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截教之火灵门徒-第1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刘衽还有一事不明,法师修的是太上忘情道,为何今日教我有情之道?”

    太费解了,老子忘情,玄都法师应该是一脉相承,怎么今天跟他谈的都是有情之道?

    “谁与你说的?”玄都略一诧异,“看来你进门太晚,不了解圣人的秉性。无为即有为,无情亦有情。这世上,除了鸿钧道祖,贫道未曾见过真正无情之人。”

    刘衽心想,谁说的,后人都这么认为啊!但这话不能说出口。

    “圣人之事,岂是你等所能猜透?封神大战,岂会真的是圣人之间的义气之争?”

    “何为圣?法力超群?神通广大?门徒广布天下?若无容纳这天地的心胸,如何称之为圣?莫要自作聪明。切记切记!”

    “若有机会,你去问问那通天圣人,为何明知是逆天之举,还要枉兴烽烟?为何无缘无故,要自愿去那紫霄宫中面壁思过?四圣齐聚,各有各自的道理,不是一言半语能说得清的。”

    “你好自为之罢。”

    说完,玄都一甩拂尘,脚下浮现祥云,飘然离去。

    刘衽目送玄都离去,虽然还有一肚子疑问,但他明白,有些问题还是要自己想清楚,否则别人说的,终究还是别人的。知道和得道,十万八千里。

    刘衽回过头来,向那众人招呼道:“梅山诸位道友,贫道受玄都法师点播,如今就要离去。诸位道友可愿与我同行?”

    袁洪等人见玄都深不可测,先是担忧,如今见他没有为难刘衽,心中欢喜,道:“道长何处逍遥,我等自然愿意相随,正要再看看这天地间还有什么妙事哩!”

    这几人也是不怕有事,就怕没事的主,也是,圣人大战都见过了,这世上还有什么事是他们不敢的?

    “几位,我等相交多时,志趣相投。日后你我兄弟相称如何?”刘衽与这些人经历了许多,本就也不在意太多虚礼,每每见面都客套一番确实麻烦,索性就坦诚一点。

    “好好好,我早就想叫刘哥了,天天喊道长,喊得都生分了,还是哥哥弟弟亲一些,”朱子真这憨货第一个答应,众人一齐哈哈大笑。

    刘衽又对鲁仁杰将军说道:“将军精忠报国,贫道敬佩。但殷商气数已尽,将军又何必为其殉死?何不如就此退去,归隐山林?”

    鲁仁杰深受皇恩,只是不允:“道长好意,鲁某心领了。但鲁某别无他想,只求问心无愧。”

    刘衽知他劝不回来,但这些日的子的相处,确实对这位老将军敬佩非常,不愿眼睁睁看着他白白死掉。

    言尽于此,刘衽与众人告辞离去。

    那边姜子牙等人看刘衽与玄都又哭又笑,又是跪拜,又是抚掌,但奈何听不到一点声音,不知道究竟发生了什么事。过了一会儿玄都和刘衽等人相继离去,更是莫名其妙。

    想也想不明白,但刘衽确确实实是走了,姜子牙点起兵马,把殷商大军一举击溃。

    殷商大军早已没有了军心,纷纷投降。鲁仁杰将军见事不可为,不愿背国,自尽身亡,一道真灵飞往西岐。临死之前写下血书,让人呈给纣王,劝他重新振作,字字泣血。

    那妲己见血书污秽心中不喜,命人将它烧掉,纣王自然应允,可怜忠义老臣的临终之言,纣王看都没看就化为灰烬。手机用户请浏览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第二十四章 大劫过初解圣心 封神毕登临勾陈() 
离开了孟津,袁洪等人邀请刘衽去梅山做客。刘衽心想自己反正也无处可去,干脆就与袁洪等人一起去梅山暂时落脚。几人在山中谈玄论道,较量武艺,好不快活。

    少了刘衽等人的阻挡,姜子牙率领大军顺利地占领了孟津,等待与各方诸侯会师。其时朝歌城已经是兵临城下,纣王手下已无良臣猛将可以任用。不得已,纣王只能亲自上阵。纣王年轻时也曾是力能举鼎的勇士,正是他高大威猛,能征善战,才受到了先王的喜爱,得以继承王位。

    但如今的纣王,虽然还是壮年,但这些年的沉迷酒色、骄奢淫逸,已经掏空了他的身体。曾经合身的盔甲,现在穿起来空空荡荡。称手的兵器,挥舞起来也十分吃力。

    当年征战犬戎之时,有闻太师统领三军,黄飞虎奋勇争先,以及各路诸侯相随。那时殷商大军所到之处征必克,战必胜,敌人无不闻风丧胆。到了现在,当初的忠臣良将要么叛逃,要么含冤而死。当初唯命是从的八百诸侯,全数反叛。如今就在对面周军大营之中,商讨着如何取他首级。

    当初盛世气象,破败如斯!

    纣王勉强催动三军,出城应战。一开口就骂姜子牙、姬发等人不忠不孝,但论嘴皮子他哪里比得过姜子牙?姜子牙腰杆一直,洋洋洒洒数出纣王数十条罪状,说得唾沫横飞,就差没有指着纣王的鼻子骂街了。纣王何曾受过这等的气?大吼一声拍马来战。

    军无战意,将无战心,纣王被西周大将追着打,没过多久就气喘吁吁,反身撤离。回头一点人马,发现居然有三成将士在这第一战就叛逃了,一时之间纣王君臣默默无语。

    西周军中将士越战越勇,如狼似虎,把纣王手下的军队打得毫无脾气。一连数日,纣王再不敢出城迎战,又不愿自己落入姬发小儿的手中被其羞辱,于是带着他最后的尊严,点燃了摘星楼,**而死!

    轩辕三妖要逃,被姜子牙用斩仙飞刀斩杀!

    自此,封神大劫终于宣告结束。

    姜子牙奉命在西岐城外,封神台上,分封诸神。

    在这场大战之中死去的两军将士,两教弟子,忠臣良将,奇人异士,无缘者早入轮回,有缘者身死上榜。封为周天正神,协助天庭掌管三界秩序。

    天庭虽然建立多年,但管理三界所需要的人手远远不够。今日之后,三界种种事物都有专门的神仙掌管,三界的发展可以走上正轨。

    真灵上榜之人,原本灰心丧气,身居神位不得自由,要受那天条戒律的约束,终日忙碌于俗事哪里有空参禅悟道?

    但久而久之,他们发现只要尽忠职守,得到众生认可,得到香火供奉,也能以香火神道增进境界,开始接受这一角色,积极履行。

    当然,天庭的运转系统肯定不是完美的,但就目前而言,总算是进入了有序的状态,对三界众生是极大的好处。

    刘衽冷眼旁观这一切,心里琢磨着玄都的话。

    莫要小看圣人。

    老子岂会不知与西方结下因果,日后佛方东传就难以阻挡?佛方东传乃天数,不可改!有没有因果都不能改变这大势!对老子而言,身为人教教主,封神之后三界井然有序既是天数,也是对人族而言的一大好事,所以该出手时,自然会出手相助。

    元始天尊吃亏吗了吗?阐教之人替天行道,传扬了教义;门人弟子用因果替身之法,脱离了杀劫,从此修行无碍;替身之人,或是根性浅薄,或是凡夫俗子,能了解因果又能成就神位,对他们何尝不是两全其美?

    至于门人弟子入佛之事。元始天尊最重上下有别,尊卑有序。只要核心弟子不失,又有何妨?

    通天教主就亏了吗?其实也不。通天教主是性情中人,但不代表他真的冲动起来就不识天数了。他岂会不知,门下弟子因果太深,良莠不齐。但他能怎么办?将门人弟子打杀了事?他做不出来。他不像元始天尊,教条在上,人情在下。如果放任不管,纠缠越来越深,迟早万劫不复。

    封神大劫虽然凶险,但何尝不是一个好选择?最差身死上榜,也免得受轮回之苦。

    虽然事实如此,但这叫通天教主怎么说的出口?

    好比做父亲的,知道自己儿子罪孽深重,难道还能跟儿子说,你活该枪毙,死去吧?

    做不到。

    所以通天教主只能带着门人弟子,硬闯封神大劫。坐以待毙从来就不是通天教主的秉性。他也希望能有几人在危机之中获得一线机缘,了却因果,得到解脱。比如无当圣母带走的那些。

    但无论如何,通天教主心中有愧。隐瞒了门人弟子,带着他们去跳火坑。亲手把他们送上了封神榜。

    他觉得没脸再见一干爱他敬他的弟子,所以选择了到紫霄宫中面壁思过。

    刘衽对圣人的看法又深入了一些。但也许还有他不了解的地方。无论如何,通天教主这一番作为,智慧又不失人情味,着实让他敬佩。上榜的弟子等于各司其职又能修炼,又能赎罪。与开天以来之前的几场大劫相比,已经是极为幸运了。

    再说封神榜上,肉身成圣者极少,却有一人,本事一般,也未曾在大战中有何过人事迹。与哪吒、黄天化等勇将相比,常常都不那么引人注目。

    永远不会犯大错,也不会立大功,常常是一旁协助的角色。

    但偏偏,那么多高手都在大劫之中陨落,只有他有惊无险,走到了最后。

    而众人封神之时,也属他所获最多,职位最高。

    哪吒等人只道,这位师兄弟与他师父一样,是个有福之人,他就是勾陈上宫天皇大帝——雷震子!

    这雷震子与玉帝一母同胞,是先天神邸之后。上古之时,那时玉帝还未登临大位,二人在洪荒之中遭遇大难,雷震子身死道消,深入轮回。

    玉帝成就大位之后,也曾追查他的下落,但却毫无音讯。

    直到当日燕山上,晴空一道响雷,先天雷电之精化形成一个婴孩,被姬昌收养。玉帝心头一动,灵魂相互响应,这才知道这是自己兄弟转世重生。虽然不知道这中间出了什么变故,也不知道为什么雷震子似乎全然想不起兄弟情谊,但玉帝还是认了他。

    之后云中子又恰逢其会,把他收入门下,引入封神大劫之中。

    如今分封众神,玉帝自然要把这要位,交于自家兄弟。

    这勾陈大帝要统御万妖,异常重要。

    统御统御,先统一才能驾御。

    这位置既是大权在握,同时也是困难重重。手机用户请浏览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第二十五章 大帝降妖风云起 真人援手双强遇() 
什么是妖?

    天地混沌之时,天地之间无所谓生,无所谓死。

    不知多少岁月后,混沌之中孕育三千魔神。

    又过了不知多少岁月后,这些魔神纷纷醒来,相互争夺,相互厮杀。

    只杀得地水火风混乱不堪,这一方空间几近崩塌。

    最后,盘古胜出,诸神陨落。

    盘古得大道开蒙,明了使命,开天辟地,定地水火风,洪荒始出。

    三千魔神尽数陨落。一点真灵各自在洪荒之中重生。

    有的支离破碎,化生千万,如盘古,身躯化为山川万物,元神一分为三,各自独立;

    有的重塑肉身,顺应天道,得以幸存,但法力神通都不如原本,如女娲、镇元子;

    有的早入轮回,多番转世,早已悟不清前世今生。

    还有许多不为人的存在,隐藏在这三界中。

    洪荒定鼎,世上只有两族。

    一者曰巫,盘古精血化成,不修元神,死后化为灰烬回归大地。因盘古功德的天眷顾。

    其余万事万物,但凡萌生灵性,开启神志,皆可称为妖。

    草木也可,顽石也可,灵罡煞气也可,飞禽走兽也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