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截教之火灵门徒-第3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韩兄客气了。”孟轲略一吃惊,原来他韩非之前说话结巴,是因为被吓住了。没想到原来这韩非原本就是口吃,难怪之前与她打招呼,他也不开口回应。倒不是他无礼,而是怕一开口就被人发现了自己口吃,会被别人看不起。

    不过他姓韩,又是新郑人氏。新郑是韩国都城,韩又是王姓,只怕这韩非可能是未出五服的王室末裔。

    “听说韩兄也是往稷下学宫求学的,不知道韩兄师承何人?”

    韩非一拱手:“荀、荀卿荀夫夫、子,曾经为、为我开蒙,并留、留、留下了竹、竹简。”

    “荀卿荀夫子?可是那赵国荀夫子?”

    韩非点了点头,以示肯定。

    荀卿也是一位鼎鼎大名的智者,如今年近五旬,博学睿智。

    孟轲曾经听先生说过,这荀卿荀夫子原本师承的是黄老之学,中年之时开始学儒,偏偏又比无数自小学儒的儒生学的更快。

    此人早年也是周游列国,扬名于诸侯,但又不甚得志。早些年来到齐国,受到齐王礼遇,在稷下学宫担任祭酒一职。

    以往他人任职祭酒,不过也就是一任而已。但荀夫子连续做了三任,竟然都无人可以指摘,可见其威望之高,学识之广,无人可以替代。

    孟轲连忙说道:“没想到韩兄是荀夫子高足,失敬失敬!”

    “只是启蒙而已。”韩非也是一个厚道人,不愿另他人误会,只是碍于口吃,没有解释太多。

    “韩兄也受过荀夫子的指点?”那边忙忙活活终于结束了仪式的李斯站起身来,似乎是听到了两人的谈话。

    “莫非李兄也?”

    “惭愧。当初荀夫子到楚国的时候,曾经在我家附近居住过一段时间。在下家中虽不是什么高贵的出身,但也颇有余财。家父听说荀夫子来了,赶紧带着在下去拜见荀夫子,就这样跟着荀夫子读书数月。若不是当初荀夫子的教导,李斯也没办法能够做上一任小吏。听说荀夫子在齐国稷下学宫担任祭酒,我特地辞别家中,前来求学。”

    孟轲倒没想到李斯还有这样的见识,肯抛下一切来求学,倒是很有魄力。

    “你我三人相聚便是有缘,然后再稷下学宫之中还要相互关照,多多探讨。”

    “在下出身贫贱,还要请两位多多照顾。”

    李斯虽然圆滑老练,但始终透着自卑。

    也是,韩非就不要说了,王室末裔。孟轲虽然没落,但祖上也是鲁国贵族,如今是孔丘谪孙,孔伋门生。李斯只是一介平头百姓,没有什么家世背景,相比之下逊色许多。

    孟轲不以为意,说道:“李兄不必如此,当初孔夫子少时孤苦,也曾做过小吏,后来自强不息,终于成就了一方大家。李兄莫要妄自菲薄。”

    李斯一听,孟轲这儒生,拿自己比孔夫子,顿时对孟轲感激非常:“多谢孟兄!李斯一定努力!”

    这风雨交加的夜晚,在齐国这一处的野地山洞,汇聚了三位人杰,冥冥之中也是有天意指引吧。

    只是他们不知道,之后的道路,会出人意料地曲折。

    人族大劫,催生了无数英才,也陨落了无数人杰。

    天地人神鬼仙,全部被牵涉其中。手机用户请浏览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第四十六章 大国气象立学宫 群贤化龙起苍茫() 
孟轲三人经过了几天的跋涉,终于来到了齐国的国都临淄。

    此时的齐国乃是世上实力最雄厚的个国家。作为齐国的国都临淄,更是天下雄城。城墙足有数丈之高,多用岩石建造,从外面看上去还不能确定它有多厚,但恐怕只会比孟轲想象的更为坚固。

    齐国历经数代齐王的历经图治,国力十分强盛。

    此时衡量一个国家究竟有多强,最重要的一个标准就是人口。人口众多,就意味着打战的时候你可以召集出更多的军队。

    临淄的人口多不胜数,来来往往经过城门的齐国百姓络绎不绝。晏子出使楚国的时候,曾经对楚王说道:“临淄有百姓三百闾,张袂成阴,挥汗如雨,比肩继踵而在。”

    虽然晏子的话有夸大的嫌疑,但确实也从另外一方面证明了齐国的人口数量十分巨大。

    孟轲出身小国,没有见过这样的大场面还有情可原。但韩非出身王族,李斯来自楚国,也算是见过大场面的,此时也被眼前的大国气象所震撼。

    三人愣了半晌,看了看彼此的痴态,哈哈大笑。

    君子怎么能被困在小地方,一定要出来见一见这样的大城市才是。

    三人定了定神,从容地进入城中,城里的街道房屋鳞次栉比,等三人已经没有功夫再浪费了。来日方长,还是先找到稷下学宫安顿下来要紧。

    这稷下学宫在齐国可是鼎鼎大名的存在,孟轲在大街上随便拦了一个过路的老伯,都能很容易地问到其所在。

    三人带着行囊,来到一大片房舍前。

    齐王对稷下学宫还是十分重视的,故而赏赐下这一整片的土地,在此基础上兴建房屋,供养来自各国的人才。

    三人走进学宫,门口有一小吏,负责登记来往的新人,负责安排住宿。

    当然,稷下学宫也不是混吃混喝的地方。要想在这里呆下去,就一定要有真才实学。小吏会登记下来人的基本情况,之后会有专门的人来进行简单的考核。通过考核的人自然可以获得免费食宿,没有通过的人只能原路返回。

    三人把自己的籍贯姓名以及老师的名讳报了上去,小吏微微一愣,暗道今天来的都不是一般人。

    孟轲出身鲁国,又是孔伋弟子。孔丘过世之后,他门下的弟子都在积极的推销他的思想。而他的弟子中人才辈出,在各国为官,话语权自然不同凡响。导致了一个结果,孔丘死后的名声比他生前的名声还要大得多。而孔伋作为他的谪孙,同样具有非同凡响的名望。

    另外两人报上去的师承,居然是现在的祭酒大人荀卿。

    小吏不敢怠慢,赶紧把三人往后面引。

    三人穿楼阁,过廊巷,这学宫实在太大,若不是有人带着三人肯定会迷路。

    孟轲忽然身体一怔,向院落深处望去。

    旁边的人没有注意到,此时孟轲的额头上,出现了一道细纹。这细纹竖在额头正中央,极为细密,若没有认真观察倒也看不出来。此时这道细纹,竟然向外渗出一点微光。

    孟轲看到了什么?

    在那院落之上,升起几十股云气。那云气有大有小,有粗有细,且颜色各异。这些云气袅袅升起,直通天际。

    这些云气并非静止不动。云气化龙,在天空中张牙舞爪,伸展筋骨。相互之间互相攻击,需要墨龙在上,时而青龙咆哮。但是你方唱罢,我方登场,战况十分焦灼。

    “子舆?”李斯见孟轲突然驻足不前,站在原地发呆。朝他眼睛看的方向望去,也没有发现什么,所以喊他的字。

    孟轲一回头,额头上的细纹和微光全都消失不见。等他再转头去看那天空之时,却再也看不见刚才群龙争雄的画面了。他揉了揉眼睛,难道是幻觉?

    那带路的小吏笑道:“这位先生耳朵真好,想必是一定听到了那边诸位先生争论的声音才停下脚步。”

    李斯和韩非一听,脸上露出十分感兴趣的表情,进一步问道:“争论?这是有什么特殊的缘故吗?”

    “几位先生刚刚到这里,有所不知。这稷下学宫里住着无数位有本事的大家,这些大家各自有各自的学说,这其中自然少不了会有相互矛盾的事情存在。因此,他们就会选一个日子,聚在一起互相辩论,取长补短。”

    ”每逢这样的日子,就是学宫里最热闹的时候。甚至有的时候,齐王都会亲自前来观摩盛况呢。”

    李斯韩非两人侧耳倾听,果然有一些细微的声音传来。但实在是隔得太远,根本无法听清说话的内容。

    “兄台,请带我们去看看吧。”

    “三位公子的请求,小人原本不应该拒绝。但此时天色已晚,按照惯例辩论也差不多要结束了。三位公子不如先去安顿一下,以后也还有机会再去观摩盛会。”

    小吏这么一说,果然那声音就停止了。

    李斯等人表情懊恼,早知道就早点来了。

    那小吏讪讪一笑,催促着三人到了一个院子里。孟轲三人正好一人一间小屋子,住在一起也方便以后相互交流。

    在路上的这几天就是如此,三人相互切磋,相互补益。

    在这座稷下学宫最中心的一座大院子里,有一位两鬓花白的老人端坐在席子上,正一边处理事务,一边听取汇报。

    当听到小吏报告孟轲三人的情况时,他的眉毛微微一挑:“你说的那三人现在何处?”

    “回禀祭酒大人,他三人已经安顿妥当,此刻恐怕正在歇息。”

    韩非,李斯他自然知道,这孟轲是孔伋的弟子,自己现在也算是儒生,也应当见一见。

    不过他又想起一件事。今天下午他主持辩论的时候,望见有三道气升空而起,似乎不凡,莫非是这三人?

    这人正是祭酒荀卿。他博学多才,望气之术也略懂一些。

    唉,这些日子也不知道怎么了,一些手段的施展也无法像之前那么准确了。难道是自己老了?

    他不知道,大劫将至天机紊乱,推算望气之道无法在此时那么奏效而已。

    不管怎么样,找个机会见一面吧。

    自己已经在这个位置上做了多年,但依然无法实现自己的目标。如今暗流涌动,自己也越来越有心无力了。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荀卿握紧了手中的竹简,默默地思考着今后的谋算。手机用户请浏览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第四十七章 谆谆教诲荀先生 当仁不让真君子() 
孟轲一早就起来了。

    说实话,这是他这辈子住过的最好的房子。他原本家境贫困,住的都是简陋的房屋。这些日子又游学在外经常都是风餐露宿,哪里能睡得好。

    李斯、韩非睡得极好。想必也是这些日子在旅途中奔波劳累,如今到了齐国终于安顿下来,彻底的放松了。

    难怪齐国这些年越来越强盛,看他对待人才的态度就可见一斑。历代齐王全力支持稷下学宫的发展,提供良好的食宿条件,甚至对一些有学问的人,授予上大夫的待遇。重学尚贤之心,世人皆知。

    孟轲正在院子中呼吸早晨的清新空气,忽然听见有人敲门的声音,那人敲了三下,在门外轻轻地问道:“三位先生,可是已经早起了?”

    孟轲把院门打开,见是昨天的小吏,问道:“有什么事吗?”

    那小吏猫着身子,陪笑道:“叨扰三位先生休息了。祭酒大人让小人来问,如果三位先生已经起了,可以直接去见大人。”

    孟轲一听,是荀夫子着人来问的,不敢怠慢:“你现在院中稍后,我等三人稍作整理就与你去见祭酒大人。”

    那小吏也不催促,就站在院子中等候。

    孟轲进屋把事情与李斯二人一说,两人也都不敢拖沓了,穿着完毕之后,就匆匆地与孟轲出门了。

    韩非到还好些,毕竟家世摆在那里,荀夫子不会不认得。

    李斯脸都有点发白,他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