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晚唐新气象-第26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最终无奈的渭州军士只好用一些毡毯作为护腿用绳索挤在腿上,借以抵御高原的严寒。这种绑腿的方式最终还是被吐蕃人学了去,并在以后的历史中慢慢成了吐蕃人的习俗而代代流传,这是当时渭州军士们怎么也不会想到的。

    入吐蕃作战的兵士都是经过挑选的,他们战斗力强,纪律也好,对于渭州最为忠诚,但是对于吐蕃人的“狗咬狗”战争,他们都是不理解的,但是他们最为敬爱的吉王下了命令。他们不得不遵守,和那些吐蕃蛮子一起同甘共苦讨伐其他不服气的吐蕃蛮子。

    李保在命令属下入藏之时,特地命令了跟随他最早的杨干杨柳哥俩作为入藏部队的带队长官,并把他的命令和苦心下达给了他们,并让他们携带火炮作为战略力量协助欧松赞普的手下攻克坚城和强敌,另外还需要面对严苛的自然环境。

    入藏部队一个营五百人的队伍已经是渭州军中最为精锐的队伍了,但是到了高原上还是遭受了不小的损失,刚刚入藏就有十多个士兵永远的离开了人世,随着战斗的进行还有行军这支部队又陆续有近百人永远的留在了高原上。

    李保得知入藏部队的事迹后就把入藏的重要性/交代给了李可及,并让他安排文工团去做宣传入藏牺牲的队员们的高尚情操和为了渭州军的发展壮大所作的重大牺牲。

    另外李保还特地为这支部队题写了入藏部队的番号―风火军,其意思就是寒风中的不灭的火焰,象征着灼灼的生命力还有坚韧不拔顽强的意志!

    这支由神武帝书写番号的部队,日后就是威震世界的“神机营”的前身,并且也为渭州军旗下的嫡系军队番号取名树立了的固定格式,所有的军队都以风字开头。

    正当吐蕃境内的讨逆战争如火如荼之际,大唐的都城长安城也迎来久违的大唐皇帝李儇以及大唐的朝臣大返乡浪潮。

    绵延十多年的王、黄匪乱终于在中和四年六月划上了一个句号,占据东、西二都并称帝的黄巢在内外藩镇势力以及光环加持的李克用的围攻下最终兵败身死。而他的儿子黄皓则带领着一只残军狼狈而逃,已经翻不起什么大浪了。

    从中和五年正月就开始的大返乡浪潮直到三月底皇帝的车驾到达了凤翔。

    二月初李保在得到消息后从吐蕃出发到了三月中旬的时候才赶到渭州,他在凤翔行宫见到了特地等候他的皇帝李儇。见了一面,兄弟相见分为热情,但是现实的问题两人极为默契的没有提起。

    如今作为盘踞长安西北的大军阀李保,和形同囚犯的皇帝李儇兄弟二人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把不过日渐成熟的李儇却很是乐观,李保请求皇帝在凤翔待一段时间。让朝臣们可以先行返还长安预作准备皇帝回銮。

    而作为回京先遣使,比皇帝先走一步的大太监田令孜返京后看着满目疮痍的长安城心中烦闷难耐,而比乱糟糟的长安更让田令孜烦闷的是他的中尉府更加残破不堪。

    看到这处处残破的场景,田令孜更加感到了缺钱的苦楚。在蜀中四年来,虽然各地藩镇进贡源源不断通过渭州控制的山南西道运送进来。

    可是渭州十分可恶每次藩镇进贡的贡赋渭州都要课税。每次抽税三成,闲困在蜀中的田令孜之所以敢怒不敢言闷头吃下暗亏,主要是因为渭州军战力太过强劲,他是打不过啊!

    如今田令孜回到长安,又有了大权在握的感觉,可恶的吉王李保,一定要把他打败,可是要打败强劲的渭州军谈何容易?以前自己一再被李保欺负,主要还是因为他,手里没有能战之兵,过去四年他在蜀中练出的精兵战力很强,比长安的富贵兵神策军强多了。

    现在回到长安没了渭州的钳制,田令孜找到往日大权在握的感觉,他打定主意还得大练精兵。不过要练兵就得有钱,他田中尉位及人臣但是钱的来源却少之又少。

    李保主导的山河社早已经让他退股了,再说大唐刚刚剿灭了黄巢匪患,各地生灵涂炭破坏严重,贡赋一时半会是没希望了,高骈又给他闹翻了,岭南广州的海贸没个三五年难以恢复旧观。

    万般无奈的田中尉只得自己想办法去找钱了,所以田令孜召集他的狗头军师们一伙人再次集聚田令孜的中尉府中,商量筹钱大计。

    虽然作为谋士就是要为主公分愁解忧,但是面对大唐如今惨淡的局面,他们也都是愁云满面,他们心中都明白如今找钱最难,可自己作为谋士该怎么给主公交差呢?

    李光最善揣摩田令孜的心意,他也知道田令孜为缺钱而发愁。他思虑良久,进而眼珠一转计上心来。

    李光嘿嘿一笑,对着田令孜道:“中尉不要忧心这想弄钱也很简单,只要中尉说服官家下几道敕旨。”

    “哦,李大朗有何妙计,不妨说出来给某参详参详。”田令孜高兴的道。

    “要说这现如今来钱快的营生还是盐铁,只要咱们手上有了盐铁这钱不就滚滚来了嘛。”李光献计道。

    “盐铁来钱快,谁不知道,但是这如今朝廷的盐铁转运使早已收回,可是各地遭遇匪乱,那些贡赋哪里那么容易运来京中,再说苦等各道的进献也是远水解不了近渴啊。官家还在凤翔没回来呢。”

    说话的是田令孜另一个智囊,他叫做谢一烈,是个落魄的秀才,跟在田令孜身边也有许久了早就看不惯李光的做派,今日抓到机会他怎能放过,所以立刻接口反驳李光的计策。

    李光看着谢一烈,轻蔑的一笑继续道:“中尉放心,某方才所说的要官家下几道敕旨的奥秘就在这里。山南东道,淮南道等地一时半会是指不上了,不过这京城左近的产盐地还是有的啊。”

    李光说到这里,田令孜迟疑道:“大朗说的是王重荣那厮手下的解县内两座盐池?”

    “正是,中尉那盐池每年所产不下数万车,所获利润更是丰厚,再加上王重荣这厮对中尉一向不恭,咱们这次正好把那厮换到别镇去,换个心向中尉的,这解县的盐池不就是中尉的囊中之物了嘛。”

    “好!哈哈,关键之时还是李大郎最得某心,好,来人速速派人去凤翔请旨!”(。。 )

第三百一十七章 作死的田令孜(下)() 
中和五年(公元885年)四月初的时候,还都的大唐皇帝在田令孜的教唆下颁布诏令,改元光启元年。

    另因神策军左军中尉、晋国公田令孜夸大首先建议皇帝幸蜀避难,收传国宝以及唐朝历代帝王的真容,并自散家财搞劳将士;运筹帷幄,决胜千里,在保卫大唐剿灭黄巢匪乱中起了决定性的作用,皇帝听从宰相以及藩镇节度使所请,任命田令孜为十军及十二军观军容使、晋国公。

    不久之后,皇帝又下诏令:为筹措国帑,决定把河中镇解县安邑两地的盐池收归国有,并任命神策军中尉、晋国公、十军兼十二军观军容使田令孜为榷盐使,负责两地榷盐职事。

    诏令一出,河中节度使王重荣立刻上书皇帝,此事不妥。

    王大节度使并在奏章中说明河中镇自设立以来,镇中盐池乃是河中赖以维持的支柱产业,且盐池所产不多,况且每年都给长安进献三千车盐。

    若是中枢把盐池收归国有,河中镇将无以为继了,王节度使并在奏章末尾含蓄的指出此事乃是有奸人作祟,他还承诺若是皇帝不好说,他可以带兵进京锄奸。

    ding点小说,。。o

    这奸人是谁,明眼人一看就知道是在说谁,所以田令孜看到王重荣的奏章后,气的大骂这王重荣混账。

    不过这解县和安邑的盐池还在王重荣手上,看他的这个架势是不打算乖乖听话了。河中的兵峰也很强势,他不甘心上交,田令孜还真拿他没办法,所以田令孜再次召集狗头军师们商议对策。

    李光看到主公又犯难了,他立刻凑上来说道:“使君不要烦忧,此事好办,既然他不听话,就换掉他啊,反正官家最听使君的了。”

    田令孜看了李光一眼,“你以为官家如今那么好说话了,他如今也不知从哪来的底气,某说的话,十句他能听进两句就算好的了。再说那个王重荣手上握有重兵,再说他对朝廷甚是恭敬,咱们又没有他的什么把柄怕是不好换他。”

    谢一烈一看这李光吃瘪,他立刻来了劲头,对着田令孜道:“田使君勿忧,既然他不识抬举,咱们可以派人找他的把柄啊。”

    田令孜转过身来看着谢一烈道:“你是说?”

    “十六郎不是还在河中做监军吗,要找王重荣的把柄,这个十六郎他肯定知道的。只要田使君一个命令,还不是顺手的事情啊。”谢一烈笑着说道。

    谢一烈说的十六郎乃是田令孜的养子田匡佑,田令孜自从发迹以来,投靠他的太监不计其数,所以田大太监来者不拒,统统收为义子。

    后来田令孜为了藩镇能够准时把贡赋进献到蜀中,所以他把他的养子们统统派了出去。田匡佑就是河中的监军使。

    田令孜一听在理,于是立即给在河中的田匡佑写信,让他找王重荣的把柄。

    谢一烈转了转眼珠,然后继续对着田令孜恭声道:“某这里还有一策,可助使君高枕无忧。”

    谢一烈的这句话立刻把田令孜的注意力吸引了过来,他平日里并不显山露水,李光以前一直都躲在蜀中避祸,后来他的儿子李德全给田令孜办事得力,所以他才能再跟着田令孜身边。他一直都想好好表现,今日这个酸腐的谢秀才不知是怎么了,居然连上两计。他心中更是焦急,不知道这厮要献上什么主意,所以他赶紧盯着那个身量不高的谢一烈。

    田令孜也不说话,他只是对着谢一烈点了点头。

    谢一烈得到允许,立刻眉开眼笑的说道:“这一计就是那吉王李保曾在长安发行过纸币啊,既然他如今躲在渭州不回长安,而咱们如今处处缺钱,不若咱们自己印制纸币,届时”

    谢一烈话音未落,李光立刻大声喊道:“好,如此一来咱们就算那河中的盐池一时半会收不回田使君手中也不会缺钱了啊。”

    谢一烈恼怒的看了那李光一眼,但是那厮居然毫不理会他那杀人的目光,只是一个劲的看着田令孜。

    田令孜听到谢一烈说到“自己印纸币”五个字的时候,他的心就立刻激动了起来,哎呀自己怎么想不到这个的呢?

    “哈哈,义茂说的好,嗯,只要咱们自己印制飞钱,那么咱们想印多少就印多少,也不需要看那些强横藩镇的眼色了。嗯,义茂待会去账房支百贯钱,作为你进献这条计策的赏赐。”

    谢一烈一听立刻喜滋滋的站起身来,丝毫不顾李光那嫉恨的目光,对着田令孜躬身下拜。“感谢田使君赏!”

    于是在四月底的时候,朝廷下诏为了缓解长安钱帛短少的弊端,户部重新发行“飞钱”,此版“飞钱”为大唐官方唯一认定的,其他时期的“飞钱”全数作废。

    此诏一出,大唐都城长安城内立即民意沸腾,富商小民纷纷到长安县和万年县及京兆府内请愿,但是官府的差役却绝不妥协,请愿的民众尽数抓捕起来。

    继而朝廷继续下诏斥责河中节度使王重荣为臣不思报效朝廷,且不能为国解忧,着王重荣调任泰宁节度大使,泰宁节度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