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余宋-第16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至于合作者,我已经想好,吉祥儿不必担心。”

    高俅的办事能力,高余自然放心。

    他一副成竹在胸的模样,也让高余感到心安。

    这种独门生意,绝不可能被高家所独占。高俅虽然贵为殿前都太尉,可实际上他的地位并不足以保护‘白糖’这门生意。在汴梁城里,权贵多如牛毛。哪怕高俅深得官家宠信,也必须要找到可靠的合作者才行。

    至于高俅的‘合作者’何人?

    高余没有询问,也没有兴趣知晓。

    他而今只是个衙内,不想太早去涉足朝堂中的事务,以及权力斗争。

    家里有老爹,足以支撑。

    更不要说,他上面还有三位兄长,两个入仕,一个进入科考。高余现在,只想享受一下衙内的生活,多赚钱,而后通过光阴蝉提升自身能力。

    其余事情……

    再说吧!

    高余告辞,准备去探望母亲梁氏。

    不过,在他临出门的时候,却听到高俅喊他。

    “吉祥儿!”

    “父亲还有什么吩咐?”

    高余转身看去,就见高俅从书案上拿起了一张请柬。

    “腊月初八,是佛祖成道之日,大相国寺会举办法会。

    法会之后,有一场诗会,到时候你也参加。我知道你无心这些,可既然身在汴梁,有些事情便不可避免。多去参加一些聚会,可以多认识一些人,对你将来会有莫大好处……毕竟,你现在也算的是苏门学子。”

    诗会?

    高余接过请柬,有些迷惑。

    “请我参加?这是……”

    “李佛儿的诗会,到时候汴梁城中的年轻才俊都会参加。这请柬,可珍贵的紧,许多人想要参与,还没有这样的资格呢。这张请柬,是李佛儿派人送来,你可不要任性,若是真个激怒了她,可没有你好日子过。”

    李佛儿!

    听到这个名字,高余更加困惑。

    他已不是当初那个初临汴梁的菜鸟,如今对汴梁也算是有了一些了解。

    那李佛儿就是李师师,相传官家的御用情人。

    最重要的是,她还是潘楼花魁,汴梁行首。其人不仅仅美艳动人,才情也非常出众。这汴梁城里,流传着许多关于她的风…流韵事,除却她和官家的事情之外,最让人朗朗上口的,还是她与周邦彦的那段故事。

    总之,李佛儿的身份和地位非常超脱。

    每次她举办的诗会,都会引得整个汴梁轰动,青年才俊莫不争先恐后想要参加。

    只是,她怎会专门发来请柬给他呢?

    高俅似乎明白高余的困惑,笑道:“你忘了,当初你为三哥解决麻烦的时候,曾牵连到李佛儿。也亏得你让为父前去拜访,让她承了你人情。

    明年,你当步入仕途。

    但你的声名和威望太低,所以她才想要借机还这个人情,于是送了请柬。”

    原来如此!

    高余听了高俅的解释,方恍然大悟。

    说实话,他不太想参加。

    此前,他随高尧辅参加了几次所谓的诗会,但是感觉嘛,并不是很好。

    那些个所谓的‘青年才俊’,谈的大抵是一些风花雪月。

    有时候虽会谈论时政,也往往夸夸其谈,给高余的感官极为恶劣。当然了,那些人对高余,大抵也是看不上眼……总之,高余对这种事情,大多是不愿参加。

    可高俅把话说到了这个地步,他若是不参加,似乎也不太妥当。

    心不甘情不愿的把请柬收好,高余道:“父亲放心,孩儿知道该怎么做。”

    +++++++++++++++++++++++

    当晚,高余就留在高府。

    他已经有十几日没有回家,虽说老宅距离高府不远,可梁氏还是会非常挂念。

    所以,他这次回来,梁氏自然少不得嘘寒问暖。

    她拉着高余一直说到了后半夜,后来还是她真的乏了,才放高余回房休息。这一觉,高余一直睡到了日上三竿。在家里吃了饭,又陪着母亲说了好一阵子的话。直到晌午后,他才告辞,带着马大壮离开高府。

    “衙内,别来无恙!”

    才离开了高府,高余就被人拦住去路。

    “富贵?”

    高余看清楚那人之后,便笑了。

    富贵看上去并没有太大变化,只是肤色黑了许多,整个人也壮实不少。

    他上前两步,先是和马大壮打了个招呼,然后朝着高余唱了个肥喏道:“衙内许久不见,风采更胜从前。我家九哥听说衙内回来,却脱不得身,一直未曾拜访……今日九哥包了船,找衙内游河,还请衙内赏光。”

    “九哥找我?哈哈,那我定准时赴约。”

    看到高余的态度,富贵不禁松了口气。

    他笑道:“既然如此,酉中虹桥码头,还是七娘那艘船,我家九哥到时,会恭候衙内。”

    “如此,与九哥说,不见不散。”

    富贵见高余答应,没有再啰嗦,又唱了个肥喏,告辞离去。

    看着富贵的背影,高余忍不住笑了。

    他正要找韦九,却不想韦九却自己找上了门。

    当然,从高俅口中,高余已经知道了‘韦九’的真实身份。说实话,在最初得知‘韦九’居然是九皇子的时候,高余也是着实大吃一惊。

    他曾猜测过韦九的身份,但从未想过,韦九会是皇子。

    一开始,他还有些紧张,也不知该不该继续和韦九接触。

    但高俅却告诉他,不必担心,以前该怎样,今后还怎样,不必太过谨慎。

    “父亲,那可是九皇子。”

    “九皇子又怎地,有甚惧怕?”

    高俅笑着安慰高余,旋即告诉高余,赵构在官家诸多皇子当中,其实并不是很得宠。韦氏不得官家欢喜,所以连带着赵构,也颇受冷遇。不过而今赵构的地位倒是提升不少,盖因他向官家传递了高余的书信。

    “广阳郡王此次弹劾朱勔,立下了大功,估计待江南战事平息后,便会册封康王。

    你与九哥交往,当以平常心,切莫太过谄媚。

    以为父的经验,你越是不卑不亢,他就会越看重你……过于谄媚,反而适得其反。”

    若论和皇室中人交道,高俅再清楚不过。

    高余对此也很清楚,所以对于高俅的指点牢记心中。

    根据此前他和赵构的接触,大体上知道,赵构其实是一个很敏感的人。

    他曾经说过,他身处的环境很复杂。

    也正因此,他极度渴望友谊。

    高余也觉得,他不必要对赵构过于谄媚,只需要平常心对待就好……

    他和赵构,应该算是君子之交吧。

    从最初,他和赵构认识,就不存在什么利益的纠葛,更从未想过,要从赵构那里获得什么。想必赵构也如此,否则不会改名换姓和高余结识。

    不管高余找他帮忙,亦或者是高余赠他字帖,都不参杂功利心。

    所以,也就没有必要去低三下四的去迎合赵构,以前什么样,今后还是什么样。如果赵构给他使脸色摆架子的话,高余也绝不会去惯着他。

第二百五十九章 游河() 
随着季节的变化,白昼越来越短。

    酉中,也就是大约晚上六点左右,天色已经昏暗。

    汴河的河面上,冷冷清清,全不似早春时节那忙碌的景象。这也和江南的叛乱有关联。方腊造反,两浙路兵荒马乱。要知道,自隋炀帝以来,两浙路逐渐成为粮仓。当初大宋建国时,宋太祖赵匡胤之所以把汴梁定为国都,就是因为这里是大运河的中枢所在,水运极其的发达。

    可是,方腊在秋季提前造反,也造成了两浙路出现了粮荒现象。

    江南两路同样是粮仓,但是在两浙路粮荒的状态下,优先把梁氏输送入了两浙地区。如此一来,通往汴梁的官船自然减少,也就造成了如今冷清的模样。

    高余抵达红桥码头时,远远就看见了七嫂的画舫停泊在岸边。

    七嫂的两个儿子都在码头上等候,看到高余抵达,两个人连忙上前相迎。

    “衙内来的正好,九哥已经到了。”

    “多谢两位相迎,咱们上船吧。”

    高余也不啰唆,带着马大壮就登上画舫。

    赵构,则在甲板上恭候,他笑着道:“衙内快来,酒刚温好,咱们今晚定要一醉方休。”

    与年初时相比,赵构的个头长了不少,也壮实许多。

    同时在他的脸上,洋溢一种开朗之色,与当初两人相识的时候,变化不小。

    “九哥,瞒的我好苦。”

    高余笑着上前,用力捶了赵构一下。

    在一旁的富贵脸色一变,似乎有些紧张。

    不过,赵构的脸上却没有什么变化,似乎高余这一拳,更让他开心许多。

    “我若是不瞒着衙内,你又怎能打着我的名号,在江南逍遥快活?”

    “逍遥快活倒是说不上,只是韦九的名字,倒是响亮不少。”

    高余说着,就笑了。

    而赵构也哈哈大笑,拉着高余的手,就往船舱里走。

    “我与你说,自从听说你回来,就想着找你一起吃酒。

    为了今日的相聚,我专门派人去西京,宰杀了一头涧口羊,刚送来就带到船上,请七嫂烹制。七嫂不禁做得一手好鲤鱼酿,还能烤得好羊来。

    另外,我还从宫里拿了两坛二十年的流香,你可是有口福了。”

    宋代的酒,有很多品种,价格相差甚多。

    普通老百姓吃的酒不是很贵,以‘小酒’为主。所谓小酒,就是春天酿造,秋天出售,分为二十六个档次,最低档的五文钱一斤,最高档的三十文一斤。

    有了‘小酒’,自然就有‘大酒’。

    也就是冬天酿造,夏天出售的酒水,分为二十三个档次。

    最低档的八文钱一斤,最高档的四十八文一斤。

    而到了徽宗皇帝登基之后,酒水的种类变得更多。专门负责生产酒曲的麯院,生产有一种七十二文的银瓶酒,和一种八十一文钱的羊羔酒。

    要知道,在开封,一斗米大约也就是三十文钱。

    一斗,约十斤左右。也就是说,一斤羊羔酒,就差不多是三斗米的价钱。

    可不管是银瓶酒还是羊羔酒,哪怕价钱再高,市面上终究能够见到。

    在皇宫里,还有两种大内酿造,皇家特供的美酒,一名‘蔷薇露’,一唤‘流香酒’。这两种酒,绝不对外销售,而且若是有小太监偷偷贩卖,一经发现,‘刺配远恶州军牢城’,绝不轻饶。如此,也造成了这两种酒有市无价的局面。二十年的流香,便是一斗十万文,也难以买到。

    赵构说的流香,就是皇宫特供的‘流香’。

    高余听张怀清说过这种酒,但是却从未见过,更不要说品尝。

    他并非嗜酒之人,可因为那‘流香’的神秘名声,也让他产生了好奇。

    “有如此好酒,那今晚定要不醉不归。”

    ++++++++++++++++++++++++

    画舫,缓缓驶离码头。

    今天掌舵的,是七娘的两个儿子。

    七娘和她的丈夫,在船尾处烤羊……烤羊,是一门学问。七娘能做得一手鲤鱼酿,但要说烤羊,还是她的丈夫手艺更加高明。船尾有一个土制火炉,里面堆放有果木制成的柴火燃烧。把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