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酒当国-第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如果是为了自己,薛念祖断然不会开口找别人借钱,就算是冯鹏远这种至交都不会。但他重开酒坊的目的不是为了自己,而是基于某种侠义情怀,所以就向冯鹏远开了口。

    冯鹏远早有准备,他从怀中取出一张冯家银号的银票来递了过去:“兄弟,这是五千大洋的票据,在我们冯家万通达票号通存通兑,我想,这些本钱,足够你自立门户开一个酒坊了。”

    薛念祖也不矫情推辞,他顺手接了过来,揣进怀里:“兄长盛情厚意,念祖谨记在心。但兄弟情义归兄弟情义,买卖和借钱是另外一码事。要么,我给兄长计息,以两年为限,后年此时,连本带利偿还兄长;要么,兄长以这五千大洋入股,我给兄长酒坊四成的份子,年年分红,我们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利益共享。”

    冯鹏远皱了皱眉:“跟我还这么客气?兄弟,这不是冯家的钱,是我个人的积蓄,什么借不借的,就当是为兄庆贺兄弟你自立门户的贺礼了。”

    五千大洋对于当下人来说,绝对是一个天文数字。但对于富甲山西的冯家大少而言,却就真算不上什么了。

    薛念祖摇摇头:“不,兄长,我们兄弟相交以诚,不涉财帛。一码归一码,借钱就是借钱,若兄长不答应,这银票我不能要!”

    薛念祖又将银票双手递还。

    冯鹏远苦笑:“好吧好吧,就当是为兄在你的新酒坊入股吧,不过,我只能要一成份子,多了不可!你要是再推辞,就是不认我这个大哥了!”

    薛念祖略有为难,但还是点点头,笑着又将银票收了起来。

    有些情分,记在心里就好,没有必要在口舌上煽情。

    “兄弟,我们冯家在你们这酒坊街上有两个店面,贸易行买卖虽然还不错,但终归不是我们冯家的主业,我本来就准备关了贸易行,索性就把这个店面送给你来开酒坊吧。”

    冯鹏远见薛念祖又面露谢绝之色,不由再次苦笑改口道:“好好好,不是送你,而是卖给你,临时先挂账,等日后你们的酒坊赚了钱,再还给我就是!”

    冯家的贸易行生意兴隆,冯鹏远突兀要关了贸易行,无非还是为了支持薛念祖开酒坊。

    薛念祖心下无比感动,却又无法推辞,因为他下一步另起炉灶开自己的酒坊,没有店面和场子是万万不成的。

    薛念祖抿了抿嘴唇,起身向冯鹏远深鞠一躬:“兄长大恩,念祖记在心上,不言谢了!”

    冯鹏远哈哈大笑,拍了拍薛念祖的肩膀:“你我兄弟一场,这般客气作甚?对了,兄弟,你准备给这新酒坊取什么名号?说来让为兄听听!”

    薛念祖沉吟了一下,笑:“兄长,我准备叫运昌隆。”

    “运昌隆?不错,不错,名号响亮!”冯鹏远笑了笑:“不过,这名号怎么个讲头?”

    “国运昌隆!家运昌隆!酒运昌隆!”薛念祖笑:“我们薛家过去在蜀中老家的酒坊名号就叫运昌隆,据说是当时,我们薛家酒坊受命给清朝的皇帝酿制进贡的御酒,皇帝老儿喝了我们薛家的酒,一时高兴,就给赐了一个运昌隆的名号。”

    “酿酒兴业,造福桑梓,乃至国运昌隆啊……好格局!好志向!”冯鹏远略一沉吟,拍手叫绝。

    ……

    薛念祖要带着广聚财几个酒工伙计重开酒坊另起炉灶的消息很快传到了宝増永。

    噼啪——

    周长旭恼火地猛然将手里的青瓷茶盏摔碎在地:“这小厮真是不识抬举,这是铁了心要跟我们宝増永为敌啊!”

    吴作福嘿嘿干笑两声:“东家,你也不必紧张,这另起炉灶开酒坊哪有那么容易?薛念祖身无分文,拿什么当本钱?”

    周长旭呸了一声:“蠢货!有冯家大少在,薛念祖还能缺了本钱?”

    吴作福还是不以为然:“呀,东家,您说得是!就算是有冯家支持,他不缺本钱,可这酒坊靠得是什么?是积年沉淀的酒窖!广聚财的几口老窖都废了,他薛念祖凭什么另起炉灶啊?凭什么跟我们宝増永争?”

    周长旭脸色阴沉,嘴角一抽,却是没有再说半句话。

    薛念祖手里有一块家传的窖泥,有了这种培养基,薛念祖什么酒窖建不出来。周长旭觊觎薛家的窖泥不是一天两天了,但这种私心他怎么能对吴作福表现出来。

第八章建窖风波(1)() 
冯家贸易商行所占的铺面和宅院,规模也不小,不过比广聚财略有不及。但对于薛念祖来说,新起一座酒坊足矣。

    地方是足够用了。

    前店不用改造,稍稍调整一番就可以使用。只有后院要改造成成整套的酿酒工坊,需要改建糟房、曲房、窖池等基本设施。

    所谓“千年老窖万年槽,酒好全凭窖池老”,薛念祖另起炉灶的“运昌隆”酒坊能否开得起来、开得成功,窖池是关键。

    一大早,顺子几个伙计酒工就光着膀子在后宅忙活开了,开挖窖池。

    按照薛念祖的设计,运昌隆要新起三口窖,均为汾县酒坊业内目前还没有出现的“鸳鸯窖”。这等名头,伙计们实际也是头次听说。

    一口窖池其实就是一个方形的深坑,每一个坑由两个小坑组成,对称均匀,紧紧相依,而两个小坑也有差异:一个稍大,一个稍小,大的谓之“夫窖”,小的谓之“妻窖”,取夫妻鸳鸯“长久相伴、不离不弃”之意。

    与本地酒坊惯用的“单一窖”相比,鸳鸯窖的建造显然要复杂得多。

    冯鹏远饶有兴致地双手环抱胸前,静静站在一侧,观望着顺子一干人等忙着划线、丈量、挖掘,看了半响,才扭头冲薛念祖眉梢一挑,笑:“兄弟,如果我没有猜错的话,你建的是川西南一带惯有的鸳鸯窖,年前我去泸州见过,看来,你的家传酒道,的确不同凡响。”

    薛念祖微笑颔首:“兄长说得没错,正是鸳鸯窖。我在广聚财的时候,一度想过帮杨家改造成鸳鸯窖,但老东家忧虑重重,怕影响酒的品质。既然我这番另起炉灶,就按照自己的想法来了。”

    冯鹏远点点头:“兄弟家学渊源,独创酒坊,自当与众不同。为兄也是好奇,你这鸳鸯窖与本地的窖池,有何区别?”

    冯鹏远不是外人,又对自己有恩,更有运昌隆的份子,也是酒坊的东家之一,薛念祖自然不会对冯大公子遮遮掩掩,哪怕有些不传之秘,既然冯鹏远问起了,他也断然不会做任何保留。

    薛念祖压低声音道:“兄长,各地酿酒工艺其实大同小异,只是这窖池发酵的原理上略有诀窍,我建这鸳鸯窖,倒也并不单纯是为了独树一帜,同时也有弥补新窖出酒欠火候的考虑呀——”

    “兄长,汾县一地的酒坊上百家,哪一家的窖池都有些年月了。比如说广聚财吧,传了三代人,百年老窖,出酒醇厚,这不是新窖能比的。我这运昌隆要想在汾县谋得一席之地,不下一番功夫是不成的。”

    冯鹏远深吸了一口气,眉宇间浮起释然之色。他摆了摆手,示意薛念祖不要再说下去了,事关薛家祖传酒艺,还有那块薛家视若珍宝的神秘窖泥,冯鹏远是坦荡无私真君子,不肯再过问下去了。

    冯鹏远深知这块神奇窖泥是薛念祖开办运昌隆酒坊的最大底气,更是不传之秘。两人相交,贵在坦诚和信任,薛念祖对他信得过,他也不愿意掠人之美。

    薛念祖自然懂得冯鹏远的心意,心内感怀和感动,忍不住冲冯鹏远深鞠一躬,抱拳拱手道:“兄长高义,念祖铭记在心!”

    冯鹏远哈哈大笑,探手拍了拍薛念祖的肩膀:“好了,兄弟,这酒酿和开酒坊的事儿呢,为兄也是一窍不通,你先带这哥几个忙着,我这就回太原去了。有事,及时给我写信,我这边是要人给人要钱给钱,没有二话!”

    ……

    晌午时分,天气更加炎热,耳边传来一阵阵歇斯底里的无聊蝉鸣,薛念祖多少有点心烦意乱。他走入后院那棵百年老槐树的树荫之下,顺手抹了一把额头上的细密汗珠儿。

    顺子和伙计二牛急匆匆跑进来,人没到义愤填膺的声先至:“念祖哥,我们去城外黄溪河拉黄泥,没想到宝増永周家和其他一些酒坊的人堵在那边,不许我们取泥,真是岂有此理!”

    薛念祖愕然:“为何?黄溪河黄泥非哪家的私产,本县所有酒坊都在取用,凭什么不让我等取用?”

    “是啊是啊,念祖哥,这些酒坊的东家真是不要脸,他们一定是嫉妒我们另起炉灶,将来会抢了他们的买卖,这才联合起来堵咱们的路!”顺子有些不忿:“我把兄弟们召集起来,跟他们拼了,实在不行,我们就去告官!”

    薛念祖皱眉摇了摇头,沉默了下去。

    汾县城外黄溪河渡口处的黄泥是本县建造酿酒所用泥窖池的独特材料,色泽金黄,绵软细腻,粘性好,富含微生物,建新窖不可或缺。甚至可以说关乎着日后酒窖发酵出酒的质量。

    众多酒坊联手不让正在筹建中的运昌隆取黄泥,自然是有人背后煽动撺掇挑拨。其意为何,昭然若揭了。

    薛念祖眉梢一挑,嘴角噙着一丝平静的笑容:“顺子,不急,也别去跟他们争抢闹事,犯不上。看起来,我们的运昌隆离开业虽然还早,但已经引起了酒坊东家们的忌惮和防范了——”

    “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吗?哪条律条不许我们开酒坊了?他们这是犯法,我们去县里告官!治他们的罪!”顺子跺了跺脚,黑黢黢的脸上气得涨红。

    二牛也附和:“他娘的欺人太甚,念祖哥,咱们也不怕他们!我也看了,是宝増永周家的伙计在背后使坏——哥几个,抄家伙,干他娘的!”

    剩余四五个伙计顿时鼓噪起来,纷纷去抄家伙,准备去黄溪河干架。

    顺子这几个伙计都是血气方刚的年纪,火爆脾气,一点就着,自然吃不了这种憋屈。

    薛念祖一把抓住二牛的胳膊,沉声道:“都给我消停点!干什么干?胡闹!你们这六七个人,能干得过人家百余家酒坊的伙计?就算是你们能打赢,今后我们还在汾县开酒坊,与县里的酒坊成为仇敌,还怎么开门做买卖?”

    “可念祖哥,他们不让我们取泥,我们家的酒窖怎么弄?新窖要用黄溪河渡口的黄泥封底,这可是老祖宗传下来的规矩,我们破不得呀。”顺子焦躁不安。

    薛念祖清澈深邃的目光一闪,居然笑了起来:“顺子,老祖宗的规矩就破不得了?大清朝的皇帝都退位了,还有什么规矩不能破?好了,你们不要鼓噪了,既然他们不让我们用黄溪河的黄泥,不要紧,你们随便找个地方拉几车泥过来就是,照样用。”

第九章建窖风波(2)() 
城外黄溪河渡口。

    本县百余家酒坊的人——其中多数为二掌柜和伙计头目聚集在此,三五成群,交头接耳,人声鼎沸。宝増永的二掌柜杨传喜惦着脚站在人群中,目光游离。这场风波就是宝増永东家周长旭授意、大掌柜吴传福一手操办、杨传喜暗中串联,挑动起来的。

    实际上,杨传喜觉得自家东家有点小题大做了。

    不就是广聚财的几个伙计新开一家酒坊嘛,算个啥子?汾县这么多酒坊,多一家不多、少一家不少,为了这么一家还没有开张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