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酒当国-第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冯鹏远就是冯叙雍的嫡长子,更是山西名人,太原鹏远女子学堂的创办人,山西报馆的联合创始人之一。

    除了万通达票号之外,冯家在汾县也有一家贸易商行,专营英美德士古、亚细亚、美孚公司的煤油和洋碱等。

    冯鹏远因此在汾县常来常往,不少汾县本地商贾识得这位姿容秀美、风度翩翩、热心公益慈善、仗义疏财的冯家大少。

    冯鹏远下了车,见广聚财门户紧闭,不禁皱了皱眉。

    他回头瞥了自己的跟班冯庆一眼,微微颔首。

    冯庆一溜烟跑上前去,敲开了杨家的大门。

    冯家和杨家自然有生意上的往来,但杨建昌也没想到,冯家大少冯鹏远会亲自到府吊唁自家老爹,只是来得晚了,杨元舒丧礼已过。

    杨家的仆从、酒工、伙计悉数被辞退,诺大的府中空荡荡地,极为冷清。冯鹏远端着方步走进杨家,眉头皱得更紧。

    杨建昌急匆匆行来,大老远就发出热切的笑声:“大公子光临寒舍,建昌迎接来迟,实在是惭愧惭愧呀!”

    杨建昌笑着伸出手去要跟冯鹏远握手寒暄。

    同为富家大少,晋商大族中的公子哥儿,但杨建昌却明显与冯鹏远差了一个层次,对这位名动全省的冯家大公子,杨建昌不敢有半点的怠慢和失礼。

    冯鹏远却向杨建昌拱了拱手:“建昌老弟,冯某在天津督办买卖,突闻杨世叔噩耗,心甚悲伤。我立即启程赶来治丧,却还是晚了几日,还请建昌老弟和阖府上下节哀才是!”

    “冯庆,送上我的丧仪。”

    冯庆赶紧将怀里紧紧抱着的一个红木匣子递上,里面是冯鹏远和冯家的治丧礼金一百大洋和致哀丧帖。

    “多谢大公子!建昌替先父拜谢!”

    一向对传统礼仪嗤之以鼻以新青年自居的杨建昌见冯鹏远如此中规中矩,不得不也命自己的跟班接过丧仪来,然后向冯鹏远深鞠一躬,作了一揖,姿态别扭。

    冯鹏远又说了两句场面话,尔后才讶然道:“建昌老弟,我看广聚财门户紧闭,酒坊冷落,难道……”

    杨建昌笑:“大公子,我家这酒坊盈利甚微,小本买卖,继续经营下去,得不偿失,我已经关停。再有两日,我便与我娘一起去太原定居,到时候在太原再请大公子喝酒。”

    冯鹏远的两道浓眉紧蹙,旋即又舒展开来。

    他深深凝望着杨建昌,面色严肃,一声叹息:“可惜!百年广聚财,传承三代,名动山西,杨世叔一生心血,没想到就此关停,着实可惜!”

    冯鹏远旋即岔开了话题,略一拱手:“不知念祖老弟可在府中?”

    见冯鹏远居然主动问起薛念祖,杨建昌心头有点不爽。他勉强笑了笑:“大公子,薛念祖已经离开我们杨家,另谋高就了。”

    “那么,二夫人和二小姐想必也要随建昌老弟举家搬往太原了?”冯鹏远又道。

    杨建昌摇摇头:“她们娘俩不肯去太原,我给二姨娘留下这栋宅子和一顷地,留在汾县自行过活吧。”

    “既如此,冯某告辞了!”冯鹏远眉梢猛地一挑,扫了杨建昌一眼,目光瞬间变得有点冷漠,他微微点头转身就走。

    ……

    盛夏的天色,虽近傍晚,但天光还是大亮。

    酒坊街上只有一家客栈,名为盛兴。

    几个从张家口和北平一带过来采购酒水的客商在堂中优哉游哉地喝着小酒,又瞅着跪在客栈门口的六七个原广聚财的伙计酒工,窃窃私语着。

    广聚财关停,杨家树倒猢狲散,大多数仆从酒工各奔前程,只有顺子等数人不肯散去,硬生生找到薛念祖临时落脚的盛兴客栈,央求薛念祖不要离开汾县,带着他们哥几个继续开酒坊另起炉灶讨生活。

    但薛念祖决心已定,闭门不见。

    只是眼见顺子等人已经在客栈门口跪了一个多时辰,薛念祖终归还是心有不忍,下楼走出门来,俯身扶起顺子,轻叹:“顺子,我已经下了决心,要扶先父先母灵柩返乡定居,你们哥几个又何必强人所难?”

    顺子一把抓住薛念祖的胳膊:“念祖哥,你要走了,我们该怎么活?我们几个都无家可归,离开杨家和广聚财,我们就是一条死路啊!”

    其他几个伙计也都哀声不绝。

    薛念祖眼眸中掠过一抹感伤。

    顺子这几个人都是杨元舒过去多年来陆续收留的孤儿和外地乞丐,常年在广聚财酒坊做工为生,在汾县举目无亲,离开杨家确实毫无生计可言。

    但……

    薛念祖摇摇头:“你们哥几个身强力壮,到哪里挣不了一碗饭吃?汾县酒坊一百多家,你们赶紧去投一家管吃管住地,凭你们的手艺,将来一定能过上好日子。”

    正在说话间,突听人群外围传来一个清朗的声音:“念祖兄弟,且听我几句劝可否?”

    薛念祖抬头一看,喜出望外,赶紧推开顺子,走出来,深鞠一躬:“鹏远大哥!您怎么来了?”

    冯鹏远哈哈大笑,抱住薛念祖的胳膊,搀扶起来:“念祖兄弟不要多礼,为兄听闻你已经离开杨家,所以来此寻你,有几句话说。”

    冯家大少冯鹏远到了,顺子几个人慌不迭地避在了两厢,低眉垂眼,不敢正视。

    街面上的过往行人渐渐围拢过来,客栈中的住客和食客也都纷纷走出门来。没有办法,冯家大少冯鹏远的名头实在是太响亮了。

    在这个满清皇帝刚刚退散的年月,在山西地面上,冯家就是一块金字招牌,作为冯家这一代的嫡长子和未来的家族领路人,冯鹏远就堪称是妇孺皆知的形象代言人。

第七章侠肝义胆(4)() 
冯鹏远目光炯炯,神采飞扬:“念祖兄弟,想当年你随父母来到咱们山西地面,如今已有五年有余,既然两位老人安葬在汾县,所谓入土为安——你却无故要起了灵柩返乡,无端惊扰二老的在天之灵,这是不孝。”

    薛念祖轻叹一声,搓了搓手:“鹏远大哥,非是念祖不孝,而实在是——”

    冯鹏远摇摇头,打断了薛念祖的话,旋即摆摆手:“这些伙计与你数年朝夕相处亲如兄弟,你如今却只念着自己的一介私心,弃他们于不顾,此为不仁。”

    冯鹏远指了指顺子几个人,身形挺拔如山。

    冯鹏远又缓缓回身冲杨府的方向抱拳拱手,凛然道:“杨家当年与你有恩,杨老东家五年来待你若子侄,尤其杨家二小姐更是对你情深义重,此番杨老东家仙逝,广聚财骤然关停,杨家分崩离析,你若是在此刻离开汾县,请问让崔氏夫人和杨家小姐情何以堪?……此为不义又无情!”

    “试问念祖老弟,你要做这不孝、不仁且不义无情之人吗?!”

    冯鹏远清朗的声音在客栈门口上空久久回荡着,远远地传播了开去。

    冯鹏远的话一字字一句句如同刀锋一般刺入薛念祖的心胸。顺子等一干伙计见势趁机联袂拜倒,哭喊道:“念祖哥,留下吧!带着俺们重开酒坊!”

    薛念祖倒背双手凝立当场,神色变幻良久,终于变得一片湛然,他仰天深吸了一口气,尔后斩钉截铁道:“也罢,念祖就与诸位齐心协力再开酒坊!但广聚财是杨家的产业,我曾经发过誓不取杨家半点资财,广聚财关就是关了,哥几个若是要与我一起创业,那我们只能另起炉灶了!”

    顺子等人喜极而泣。

    冯鹏远微笑颔首:“这才是我的念祖兄弟,一腔侠肝义胆,满腹热血情谊!”

    “诸位,这酿酒之道,如同做人,不欺天地,方能去伪存真!只有如我弟这般赤子之心的侠义之辈,才能酿出十里飘香的绝世美酒!”

    冯鹏远衣袂纷飞,薛念祖神色慨然,两人手挽手走进客栈,围观众人回味着冯鹏远意味深长的话纷纷为之动容,称赞连声,却又慢慢散去。

    夜色,渐渐笼罩下来。十里酒坊街上,百家酒坊门口的招牌灯笼次第亮起,浓烈的酒香气袅袅升腾在夜空中,让悬挂当空的那轮明月越加皎洁动人。

    ……

    客栈,薛念祖的包房中。

    冯鹏远笑吟吟地捻动着手里的绿翡翠扳指,道:“念祖兄弟,以为兄之见,反正那广聚财已经关停废弃,杨家不要的东西你来变废为宝,这有何不可?酒坊之道经营需要底蕴,只有经年老窖才能酿出醇酒,你要另起炉灶其实太过艰难啊。”

    “你要是觉得为难,那么,为兄出钱从杨建昌手里将广聚财买过来,送于兄弟你们继续经营,如何?”

    薛念祖断然摇头:“多谢鹏远大哥好意,念祖不能、也不会接管广聚财。我既然答应顺子他们重开酒坊,另起炉灶,那就自有我的打算。”

    冯鹏远叹了口气:“念祖,你这个倔脾气啊……”

    薛念祖微微一笑:“鹏远大哥,男子汉大丈夫有所为有所不为,您比我更懂这个理。再说,我若不是这个倔脾气,当年您还能认下我这个小兄弟吗?”

    冯鹏远嘴角一挑,两人相视哈哈大笑起来。

    冯家其实也有酒坊,当然不是冯家的主业。两年前,冯鹏远听闻薛念祖家传酿酒古法,还有一块价值连城传承滋养了好几代人的古老窖泥,具有化腐朽为神奇的功效,就打了挖杨家墙角的主意。

    冯鹏远来汾县单独找上了薛念祖,前后三次。

    但尽管冯鹏远拥有刘备三顾茅庐之殷切诚意,却没有换来薛念祖的半点动心。哪怕冯家最后提出只要薛念祖来冯记酒坊当掌柜,就赠予他三成的股权,让他变成东家合伙人,薛念祖还是坚辞不受。

    自立门户,家财万贯唾手可得,在薛念祖眼里真如粪土。所为的,不过是为了信守当年入杨家报恩的诺言。这是最让冯鹏远敬佩的地方,这也是两人结为至交的关键因素。

    冯鹏远知道薛念祖的性情,今日这才以大义相劝。

    冯鹏远抬头望着一脸平静的比自己年轻了接近十岁的薛念祖,放下手里的茶盏,心头略略有些感慨——

    薛念祖年纪虽然不大,但心性沉稳,作风干练,是千万人中难得一见的英才俊杰。且侠肝义胆,视金钱如粪土,有上古君子之风。

    还有别于普通酒工的是,过去的薛家也曾是蜀中的高门大户,作为富家公子,薛念祖知书识礼满腹才学,又拥有家传酿酒技艺,这样的人若是自立门户,不出三年,必然在汾县酒坊中脱颖而出,甚至独占鳌头!

    冯鹏远心里更清楚,薛念祖之所以有把握有信心另起炉灶,底气还是来自于薛家的酿酒古方以及……以及那块传说中很少有人见过的神奇窖泥。

    有了这块窖泥作为“母泥”和培养基,薛念祖很容易在最短时间内建造出酿造醇酒的酒窖来,功效比广聚财那几口传了几代人的老窖也不会差多少,甚至犹有过之。

    薛念祖突然起身来向冯鹏远长身一揖:“鹏远大哥,我本想返乡定居做个与世无争的教书先生……既然此番要留在汾县重开酒坊另起炉灶,可我孑然一身没有本钱,还请兄长助我一臂之力!”

    如果是为了自己,薛念祖断然不会开口找别人借钱,就算是冯鹏远这种至交都不会。但他重开酒坊的目的不是为了自己,而是基于某种侠义情怀,所以就向冯鹏远开了口。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