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余宋-第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高小余收取了光阴蝉的馈赠之后,便背起琴囊,从小巷里走了出来。

    琴囊,是光阴蝉附赠的礼物,里面装着铜琵琶。他走出小巷,向左右看了两眼,确定无人之后,便直奔南街而去。

    两个闲汉从一个大树后转出来,相视一眼,彼此眼中流露出疑惑之色。

    “那厮进去的时候,身上好像什么都没有吧。”

    “是啊!”

    “可是……”

    “别说了,这鸟厮好像有些古怪,咱们盯着他,说不定会有一些好处。”

    说着话,两个闲汉相视而笑,连忙跟了过去。

    +++++++++++++++++++++++++++++++++++++

    高小余并不知道,他被人盯上了。

    不过,随师父流浪四方,让他有着同龄人无法比拟的警觉。

    有点不太对劲,好像有人跟踪?他走了一阵子,突然停下脚步,回身向四周看去。

    没什么发现!

    他站在原地,犹豫片刻后,又向前走。

    突然,他脚下加快了速度,走着走着,便跑了起来。

    虽说身子骨有点发虚,但那四个炊饼着实让他精神了不少。他奔跑的速度很快,也迫使那两个闲汉不得不加快速度。高小余在前面跑,两个闲汉在后面追,跑出两条街之后,两个闲汉就看到高小余钻进了一条巷子。两人也不犹豫,立刻追了进去。可是顺着那小巷走到头,却发现不见了高小余的影子,也让两个紧张起来。

    “怎么办?”

    两人你看我,我看你,一时间慌了手脚。

    其中一个闲汉眼珠子一转,道:“别急,三哥只说让咱们跟着他,并没有其他吩咐。

    这厮和马大傻关系不错,想来一定会去探望。

    不如这样,咱们就去大牢那边蹲着,等他再出现的时候,咱们可以……若真得了好处,你我平分了就是。”

    “如此,甚好!”

    两个闲汉说完,便走出小巷,进入北街。

    两人离开后不久,从小巷的一堆柴垛后面,走出了高小余。

    他抹去额头的冷汗,眉头紧蹙。

    这两个闲汉……他立刻意识到,他怕是露出了破绽。他仔细回想了一下,大体上就猜出了问题所在。身上的这个琴囊!一定是这个原因。他之前身上空空如也,可一眨眼,却多了一个琴囊出来。换做任何人,怕都会因此,而产生一些怀疑。

    大意了!

    高小余深吸一口气,转身沿着小巷原路返回。

    他如今并无自保的能力,必须要小心谨慎。一旦光阴蝉的秘密暴露,他必将死无葬身之地……这次,还好糊弄过去。那两个闲汉,说实话高小余也没有放在眼里。

    可换一个人的话……

    想到这里,高小余不禁一个寒颤,心里也有些后怕。

    以后,还是要多一些小心才是!

    +++++++++++++++++++++++++++++++

    须城南街,与东街那繁华喧嚣大有不同。

    东街店铺林立,而南街则多官府衙门,街道整洁,却冷清不少。

    不过,南街的店铺也不算少,与东街那些脚店相比,这里大多是富丽堂皇的酒楼正店。

    而行走在南街上的行人,也多书生文士,与那贩夫走卒不太一样。

    高小余行走在大街上,有些不太自在。

    同时,他也不知道该做些什么?所以只能背着琴囊,漫无目的的沿着南街一路行走。

    卖唱?

    要说起来,能在那酒楼正店里卖唱最好。

    可能够在酒楼正店里卖唱的,却大都是一些著名的乐师。似他这一身打扮,莫说进去卖唱,只怕还没等他走进店里,就被人赶走。高小余可不是那种自讨其辱的人。他知道,想要在这里讨生活,不能急,要找机会才成,必须要有足够的耐心。

    他也没想过一下子就能在南街立足,更多是想要观察情况。

    毕竟,有周寡妇帮忙,他而今的首要任务已经不是讨生活,而是要想办法救马大壮出来。

    嗯,这出入酒楼的人,不泛缙绅名流,算是一个突破口。

    慢着,前面是……

    高小余走着走着,突然停下了脚步。

    在南街尽头,是一座坐东向西的官衙。

    官衙大门紧闭,门外有官兵守卫,看上去极为森严。

    当高小余靠近大门的时候,门外的卫兵立刻露出警惕之色,原本笔直握在手中的长枪,突然向前倾斜,遥指高小余,似乎是在警告高小余,不要再靠近过来……

    高小余忙后退几步,没有再往前走。

    但就在这时,官衙旁边的角门打开,一个中年人踉跄着从角门里走出来,扑通就摔倒在地。

    “连学士词都唱不得,也敢说什么须城第一琴师?”

    一个青年从角门里走出来,指着那中年人骂道:“警告你,若再敢对学士词口出不敬之语,便休在这须城讨生活。唱什么柳词,我家都监最讨厌的,便是那柳词。”

第六章 念奴娇() 
‘蓬’!

    角门闭拢。

    中年人从地上爬起来,一脸怒色。

    可是,他又感到无奈,恶狠狠朝那官衙高墙瞪了两眼之后,从地上捡起琴囊,转身准备离开。

    “无量太乙救难天尊!”

    高小余上前,拦住了那人去路。

    他虽说衣衫褴褛,但这礼数却做了一个十足。

    中年人一愣,眼中流露出嫌弃之色。不过在表面上,他还是稽首给高小余还了一礼。

    “这位道长,有何指教?”

    “官人休客套,小道只不过是一个落难的出家人,当不得‘道长’称呼。

    方才,小道听到有人谈及柳词和学士词,故而有些好奇,冒昧拦阻官人,还请恕罪。”

    高小余跟随师父走南闯北,见什么人说什么话,口才不差。

    他言语客套,让那中年人也发不出火来。

    再加上他那道士的装扮,中年人想来也是个崇道的人,所以听高小余说完,发出一声长叹。

    “听口音,小道长不是本地人。”

    “小道有江南而来,不想途中遇到了贼人,所以才流落宝地。”

    “原来如此。”中年人回头看了一眼那官衙大门外的卫兵,示意高小余跟上。两人走到旁边,他才道:“小道长既然不是本地人,那一定也不知道,那衙门的深浅。

    这是都同巡检司,也是东平府兵马都监衙门。

    新来的那高都监好学士词……可官家曾有旨意,严禁民间传唱苏黄词。虽说后来放宽了,但是,我等小民又怎敢轻易传唱?咱叫乐清平,在这南街的鹤园做乐师。

    那鹤园本就是烟花之所,姑娘们好的是‘杨柳岸晓风残月’,客人们喜的是风花雪月,所以唱柳词的人多,好学士词的人少。咱不过是鹤园一普通的乐师,为的是养家糊口。可谁料想哪个杀千刀的说咱是须城第一乐师,被请来为高都监献艺。

    可这结果……须城终究不是汴梁那等去处,能唱学士词的人不会太多。”

    这乐清平说完,便摇头叹息着离去。

    高小余也没有再阻拦,而是若有所思的看着那官衙的高墙,心里面更思忖起来。

    马大壮这次之所以被判重罪,更多是因为这官衙里的高都监。

    有道是,解铃还须系铃人。

    要想马大壮提前出狱,最好的办法是找这位高都监松口。之前高小余没想到这一点,是因为他对这高都监毫无了解,更没有门路。事实上,不仅仅是高都监,整个须城衙门,他都不熟悉。周寡妇土生土长的须城人,也愿意使钱,都救不得马大壮,说明了什么问题?她最多也就认识些普通差役,却无法和须城高层搭上话来。

    既然普通差役没有用,想要解救马大壮,还需从高层着手。

    这高都监,无疑是最好的突破口……

    高小余心里已经有了计较,于是就围着那官衙周转起来。

    咦?

    高小余转了一圈之后,来到这官衙的后门。远远的,他看到了两个人在街角探头探脑向这边张望,心里不由得一动。虽然隔着一段距离,可高小余还是能认出,那两人正是之前跟踪他的两个闲汉……这两人还真是阴魂不散,实在是让人心烦。

    而这时候,从那高墙后,传来了歌声。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歌声唱的,正是苏学士晚年所作《江城子·蝶恋花》。

    看起来,这高都监还真是爱煞了苏学士的诗词。按道理说,朝廷虽然禁止传唱苏黄诗词,可是以苏学士的名气,民间唱苏黄词的人并不算太少。当初高小余在杭州时,就听得许多人唱过苏词,也未见有官府出面查问。为何这须城,就唱不得苏词呢?

    “今下苏词,总不得真滋味。”

    这是当初高小余师父,在吃醉了酒之后,说过的一句话。

    高小余心里一动,突然想起了光阴蝉赠予他苏琵琶时的介绍。

    ‘柳郎中词,只合十七八女郎,执红牙板,歌‘杨柳岸晓风残月’;学士词,须关西大汉,铜琵琶,铁绰板,唱‘大江东去’。

    是这个原因吗?

    高小余并不是特别清楚。

    光阴蝉所说的这个典故,他从未听人说过,就连师父也不知道。

    要知道,师父也爱学士词,却只能说‘不得真滋味’的话语,但究竟是何处的问题,也说不清楚。

    高小余犹豫一下,还是决定试一试。

    他向四处看了两眼,走到距离高墙不远处的一颗大树下。

    拥有宗师级的乐器专精技能,从某种程度上,也强化了他的听力。从高墙内传来的歌声可以判断出来,对方大体所在的位置。高小余在树下坐好,便取出了苏琵琶。

    他定好琴弦,把琵琶抱在怀中,而后深吸一口气。

    左手手指捺打琴弦,铜琵琶发出一个虚音,右手旋即急促的拨动琴弦。

    “这厮在做什么?”

    远处监视高小余的两个闲汉,顿时懵了。

    他二人你看我,我看你,想不明白高小余好端端的,为何突然弹起了琵琶来?

    就在他二人感到困惑的时候,高小余却突然唱出声来。

    “塞上长风,笛声清冷。

    大漠落日,残月当空。

    日夜听驼铃,随梦入故里。

    手中三尺青锋,枕边六封家书。

    定斩敌将首级,看罢泪涕凋零。

    报朝廷!谁人听?”

    歌声凄凉苍茫,却又透着一股子空灵之气,令人仿佛置身于无边无际的大漠之中。

    高小余曾随师父在关西流浪数载,更去过西夏,深入漠北荒凉之所。

    他能说的一口流利的关西方言,即便是当地人,也未必能分辨清楚。而他手中的这把苏琵琶,更采用的是‘五弦琵琶’,与当下最常见的‘四弦琵琶’略有不同。

    这五弦琵琶,源自西域,在盛唐时期最为流行。

    然而入宋以后,五弦琵琶渐渐被传统的四弦琵琶所取代,能使得五弦琵琶的人,也变得越来越少。这首歌,高小余取的是《将军令》的调子,曾经是唐王朝的皇家乐曲,流传至今,有多种曲谱和演奏方法,而五弦琵琶曲则是唐时西北地区最流行的一种曲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