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道侠厉天途-第12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214章 卷土重来() 
颜梦雨岿然不动,望着薛让渐行渐远微躬的腰身,缓缓道:“婆婆,燕云十八骑留下两人保护薛将军,此等一生戎马为国为民的肱骨之臣怎能死于小人之计?”

    一直默不作声的鱼婆婆有些讶然,低眉道:“公主放心,老婆子会安排好的。”

    颜梦雨前前后后仅在凉州城停了半日,便出城朝西而去。

    西州城中的厉天途难得清闲了两日。

    这两日,凉州的天气出奇的好,骄阳暖而不热,城中少风,空气湿润。

    小小的土坯四合院内,厉天途懒洋洋躺在天井边两株白杨树下的摇椅上,苏铃儿俏立其后,两只嫩生生的小手在后者肩膀舞动。

    微眯双眼的厉天途微笑道:“玲儿,公子我好久没享受过这般待遇了吧。”

    苏铃儿抿嘴一笑道:“吐蕃十万铁骑兵临城下,整个西州城都人心惶惶的,玲儿倒是不信公子那时还有心情如此这般若无其事享尽温柔。”

    厉天途轻嗯了声,慢慢道:“不错,国泰方能民安。若是一个朝代四面楚歌强敌环泗,民众又怎能安乐?所以,直到现在我也不曾后悔主动请求皇上来这里。”

    苏铃儿双目放光,若有所思道:“看来公子是打算长期扎根西域了。”

    厉天途不语,算是默认,等了许久才道:“只是委屈了你们这些身边人了,放着安逸的日子不过,却来到这里整日风吹日晒。”

    苏铃儿同样沉默半晌,尔后深沉道:“公子到哪,玲儿便到哪。”

    感受到场面有些沉闷的厉天途猛然睁眼,轻笑道:“放心吧,西域两强相对的局面持续不了多久的。”

    苏铃儿满腹疑惑,左思右想也想不明白自家公子的自信从何而来?那可是与天朝同等强大、坐拥天下最强大五十万铁骑的吐蕃王朝,岂是一个人的力量所能倾覆的?

    厉天途并非无的放矢,他突然想起了陵佑,那个知恩图报肝胆相照的兄弟,若是吐蕃王突然死了,支持王权的阿伽利明王又败于他手,是不是意味着吐蕃王权要出现新的交替,到时候身为王廷军机大臣兼戍北军统帅的陵佑完全有可能趁机上位。至于玲儿所想的颠覆吐蕃王朝,厉天途倒是从未去想过,陵佑是吐蕃人,既然有更好的办法,为何还要让陵佑在兄弟之情和国家大义面前两难?

    厉天途身心放松,又缓缓闭上了双眼,直到宫图出现在小院门口。

    宫图神色匆忙走了过来,看了看眯着双眼的厉天途,欲言又止。倒是苏玲儿见状停下了手中的动作。

    厉天途预感有事发生,睁眼道:“怎么了?”

    宫图应声道:“吐蕃大军又至,人数更胜从前,将西州城围了个里三层外三层。李大都护游散在城周围方圆五十里的数十个斥候以及暗桩之前竟无一发觉,怕是都凶多吉少了。”

    厉天途的脸上未有宫图预想之中的惊容,只是微皱了下好看的眉毛,自言自语道:“兄弟,你来的倒快,比我预想中的还要早了三天。”

    宫图莫名其明。

    苏铃儿心知肚明。

    难道领军的就是公子先前跟自己提过那个异族结拜兄弟不成?

    厉天途瞄了一眼不明所以的宫图,不慌不忙问道:“城外可是有近二十万吐蕃铁骑?”

    宫图在脑海中回想了一遍,约莫着大致是这个数目,点了点头道:“城外黑压压一片,比上次多了一半有余。”时到今日,他依然对上次吐蕃如何兵溃模棱两可,只是隐约听说吐蕃大帅突然遇刺,想来跟眼前的主子脱不了干系。

    厉天途拍了拍玲儿柔嫩的手背,豁然起身对着宫图道:“走,带我去见李老都护。”

    李埠此时正在南城门外护城河下,皱眉望着河对岸密密麻麻的吐蕃铁骑。

    整齐划一的吐蕃铁骑之前一个陵字旗随风飘荡,李埠的目光大多是在陵字帅旗以及大旗下那个一身银甲的年轻将领身上游弋。

    若是在两个月前,陵佑的帅旗充其量只是让安西大都护有些重视,仅此而已。毕竟,在陵佑卫戍吐蕃北疆与李埠正面对峙这些年,两军虽有小规模摩擦,但在两国和平外交的大环境下,很少有大的兵戈。李埠仗着疆场老油子的资格和经验,数次小摩擦一次也不曾吃亏,反而是让陵佑吃了不少暗亏。但就在两个月前陵佑在大非川击败天朝不败将军薛让之后,没有人会对一战功成的陵佑再有轻视。李埠自认若论兵法谋略不是薛让的对手,即便以两倍兵力对阵还是不能,所以从那时起他已经把陵佑提到了一个无限高度之上。再回想以往小战事的种种,安西大都护越想越心惊,忍小事,成大事,这是一个军人成帅的必经之路。

    焉耆镇距西州城不足四百里,吐蕃大军却用了五个时日才兵临城下,以致到了西州城下,陵佑的近二十万大军依然精神抖擞,丝毫未见人困马乏之态。

    城下的十七万吐蕃铁骑并未急于安营扎寨,而是以威逼之势兵压凉州城。两军之间,无形之中的无声交锋,让周围的空气透着让人无法喘息的紧张气息。

    手挽长剑身披银甲跨马而立的陵佑面色冷峻,深沉如海。

    若是大哥不在西州城,安西兵上次只是侥胜,天也无法阻下他陵佑拿下西州一举平定西域之决心。对于眼前这个得天独厚呈飞龙之势的易守难攻之地,陵佑不得不承认最好的战术还是困城之术。如今的西州城是一个等不来外援的孤城,只要围城半年,足以不攻自溃。

    若是大哥在城中,那又当如何?

    想到这里,身为十七万大军主帅的陵佑表面上神色平静,心底却烂如麻团。身后的吐蕃王廷有无数张眼睛在盯着他,最近王廷中的眼线更有内部消息传来,不日之后,大罗宫主纳德罗大法师将法身亲至。

    陵佑心中忍不住暗叹道,王廷派他的师父纳德罗亲自过来,对自己的敲打之意已不言自明。

第215章 夜探敌营(一)() 
气势上远胜守城一方的吐蕃大军在城外军容鼎盛,耀武扬威了一个时辰,便各自散去。

    兀立河堤工事、神色略显凝重的李埠暗暗松了口气,兵力两倍于上次,主帅又由乌朗换做了陵佑,老帅心底深处那原本坚守半年不出的信心忽然有些动摇。戍边三十年,形势如此急剧曲折实乃生平仅见了。

    李埠回身正准备回城,却看到南城门处行来三骑,正是厉天途、苏铃儿、宫图三人。

    厉天途行至护城河边,望着远处慢慢朝后移动那面大大的陵字旗,嘴角慢慢翘成了一个弧形。

    李埠揶揄道:“我的副大都护,敌人都重兵压境了,你还能如此悠闲!老夫却是乐极生悲了,原本马上要回朝养老享福了,却没想到吐蕃的大军比天朝使团来的还快。这陵佑的整兵能力还真不一般啊。”

    厉天途很能理解李埠的满腹牢骚,正如同溺水之人抓到了一块救命木头,有了生的希望之后却发现这块木头早已腐朽,一时有些不以为意道:“大人,事情还没到最后,怎么能轻判输赢?”

    李埠摇头苦笑道:“你能如此淡然,倒也难得。不过吐蕃陵佑乃世所罕见的帅才,以往世人,包括老夫都看走了眼,实非乌朗之辈所能比拟。莫说如今的西州城是孤城一座,就算京师还能派出援兵,西州怕也是难保了。将近二十万大军,又有名帅统御,是完全有能力两面作战的。”

    一直极目四望吐蕃人大兴土木做持久战之状的厉天途脸上挂着一丝神秘莫测的笑容,自信道:“老大人放心好了。厉天途不敢保证这次能令吐蕃人退兵,保西州城安然无恙。但如大人想回京养老这些小小的愿望还能帮忙实现的。”

    李埠虽觉厉天途的自信异乎寻常,但也权当是眼前的小子在安慰自己,笑骂道:“你若是有本事让陵佑主动让出一条生路,小心老夫真的放下一切不顾回京而去。”

    听出老帅所言纯粹是一番违心之语的厉天途内心感动,却面色平静道:“大人,您一定会荣归故里的。”

    看出吐蕃人暂时不会有任何异动的老帅翻身上马,哈哈大笑道:“借你吉言了!”

    李埠带着随身数将自南城门的陡坡绝尘而上。

    厉天途目送老将军离开,转身望着眼前滚滚滔动的天然护城河和河岸边密织如网的官兵,口中叹息道:“却不知这第一道防线能挡的了吐蕃大军多久?”

    冷血杀手宫图只知杀人,对两军交战一窍不通,闻言一如既往沉默不语。

    家道中落但终归是前朝大儒子孙的苏铃儿多了些见识,接言道:“吐蕃人皆惧水,李大都护又抽掉了东南仅有的两座铁索桥上的木底板,若是防守得当,足以让吐蕃人头疼一阵。可惜的是上次乌朗大军还没来及攻城便被公子击破,否则在护城河前还要吃尽苦头。”

    厉天途心道,吃尽苦头不假,但伤敌一千自损八百,这护城河内的数千天朝兵甲怕是也要跟着陪葬。

    就在他眼前不远处的掩体内,三五个士兵神色紧张注视着河对岸的吐蕃阵地。一个老眼昏黄的老兵算是颇为淡定,身边一个十五六岁的年轻新兵喘着粗气,似乎还未从刚刚吐蕃大军的临阵威严下反应过来,正被眼前的老兵一通呵斥。

    厉天途心中没来由一阵感触,战争之下,受苦的何止百姓,还有那些抛头颅洒热血的卫国之士,有家不能归,最终还极有可能埋骨荒原,生亦平凡,死不留名,却用忠肝义胆挥洒青春,呜呼哀哉!

    鼻头发酸之下,厉天途忍不住低呼道:“玲儿,今晚可敢跟我再去趟吐蕃大营?”

    苏铃儿俏目圆瞪,惊异过后便是平静,低声道:“公子去哪,玲儿就去哪。”

    同样震惊的宫图急了,忍不住道:“楼主,您有什么事宫图愿意代劳,怎可轻易涉险?”

    厉天途淡然一笑道:“你还是跟着无辜去保护李大都护的安全为好。”

    宫图自知无法改变厉天途心意,又把目光转向苏铃儿,心中暗道怎么这丫头也跟着疯了。

    苏铃儿微微摇头,暗暗提醒宫图公子之意不可逆。

    宫图心知自己在厉天途心中地位远不及苏铃儿,只得汕汕作罢。

    三人回城,夜色渐近。

    厉天途和苏铃儿回到小院,简单用了些晚饭,于戌时整暗暗摸出城外。

    南城门外护城河河面极为宽阔,横向有十丈有余。

    苏铃儿望着宽阔的河面,面露难色。十丈之距对现在的她来说是个不可逾越的长度,对自家公子来说应该不难吧。又或者这次两人要泗水而渡。一念至此,苏铃儿看了看自己身上单薄的纱裙,小脸有些发烫。

    夜色深沉,然而十丈之内对厉天途而言如同无物,似乎看出了小女儿心思,厉天途自身旁随风荡漾的芦苇丛中摘得一根粗壮的苇管,轻笑道:“看公子我带着玲儿效法先贤一苇渡江!”

    未待苏铃儿有所反应,厉天途一把抄起小丫头纤细柔软的腰肢,将手中苇管弹射入河中,同时暗运天道真气纵身一跃,以脚尖朝前轻点漂流的苇茎,并借力跃入半空,苇管受力前冲,厉天途在空中一个跟头与苇管并行而进,待力尽之时如蜻蜓三抄水一般再次以水中芦苇借力。如此三个回合之下,厉天途已抱着苏铃儿没入河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