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晚唐新气象-第9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师傅?那个师傅?河西的张义潮吗?他怎么死了?”韩全诲自言自语般的说着话,没注意到李保的表情变得可怖起来。

    韩全诲听过他义父说过这个张义潮和归义军的事情。自顾说道:“如今这归义军尾大不掉,张氏一族如今把持了河西,就连派遣质子都不愿意了。这张义潮死了也好,反正咱们大唐有没有归义军,也没啥损失。”

    韩全诲刚说完,只听见“啪”的一声,一杯热茶连杯子带茶水全都砸到了韩全诲的脸上,韩全诲脸疼外加水烫,登时嚎叫起来,叫的整个吉王宅都能听到。

    韩全诲看清了目露凶光的李保,拿手指着李保,呜呜不能言语,但是眼中的全是怒火。胡三宝和铃儿被此时的李保吓住了。不知道郎君这是怎么了,怎么突然出手要教训这个十六王宅使。

    其实韩全诲说的全是实话,他说出了整个大唐朝堂上对于归义军的共同看法。但是韩全诲说的不是时候,李保此时正在深切哀悼张义潮的逝世,更对权贵们的短视行为感到悲愤难平。

    于是李保爆发了,把铃儿刚刚端来的热茶砸了韩全诲一头,看着韩全诲因为被杯子砸和热水烫,整个脸上一片红肿,其中还有些小水泡,他只觉得心中一阵舒爽。

    李保对着韩全诲吼道:“傻叉阉竖,你懂个屁,没了归义军谁来重振我大唐的声威?谁来保障商路畅通?谁来为我大唐扩疆拓土?你们只看重权位,只看重钱财,你们看不到西域赤子们的衷肠,看不到归义军的潜力。你们什么都不懂!”

    李保说完,又指着韩全诲道:“让人把这个阉竖赶出去,不要让我看到这个混账东西!快,马上!”

    听到李保如此说,胡三宝马上叫来宅中的宫人,抬了韩全诲出去。等到了王宅门外,韩全诲的侍从看到韩全诲捂着脸,呜呜叫着。登时吓得一跳,这王宅使进到吉王宅中还不到一刻钟,怎么就让人给抬出来了?而且还把脸给烫伤了。

    众人手忙脚乱的把韩全诲抬回他的官署,还有的人赶忙去找太医署找医待诏前来救治。另外也有机灵的,赶紧去韩文约那里报信去了。

    胡三宝回转吉王宅,遣散了堂中的宫人,对着李保道:“郎君今日是怎么了,奴婢知道是因为张司徒去世,您心情很差,但是也不应该此时得罪那韩全诲啊。他义父韩文约此时还是神策军中尉,郎君不可大意啊。”

    李保听了胡三宝的话,心中有点后悔。今日因为张义潮的去世,导致自己失控了,但是此时后悔也没用了。他拿手在脸上搓了搓,觉得精神振作了一些。

    抬起头来,对着胡三宝道:“今日是我失态了,你马上去田枢密使和吴飞龙使那里,告诉他们我今日打了韩全诲的事情,还有再给他们说,让他们向官家进谏,立刻召杨复光回京,就任空缺的右枢密使。还有一个,着人去探听这韩全诲今日来找我的目的。”

    胡三宝得了命令,立刻出门去了,如今这十六王宅中,只有吉王宅的人,才有随时进出的特权。胡三宝吩咐了手下的人,特别是那个叫做黄驴儿的,做事干练,且自制能力很强。胡三宝吩咐黄驴儿去打探韩全诲的事情,他自去面见两位宦官大佬。

    胡三宝去了后,李保拉着铃儿来到书房,让铃儿给他磨墨,李保打算给韦保衡,王铎等宰相写信,内容当然都是关于归义军节度使的事情。他在信中极言归义军的重要性,和早日授予张淮深节度使的紧迫性。

    这件事是张义潮的遗愿,李保想早点帮他完成,也算是进一番徒弟的心意。

    韦保衡和李保有山河社的股东情分,他想利用一下,把他的主张直言不讳的写了出来。但是王铎这些人他不太熟悉,所以他只是谨慎的说一下。这些信能不能成功,李保也没有把握,毕竟如今的唐人看不到归义军的重要性,是很正常的。

    大唐如今的祸患就是长安城中的宦官专权以及长安城外跋扈的藩镇们,这才是政事堂宰相们最迫切想要解决的事情,归义军恰恰是藩镇中新晋的强藩。是以对待归义军是个很棘手的问题。

    另外古代社会对于商业的轻视是一以贯之的,对于商贾更是不待见。盛世的时候还好一些,一旦到了乱世,这些巨商富贾都成了统治阶级眼中的肥羊。

    远的不说,历史上田令孜就曾经怂恿僖宗强令商贾把财物储存在内库藏中,供他们挥霍。商人若想索要存放的财物,田令孜立刻着令京兆尹锁拿打死在大牢中。

    所以政事堂的宰相们也看不到丝绸之路畅通对大唐有什么好处,也看不到河西走廊地区在整个欧亚大陆上的关键地理位置。他们整日里考量的只是归义军是否可靠,另外能否给他们带来权力上的增长。

    况且河西失落了将近百年,对于大唐的影响微乎其微,在他们眼中河西只是一片荒毛之地。没有太多的政治价值,另外中国的地理环境,造就了古人小富即安的心态。对于太过遥远的地域,古人征服的欲/望是随着时间和空间慢慢消退的。除非是开国的君臣们,才有开疆拓土的野望。

    如今大唐皇族被藩镇和宦官轮番蹂躏,早就失去了祖先血液中的冒险精神,而且如今政事堂的宰相们以韦保衡为首,他们没有建功立业的心。脑中想的只是争权夺利,尸位素餐。

    李保写好了信,然后吩咐富海派人去送信,这些信都是见不得光的,万一被人发现,有心人肯定会说李保以皇子之身妄图左右朝政。这个罪名可不轻,是以吩咐富海小心行事。

    李保看着富海离去,心中想着,如今虽然张义潮去世了,朝廷上还是会给他一些应有的哀荣的。这些封赏对于死者没了意义,但是对于活人还是很有用的。比如张淮深这位归义军名义上的主人。

    李保需要以张义潮徒弟的身份,早日和这位河西王取得联系,万一自己日后混的不好,河西也是一个很好的出路。在丝绸之路上叱诧风云也很不错,再说此时经过西域前往欧洲,也是一个很不错的旅游和探险之旅。

    几日后,朝廷为张义潮举行了隆重的葬礼,追封张义潮太子太保,赐金紫光禄大夫兼检校吏部尚书,左金吾大将军兼御史大夫赐紫金鱼袋,以南阳郡开国公之礼仪下葬,谥号忠武。陵园选在长安城外月登阁北莹,那里是大唐权贵死后下葬陵园的风水宝地。

    李保对此很不满意,数次觐见李漼,要求将张义潮的画像挂在凌烟阁上,这个要求遭到了政事堂宰相和神策军左右中尉的一致反对。理由就是张义潮与国没有大功,不能画形凌烟阁上。

    李保不管这些,对着李漼软磨硬泡,求了良久,拿出皮影戏和美食做为糖衣炮弹。并且还动员了李可及、田献銛等人,才最终求得李漼首肯。在张义潮下葬一个月后,他的画像终于挂在了凌烟阁上。

    数月后此事传到河西沙洲城中,归义军节度副大使张淮深,对着自己的族弟张淮鼎道:“这六郎君当真是某沙洲张氏的恩人,此等大恩某张氏一族誓不敢忘!”

    至于韩全诲的死活,李保已经不放在心上了。说来也怪这韩全诲吃了亏,却是不敢再到吉王宅乱晃了。或许是因为召杨复光回京的事情,震住了他们。

    李保能够帮助张义潮争取的也就只剩下这些虚名一类的东西,至于授予张淮深的节度使政这件事上,政事堂的宰相们全都沉默了,这等大事,着实不是他一个皇子所能置喙的。

    无奈之下,李保只好好好招待前来为张义潮奔丧的,张淮鼎及李氏兄弟二人。带着他们出入长安城中的各种娱乐场所,特别是美丫丫和千金楼,中原王朝食不厌精的饮食方式,把这三个西域来的土包子震得一愣一愣的,纷纷夸赞李保深得美食之三昧。

    至于风月场所,虽说李保这个梨园使乃是长安城中大部分妓院的幕后老板,但是此时的吉王爷还是个小男孩,是以这种只能干瞪眼过眼瘾的“美差”,李保基本都是敬谢不敏了,指派了张清平等人代劳了,他还是回宫中和铃儿起腻更好些。

    正当李保为了招待西域三人组,费劲心思的时候,一个胡人找上门来了。

    ps:貌似我又食言了,今日只好一更了,明晚坚决2更。

第一百一十三章 联合商团(上)() 
九月初,秋日的干爽中夹杂着一丝夏老虎的酷热,千金楼的三楼包房内,众人在座,席上做的无一不是长安城中的巨商富贾。/

    这间筵席的主位是空着的,众人都很高兴,大家都有着相同的来历,大都是来自西域的胡人苗裔。如今时间长的,已经在大唐绵延了好几代人,短的也在长安生活了几十年的时间。

    众人现在都对着一个穿着朴素的胡人很是客气,那胡人对着众人的恭维很是拘谨,毕竟平日里交集不多,实在很难有共同语言。

    若是六郎君在此,一定可以游刃有余的应付这些人。史康安如是想着,看着众人谄笑的面容,史康安很是感慨。

    从前没有认识六郎君之前,自己只是一个落魄的穷乐师,整日里为了养活一家人而奔忙。虽说自己和幼妹都在教坊司内任职,可是自己兄妹俩的月俸,也只能勉强养活一家老小。

    但是认识了六郎君后,自己真是时来运转了,不光六郎君任命自己当了乐声第一曹的音声博士,而且还有很多商贾经常到自己家中拜访探望。

    因为起身寒微,史康安和众人的交往很是顺遂。但是在交谈中,那些商贾都是或多或少的往六郎君身上引,然后每次来都是大包小包的礼品赠送给自己。

    起初他都是婉拒的,后来实在是婉拒不了了,再加上教坊司内同僚的交好巴结,他的心态慢慢变化了。如今的内教坊司第一曹音声博士史康安早已经不再是昔日那个为了一口吃食困窘不已的落魄乐师了。

    收受一些礼物也变得心安理得,毕竟他们所来只不过是为了通过自己走走六郎君的路子。六郎君那是什么人,岂是这些小商小贾相见就能见,于是他一边收礼,一边敷衍塞责请托的人们。

    月前突然有个大商贾前来拜访自己,当知道这个拜访自己的大商贾乃是名震长安的康彬的时候,史康安吓了一跳。

    要知道这个康彬乃是一个传奇人物,从十六岁时候开始掌舵康氏的“柜坊”业务。凭借他的手腕和才智,交接权贵,愣是把一个小小的柜坊做成了西市内顶级的柜坊。康氏柜坊发行的飞钱基本可以通行全国,康彬也因此成了一个腰缠万贯的大胡商。

    康彬为人很是慷慨豪爽,时常接济胡裔族人,是以在胡人中的名声很是不错。其中有个叫做米亮的胡人,本事不大,但是有个辨识珠玉的本事。受到康彬接济很是感激,总想要回报,于是一日米亮跑到康彬家中告诉他崇贤坊有个房子要出售,只要二百贯。

    这个房子没什么稀奇,但是这所房子里有一个洗衣的捣衣砧,其中乃是于阗美玉,房主不识珍宝,是以整个房子一起打包出售。米亮让康彬速速出手买下这所房子,进而得到美玉。

    康彬出手买下房子后,找到工匠破出美玉,得钱十数万贯,当然康彬也没有亏待米亮。至此康彬联合其他胡商共组商队,来往西域贩卖丝绸瓷器获利甚丰逐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