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截教之火灵门徒-第3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好了好了,我还有杂事要忙,你们年轻人先出去交流吧!”

    荀况下了逐客令,孟轲几人就要告辞离去,苏秦张仪两人却喊住孟轲三人:“三位贤兄,我们师兄弟初来乍到,能否带我们四处去走一圈如何?”

    孟轲三人自无不可,几人一起告辞离去。

    荀况轻捋海下长须,微微含笑,自言自语道:“希望今天晚上能做个好梦。”手机用户请浏览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第四十九章 叹世道王室衰微 梦迷离儒者刚强() 
孟轲和李斯韩非也是初来乍到,哪里认得什么路?几个人一出大门口,就傻眼了。

    苏秦张仪哈哈一笑,也知道是自己误会了,连忙改口说道:“我师兄弟早就听说这齐国乃是列国之中最为强盛的一国,更是天下人才汇聚的地方。没料想刚刚到了这里就结识了几位,传言当真是不曾欺骗我等。相逢即是有缘,何不如一同见识一下这大国的风采?”

    为了免去尴尬这台阶已经给足了,孟轲三人自然也是就坡下驴,在这城中转悠了大半天。

    这临淄城历经数代齐王的建设,早就根基深厚,其防御和繁荣早就超出了他国的国都。

    尤其是自齐桓公称霸以来,齐国国力日渐强盛,历经三世奋发图强,又有管仲、晏子等能臣名相辅佐,更是一日千里。

    孟轲看着这早就超出诸侯规定的高大城墙,默默无语。

    今日才见到孔夫子所说的礼崩乐坏,已经到了一个怎样严峻的程度。诸国国君纷纷越矩称王,早就不把周天子放在眼里。人人只称国君的贤明,再没有人记得周天子的仁德。长此以往,复兴周礼只怕是一句空谈。

    列国之中,竟无一人思念周王室。儒生在这乱世之中,应该何去何从?

    孟轲触景生情,驻足良久。

    韩非李斯没有意识到孟轲的心思。苏秦张仪却是敏锐之极。这俩人生的一颗七窍玲珑心,善通人意,岂会不知道这儒生在想什么?

    张仪开口打破了寂静:“孟兄,我曾听说,孔夫子曾与弟子游于郊野,坐而论道。如今我等何不仿效一回?纵使不及先贤之通达,但也能促进相互之间的了解,你看如何?”

    看这城墙心有芥蒂,那就别看了,换个风景岂不是更好?苏秦张仪看出来了,这三人之中李斯虽然健谈,但不够大气;韩非不知为何沉默寡言。但这两人都以孟轲马首是瞻,所以直接问孟轲的意见。

    孟轲一听要仿效先贤,也来了兴致。此时正是阳春三月,城外正是一片欣欣向荣,正是踏青的好时候。他们也已经把城内都转了个遍,去城外看看倒也不失是一个好主意。

    众人在城外吟风和柳,席地而坐,谈论自己的生平所学。

    苏秦张仪所学驳杂,与众人都能有话题探讨。纵横一术,讲究的是因时而变,不拘泥于一隅。反驳也好,赞同也罢,重要的不是谈话的形式,而是最终能否达成自己的目标。所以纵横家最会见机行事,且能言善辩。所以几人虽然份属不同学说流派,但也能说道一块去。

    有意思的时光总是过得特别快,不知不觉已经日暮西山,几人从城外一直谈到学宫内,直到回到院子里李斯还与他们依依不舍,只好相约来日再谈。

    孟轲也确实是累了,也难怪,一群聪明人聚在一块谈论道理,自然费脑子。所以没过多久,孟轲就进入了梦乡。

    这一梦,只怕是此生难忘。

    孟轲迷迷糊糊睁开双眼,却发现自己身在一座大宅之中,再一低头,发现自己身穿的不再是母亲临行前为自己缝制的儒服,而是一身华美的衣服。身上环佩叮当,挂满了各种的宝石玉器。

    在一转头,看见同样是一身富贵的李斯正举着酒杯向自己示意:“孟兄,如今你已经是这天下间最有权势,也最有钱的人了,国君任免,百姓税收全在你一念之间,今后可要多多照顾兄弟我啊!”

    说完李斯一饮而尽,坐在高贵的马车上拥抱着美女,说不尽的穷奢极欲。

    孟轲一拍脑门,发现自己没有醒,虽然不知道为什么会变成这样,但他还是出离的愤怒,一把把身上的华服纠下,跳下九乘之车,揪住李斯的领子就往下拉。

    “孟兄,你这是怎么的了,莫非是兄弟我得罪你了么?”李斯一脸惶恐,丝毫都不敢反抗孟轲的行为。

    “君子当举止有度,岂能飘飘然而忘乎所以?九乘之车乃天子所有,国君任免是天子之权,岂可擅专?太誓曰:‘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天以百姓为耳目选拔贤能而为诸侯。是以诸侯属百姓,而非以百姓属诸侯。岂可妄言执掌天下百姓的性命?何其不仁!”

    李斯还嘟囔着:“这天下间,只要你想做的事,还有谁能阻拦的?又何必管那么多?”

    孟轲正色道:“孔夫子曾言‘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怎么能说无所畏惧?更何况,取之不以其道,吾不为也;驱之不以其道,吾不为也!”

    孟轲眼前一晃,顿时天地变幻,自己再也不是那个执掌天下权柄的大人物,而是独坐在一间破破烂烂的房子里。

    “咕噜噜!”孟轲一摸肚子,原来是自己的肚子响了。明明下午刚刚吃过,怎么会这么饿,就好像好几天没有吃过东西一样。

    再一看自己的装束,破衣烂衫,披头散发,两双手黑的跟碳一样。

    这时有一个人从外面进来,孟轲一看,原来是苏秦。

    苏秦见孟轲如此落魄,关切地问道:“孟兄,怎么许久未见既然落魄到如此的地步?如今我追随一位君王,正好有所富贵,孟兄不如一同与我辅佐于他,也好,一展胸中所学。”

    孟轲问道:“这君王是圣人吗?”

    苏秦面色难堪:“我王是性情中人,见周王室式微,欲兴兵征伐好取而代之,正是用人的时候,孟兄你就跟我走吧!”

    孟轲不理他,继续问道:“纣王可有失德,招致天怒人怨?”

    “不曾。”

    孟轲气得须发倒竖手机用户请浏览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第五十章 道心俱定磐石意 仁义齐出浩然气() 
孟轲睁开双眼,才发觉又换了一副天地,什么将军天子,什么刀兵高堂,全都不见了踪影。刚才那一幕幕的场景,就好像梦幻泡影一般,转眼即逝。

    这一晚上孟轲尽是在各种身份之间兜兜转转了,搞得他现在真真假假也分不清楚。

    而眼前又是另外一副画面。

    孟轲抬眼望去,此时自己正身处齐国城外,一望无际的田野,道路两旁杨柳依依,小溪潺潺流淌在右手边。

    自己身穿儒服,在水畔的青草地上一棵大树底下席地而坐,这场景似曾相识。

    这不正是白天自己游览过的地方吗?

    唯一不同的是,现在周围有山有水,也有偶尔经过的鸟鸣走兽,但偏偏就是一个人都没有。

    不用说日间相会的李斯等人了,就连常见的过往农夫,此时也不见一个。

    孟轲心道,今天晚上究竟是发生什么事了?如此扑朔迷离的事情,平生未逢。只是如今看来这一切还没有结束,自己恐怕还在这奇异的梦境之中。

    正在疑惑之间,忽然孟轲眼前的空间一阵扭曲,凭空冒出一个小老头来。

    这小老儿身材矮小干瘦,高不满七尺,看外面年约五旬上下。一双又浓又长的眉毛底下,藏着一双绿豆眼。鼻梁高突鼻翼宽大,一张长面配着长髯,黑的跟锅底一样,长相说不出的滑稽。

    他正站在半空中对着孟轲微笑,原本就异于常人的长相这么一调动,就显得更加怪异了。

    这恐怕也是一位奇人异士,但不知道他所为何来,不可鲁莽对待。

    孟轲心里这样想着,向那小老儿躬身行礼道:“不知道老丈所为何来?”

    那小老儿只是笑,却不回答他的问题。

    孟轲见他不言不语,也不再催促,只是静静地坐在原地,不急不恼。

    如今人为刀俎我为鱼肉,何必平白失了分寸?还不如就既来之则安之,等他想开口说话之时,自然会回答。

    小老人是有意要晾着孟轲。

    儒家门生都自诩为君子,总是吹嘘君子如何如何地在才华和道德上高人一等。

    但事实上,沽名钓誉者多,身体力行者少。

    君子不仅要观其动,更要观其静。

    动则雷厉风行,虽山高九仞,也如履平地,水深千丈亦安之若素;静则波澜不惊,不疾不徐,泰山崩于前而不变色,麋鹿兴于左而目不瞬。

    一静一动,一张一弛,方显君子本色。

    孟轲能处变不惊,确实是心性上佳之人。

    但这还不够,还没有达到荀况和这小老儿对孟轲期许的高度。

    “何为仁?”

    小老儿开口问道,声音响亮如洪钟大吕,与他的外表完全不成正比。

    仁?

    这可是儒家的根本命题,岂是一言半语就能说的清楚的?

    孔夫子的许多弟子都问过孔子这个问题,而孔子针对每个弟子不同的个性,做出了不同的回答。

    由此可见,仁无常态,针对不同的人,仁既是一种追求,是一种完满的状态。

    所谓求仁得仁,仁在其中矣。

    君子在不断追求仁的过程中,逐渐实现自我的完美化。

    由己及人,从个人推及到集体,推及到国家,最后实现改变天下的终极使命。

    仁这个问题,实在是太大了。

    大到孟轲不敢当场做出答案。

    孔子过去的答案是针对弟子而答,而孟轲现在却是要对自己秉持的人生信念做出一个回答。

    一个是对人,一个是对己。

    孟轲不急着作答,慢慢地闭上了双眼。

    过去一幕幕的回忆不断地涌现出来。

    孟夫人含辛茹苦,为了孟轲成材,即使家境不佳也不惜三次搬家,只是为了能给孟轲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

    拜入孔伋门下之后,孟轲犹如游鱼入大海,一头扎入学问的汪洋,从此日日夜夜刻苦钻研学问。是既辛苦又快乐,个中滋味,不足为外人道也。

    再到后来,辞别老母亲出门游历,孟轲见过无数低位平凡的贩夫走卒,也见过诸侯将相,越发感到礼乐之崩塌,世道之混乱。孔子说春秋无义战,果不其然。

    那一晚,山洞中遇鬼,这人世间的善善恶恶,人情冷暖,又如何能说得清?

    而现在的齐国,国力蒸蒸日上,但未必就能长盛不衰。君子治国不以其道,能一时称雄,恐怕不能长久。

    过去种种,历历在目。君子不可安居于室而坐论天下,未曾见过,未曾亲历过,如何能谈得上智慧?

    半晌过后,孟轲缓缓睁开双眼,目光灼灼。

    那小老儿一挑眉头,居高临下地看着孟轲。

    一股火焰从孟轲的身后轰然而起。孟轲浑然不觉,站起身来直视那小老儿。

    “仁者,爱人。”

    “仁者爱其亲,以及他人之亲。仁者爱人,由己及人,以及天下人。”

    孟轲缓步前进,一句一顿,随着他嘴里吐出的每一个字,身后的火焰一寸一寸地增长。

    每一个字都好像是一把干柴,一字一句撩起冲天火光,照亮了整个梦境世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