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闲臣风流-第35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周楠微笑道:“说说。”

    “自古都有谷贱伤农之说,遇到丰年,百姓未必能增加多少收入。到灾年的时候,地里减产,百姓又要挨饿受冻。”史文江道:“国家征收折色之后,遇到丰年可大量收购粮食,调节物价。到灾年时又可出埠粮食,平宜物价,这可是好事。”

    周楠点头:“说得有些道理,但国家的事情从来不像你我想象的那么简单。”

    史文江这句话已经有后世宏观调控制的味道了。

第463章 大变革的前夜(二)() 
周楠:“按说,答应青州府的恳请对内阁、司礼监甚至天子还来说也不算什么大不了的事情,也算是一桩恩典,可他们却要考虑这么做的后果,以及所产生的影响。”

    “此例一开,地方上肯定会弄出许多理由要求全盘实行折色。没错,文江你刚才说得对,这是利国利民的大好事。可是,如此一来就涉及到朝廷政务的许多改变。比如国家财政收支的计算方式,甚至涉及到相关的机构变化。”

    “这可是开天辟地的大变革,必然触动旧既得利益折的饭碗,哪里有那么容易?”

    “历朝历代的变革鲜有不流血者,商鞅、吴起、王安石都是这样,如何能不慎重?”

    “朝中公卿大夫都是喜静不喜动的,这两年国家出了多少事,再来一场大变革,局面如何收拾?”

    “变革是要变革的,但不能操之过急,当徐为之图。”

    听周楠说完,史文江没想到事情背后会有这么深的意义,抽了一口冷气:“风起于青萍之末,还是舍人高屋建瓴看得透啊!”

    周楠以前在他心目中其实地位不是太高,说到底也是自己父亲以前手下的一个文才过人衙役。只不过因为智谋过人,又风云际会,这才走到如今这个位置。

    说到底也就是个官僚。

    今日听他这么一说,心中大为佩服,所谓国士无双也不过如此,中枢决策机关果然锻炼人。

    没错,周楠所说的正是张居正变法中的一条鞭法,就是将赋税和徭役统统折合为白银。国家拿到钱自行购买物资,雇佣青壮,不再收实物,也不在征发民夫。

    也因为这次改革,到张太岳去世的时候,国库尚有存银一千多万两。有因为国库充盈,这才有后来的万历三大征,才会活生生又为大明续命八十多年。

    法是善法,但实行起来却有许多难处。首先一点,就得清丈土地。

    毕竟,一条鞭法实行的数字化管理,必须有准确的数据可供决策。而清丈土地,那可而是要触动全天下士绅利益的。如此,官员们必定出工不出力。

    于是,张居正又弄出了一套考成法,年年考,月月考。一旦官员完不成任务,不好意思,你给我走人。

    这样一来,新政才得以推行。

    周楠穿越到明朝一年多时间,已然妻妾成群,儿女绕膝。他已经彻底地融入这个时代,自然不会眼睁睁看着自己的子孙将来做北方侵略者的奴隶。再过几十年建州女真就要崛起,估计自己也或不到那个时候。但是,作为一个穿越者,往大里说,要为国家和民族尽一分力。往小里说,也是为了自己的子孙后代。

    对于未来的隆万大改革,他还是想推动一把的。

    这场大改革就是个得罪人的活儿,遇到的阻力也不小,必须有个强力人物主持。

    如今的内阁在嘉靖的手中已经彻底权力碎片化,这其中周楠也助了一把力。没有如张居正这种权倾朝野的首辅,现在在弄这场改革根本就没有可能。

    难道,历史会选择我代替张居正去做这个权臣大改革家?

    周楠背心突然有寒毛竖起来,他立即就将这个想法抛之脑后。做张居正,开什么玩笑!

    老张的下场可不妙得紧,死后还被人开棺戮尸,就连儿子也被活生生饿死在家了。我就是个吃喝玩乐享受人生的小丈夫,这种为国家为民族不惜身的事情谁爱干谁干,我可没兴趣。

    听周楠说完这其中的关节,毕竟也是个读书人,也有以天下为己任的情怀,史文江突然幽幽一叹:“如此善法,难道就推行不下去。若人人都惜身不肯担负自己所应该担负的历史责任,这国家又会走向何处?亚圣有云:子好勇乎?吾尝闻大勇于夫子矣。自反而不缩,虽褐宽博,吾不惴焉;自反而缩,虽千万人,吾往矣!难道圣人之言都白读了吗?”

    周楠:“会有人去做的,一定会的。今天有严尚书,明天说不定会有其他人。有了开头,这个潮流就阻挡不了。”

    是的,据周楠所知,隆万大改革虽然发端于隆庆朝,到张居正主政的万历年终于彻底推广。但实际上,在嘉靖年末期,朝廷和有识之士也觉察出中央财政出现了不小的问题,需要改变,也做了许多微调。

    实际上,张居正大改革并不是他一个人的成绩,而是跨越三朝的一股政治革新。只不过,老张的手段实在太过激,一味下猛药,终于激起了整个文官集团的反动。

    张太岳的问题是没有弄清楚一个重要的问题:谁是我们的敌人,谁是我们的朋友,没能争取到潜在的支持者,以至于把温和派改革支持者推向敌对阵营。

    严讷今天派那姓王的幕僚和自己沟通,并不仅仅是为青州知府说情那么简单。

    说不好他背后还站着一股温和派改革势力。

    这事倒是有意思了。

    实际上,周楠也倾向温和改革的。他在内书堂教书的时候也不断将未来张居正改革的内容和思路灌输给学生们,想的就是潜移默化影响未来几十年内廷的管事牌子们,做好大改革的思想和舆论准备。

    或许,严讷就是听到一点风声,这才跑来和我沟通吧?

    真想不到,严尚书一把年纪了,竟然还有这样的雄心。

    也对,古代的文人谁没有家国情怀啊!

    周楠和史文将在雪地里一边走一边指点江山激扬文字,越说越兴奋,走了很长一段路才分手。

    等回到家中,家人见周楠满头是雪,都是大惊。

    荀芳语不住埋怨:“老爷大病刚好不一月,身子还虚,怎么好在雪地里走路,若是受了凉可如何是好?”

    “没事的,我的身子调养得还不错,三丫呢?”

    荀芳语:“云娘派人送了许多玩意儿,都是给孩儿玩的,三丫正在她屋里耍呢!”

    周楠大为惊喜:“云娘来信了?”

    “来信了,还送过来好多东西,说是给老爷新妇的礼物。”

    周楠:“快把信给我看。”

第464章 周大人要结婚() 
云娘的来信有两个内容。一是说商号一切顺利,获利颇多。一家人都已经搬去了扬州;其二,听说周楠大婚,正是需要钱的时候,就派人解了一千两黄金过来做为日常花消。另外,她和素姐还为新妇准备了贺礼。

    周楠自从穿越到明朝之后,对古代的金属货币非常不满。遇到大笔开销的时候,光带上一大堆贵金属就得烦死。那比得上现代社会,一叠纸钞搞定那么方便。

    云娘也知道周楠讨厌这种事情,索性将白银都换成了黄金。否则,按照明朝金银比率,一千两黄金就是一万两白银,几百斤重的银子带着、搁家里实在太麻烦。

    周楠没想到商号会这么赚钱,不觉吃了一惊。

    云娘随信还附带着一碟帐本,周楠翻看了一下,每月都能为自己赚到上万两利润,随着将来生意上路,利润会更高。

    周楠心中欢喜,有这笔收入自己在外面接待应酬再不用捉襟见肘,甚至问荀芳语要私房钱那么没面子了。

    而且,就算自己的儿子们将来不能读书,也能富贵一生。

    据信上说,周家举家搬去扬州后,买了个大宅子做为商号的总部,老丈人杨六爷过去做了大掌柜,还带去了大舅子的一个儿子细心培养做为未来的储备干部。至于大舅哥杨有云则留在安东继续做他的里长土豪劣绅,毕竟,安东才是周、杨两家的根,宗祠所在,不能丢了。

    素姐心思甚密,又能读书识字,一肩将帐房的活儿挑了。

    有自己人掌握帐目,也叫人安心。

    武新化负责官盐的销售,并在官府和场面上走动,做为周楠和裕府李妃娘娘的代言人,最近也发得厉害,甚是风光。

    这次就是他带信来京城的,随便将前一段时间所赚的钱押送过来交给李妃。

    说起周楠和裕王府的关系还真有些恶劣了。

    空明案之后,嘉靖考虑到王府的势力实在太大,有心限制。皇帝本就是个疑心病很重的人,竟对自己的儿子产生的怀疑。授意王府仪卫司的官员对他严加约束。

    现在,裕王是一步也出不了府,心中又是畏惧,心情颇为低落。有流言说,他对周楠极其不满,甚至在醉后对我们的周大人破口大骂。

    周楠还能说什么了,他以前也不是没想过成为王府系的干将,成为未来的从龙功臣蕃邸旧人。毕竟,王爷代表着未来。可是,世界上的事情岂能尽如人意?

    其实,裕王又如何能够理解,嘉靖这么做,其实对他也是一种保护。你插手朝政,风头太劲,未必就是好事。做储君,就得低调隐忍啊!

    既然和裕王搞不好关系,那就不动脑筋了,反正这笔生意是我和李妃之间的事情,大家各交各的,井水不犯河水。

    至于将来,将来李妃可是要执政大明的,有她在,别人也不会拿我老周怎么样。

    做个后党也不错啊!

    马上就要过年,周大人每日不是去内阁转一圈,就是去内书堂教上两节课,更多的时候则是去嘉靖那里搞搞迷信活动,写写青词,日子过得波澜不惊。

    另外,周楠每日还会抽出一个半时辰读书做文章,准备来年的春闱。最近,他的八股文章写得越发地好,基本上已经达到了普通秀才的水准。进士科考试,大可去得。

    一日,徐阶在内阁值房值守的时候委婉地提醒周舍人,现在既然朝廷无大事,何不将两家的婚事办了。

    周楠一听,心道:着啊,我最近是挺闲的,何不趁这个机会迎娶阿九。否则,一到过年,就会忙得不可开交。

    于是,就送了彩礼,选了日子,将新娘子接回门来。

    无论是前世还是在这片时空,结婚对于周楠都是第一次,举行完婚姻,周楠感觉自己的人生彻底圆满了。

    古代的婚礼究竟有什么讲究,他自然是一概不知,一切都按照司仪的指示,按照程序过了一遍。

    当朝首辅,宰执天下的徐阁老嫁孙女,新郎又是一代文学大家,天子近臣,婚礼自然异常风光。

    各部都送来贺礼,还有不少相熟的官员亲自过来讨一杯喜酒喝,满座都是衣冠禽兽,极为风光。

    新娘子入洞房之后,周楠挨桌给宾客敬酒。

    正喝得酒酣耳热眼生花,就有人来报说天子有恩旨下来,赐了一份心意。

    众官口中啧啧有声,皇帝给大臣随份子,这在大明朝可是头一遭,可见周舍人在陛下心目中的地位。

    周楠也是得意,说了声恕报不周,就离了席去大厅领旨。

    说来也巧,今日来颁旨的竟是周楠的的学生陈矩。

    两人例行公事的之后,周楠接了圣旨和礼物,叫人看茶。

    皇帝的礼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