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极赋-第19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元正不太明白发生了什么,可看这个架势,难免是要打上一架了。

    “走,咱们去人少的地方,这个地儿动手,太招摇了。”元正沉声道。

    花椒与茴香嗯了一声,很难想象,花椒和茴香入了皇城之后,让多少小伙子忘不了,又让多少小伙子或是老小伙儿恨死了元正这个多余人……

正文 第二百三十八章 纨绔对纨绔() 
    小南门西面拐角,有一个演武场,演武场四周,并无人聚集。

    这里每三日一次,便有禁卫军演武练阵,于寻常百姓而言,这里属于禁区。

    虽说并无明文规定,百姓不得进入此地,可老百姓们心里都很清楚,官家的地方,还是少去微妙,且这个演武场,也经常发生秋后问斩的事情,煞气比较重,一般人还真的不愿意来这里。

    元正也不知晓这里面到底有多少讲究,只是觉得,这个地方的风水不错,西方白虎,主杀伐。

    接着,回过头,那位锦衣玉带的公子哥,不出意外的尾随而至,身后有五个人,长相都很不起眼,属于在人群中一闪而没的类型,不过都身穿黑衣,步伐气息极为整齐,隐约之间,透出磅礴血气。

    单论武道修为,应该在元境和化境左右。

    皇城里能有这样的高手作陪,实力已经不容小觑了。

    年轻的公子哥看上去自由散漫,放荡不羁,实际上,也在道境,其真元也不虚浮,是正儿八经的道境高手,只是眼神有些桀骜不驯罢了。

    看向元正,颇为刻意的温和说道:“也不知晓兄台来自于哪里,看面相的话,应该不是本地人,可否亮个腕儿?”

    元正本来不清楚是因何缘故,可看到这位仁兄的眼珠子有意无意的在花椒和茴香的身上打量,心里什么事儿都清楚了。

    “你又是谁,家里的主事人,多大的官儿?”元正轻声笑道。

    算是纨绔子弟相见了,可元正现在也不是纨绔子弟了,早已经跳出了纨绔子弟的范畴。

    段明之所以刻意温和的询问,那也是看着元正锦衣玉带,且那玉带价值不菲,起码也在五千两黄金以上说话,出门黄白之物外露能上一千两黄金的主儿,背景都能称得上是雄厚了。

    这口气,让段明的心里很膈应,在皇城里,段明也不是大家极为厌恶的纨绔子弟,因为他是兵部尚书的独子,经常混迹于军伍之中,无可避免的养出来了一身阳刚的煞气。

    可毕竟有成为纨绔子弟的前提条件,狗马弋猎女人这些事儿,段明也是熟稔的很。

    从花椒和茴香入了皇城的时候,段明恰好就在某家客栈的窗户边上看见了那两位可以嫁入王侯之家的女子。

    在小范围的圈子里,已经有人开始打听元正的身份,开始打听这两位女子的身份。

    段明打听的比较多一些,起码知道元正和户部尚书成为了邻居,只是元正居住的那个庭院,鲜有人租住,便认定了元正是从外地来的。

    他年纪还小,许多陈年往事也不清楚,再加上元铁山当年在那个巷子里安置一个庭院的事情,这事儿也没有多少人知晓。

    不过能和户部尚书成为邻居的人,背景应该不会弱于自己。

    可话说回来,强龙压不过地头蛇。

    这里是皇城,可不是其余山高皇帝远的地方。

    段明微笑道:“家父兵部尚书,在下段明,还请问兄台高姓大名?”

    元正施施然道:“家父武王元铁山,在下元正。”

    段明:“……”

    身后的几位护卫,也是微微一怔。

    元铁山的名号,在皇城里其实是一个禁忌,鲜少有人去说元铁山的坏话。

    谁心里都明白,元铁山几乎就是大魏王朝的二皇帝了,可没人敢说。

    段明也不敢放肆了,元正是庶子,他知道,他也知道元铁山最疼爱的就是自己的小儿子,在纨绔的道路上,元正也不是什么善茬儿。

    论身份,两人相差不了多少。

    段明是嫡子,可老子和元铁山比较起来,还是差了几个档次的。

    元正是庶子,可老子厉害啊,二皇帝,敢在殿前溅血的主儿,段明也为之神往,也不知晓自己有生之年能不能干出殿前溅血的丰功伟绩了。

    段明放低了姿态,并未因为对方是庶子而轻慢。

    双手抱拳说道:“我来找三少爷,也不是别的事情,我看上了三少爷的侍女,若是三少爷不介意的话,我愿意出高价钱买过来。”

    元正笑着回道:“不知道你所谓的高价钱,是有多少啊?”

    花椒和茴香没有说话,结果如何,她们心里很清楚。

    纨绔还得纨绔来收拾,要是谈不妥的话,就看谁的三尺青锋更会杀人了。

    段明愣住了,这个问题,还真的是一个问题,然后实话实说道:“一万两黄金,如何?”

    一万两黄金,对于段明这个级别的纨绔,已经算是大手笔了,甚至事后他老子知道了,还得将他吊起来毒打一顿,不过能买来两个国色天香的女子,段明觉得这是划算的。

    他也不太确定,有生之年,还能不能遇见花椒与茴香这样的绝世美女了。

    元正玩味笑道:“区区黄金一万两而已,也敢出来买女人,真当我是要饭的了。”

    段明:“……”

    元正也没有为难段明的意思,这是皇城,多一事不如少一事,而且段明给元正的感觉,也不是那么的不顺眼。

    起码还知道出一个价格,没有直接抢人。

    段明古怪的笑了笑,自嘲道:“也是,同为纨绔,在三公子面前,我这黄金一万两的确算是一个小手笔了,不过据我所知,看上三少爷侍女的,还不止我。”

    “平郡王似乎也看上了三少爷的侍女。”

    元正觉得,如花椒和茴香这样的绝世美女,就应该金屋藏娇,可金屋藏娇的话,又有些委屈了这两个姐姐,谁让两个姐姐的厨艺过人呢。

    无论是纳妾还是明媒正娶,谁能娶了花椒与茴香,都是天大的福气。

    “话说,平郡王是哪位?”元正很认真地问道。

    因为认真的态度,让段明有些无话可说。

    也是,平郡王和武王元铁山比较起来,相差的也不是一星半点,同为异姓王,元铁山走到了极致。

    段明略微整理思绪,应道:“他就住在小南门一带,估计这会儿,也在寻思着怎么才能从三少爷手底下买人呢,兴许明天早上,平郡王就要登门拜访了。”

    元正哦了一声,没有多大的反应。

    段明实在是不清楚,庶子而已,怎么会有如此之大的底气,难道真如小道消息传闻那般,元正才是未来的武王世子!?

正文 第二百三十九章 今夜不打烊() 
    买人未果,段明不觉得扫兴,甚至有些庆幸。

    起码知晓了武王庶子的风采,事后回家的路上,身旁的随从才告诉段明,那两位女子的修为,即便不能在皇城里横着走,也能够杀人放火,全身而退。

    出门在外,低调总是好事,在自家家门口,也不能过于先声夺人了,不然怎么死的,都不知道。

    事后猜测无数遍,若是元正杀了自己,大概陛下那里也是草草了事,和稀泥。

    兵部尚书能如何,段明很清楚,自己老爹的位置,随时都可以被侍郎取而代之,只是老爹这些年来兢兢业业,和大将军也算的上是有些人情往来,这也只是勉强将那个板凳给坐热了。

    况且,段明也清楚,大争开始之后,庙堂之上必然会重新洗牌,不至于血洗,可该制衡的也会制衡。

    兵部尚书这个位置,能不能保得住,还是两码事呢。

    万一被分配到了一个清水衙门里,段家的人,以后想在仕途上有所进步,可能性不大了。

    位置越高的人,越是明白一个道理,那就是利用的价值决定你的地位,一分价钱一分货。

    元正也不着急从演武场这里离开,而是等段明走远了之后,才说道:“两位姐姐以真容示人,难免会产生许多的枝节,这也不是两位姐姐的错,谁让两位姐姐生的过分美丽了。”

    “那个平郡王若是登门拜访,好说话了,就放了他,不好说话了,再杀。”

    花椒与茴香对元正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不仅仅是剑侍那般简单,更重要的是,都是从鬼谷之地出来的,出门在外,决不能丢了鬼谷的名头。

    哪怕没人知道他们三人和传说中的鬼谷子有着直接关系。

    忽然间,茴香看向了演武场的西南角,那里有一个人,从头到尾都没有露面,这会儿正站起来伸懒腰呢。

    是一个年轻人,大概也就二十来岁的样子,身穿一袭白衣,气质胜雪,模样更是精致,属于青楼小姐姐最喜欢的那类主子。

    元正回过头看去,只是一眼,便确定了对方的元境修为。

    美中不足的是,这人体内的真元略有些虚浮,且隐约间,透出一股自相矛盾的气息。

    元正开口道:“看你的穿着打扮,也不像是寒门士子,怎么来了这样的地方?”

    白衣青年拢了拢额头的长发,再给他佩一柄剑,就是江湖上白衣胜雪的风流少侠了,可这个白衣青年没有佩剑,而是手握折纸扇,纸扇上画着山河日月,也可以理解为锦绣山川图。

    也不怕生,说道:“这个地方不错啊,煞气重,用于演武练阵也好,秋后问斩也好,总觉得这里不错,煞气不算是那么的讨厌,甚至有些温和,若在这里修建一个连营,更能温养金戈之气。”

    兵家的人!

    元正心里咯噔了一下。

    白衣青年看上去懂得风水玄学,其实不是,是因为兵家之人,对于适合排兵布阵,适合修建连营的地方,都极为敏锐,就像是老虎对猎物的敏锐。

    在这种地方遇到了大神,也是难能可贵啊。

    幸亏元正是鬼谷子的关门弟子,不然还无法第一时间感受出这位白衣青年的底蕴。

    略为一想,元正便知晓了这白衣青年来皇城的企图,兵家之人若是在这一次的殿试上稍微露出锋芒,不说是拔得头筹了,进入前三甲还是轻而易举的。

    因为这一次科举是太平年间最后一次科举,是大争的第一场科举。

    兵家,亦是诸子百家之一,地位尊崇超然。

    兵家传人自古以来极为稀少,主要还是被儒家压迫的。

    如大魏国君,虽说文武并重,可总得对儒家门徒还保留几分善意,儒家门徒可以舒化民风,可以让世人清楚天地君亲师是什么意思。

    一等人忠臣孝子,两件事读书耕田。

    这都和儒家门徒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可兵家就不一样了,主杀伐功业,这样的能人太多了,身居高位者,哪一个能睡安稳觉,便是当今陛下,想来也是如鲠在喉。

    故此,无论庙堂还是江湖,对兵家传人都极为抵触,能有机会斩杀,不会错过。

    少一个兵家之人,就等同于少了一个有能力造反的人。

    这无关什么大道理,反而是最朴素的道理,一旦打仗,兵家传人对上寻常将军,不说是轻而易举的碾压了,胜率起码是很大的。

    这世间有两大众生无法摆脱的罪责。

    第一个罪责,就是贫穷,贫苦人,总占大多数,几乎都是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