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晚唐新气象-第9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子,若是那样,咱们费心把他救出来,他日后还是会投入西门家或者韩家的门下的。”

    胡三宝听了李保的分析,嘿嘿一笑,接着道:“郎君素日里如此睿智,不想今日却也有这想不到的时候。”

    李保看到他臭屁的样子,气的牙痒痒,心中思虑胡三宝说的,想了好一会,突然灵光一闪,对着胡三宝笑道:“好小子,原来你打的是这个使职的主意啊。”

    胡三宝立刻接口道:“看来郎君也想到了,咱们之所以一直受制于宦官大佬,就是因为咱们手中没有军权。只要咱们掌握了此军,日后就不用事事都要看西门和韩家的脸色了。”

    “是的,三儿没想到你自从开始金銮卫的职事,进步的很快!古人说,‘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你就是活生生的例子啊!”

    “郎君谬赞了!”胡三宝一边谦虚着,一边挠了挠头。

    “嗯,我知道该怎么做了。你去咸宁殿那边禀报,今日晚膳时我要去觐见大人。”李保说完,胡三宝就应诺而去。

    李保叫来惠娘,让她吩咐厨房的巧娘,好好准备几样菜蔬,晚上要去给官家进献。惠娘领命而去,李保又叫来富海,让他把半月前就造好的手摇风扇取出来备用。

    等到了晚膳时间,李保吩咐宫人和胡三宝带着食盒和他研制好的手摇风扇,一起带过去给李漼进献。

    一行数人,李保坐着轿辇,如今他的地位非比寻常了,就没必要再低调了。到了十六宅大门口,韩全诲笑脸相送。李保对这个识时务的宦官观感不错。就和他嘻哈了几句,然后径直往大明宫而去。

    到了咸宁殿门口,刘季述此时面对李保也没了往日的狂傲,立刻满脸堆笑,亲热的对着李保道:“大王来了,快请进去,官家在等着呢。不知道大王今日带了什么好菜品给官家享用?”

    李保对这厮也不甚搭理,只是淡淡道:“嗯,没有新菜品但都是大人喜爱吃的。这个东西你别动,别弄坏了,让我的内侍拿着就行。”

    刘季述脸上一阵尴尬,但也不敢说什么,如今他的义父已经致仕了,他还能在官家面前当值,还是官家看在义父的面子。如今他刘氏一族在宫中早没了往日的显赫,是以一直都在夹着尾巴做人。

    今日李保前来,刘季述知道是为了何事,也想趁此机会,能够缓和同李保的关系。于是刘季述低声对李保道:“大王,官家最近对于韦殷裕一事极为烦闷,另外对于吴使君的事情,更是恼怒。”

    李保听了刘季述的话,心道:这厮脸皮真厚,面对自己放得下身段,是个人才。无怪日后能够得任显职。

    李保对于刘季述的未来所知甚少,只知道他日后能够跻身宦官四贵级别,但是其他的事情,就不怎么了解了。若是李保知道这厮后来差点弄死了昭宗李晔,李保此时却不会如此轻慢他了。

    李保对着这个日后的大宦官的卖好,也不太领情,只是淡淡的说了句,“我知道了。”然后带着胡三宝进到咸宁殿中。

    李漼今日的面色不是太好,看到李保进来,面露喜色。挥手免去了李保的礼节,让他在殿中就坐。

    刘季述忙把李保带来的饭菜放在李漼的御案上,然后又由另一个生面孔的宦官,逐个试菜,然后二人带着其他的内侍退出了咸宁殿。

    李保让胡三宝把手摇风扇放在李漼身侧的矮桌上,然后指着这个风扇道:“大人请看此风扇,这是保做出来献给大人消暑用的。”

    李漼一看这个物件,乃是一个四方的盒子,盒子一面有个手柄,上面立着一个杆子,杆子上有三个扇叶。忙问道:“这风扇怎么用,又如何来消暑?”

    李保忙上前去,对着李漼道:“大人请看,只要摇动此手柄,就能带动这个轮轴和扇叶转动了。扇叶一转动,就能有风了。”

    李保说着,手上也不闲着,转动起手柄来,扇叶转动,阵阵香风就吹向了李漼。李漼嗅了嗅鼻子,喜道:“嗯,真香!不光香,还有风。六郎巧思,常人难及啊!这风扇是怎么做成的?快告诉朕。”

    李保对着李漼道:“大人莫要谬赞了,保想起夏日暑热,于是依照轮轴传动,从而研发出了这个风扇,如今还不算太热,大人让一个宫人在卧榻边上摇动,肯定凉爽异常,若是到了盛夏,就让宫人把风扇放在大冰缸一侧,再摇动风扇就能把冷风吹向大人,更是舒爽!”

    李漼一听,当即喜不自胜,道:“六郎竟然如此博学,不光懂得饮食歌舞,还精通机关之术,朕都不知道,还有什么是你不懂得?”

    李保忙打个哈哈道:“大人谬赞了,比如这治国理政,保就不懂得,也不想懂得。看到大人每日都为国事操/劳,保心内甚急,于是让厨下做了大人最爱吃的菜品,来进献给大人。”

    李漼看到李保如此疼惜自己,心内甚是感动。但是又想到,近日韦殷裕的叩阙事件,着实有点难办,他面上的愁容又起来了,忍不住叹了口气。

    李保看到此处,立刻关切的问道:“大人为何叹气啊,不要闷在心里,保虽然愚钝,或许可帮大人分担一二。”

    李漼听了李保的话,想起他年前劝谏自己,说的用贪官那个典故。虽然当日六郎说他是从典籍中看来的,但是自己问过了翰林学士后,方知道那只是六郎的托辞,但是也从这个典故里面看出六郎在政事见解上的不凡。而且前不久抓捕杨氏一族,六郎也是起了很大的作用。

    于是李漼就把韦殷裕叩阙事件说了一遍,李保听了以后,装摸做样的闻到:“大人为难在哪里呢?”

    李漼也不隐瞒,就一指外朝的一众官员的劝谏的奏章道:“这里面大多都是劝谏朕不要责罚这韦殷裕,还有的竟敢指摘朕宠幸外戚,如若不改,必定是亡国昏君之属”

    李漼说这些奏折的时候,咬牙切齿。看得出他对那些文官是极为不屑的,但这些文官却从不惧怕皇帝的权威,总是以指责皇帝作为成名的捷径。

    李保忙说道:“大人勿要动怒,这些文官整日所想的不外就是语不惊人死不休,大人若是与他们计较,不正遂了他们的愿,助他们成名罢了。”

    李漼一听李保的话,登时说到他心坎里去了,于是道:“六郎所言极合朕心。正是如此,但是这韦殷裕如此可恶,居然擂动登闻鼓,真以为朕不敢杀他吗?”

    李保是知道李漼的脾气的,若是逆他意而行,他就会有极强的逆反心理,他如今已经四十多岁了,但是心理还和一个中二少年差不多。于是他道:“大人既然此子想以此成名,咱们偏不遂他的愿,就把他远远打发了,眼不见心不烦,如何?”

    李漼听了李保的话,心中大卫意动。但是转念想起郭淑妃,不免有些迟疑。

    李保知道李漼的难处,于是继续说道:“只要大人让他韦殷裕走的远远的,想那崖州之属,瘴气重重山高路远的,这韦殷裕家中不算富裕,仅这远途赴任就能叫他家破人亡了,再说他的身子本不康健,能不能到任还是两说呢。”

    李漼一听,立刻没了顾虑,于是喜道:“嗯,就如六郎所言,朕就派他到崖州担任教谕。不得宣召终身不得返京。”

    听完了李漼的宣判,李保心道:“韦司业,保只能帮你到这里了,至于你能不能活命,就看你的造化了,比之原来的超级灭族,这个结果可要好太多了。”

    说完了韦殷裕,李保接着对李漼道:“大人打算如何处治吴使君呢?”

    李保话一说完,李漼的脸色登时就变了。

    ps:今日暂且更一章,第二章我再码码看,不行就明晚再发。

第一百零七章 是时候掌握点军权了(下)() 
李保看着李漼的脸色,心道:此时要想劝动李漼,必须能找到一个站的住的理由。

    于是李保立刻笑着道:“大人且不要发怒,这吴使君之所以放那韦殷裕进宫,乃是因为他心中有正义,并且觉得郭使君也太过分了。”

    “这杨公庆毕竟和吴使君共事那么多年,总有点香火情的。而且郭作坊使伙同杨公庆的义子杨思光那厮共同强取杨公庆的家财,把杨夫人韦氏欺压的那么厉害。他们气不过也是正常的,就连泥人也有三分土气呢,大人说是不是?”

    李漼听了以后,脸色稍霁。开口道:“这么说来,这吴一品还是个重情重义之人?”

    李保看李漼被自己说动了,于是立刻趁热打铁道:“大人明见万里,这吴使君的确是个忠义两全的人,但他如此做法也确实有点失却考虑了。”

    李漼踌躇道:“既然如此,这吴一品也算是情有可原。但这吴一品此次这样做,一是不符合他閤门使的本分,二是郭淑妃对此事十分着恼,不处治他实在难以安抚郭淑妃。”

    李保心中大乐,听到李漼如此说,他立刻接口道:“大人此次要处治吴使君,这是应有之义,但是要如何处治他,必须要有个章程,不然恐怕朝中的官员又要聒噪了。”

    李漼一听,这正是他担心的,朝中官员都是同情韦殷裕的,从那些奏章就能看出来了,自己虽然能够弹压他们,但是能压得一时,压不得长久。

    另外这吴一品乃是内侍省的内常侍,虽然长久以来,不是太显要,但是在宫中也是很有些人脉的。此次处治他,恐怕不能够太重,若是太重,只怕又要引的中官异动了。

    所以李漼看向李保,试探的道:“六郎觉得该如何处治这吴一品呢?”

    李保当即说道:“大人,对于吴使君,肯定要处罚,毕竟他做错了事情,也要给郭淑妃交代。至于处罚的轻重,就要看大人的意思了。保觉得这閤门使吴一品就不适宜再任了,不如大人给他换个其他的职事。”

    李漼沉吟道:“吴一品乃是宫中的老人了,人脉资历俱全,若是给他换个职事,一时半会还真不好确定啊。”

    李保这时候还真不好插话,如是再让李漼有了疑心,反而不好。于是他低头不语,靜等李漼的圣断了。

    李漼想了好一会,才抬起头来,说道:“这宫中适合吴一品的职事,如今只剩下,宣徽院的北院使,桥陵使,飞龙使还有闲厩使这四个职位了。”

    李保一听,马上接口道:“吴一品本来就是宣徽院北院使来的,况且此职和閤门使没什么区别,不好给郭淑妃交代。桥陵使和闲厩使都是清闲的职事,怕是不适合吴一品这样的资历。剩下的就是飞龙使了。”

    “飞龙使?让他担任飞龙使,怕是不妥吧?”李漼迟疑道。

    飞龙使乃是晚唐宫廷中北司中除去神策军左右中尉外,唯一的一个军职了。这一职位手下领有一只军队…飞龙军。飞龙军的编制人数不多,只有一千多人,但是这支军队却是骑兵部队。同时飞龙使还管控着晚唐长安城中的军马供应。

    这个职位含金量也是很高的,原来的历史上杨复恭这个大权阉就是从飞龙使任上上调宣徽院使然后升任枢密使的。再到后来,挤掉田令孜,成了左右皇位继承的大权阉。

    飞龙使管控军马的职责来自于闲厩使,原来大唐从成立之初,承袭隋制,国家的军马培育和管控都是在太仆寺的,但是中唐后闲厩使慢慢就把太仆寺的职能给抢占过来了,再到了中晚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