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道剑分说-第42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丁奉洞幽察微,发觉盒中所藏或非凡物:“咦?这枚丹丸并非出自道门,而是以儒道法门炼制。内蕴文思,可洗涤精神,升华智慧,其效用堪比五品。”

    丁奉早前听闻儒门炼丹之术与道门大相径庭,如今一见,的确如此。道门丹药常作用于身,伐毛洗髓,强身健体。而儒道丹石作用于心,似乎佛道法门,供人开悟智慧,改变心性。

    圣界划分资质,分作数个档次,大体有愚夫,凡人,天才,圣人四类,其中还会细细分化。最低等的愚夫,这类人即便有丹药改变了身体上的资质,可心性仍然不堪造就,修习功法也不达到很高的境界。而儒道丹药可以化腐朽为神奇,愚夫成为凡人,凡人成就天才。

    流传上古有一帝昏聩无道,刚愎自用,可服用了一枚由孔圣亲自炼制的真圣丹后,心性大变,痛改前非,亲贤臣,远小人,变得治国有道,英明神武。

    至于圣人之资,则是拿来比喻孔圣一流,非药石可以造就的。由此可见儒门炼丹手法玄奇,若非丁奉通熟佛道法门,还真瞧不出个所以然来:“此种手法犹似佛教禅音,教化之术。封存炼制之人的才思文气,影响服丹之人。比之佛道,效用温和,不易觉察。”

    道门丹术也有类似的法子,不过限制颇多,且服用此种丹药,终生无望元神。只有些旁门外道会使用,道门正宗自然不屑这种路数。

    到了丁奉这一级数,可堪大用的外物,屈指可数,大多是一纪一出,可遇而不可求。这枚丹药若是源自孔圣,丁奉才会意动。

    儒道丹药在圣界可谓麟角凤毛,非文气深厚者不可炼制。盒中丹药即使不是孔圣炼制,也应该出自于某位大儒之手。江淹在圣界有天命眷顾,算是天才之资,但是以他的身份,想要入手这类丹药,仍旧难于登天。

    “谅你一番心意,本道长暂且收下,替你保管。不过此物你是从何得来的,还需说道说道。”

    江淹心底叫苦不迭:“未曾料到这道士不仅模样丑陋,且又唯利是图,是个不见兔子不撒鹰的主。”只是他不敢以貌取人,见丁奉收下,反而心安,因为他明白和这类人打交道唯有以利诱之。

    “道长请放心,此物当是公卿之家所赠。恰巧那一日从庙宇诗会归来,在十里亭偶遇一位……”

    江淹捂着脑袋,神情迷茫,因为他越是努力回想当日的情形,越是一无所得,只依稀记得收了人家的赠礼,之后就发了病症。

    丁奉嘿嘿笑道:“这世间哪有平白无故的好事,你收了人家的宝物,它就取走你的文气,这买卖值当。”以江淹如今的文气,便是十个百个江淹也换不来这一枚丹药。然则江淹是潜龙,日后有飞黄腾达,割据一方的可能。那时再要对付他,代价就非是一枚药丸了。

    江淹一时还不相信,仍觉得那人文采斐然,是个良善之辈,不稀罕他这点微末的文气。丁奉懒得和他解释,还是韩琳儿心思机敏,看不过去:“人家用不着你那点文气,他只需向外透露你手上握有重宝,自然会有无数人来对付你。”

    找着了正主,丁奉把锦盒收入袖中,给江淹指了一条明路:“你俩赶紧收拾收拾,连夜走人罢。本道长破了那人的法术,替你挡去一劫,这之后势必还会有一场兵劫。”

    江淹还在犹豫,刘氏却清醒异常:“我俩若不离去,怕是还要连累了乡亲。”听罢,江淹精神一振,潜龙命格一变,隐有抬头之势,这就是凤格辅佐的好处!

    “好!多谢道长金玉良言,若能逃得此劫,来日必有厚报!”江淹夫妻本就身无长物,稍且打理一番,就匆匆离去。

    丁奉一抚锦盒,取出儒道圣丹,对着韩琳儿说道:“这炼制之人有些功底,倘若给些心性不坚的弟子服用,说不定可令其修成金丹。不过你这情况,除非是孔圣亲手所炼,不然可破不了这魔怔。”

    韩琳儿受魔劫困扰,苦不堪言,见有良机不禁微微意动:“孔圣所炼真能助我?”

    丁奉淡淡一瞥,正色道:“不错,但是以此法破心相魔劫,你一生永远只能做孔圣第二,绝无超越他的可能。”

    (本章完)

第791章 书院() 
    寰宇诸天,修行之辈犹如过江之鲫多如牛毛,一世元神者又有几何?道门虽有三世元神的说法,可修行三世,十有八九依旧不成元神。

    孔圣这一手文气圣丹,出神入化,洗练心性,升华智慧,破心相魔劫也若等闲。元神无望者,听闻此丹,势必寤寐求之。可是以丹药成就的元神,毕竟是旁门左道,一生终将止步于元神真形,不得寸进。除非是孔圣化道,后人才有出路。

    丁奉着眼万界,任何一位元神大能背后皆有玄奇,真正平凡出生的人,不知要轮回几世才能有一回机遇。所以像是韩琳儿这般,出生不凡,元神有望的人物,反而是一抓一大把。出生平凡又有望元神的,几乎不存在。

    一方宇宙的修行全然把持在各方势力之中,所以有不少韩琳儿这般从未经历多少磨难的仙门二代,如今她单枪匹马,闯荡天下,丁奉担心她会因此失去赤诚之心,这才有心一试。

    不过丁奉的担忧明显是多余的,韩琳儿一撇嘴:“说和没说,有什么两样。”她父母皆是元神,又是通天道嫡脉。韩琳儿可谓天之骄子,且非仗势欺人之徒,心如赤子,不然也不会深得罗真君喜爱。

    唯有一点不足,韩琳儿修行至今,历练过少,这得归结于宗门保护过度。而罗真君名扬寰宇,脱离宗家,凭借一己之力把苦界道场经营的妥妥当当。门中出了不少元神弟子,如今又当上了通天本宗的大掌教,原本没落的罗家又缓缓兴起。足见其本领不凡,不应该会犯这点错误。

    丁奉因而得名‘小掌教’,这名声一来是因为他执掌角宿双星,二来却是因为三代弟子当中只有丁奉一人算是正宗。秦道衣直到如今,下落不明。李笑剑,孟浩然,萧遥三人皆有去处,不算是通天道的真正门人。

    如今丁奉元神合道,声名显赫,这方宇宙任谁都听说苦界道场出了个合道的三代弟子。虽然丁奉不算个合格的掌教,可法力修为却是实实在在的,但比之面面俱到的罗真君就要逊色些许了。

    正因罗真君教授弟子无数,岂会看不出韩琳儿弊病所在?正因如此,丁奉微有迟疑:“揣度罗真君的心意并非良策,罗真君有罗真君的办法,我有我的主张。”

    拿定主意,丁奉处在江淹屋内不走,韩琳儿疑惑道:“怎还不动身去寻那位?”她知晓丁奉不想插手俗物,所以方才撇个一干二净,与江淹了断因果。

    丁奉摩挲着下巴,成算在心:“何必这般麻烦?这锦盒上有那人留下的法力,他自会派人前来接我俩。”韩琳儿一歪脑袋,还有狐疑,可未等她开口,丁奉又道:“嘿,我答应过不插手这事,但你没有。正好,江淹这一劫就由你来挡了。”

    韩琳儿轻哼一声,知道丁奉把她给算计了:“那你怎么不问过我答不答应!”

    对此,丁奉一笑而过,并不作答。韩琳儿心知肚明,丁奉早掐准了自己的心思,不会拒却。韩琳儿只有扭过头去,不再去看丁奉那张令人生气的脸。

    丁奉有意历练韩琳儿,圣界恰巧兼具天时地利人和,是一处绝佳的历练之地:“当时掌教放任韩琳儿西行,似乎也有磨练她的意思在。我这样做,到底还是合了罗真君的心思。”对丁奉而言,罗真君无疑是一位榜样。只是丁奉模仿不来,更不会去模仿,他自有主意和手段。

    江淹一事,看似只是一汪池塘,实则深不可测,关乎圣界局势。韩琳儿固然有韩礼庇护,有种种宝物护身,甚至有罗真君亲自种下的手段,可圣界千古大阵亦是玄奇。丁奉深思熟虑,不会真的撒手不管,放任她自由。韩琳儿一旦涉足,还需点到为止。

    此地是儒道的地界,一切皆调度有方。江淹未离去多久,便有一队人马前来。五个血气充盈的衙役,,走起路来,虎虎生风。放在凡俗,算是一等一的好手。只是儒道国度不兴武道,他们在这并没有什么地位,反而要以一位面黄肌瘦,体虚羸弱的年轻人马首是瞻。

    五人跟在这位书生身后,不敢逾越半步。这黄脸书生行步之间,清风吹拂,轻托身形,不费力气,一步就能踏出好几丈,好比世间顶尖的轻功,令五位壮汉艳羡不已。

    这五位衙役中为首的那位,年近半百,因习武的缘故,体魄健硕。只是修行不得法,又无天材地宝滋润,看上去像是个七八十岁的老头。外壮内虚,年岁越高,这一身强健的体魄反而成了累赘:“习武不如从文,修习武道,肉身是第一要义。只有那些世家子弟才用得起滋补肉身的汤药,武功一日千里,可是人家只把习武当成玩耍。唉,毕竟文能提笔安天下,乃至成圣,谁又会去修习武道呢?”

    四圣地位超然,圣界无人不知,无人不晓,所创办的‘书院’,更是天下士子心目中的圣地,武者同样如此。毕竟书院搜罗佛魔道妖神鬼儒七道,修行完善,只是选拔弟子资质太过严苛。每十年才招收一次弟子,每次只招收三人,至今为止,鲜有破例。

    七大国则为这三个名额争破了脑袋,最后共同商议,每十年送去百人,以供书院挑选。囊括大半个大千世界才挑选出一百人,自是经过重重筛选,是人中之杰,七国菁英。在这基础之上,得以进入书院的三人,必然出类拔萃,卓乎不群。

    书院当中也有争斗,这千百年来,孟浩然继位大司命,儒道一脉蒸蒸日上,而道门一脉则显没落。自然而然,圣界儒道门生的地位提升,隐居七脉之首。

    这六人不管不顾,冲向江淹居所,也不个商量。在他们看来,捉一个毫无势力的童生,简直易如反掌,根本不需要费什么功夫。

    黄脸书生使了个眼色,三个衙役便狠狠撞开大门,凶神恶煞的冲了进去,大声喝道:“江淹,何在!”

    (本章完)

第792章 帝命() 
    儒道执圣界之牛耳,门中弟子虽在学府修习,可已经常常被邀,作为幕僚宾客出谋划策。一些知名学府的学生,一旦修习完毕,甚至可以直接免试,入仕参军。儒门学府就是以这种方式,代替了宗门,极富权威。

    而宗门教派则被当做毒瘤,七大国倾尽全力打压,近年来更是想将其彻底铲除。儒道则公开宣扬,宗派是七国弊病,不除不能安天下。

    这黄脸书生仍是学府学子,但是已能调遣衙役,但和一些可以说动将军,调动兵权的天才门生来说,又显得微不足道。他盯着眼前的屋棚,那里还留着祭祀的痕迹:“果如老师所言,宗门是一国毒瘤,不仅举行淫祀,更蛊惑人心。”

    按照儒门的说法,道门以长生迷惑世人。世人皆知有山中有仙,可以得长生,而看淡生死者只在少数。为求长生,自然弃本业而不顾,去求仙问道。如此一来,至于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动摇一国之根本,国祚难存。

    黄脸书生修有一口浩然气,言语却堂而皇之:“这些道门中人神神鬼鬼,自比仙神,在前朝以至敢假借修道之名,掳掠婴孩,作威作福。如今残存不足为惧,但仍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