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极赋-第15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是杀人放火的,就是走私盐铁的,还有就是偷鸡摸狗的。

    当然了,通缉令的内容不一定是真的,能逃到西蜀的通缉犯,多数都和大魏的官府有着深仇大恨。

    可能有一部分,还真的是蜀人。

    兴隆酒楼里的生意不算是很好,也不算是很坏,酒楼里的位置只有二三成坐着客人,也没有什么大主户来这里喝上好的花雕,或是吃什么山珍海味。

    多数也都是吃几碗面,或是吃几个小菜,至于能喝酒的人,那可都是本地的豪门大户。

    天境高手争锋过后,老百姓的钱袋子,真的是一天不如一天了。

    元正几人在兴隆酒楼的二楼靠窗户的位置,打开窗户,便能看见对面的青楼梦里楼。

    遥想当初,梦里楼的欢儿和碧珠也差点要了元正的命,元正也不会说这件事,因为师姐单容在这里,害怕说出来之后让师姐不高兴了。

    一桌子的饭食,荤素参半,要了一壶上好的春茶。

    单容惆怅道:“如此西蜀,恐怕那条龙脉遗留下来的东西,也被有心人给洗劫一空了吧,残破而贫瘠,或许出人才,但不太可能出现太值钱的东西。”

    想起弟弟的情况,单容的心里很疼,也有些着急,很多时候都会关心则乱。

    元正安慰道:“无妨,总的看看才知道,在这里稍作停留,是想一叶知秋,看看如今的西蜀到底成了什么德行,过几日,咱们就去平顶峰里看看,也许那里,会有着对阳子有用的东西呢。”

    龙脉周围,听闻有龙鳞果还有龙血草,这两样东西对尉迟阳或多或少还是有些帮助的。

    吃了几口菜后,元正认真道:“我以为西蜀双壁离开后,会有很多蜀人离开自己的家乡,去往外界寻求发展契机,如今看来,真的走了的人没有多少。”

    “西蜀破了风水气运,可不管怎么说,肉虽然煮烂了,可都还在锅里,无非就是吃相有些难看罢了。”

    “总有一些浑水摸鱼的人,总有一些离开了西蜀,就混不自在的人,有些人则在暗中观望西蜀未来的局势和发展方向,等得到了一个确切的结果,才会留下或是离开。”

    “根据眼下得到的情报,平顶峰周围,也有了一座不大不小的城镇,叫做平镇,里面都是往日的一些不得志的读书人,至于平镇,也是官府为了克制西蜀发生叛乱,特意将读书人聚集在一起,好监控。”

    “造反也好,还是做别的事情也罢,没有了读书人出谋划策,还真的有些难办。”

    “那里也有着官府的谍子,也许某个读书人,就是某个府邸里的家臣,我们去了那里之后,可一定要小心谨慎才是。”

    “大魏和大秦算是风口浪尖了,可西蜀更是风口浪尖。”

    “古老的豪门世族,到了如今还没有动静,当年庞宗屠戮西蜀大地,想来也没有杀干净,总有一部分世族隐居了下来。”

    “若能找到那些古老的世族,我们也算是有了摇扇子的人。”

    元正对读书人没有好感,也没有恶感,都说负心都是读书人,可实际上,许多事情还真的离不开读书人。

    李尘道:“就算我们真的找到了对我们有用的读书人,想要带着他们离开西蜀也有些困难,西蜀双壁离开的时候,官府忙得焦头烂额,根本没空管辖,现在不是以前了。”

    元正心悦一笑,道:“以你的意思是?”

    其实元正现在很想知道李尘遇到需要决策的事情,能有什么真知灼见。

    李尘读过不少书,可和真正的读书人比较起来,还是相差甚远。

    李尘道:“以我之见,还不如和那些读书人碰头后,给他们一些真金白银,令他们潜伏在西蜀,等到大秦和大魏真的打起来之后,再想办法带着他们离开。”

    “如今大魏正在整顿国情,聚集资源,在这会儿我们不太适合攒了大魏的板凳。”

    元正击节赞赏道:“风口浪尖上的确是应该蛰伏,一动不如一静,也符合我们的现状。”

    “可我们也必须动弹一下,读书人我们不方便带出去,可那些野性难驯的武夫,还是多少要带出去几个的,若能收服现成的帮派,自然更好。”

    来西蜀就是为了另类的招兵买马。

    不管什么时候,读书人的地位都要比武夫略高一筹。

    哪怕是战争期间,若有什么好处的话,也是读书人第一个先尝到甜头。

    西蜀化零为整是一件好事,对于官府而言的确是一件好事,对于江湖帮派来说,日子就没有那么的舒心了。

    江湖帮派想要过日子,捞油水,也只能走一些铤而走险的路子,可现在每一个行当,漕运,盐铁,还有粮油等,都有官府的人插手其中。

    算过来算过去,江湖帮派能做的事情,也只是赌场,青楼这些了。

    可西蜀的油水太单薄了,朱门镇起码有着三个赌场,里面都没有多少人。

    这个时期的江湖帮派,日子举步维艰,因为西蜀将会真正的融入大魏这个整体里面。

    元正若是在这个时候,给某个还算不错的江湖帮派一些实际的好处,还真的就能带着他们离开西蜀,去了外界另谋大业。

    可在此之前,也得先去一下平顶峰那里,哪怕那里现在只有一座孤峰耸立,依然也是西蜀龙脉曾经居住过的地方。

第一百九十三章 随遇而安() 
平镇,位于孤峰之下,地势平坦,因此得名。

    当初西蜀双壁率众在这里挖掘暗河,也让这里有了一条清平江的支流,也孕育了一方土地。

    平镇里的房屋建设都是统一的,都是官府中人出银子,给那些不得志的读书人修建的,有名望的则居住在宅院里面,默默无名的则住在单个木屋里,虽说不太体面,可也吹不到风,淋不到雨。

    无论什么场合,什么环境,总会有一两个不太正常的人。

    如每一个村庄里都会有一个傻子一样,这种事真的有些邪门。

    距离平整还有些十里地外的支流边上,水流滔滔,湿气很重,在这里有一位约莫四十余岁的读书人,修建了一座草房,至于灶台,床铺这些,都是依靠这位读书人自己修建。

    他上了年纪,但论才华而言的话,和年轻人比较起来,也相差不了多少。

    而且他也没有成家,在很久之前,他就来到了西蜀,希望有朝一日,能够得到一个大人物的赏识,带着他离开西蜀,可很多年过去了,他还在西蜀。

    因为他上了年纪,和年轻人比较起来少了几分火气,也没有太大的可造空间了,故此官府没有给他也修建一座房子让他住。

    他也只能一个人在这河边上自生自灭。

    起初的时候,他也只能抓鱼吃,现在倒还好,毕竟是个读书人,偶尔给别人写几封家书,挣点饭食还是可以的。

    自己动手丰衣足食,他渐渐明白了这个道理。

    并非所有的读书人都是笔墨伺候,红袖添香的,大多数读书人,日子都比较清苦。

    如江湖侠客一般,并非每一个侠客都有着高头大马,都有着不俗的佩剑。

    他在水边正在淘米,约莫有三两米,米袋子里差不多还剩下了两斤米。

    等吃完了之后,他就要考虑怎么想办法供奉自己的五脏庙了,吃完了可就没得吃了。

    平镇里的人,日子多数也过的不是很好,起初还有几位年轻的读书人给这个中年男人一些碎银,一些口粮,可慢慢的,也就不会了,因为那些年轻人自己也要生活。

    哪里有多余的东西分享给一个叔叔呢。

    这一段清苦的日子,让这个读书人想好了,打算去找个客栈当账房先生,或是去某个大家族里当管家,他读过书,找营生还是好找的。

    至于年轻时候的那些腾云志向,到了现在,如这条支流一样,顺着清平江入海后再也不见踪迹。

    快要倒春寒了,河水有些渗人,读书人的手掌通红,淘米过后,他就要烧火煮饭了,至于配菜,也只能吃鱼了,倒春寒还没来,山里许多野菜才刚刚露出头。

    至于油水,他想都不要想了,好一段日子没有吃过油水了,他整个人都消瘦了一圈。

    他刚起身,便看见几个年轻人来了,都骑着异兽,最次的那个,也骑着甲等战马,身份不俗,一袭锦衣。

    元正早就注意到了这个读书人,都说读书人是天上神仙般的人物,尤其是上了年纪的读书人,如此看来,读书人不得志了,也还是要靠自己勤劳双手才能把饭吃到嘴里去。

    也还不错,起码这位读书人懂得放下自己的身段了。

    能放下自己身段的人,往往也都是长了学问的人。

    元正开口道:“先生在河边结草而居,炊烟渺渺,在这山河之间,也颇有几分书生意气和人间仙气的结合啊。”

    中年男人的身子骨有些消瘦,那张脸不算英俊也不算难看,可能要比庄稼地里的小伙子强一些。

    穿着一身洗了很多次的布衣,一头散乱的长发,还真有几分仙风道骨的感觉。

    他回道:“公子说笑了,我只是为生活所迫,也指望这河里鱼儿过日子,大概过上几天,我也会出去找个营生,好好想一下,下半辈子该怎么打发了。”

    面见异兽,却不惊恐,看见贵人,却不在意。

    如此心境,不知道是被生活给折磨到了什么程度。

    元正也没有更好的选择了,说道:“不如我给你一份营生,你跟着我,当一个账房先生如何?”

    中年男人微微一怔,然后笑道:“公子怕是说笑了,以公子的身份,家里又怎么会缺跑腿的读书人呢。”

    元正问道:“先生既然读过书,除了人文礼仪之外,对于文韬武略可有所触及?可懂兵法,可懂算账布局?”

    读书人,也要看是哪一种。

    温若松那样的读书人,读出来了大道理,读出来了显赫身价,读出了人间最得意。

    那也是多数人为之向往,并且立为标杆的存在。

    可陈煜那样的读书人就不一样了,起码陈煜懂得兵法,懂得韬略,说白了,就是怎么算计人心,掌控大局。

    和温若松之间,陈煜并没有走到仕途的顶点,也没有走到读书人的极致。

    可话说回来,陈煜有靠山,还是一座铁打的靠山。

    温若松,却是老套的伴君如伴虎,门生故旧遍布朝野上下不假,可标杆有的时候也只是一个靶子,至于能不能射中那个靶子,就要看敌人的箭法如何了。

    中年男人名曰吕安,随遇而安的安。

    吕安被问了这么一个问题,心中便已知晓,这个年轻的公子哥需要的不仅仅是一个账房先生。

    他想了想,很认真的说道:“兵法不是很懂,韬略不是很懂,当一个总管还是可以的。”

    元正乐呵一笑。

    并非不懂,而不是很懂,就说明多少还是懂得一些的。

    多看兵书的读书人,到了点子上,也总能给自己找一个不错的营生。

    元正道:“先生上了年纪,当总管必然会让人放心的,那么我想知道,除了总管之外,让先生在关键时候独当一面,就像是先生自己现在这样,一个人住,一个人煮饭吃,可行否?”

    元正一直看着吕安的眼睛。

    吕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