富,草民不敢想会有什么后果,所以草民便决心带着家人脱离晋商,没成想”

    “整个天下的财富都到了你们这小部分人的口袋里,大部分人吃不饱穿不暖,会有什么后果?”

    “无非天下大乱!或是抄家灭族!”朱由校站了起来自问自答的说道。

    “殿下说的是,这也是草民所担心的。”薛明礼看到殿下站起来也连忙跟着站起来弯腰回道。

    “本王还有最后一个问题,你觉得海外的白银越来越多的流入我朝,是好是坏?你可以慢慢想,如果一是想不明白,可以明日再来。”朱由校一脸严肃的问道,丝毫没有了之前的那种玩味。

    薛明礼没有选择回去好好考量,虽然他知道这个问题的回答对他和他家族的重要。而是在脑中稍作整理便回答了朱由校的提问,因为这个问题他曾暗地里不只一次的想过,无数次的思索考量让他的心中早就有了答案。

    “殿下是坏事!”

    “无论金银玉石,它们的本质就是些无用的石头,是因为他们的稀少,是因为人们需要一种稳定容易储存交易媒介,它们才会变成了如今的货币。”

    “而世间的一切都讲究平衡二字,原本我朝的白银是稀少的,也需要大量的白银来充当稳定的货币,所以白银的流入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各地经济的发展,促进了贸易的繁荣。”

    “但!海外的白银并不是白给的,是需要用丝绸、瓷器、茶等等货物来进行的交换的,这几年的海商越来越多,海上贸易的利润也越来越高,茶丝瓷器运上船不出港的利润都是在明朝内贩卖到各地的数倍。一时间无数的商贾都把原本在国内贩卖的都挪用到出口上,导致各地物产的物价飞涨。”

    “这也都不算什么,毕竟出口的都是些价值高,但普通民众使用较少的,并不会对大多数人的日常生活产生多大的影响。”

    “但这些海外流入的金银,同样也没对大多数的民众产生什么影响,因为这些金银最后都落入官商世家的手中,平民并没有因为金银的流入而赚到更多的银子。”

    “相反商贾们的钱财越来越多,越多越想赚!便开始在江南沿海一带把原本种植粮食的土地,全部改成了茶园,棉树一类的经济作物。”

    “起初草民也没觉得有什么不妥,但是半年之前的一次蝗灾,让草民认识到了其中的巨大危害。”薛明礼此时停顿了下来,喝了口茶好像对此事至今心有余虑

第75章 平衡() 
“去年夏天,川陕一带发生了一场蝗灾,蝗灾并不是十分严重,但却闹得川陕一带匪患四起,流民遍野。”

    “川陕一带地处内陆,当地多是穷山恶水,并不像沿海地区那么发达,百姓的生活也相对贫苦,不要说家里有多少余银,很多人一辈子都没见过银子长什么样。”

    “草民年轻的时候随着家人去过那里,有一次在小镇的街边茶肆吃茶,身上忘记带了铜钱用银子结账,结果茶肆的掌柜却不收,他根本就不认识银子。”

    “平常年份倒也罢了,无非是穷点苦点。但当蝗灾发生之后,当地的粮食被本地富户抢购一空,从江南一带贩运过来的粮食一石要二两银子,是当地丰年粮价的十倍有余。”

    “为了暴利抬高粮价,这些商人都应该砍了脑袋。”朱由校气愤的骂道。

    “殿下,商人并没有抬高粮价,江南的土地多用来种植经济作物,粮食产量正逐年下降,当地的粮价往年就是川陕一带的三倍。算上长途运输的耗损,二两一石粮商的利润也不过是十之二三,甚至不比寻常年份从北方低价收购到南方高价卖出所赚的差价丰厚。”

    “贫穷地方的百姓只知道种粮食,当地的粮价就贱,银子也更值钱。而江南一带的商宦们一船一船的白银拉上岸,虽然绝大多数还留在商宦的手中,但不可避免的带动当地物价上涨。”

    “所以原本在江南百姓能承受的粮价,到了川陕就变成了天价,那里的百姓许多一辈子都攒不下二两白银,他们要拿几代人积攒下的财富去换取一家人几个月的口粮,而明年的光景却是未知。”

    “朝廷不是灾年都会拨款赈灾吗?为什么还会有百姓去买那些高价粮?”朱由校纳闷的问。

    “杯水车薪啊殿下,几十万两的赈灾款层层下拨,到了当地可能只有几万两,而这几万两还不能都用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