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将白-第8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说着她给赵显使了个眼色,赵显愣了愣,随即反应过来,也对着陈公公拱手道:“赵宗显刚才莽撞,给公公赔罪了。”

    “岂敢岂敢”

    陈公公连连摆手,却悄无声息的收下了玉扳指,鞠躬道:“殿下,奴婢们事情做完了,这便回宫去了。”

    “对了,陛下今晚上在宫中设宴,款待两国使臣,要奴婢问一问殿下的身子,如果好一些了,不妨一起去见一见齐楚人物。”

    赵显点头道:“知晓了,劳烦公公。”

    陈公公躬着身子退出了肃王府,坐着轿子回宫去了。

    陈公公一走,项樱就瞥了赵显一眼:“你哥对你不错啊,比我哥对我可好多了。”

    “什么意思?”赵显至今没搞明白这圣旨的意思。

    项樱极没有风度的翻了翻白眼:“傻子,这都不明白。”

    “你一个人是用不着两个王爵,但是你可以有两个儿子啊!”

    赵显恍然大悟。

    是了,自己一个人要两个王位是没有什么大用,但是自己可以生出两个儿子,分别接过两个王位,从而分出两个王府来!

    一个是世袭罔替是肃王爷,一个是世代递减的安王爷。

第132章 奉贤殿国宴() 
从启国立国以来,或许有一门双王的例子,但是绝对没有哪个人可以一人双王,赵显开了大启之先河!

    赵睿令政事堂拟制的时候,受到了五位宰相的一致反对,陈静之等人态度很是坚决,立场鲜明的反对这道封王圣旨。

    后来是赵睿亲自摆驾政事堂,对着五位宰相问了一句:“赵宗显以三万破敌十万,近乎无伤,该如何赏?”

    几位宰相讷讷无语,最后左相陈静之咬牙道:“按大启国律法封赏就是了,如此军功,最多也就是一个一等侯,当不得一个王爵。”

    赵睿平心静气说道:“陈相说的是,这场战功一个一等侯足以了,那赵宗显献上雷震子配方,又该如何封赏?”

    雷震子的厉害,几位宰相是跟着赵睿一起在校场见识的,可以这么说,有了雷震子,可以瞬间把启国的战力提升到北齐的地步,从此让南启不用缩手缩脚,正式与齐楚两国平起平坐。

    陈静之久久无言,默然道:“那再封他一个国公也就是了,我大启的王爵,没有这般便宜。”

    赵睿呵呵一笑。

    “陈相,朕封你做一等国公,你再去给朕找一个比肩雷震子的凶物出来。”

    陈静之这才脸色灰败,但还是咬牙说道:“另封宗显世子为亲王,微臣没有意见,但是以后宗显世子的王爵名号,尽量以新王爵称呼”

    赵睿对此呵呵一笑,不予置否。

    这个让赵显愤怒的安亲王爵位,是赵睿坐在政事堂,一点一点从陈静之等文臣手里争来的。

    当然,这位大启国成康皇帝的内心也没有那么无私,目前他迫切需要一个有能力的赵家人站出来给他看家,恰恰这个时候,赵显跳了出来,毫无顾忌的绽放自己的光芒。

    这就好像一个久旷深闺的怨妇,碰着唯一一个精壮大汉,对着她大呼大叫着说选我选我一样。

    而且留给赵睿的时间不多了,由不得他不选。

    难道当真要选那些赵家小宗的人来替他守这个家?赵睿的心没这么大。

    那让陈静之这些文臣来监国?历史上这帮子文臣废幼帝,迎立新君的故事太多太多了,到最后若是真的给他们迎来一个不知道是谁的赵姓宗室,赵家的君权就要彻底旁落了。

    即使陈静之等人目前一副忠君爱国的模样,赵睿仍旧信不过他们,自古最不可信的就是人心。

    赵睿宁愿相信一个跟他血脉亲近的堂兄弟。

    是夜,临安皇城的奉贤殿之中,由大内御厨端上一盘盘珍馐佳肴,各种美食如同流水一般被端了上来,摆满了奉贤殿中的桌子。

    奉贤殿,是启国用来宴请宾客之处,只要是在奉贤殿之处摆酒,都是国宴的级别,也就是说赵睿本人,是要亲自参与的。

    时辰到了戌时正初刻时分,也就是晚上七点钟左右,燥热的天气终于凉爽了下来,大内御厨的菜色也上的七七八八,礼部右侍郎严靖带着一帮子礼部官员,连同宫中的太监们,一同操持着这场国宴。

    不多时,宾客纷纷入席,有早上才到的西楚大皇子项岐,也有已经到临安四五天的北齐使团。

    西楚的项岐已经在赵显面前显露峥嵘,但是这北齐的使团这次却是灰溜溜的,因为他们此来临安的主要目的是跟启国求和,以及赎人。

    说起来这些齐人使者刚到临安城的时候,就跑到赵显的府上求见他,最后被赵显毫不犹豫的派阿绣还有小青几个丫头联手赶出了府门。

    连话都没跟这些人说过半句。

    眼下这些齐人早已入座,坐在主位的左下首第一位,不同于启国士人的大袖飘飘,地处北地的北齐早已习惯胡服骑射,平日里也喜穿贴身短袖的胡服,使团里除了几个官员是长袍之外,其余都是紧身短打,一副凶悍模样。

    西楚的使团坐在右下首,与北齐面对面而坐,大皇子项岐坐在使团主位,他的身后站着一排赤手空拳身着皮甲的卫士,看起来凶悍无比。

    宴会还未正式开始,项岐就扯过桌子上的牛腿骨,塞在嘴里撕扯一通,然后咧着满嘴肉丝的大嘴,对着北齐使团“嗬嗬”冷笑。

    “你们是来临安赎人的吧?听说你们北齐的那位天才皇子,领着整整十一万大军,却被南启一战覆亡啧啧,不知道你们准备花多少钱,把这位天才皇子赎回燕京啊?”

    北齐使团的正使是一个高冠长袖的文人,名叫吕梁,面对着项岐的挑衅,他未置一辞,只是闭目养神,不为所动。

    项岐嗤笑一声,指着北齐使团对着一旁的属下说道:“瞧,那些人就是平日里整天嘲笑启国软弱的齐人!”

    这些西楚使团的人,都是项岐的属下,闻言对着北齐一方哈哈大笑,整个奉贤殿里都是他们刺耳的笑声。

    严靖脸色有些难看,站起来拱手说道:“大殿下,国宴之上,可否注重一下一国仪容?你西楚也是汉家朝廷,莫非跟吐蕃人打交道打久了,也变得不通礼法了?”

    严靖早上目睹了这位大皇子意欲谋害自家大将军,对这个西楚大皇子颇为不满,言语之间不仅毫不客气,反而有些骂人的味道。

    那北齐的正使吕梁闻言,缓缓睁开眼睛,冷笑道:“严兄这才晓得?这些楚蛮子在国宴之上尚且如此聒噪,跟蛮夷有什么区别?早该定一定纲统,把他们驱逐出汉家!”

    项岐怒目圆睁,喝道:“把我大楚驱逐出汉家?就凭你们北齐也配!”

    由不得项岐不慎重,所谓驱逐出汉家,就是把西楚定义为蛮夷,两家共伐之,西楚亡国不远。

    这种情况在以前是不可能的,因为一旦西楚亡国,南启也就离灭国不远了。但是现在启国有了雷震子,可以与北齐正面抗衡,于是就有了这种可能。

    所以由不得项岐不慎重。

    严靖冷不丁的咳嗽一声,正准备继续说话,一旁的小太监突然高声唱道:“安亲王赵宗显驾到”

    “安亲王妃项樱驾到”

    吕梁神色一变,睁开眼睛,朝着奉贤殿的殿门看去。

    项岐也闭口噤声,安静的等着赵显的到来。

    严靖暗自佩服,这两个刺头只是听到宗显世子的名头,便害怕了。

    哦不对,是安亲王了。

    一身亲王蟒袍的赵显,伸手拉着衣着华贵的项樱,缓步走进了奉贤殿,他一只手仍旧被布条吊在胸口,另一只手拉着项樱,看起来倒是有些像是项樱扶着他走路一样,因此在座的人也没有说什么有伤风化之类煞风景的话。

    赵显迈步走进了奉贤殿,先是站在殿门口环顾了一下大殿之中的宾客,然后缓步走到高声唱词的小太监身前,眯着眼说道:“你方才唤孤王什么?”

    那小太监被吓得瑟瑟发抖,颤声道:“安安亲王”

    赵显摇了摇头,指了指自己的鼻子,郑重说道:“你记着,以后要叫本王肃亲王。”

    赵显又用右手指了指身边的项樱,重复道:“肃亲王妃。”

    “明白吗?”

    那小太监险些哭了出来,颤声回话。

    “知知道了。”

第133章 兄妹() 
虽然目前赵显还未曾正式去宗人府加肃王印,以及在赵家的王册上书名,但是他是肃亲王爵位的唯一继承人,而且他目前已经是亲王爵位,因此说自己是肃亲王也没有什么问题。

    此次的奉贤殿国宴,由于是接待外宾的宴会,政事堂的宰相们只来了一个兼着礼部尚书的门下侍中黄晋,这位黄相看起来不大高兴,只是独自坐在左首边,一言不发的喝着闷酒。

    直到赵显进殿,他才睁开眼睛瞥了一眼,听到赵显跟这个小太监的对话之后,已经年过花甲的黄晋冷哼一声:“安王爷,你何时接过肃王爵位了?以亲王之尊,去为难一个阉人,未免有失风度吧?”

    赵显闻言一怔,抬头看到了满脸不高兴的黄晋,也不生气,伸手拉着项樱,走到了黄晋面前。

    “王妃,给你介绍一下,这位就是我大启的春官尚书,黄晋黄老大人,老大人是我大启三朝元老,今年已经六十有三了吧?”

    项樱甜甜一笑,对着黄晋行了一礼,笑道:“见过老大人了。”

    黄晋吓了一跳,连忙站了起来,抖了抖花白的胡子,侧身避过了这一礼,拱手道:“王妃多礼了,老臣承受不起。”

    然后他又没好气的对着赵显拱了拱手:“见过安亲王,没想到殿下久住肃州十年,还能对老夫的年龄知之甚祥,想来是对朝野诸事了如指掌了?”

    赵显呵呵一笑:“别的人赵宗显或许可以不知道,但是政事堂五位宰相,赵宗显岂敢不知?”

    “敢问黄相,我家的肃亲王爵位是先帝定下来的,黑纸白字写着世袭罔替四个字,眼下肃王一脉只剩我一人,赵宗显为何不能称肃王?”

    黄晋冷着脸说道:“宗人府王侯金册之上,只写了王爷是安亲王,至于肃亲王的爵位,可未见王爷去继承下来,既然还不曾继承,自然就不能称肃亲王。”

    赵显摇了摇头:“真不知道我父早年是如何得罪了你们这些文人,让你们个个见到我,就如同见了杀父仇人一般。”

    他指了指自己的鼻子:“黄相,赵宗显于国有功否?”

    黄晋闷声道:“有功无德。”

    “何为德?”

    黄晋面容严肃,拱手道:“如今我大启有雷震子这种凶物镇守,几无外患可言,若殿下辞去肃亲王爵位,黄晋担保再给安亲王爵之上加上世袭罔替四个字,从此殿下安享富贵,不理军务,我大启内患也自然泯于无形,这样殿下就是功德齐备,造福万民了。”

    “哦,原来你们这帮笔杆子默认了本王会造反。”

    赵显脸色漠然。

    黄晋这话的意思就是让他放下一切权力,把大启交给文人们来管,这样自然就会国泰民安。

    黄晋丝毫不怕,梗着脖子说道:“不敢臆测殿下,只是我大启立国以来,多有藩王造反,却无一个文臣造反!”

    黄晋这话说的十分赤裸,原本是不应当放在台面上来说的,但是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