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活在神话中-第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简介:宁晓离奇转世到洪荒,西游已过二十年,得遇良师教导,踏入道途之后才发现竟是神农出手!西天垂首诵经的佛陀、竹海苦等的恋人、蜀州抱剑而生的李青莲、青城山上要搞事的白素贞、高居于天的仙神……一切的因果交织,风云际会,大劫将起!宁晓逐渐揭开真相,证出那一角未来……
 140803

第1章 少年() 
清晨,宁晓在窗外的鸟语中醒来,微薄的晨曦透过窗户纸的细微孔洞,爬到了窗前的半人高的桌上。

    起床,洗漱,做饭……

    若是放在十二年前,还不在这个世界之上的时候,宁晓怕是懒得动一动的。

    毕竟在那个世界的二十一世纪,大多数的年轻人都不约而同的患上了同一种名为“懒癌”的病。

    不过,“终究是重活了一世啊,总不能继续颓废下去。”宁晓总是这么暗暗的告诫自己。而且,如今身处的这一个世界,却也没有前世那个世界的高水平生活,懒?那是会死人的。

    宁晓静静的坐在灶门口的小板凳上,看着灶里的火焰舔舐着锅底。心中想着吃过早饭后的计划。喂鸡,喂猪,之后还得去帮村长爷爷放牛。

    世事无常,原本宁晓今世也是有一个幸福美满的家庭的。男耕女织,父亲也时不时上山打猎下河捞鱼,农民嘛,靠山吃山靠水吃水,难得此地依山傍水,不能浪费嘛。

    八岁那年,父亲与同村的六个青壮劳力进了山,却再也没从山里面出来,而一同进山的人也只出来了两个,一个瘸了,一个疯了。据村长的说法,大概是山里新来了个妖怪,而那些年轻人怕是运气不好,触上了霉头被伤了性命。

    其后几个月,村里人心惶惶,他们世代居住于此,对于山中之物,大多是心中有数的,豺狼虎豹是有的,可妖怪却从未听闻。万幸的是,一位高僧云游至此,听闻了此事,便在山里显露佛法,替村中除去了妖物。

    村民自是感恩戴德,送钱送礼,甚至在县城请了一尊佛像回村,那佛像置于村中祠堂,香火不绝。收下银钱,那高僧也便含笑离去了。

    而宁晓其母也是刚强之人,在宁晓父亲遭遇妖祸之后便抗下了家中担子,可谓夙兴夜寐,靡有朝矣。不过丧夫之痛,终究也让她失了心气,劳碌了两年便撒手人寰。留宁晓一子独活。

    灶中的火呼呼的燃着,自母亲去后,宁晓好言拒绝了村中几户无子人家的收养,生活在这一方低矮的茅屋中。享受着这宁静的孤独。

    对于妖祸之事,他也有着自己的看法,毕竟来自二十一世纪,眼界方面比之村民也开阔许多,也从来都不忌惮以最大的恶意来看待事情。妖祸与和尚,哪有这么巧就能遇上的?况且此地只闻野兽,从未有过妖物,那妖物哪来的?

    宁晓只是忍着,在见过了和尚人前显露神通之时,他就知道,这话不可说出口。到时候难保和尚恼羞成怒,一怒之下,整个村子都得遭殃。力量不对等的情况下,一切都只是徒劳而已。

    宁晓前世家庭也算美满,父母乃至爷爷奶奶都健在,只是他稀里糊涂的就猝死了,每思及此,宁晓心中都有些刺痛。才开始工作,日子也在慢慢好过起来,他不敢想像家中长辈白发人送黑发人的场景,也不愿去想象渐老双亲今后的生活。

    今世呢?双亲一个死不见尸,一个积劳成疾早早逝去,两世见过唯一的尸体还是今世的母亲。

    “这仇,总会报的。”

    火焰渐渐熄灭,锅里的水也停止了翻滚,归于平静,宁晓揭开锅,里面是两个大大的红薯还有一个鸡蛋,在蒸汽中若隐若现。他不知这世界怎会有红薯,但是,妖怪都有了,有红薯很奇怪么?

    将红薯和鸡蛋放到大瓷碗里,等它稍凉再吃,宁晓走出厨房,先将猪圈与鸡圈的几位大爷伺候好,不多,一头猪和两只母鸡。这也是他改善生活的来源。有些事,到了你的面前,你是不得不做的。

    吃过早饭,宁晓便背起了家中的小背篓,小背篓里面躺着一柄镰刀,随着宁晓出门的脚步,一下一下的轻磕着背篓,别有一番韵味。宁晓对此却是习以为常。

    到了村长家,向村长打了招呼,便从牛棚牵出了一头黄牛,准备开始今天的牧童之旅。

    村长姓刘,是宁晓爷爷那一辈的关系比较远的表兄弟,平日对宁晓也多有照顾。

    其实,在这个小小的村子里面,真正讲究起来,谁和谁不沾点亲带点故啊。只是村长看宁晓自小聪明,时常逗弄他,再加上他父母双亡之后,便亲近了起来,因而多有照顾。而且,人宁晓还时不时的帮忙放牛,哪里去找这种劳力啊。

    宁晓牵了牛便径直出了村,放牛,打猪草。

    经过村口小河时,河边洗衣的妇女们便轻轻的叨咕起来,像什么父母双亡,有田有房,懂事聪明吧啦吧啦的,村子本就不大,也就三十多户人家,发生的大事也就那么几件,闲下来唠叨几句也无伤大雅。

    宁晓有些无语,都几年了,每每他经过都有些引人注目,这些七大姑八大姨的说话声音自以为很小,可宁晓也是能听出个七七八八来。虽知她们并无恶意,但是听多了也是挺厌烦的。

    思绪纷乱,恍然间也是想起前世回乡下,邻里长辈见了他也是这般,这习惯,啧,果然是华夏一脉相传的。这么想着,人却是渐行渐远。

    ……

    就在宁晓出村牧牛打草之后,村口缓缓行来一个道人。那道人须发皆白,面上却无太多皱纹,一袭朴素的道袍,一只木簪将头上华发挽起,手持拂尘,面容略带严肃,目光确实一片平和。

    行走间衣袂飘然,好不仙风道骨!

    只见那道人进了村子,便径直向着宁晓他家的方向走去。在宁晓家门前略微一顿,也已发现家中无人,就向村中之人打听去了。

    宁晓回村之时,相见的邻里乡亲都惊奇的看着自己,像是发现了什么大秘密,问他们他们也是故作高深,只隐隐听见老道士,仙缘等等几个模糊的词语。弄得宁晓一头雾水。

    想着还得把牛牵回村长家,也就压下了心中疑惑,准备稍后再仔细问问。

    到了村长家,宁晓就见正劈着柴的村长,一见宁晓,便凑过来。

    “小把戏回来了?走走走,有天大的好事儿等着你呐。”一边说着,手里也把宁晓拉着往外去。

    “老把戏,你慢点,牛还没回棚呢?什么事啊?把你急的?”老把戏,小把戏,自然是两人之间的戏称,小时玩闹间取的外号。

    “牛跑不了,要是慢了,你的好事跑了可就有你哭的。”村长身形一顿,把牛系到了门的闩上。拉着宁晓急匆匆走了。

第2章 来人() 
“???”

    宁晓依旧有些不明就里,不过虽然不是很懂,但是也从刚回村时乡亲们的表现中有了几分猜测。这次自己怕是要发?

    从小到大,除了父母不幸之外,宁晓的日子都算是过得平平淡淡的,也无甚大事发生。在他进学堂的时候,村长也是这么拉着他,边走边叮嘱。

    而他父母也是在一旁看着村长对他的“教诲”,可惜,如今物是人非。

    “小把戏,你那个老爹当年虽然不怎么成器,但还是做过几件好事儿的。这不?好事儿来了。”

    “……”宁晓无言以对,村长这老把戏人也是好的,这是这嘴有些碎,还爱摆谱。

    对于他老爹,宁晓还是很佩服的。在宁老爹小时候,也是像宁晓这么过来的,甚至条件更差,可以说家徒四壁,身无长物,学堂也没去过。

    现在的茅屋,薄田,都是宁老爹从青年时期一点一滴积攒下来的。要不是这样,宁母也不会跟宁老爹过日子了。

    “我是穷了一点,但是只要我还能动,就能让他们娘俩过的好一些。”

    这是宁晓小时候经常听到的宁老爹跟邻里闲聊时的语句。宁老爹说这话的时候神情总是严肃的,宁晓在一旁扮嫩的时候,总是能恍惚的看到前世今生老爹面容的重合。

    家啊,永远都是那么暖。

    心思百转,宁晓想到这里不禁有些眼红鼻酸。

    “哎呀,想不到你个小把戏还这么有情有义,好了好了,你那个老爹是个有本事的人,我佩服得很。”

    村长看宁晓神情不对,立即改口。

    “当然,他可是能上山猎虎的。”‘虽然并没有猎倒’宁晓心中默默加了一句。

    “嗯嗯,是是是。赶紧把你脸上的夜猫尿擦了,见客了。”

    村长见宁晓收敛了大哭一场的势头,转而继续说起了宁老爹的当年。

    “那年河里漂过来一个人,村里人各个都以为是尸体,结果漂到了村子前就不动了。没得办法,总得要捞起来,不能脏了水。”

    “这种事儿,都觉得不好,你老爹过路看到他们围起,结果不晓得囊个,就打起了赌。”

    “你老爹把尸体捞起来,换来二十斤粮食。结果捞起来才发现还有口气。”

    从村长口中,宁晓也知道了大概的经过,宁老爹捞起的人是个道士,发现道士没死后,宁老爹把他拖回了家,悉心照顾了半个多月。

    半个多月的照顾,再加上道士的手段,道士伤势尽复。临走时道士还留了银两以作报答,宁老爹才有钱讨的宁母。

    “那道士估计是个有大法力的人,当年半个月就从奄奄一息变得生龙活虎,今天一见,更是不凡。”

    村长又开始绘声绘色的描绘道士的扮相吧啦吧啦。

    转眼间,两人已经是到了宁晓的家门前。

    那里站着一个身着素净道袍的道士,清风徐徐吹过,衣袂飘然正在闭目养神。许是感应到有人接近,道士睁开了一直微眯的双眼。

    宁晓看着那道士睁眼,没有什么虚空生电,眸子褶褶生辉的异像。他只觉得眼前这道士眸子十分明亮有神,眼神也是平和温润。似星辰,若暖玉。

    打量了宁晓一眼,道士开口道:

    “这便是恩公之子?嗯,根骨不错。”

    “对对对,这便是宁远的独子,宁晓。”村长忙道,语气神态尽是恭维,宁晓在一旁看着,哪见过村长如此狗腿作态?

    宁远,就是宁晓老爹的名字了。

    “哦?公子年方几何?可是还在学堂?”问时面向宁晓,说罢摆手示意村长不要插话。

    宁晓施礼道:“小子就一农家子,哪是什么公子哥儿?今年一十有二,尚在学堂念书。”

    说罢不等道人回答便又道:“道长许是等待已久,何不进屋歇歇?”

    “可。”

    道士见宁晓开了门,转身欲进,却又身形一顿,向着村长道:“此番多谢刘村长招待,贫道想和恩公之子叙叙旧,劳烦村长先回吧。”

    说罢屈指一弹,便有一物进了村长怀里。村长定眼一看,一锭银子,自是喜不自胜,

    “嘿嘿,不麻烦不麻烦,老丈我先回了,你们慢聊。”笑得像只偷到粮食的老鼠。

    宁晓暗骂老狐狸,怪不得这么上心。

    且不说村长如何欢天喜地的回去了,宁晓和道士进了屋,见屋子里井井有条,道士不禁暗暗点头。

    各自就坐,宁晓刚想开口,那道士便道:“这时候就我们两人,小友就不用再像先前那样别扭着了。”

    “呃……”
返回目录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