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晚唐新气象-第32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嗯。”

    谈到这里,两个人很有默契的沉默了,到底是谁想要谋害官家呢?

    郑畋想了一会后,他轻声道:“你怀疑谁?”

    “某自然没胆子去怀疑谁,某只能把某看到的告诉给郑相公,若是郑相公想到了什么,可要一定要告诉某啊。”

    “说说看吧。”

    “今日早间,寿王进宫了,他和官家两人斗了会鹅,然后寿王又和官家聊了会就告辞了。”

    “寿王?”

    那个年少聪慧的寿王怎么突然想起去谋害官家了?郑畋一脸的不解,不过他知道这个刘新一定不会把所有的事情都告诉自己,那他说的这些事情若是真的,那么这个寿王的嫌疑就会很大,但是他说的是真的吗?

    郑畋不知道他该不该相信眼前这个白面的宦官。不过他又没理由不相信他,毕竟秦王和自己的郑家此时已经是姻亲了。他们跟随李保,自己郑家也是在和李保合作,双方有着共同的利益,他们没理由欺骗自己。

    不过他更想知道这个刘新没说完的话是什么,不过看样子这个刘新是不打算给自己说实话了。

    那么他把这个消息透露给自己的目的又是什么?难道他们的目标就是寿王?

    郑畋心中思绪万千,但是却抓不到任何头绪,是以他有些急躁起来,不过刘新却很满意,毕竟自己的任务完成了。

    刘新喝完了杯中的茶汤后,起身对着郑畋行了个礼,立刻告辞了。

    郑畋没有理会刘新,他茫然的坐到了坐榻上,此时的他和刚才闲坐品茗的悠然自得早已经不同。

    郑畋思来想去,终于确定这个刘新跑来同自己说这些话乃是想让自己去对付寿王。那么想到这里郑畋心中的想法更加活跃起来。他们想要自己去对付寿王,那么接下来寿王在朝臣中的名望即刻就会下降。

    这件事没有太严重的后果,也没有太大的伤亡,所以这件事看起来很像是一个阴谋。到底是谁在布置,郑畋想都没想就可以确定耍计谋的这个人很可能是一直窝在昔日张议潮太尉府的那个小宦官胡三宝。

    他是金銮卫的镇抚使,为主子分忧乃是他分内的事情,因此他们想要除掉寿王或者毁掉寿王都很轻松,但是他们此番却来找自己,那说明

    (本章未完,请翻页)

    他们生怕此举惹怒了李保,所以想要自己来为他们做枪使啊。

    明白了前因后果后,郑畋又陷入了沉思当中,他很为难,到底该不该入彀还是说不理不睬,任凭他们折腾,但是最终郑畋还是战胜了私欲,他觉定当这杆枪,为李保打开前进的道路。

    是以第二日郑畋发动手下的官员集中进谏,谏议寿王谋害官家,当严惩不贷。

    皇帝李儇因为落水感染了风寒后,在长达一个月的时间里不再出现在朝堂上,对于官员的奏章他也采取了不闻不问的态度。

    倒是十六王宅内的寿王却是坐不住了,他早就听到了风声,但是他也无计可施,太极宫内全都由宦官们把守,他如今已经进不去了。

    而朝中的官员不依不饶的继续指责寿王谋逆,谏议把寿王收监宗正寺,严密审问。

    李杰听到这些消息后,气的大怒整日打骂宫人,而他身边的首领官宦凌钢则是十分聪明的躲出去了。他的理由则是出去为寿王打听消息,其实这厮乃是借机出宫游玩了。

    李杰满心期望凌钢能够给他带回好消息,但是他最终却是失望了。这个凌钢居然学会哄骗自己了。但是他此时又不敢同凌钢撕破脸了,因为他此时如同过街老鼠,人人喊打,他不得不倚重凌钢,毕竟他在宫中的自由度比自己高多了。

    凌钢出去宫外也不是白玩的,他在游玩的过程中伺机去了亲仁坊的太尉府,并在府中同胡三宝密谋许久之后,方才晃悠悠的回到了十六王宅中。

    没有理会心浮气躁的寿王,他慢悠悠的回到了房间,然后躺下睡大觉了。

    不过他没有立刻睡着,因为他的心中装着事情。金銮卫镇抚使胡三宝已经给他许下承诺了,这件事之后,立刻让他加入金銮卫,并且答应给他一个大旗校尉的官职。

    想到自己不久之后就能成为令人羡慕嫉妒恨的金銮卫,凌钢更加自得了。至于寿王李杰他早就不在乎了,当年自己在鬼门关转了一圈之后,他立刻想明白了一个道理,人不为己天诛地灭。这个时节要想活得好,就必须得早出手,并且他还为这件事担着那么大的秘密呢。

    是以没过多久他就在安静祥和的气氛中悠悠睡去,并且还做了个升官发财的美梦。

    而此时的李保则是在睡梦中不自觉的打了个喷嚏,吓得谁在一侧的青岚立刻紧张的张开了眼睛,盯着李保看了一阵后,确认他没有伤风后,方才再次睡去。

    三月的长安在一片阴霾之中,慢慢迎来了文德元年,皇帝改元或许是在昭示着什么,不过又有几人能够明了?

    (本章完)

第三百九十二章 内外博弈() 
第三百九十二章长安的天空

    文徳元年(公元888年)改元来的比往年要晚一些。那是因为皇帝因为落水受了惊吓,精神状态,再加上这些年东奔西走担惊受怕落下了病根,如今受了惊吓隐疾爆发。是以宫中的内长侍们谏言改元,为皇帝冲喜并以此祈求新年新气象。

    但是改元并没有能为皇帝带来好运,皇帝的病情反而更重了。同时内常侍们和政事堂的相公们也因为皇帝的病情而紧张起来。同时针对此次导致皇帝落水的调查活动也立刻提上了诸位高官的案头。

    这件事本应该是皇帝点头是否开展调查,但是如今皇帝缠绵病榻无法理事。所以各位高官们就越俎代庖的开始会议了。

    内外大臣同时在一起开会的时候并不多,虽然各位高官都是经常一起上朝但是他们分属不同集团利益冲突是以交集并不多。

    自咸通朝以来内外大臣在皇城之内的地位已经开始了不平衡,宦官在皇城之内的地位与话语权也是越来越重,但是到了僖宗一朝后这种情况发生了转变。

    由于秦王李保的异军突起使得长安城内内外大臣之间的平衡再次恢复了对等。是以此时以政事堂杨严、郑畋为首的外臣在诸多内常侍面前底气十足。

    而以神策军左右中尉西门匡范、吴一品以及枢密院左右使田令禹、牛思勖,閤门使刘季述宣徽院南北院使西门思恭、韩复渠等人齐集皇城政事堂内。

    众人齐集就此次皇帝落水事件展开正式的商谈。不过杨严、郑畋都没有开口反而是新任礼部侍郎的赵志钊先开口了。他一开口就把皇帝落水事件定性为阴谋事件。同时他还有意无意的点出寿王李杰和这件事有着莫大的关系。

    赵志钊的话一说完,众人就开始了交头接耳的议论起来,不过吴一品却是保持了沉默。

    吴一品这些年来虽然官职越升越高但是这些年来他也越来越认识到秦王李保的厉害。一个深宫皇子到了今日已经成了足以动摇整个天下的人物。天下藩镇何其多但是真正能够左右天下形式的却真不多。

    西门匡范兄弟因为田令孜的身亡他们的权柄也渐渐加重,这些年来长安城内他们的话语权也越来越重但是他们却没能攀上秦王李保的关系。

    反倒是閤门使刘季述这些年来一直都在跟秦王李保手下的胡三宝联系。吴一品虽然担任了神策军中尉,但是如今长安城内的神策军只剩下一个空架子了,自从田令孜身死神策军的编制一直没有招募新兵。

    同时长安城内的驻军全都是威远军,而威远军的指挥使都是杨严和郑畋的人,他们说话有底气的原因就在于比。

    这次召开会议的原因就是由于皇帝因为意外落水是否追查而召开的。但是赵志钊近年来一直都以秦王心腹自居。他刚才一番话已经表明了态度,如今以政事堂三位相公

    (本章未完,请翻页)

    的来为此事站台,那这件事情基本已经可以断定乃是出于秦王的授意了。

    这个时候以秦王李保的实力和威望想要整到十六王宅的小小寿王,是不是有点杀鸡用牛刀了?

    吴一品想到这里他隐隐感觉到了隐藏在这件事之中的一丝蹊跷,难道这不是秦王李保的意思,而是这些人想要讨秦王的欢心而特意整出来的这出?

    吴一品盯着闭目养神的郑畋还有一直都在和赵志钊商议的杨严,吴一品又有点不确定了,毕竟猜测只能是猜测并不能改变事情的本质。若是自己猜测错误那时候就是吴一品自断生路了。秦王李保只要一声令下他吴一品的官职立刻就会不保了。他吴一品这些年来能够步步高升就是依靠他的左右逢源。

    如今内臣们没有了神策军这一依仗,他们就成了砧板上的肉,要杀要砍都是随别人高兴不高兴了。吴一品在皇城中混了一辈子,他可不想临老突然成了仰人鼻息过日子的软脚虫。

    自己如今不管如何也是神策军中尉,右六军观军容使。这个职位已经是内官的顶峰了,秦王再怎么强横也不能在皇城内这般霸道。

    皇城内自由皇城的规矩,秦王也不能免俗,是以吴一品想到这里后立刻打定了主意。作为内常侍之首的吴一品轻轻的咳嗽了一声。

    这声咳嗽虽然轻但是却把方才嗡嗡声不停歇的政事堂引起了极大的关注。其他几位内常侍立刻交换了眼色,他们都心领神会了。

    同时一直闭目养神的郑畋也睁开眼,看着几位内常侍的眼神交流。他立刻露出了意味深长的笑意。

    吴一品和其他几位内常侍达成一致后立刻开口道:“诸位同僚此刻应该都已经知道了,此次官家落水,实在是我大唐之不幸也,某也深感遗憾。同时官家龙体欠安,诸位同僚为官家的健康感到忧心也是正常。但是方才赵相公话中的意思,寿王乃是这件事的幕后黑手,这个猜想不知道对不对,但是某作为大唐的官员同时是皇城内常侍,某也有些自己的想法,寿王乃是官家同母共胞的至亲兄弟,怎么能去谋害官家?”

    吴一品话音一落,西门匡范和西门思恭两兄弟立刻就点头称是,田令禹和宣徽北院使韩复渠则是保持沉默,而作为閤门使的刘季述立刻反讥道:“若按照吴中尉的说法古往今来那么多为了皇权争权夺利的史实都是假的了?某虽然学识浅薄但也知道本朝太宗则天圣后两位明君为了大唐皇权的延续不惜以诛杀至亲而名留史册。如若不然某等大唐能有三百年的江山鼎盛,万邦来朝?”

    刘季述的反讥想当犀利,但是他举的例子却不恰当。太宗杀兄诛弟,则天圣后则是为了皇位不惜逼死嫡子。并且阴谋诡计方才当了十余年大周的女皇帝。

    虽然不恰当但是话中的意思却到位了,你吴一品说寿王乃是顾念亲情的好兄弟,但是大家都知道这

    (本章未完,请翻页)

    亲情在皇城内只是一个笑谈。

    翻遍史书每一位名留青史的明君圣帝无一不是心黑手辣之辈,并且他们都是以功业为重,亲情人伦在他们眼中绝对是一些可有可无的东西。

    而寿王人品如何,众人都是知道的,寿王虽然长的器宇轩昂但是他的个性却是有点刚愎自用,性格不甚坚韧。

    众人之所以认为寿王不堪重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