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将白-第6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们的后世子孙便没有这么强横,只能费尽心思攫取皇权,遏制臣权,即便如此,如果碰到一些厉害的大臣,或者懦弱一些的皇帝,还是会被架空。

    这便是做皇帝的苦处了,譬如赵睿,他二十岁整登极,登极之后五年掏空心思想要从赵长恭手里抢回兵权,再之后十年又苦苦在齐楚之间求生存,在朝堂之间求平衡。

    他今年才三十五岁,已经满头白发,一副油尽灯枯的模样了。

    赵显轻轻叹了口气:“皇兄,圣人说治大国若烹小鲜,你也应该注意些身体,身体才是本钱,其他东西不过是有赚有赔而已,身体没了便什么也没了。”

    赵睿摇头道:“圣人才能治大国若烹小鲜,朕不行,朕不过中人之姿而已。”

    赵显陪着笑脸:“皇兄乃是明君,人中龙凤,不必自谦。”

    赵睿摇头:“老七,朕给你说些故事。”

    “知道十年前,你父为何出离临安么?”

    赵显摇头。

    他直视赵显,直言道:“十年前,朕之所以能从恭皇叔手里夺回兵权,一来是仰仗陈静之运筹帷幄。”

    “二来是肃王叔有意向让。”

    说到这里,赵睿仿佛想起了十年前的旧事,他指了指这凌虚阁,轻笑道:“十年前,恭皇叔佩剑冲进这凌虚阁,问了朕一句话。”

    赵显脸色恭谨,不发一言。

    赵睿自顾自的喃喃自语:“他说,若孤率十万肃王卫马踏临安,陛下当如何?”

    “朕无言以对。”

    “恭皇叔甩下一句用祖宗基业谋权柄的不孝子孙之后甩手而去,自己解散了肃王卫,跑到肃州府去了。”

    赵睿呵呵一笑:“后来朕每次想起恭皇叔,都会想起他临走之前那句话,细细想来,当年陈静之的确在赌,他在赌恭皇叔不敢造反。”

    赵显抬起头来,第一次直视成康皇帝的眼神,轻声道:“因为父王一反,南启就没了。”

    赵睿叹了一口气。

    “不错。”

    南启地处江南,本就是劣势一方,容不得任何大的动荡,一旦赵长恭起兵造反,齐楚两国趁势而下,南启必然一战覆亡。

    “从那之后,朕便认清了自己,旁人口中那个圣明天子根本就不是朕。”

    “朕只能刻苦勤政,以勤补拙,十年以来未敢松懈半点,为的就是保住我赵家的江山。”

    “苦哦!”

    他拍了拍赵显的肩膀。

    “朕如今后悔的紧,如果这十年里有恭皇叔在临安,朕至少会轻松一半。”

    “说不定朕能多活十年。”

    这位成康皇帝追忆完往事之后,再次拍了拍赵显的肩膀。

    “十年前的旧事,朕都跟你说了,朕不知道你如何想朕。”

    “朕想让你出兵长江,恭皇叔去了,如果咱们老赵家你能站出来,朕会省心很多,还能多活几年也说不定。”

    赵显叹了口气。

    “皇兄莫说了,臣弟愿意带兵去长江边上了。”

    “反正也不跟北齐打,臣弟就当公款旅游。”

    “公款旅游?”

    赵睿皱眉琢磨了一番,随即笑道:“这四个字倒也有趣。”

    他随即正色起来。

    “七弟,朕这次会派五万江宁军给你,常年驻守江宁的将军林青会给你做副将,这次如无意外,只是做做样子,应该没什么危险。”

    “等你提兵临江,北齐和西楚都不得不给咱们一些好处,到时候朕记你一功,再让你入朝为官,也就不是那么突兀了。”

    “林青将军?”

    赵显呵呵一笑:“名字里带青的将军,一定不凡,臣弟此次就跟着这位林将军,做一做镀金的纨绔子弟。”

    成康十五年五月末早朝,大内崇政殿,赵睿端坐龙椅,赵显面色恭谨的站在的宗室的位置上,不发一言。

    “诸位臣工,西楚兵发凉州了。”

    赵睿咳嗽了一声,继续说道:“朕准备陈兵江宁,伺机伐齐。”

    他话音刚落,位列左侧首位的陈静之就直接出列。

    “陛下,老臣以为,齐楚交锋,我大启应当坐收渔翁之利,而不是深陷其中。”

    这位须发皆白的左相大人沉声道:“我南启国弱,起兵伐齐不难,可伤不到北齐的根骨,一旦北齐与西楚战毕,姜家必然南下报复,到时候我北部又是生灵涂炭。”

    他是朝廷首相,刚说完话,侍中黄晋也出班陈奏道:“陛下,臣以为陈相所言极是,齐楚交战,我南启应该向两国贩卖粮草,兵械,而不是泥足深陷。”

    赵显第一次完整的看到启国三日一朝的早朝,皮笑肉不笑的看了一眼这两位宰相。

    这两个老货,倒是阴险的很,居然想到了发战争财。

    赵显觉得自己有些小瞧了古人。

    不过发战争财是有个先决条件的,就是自己本国固若金汤,两宋何其富也?

    刀斧之下,一片焦土!

    所以一个国家光有钱是不行的,稚子持重金过市,那是取死之道。

    必须要同时削弱齐楚的时候,谋求自己武力上的壮大!

    赵睿私下跟赵显谈了许久,已经明白了这个道理,他坐在龙椅上,淡淡的扫视了一眼崇政殿里的文武百官。

    随即龙吟滚滚。

    “朕已决意伐齐,此事不必再议。”

    “朕今日与尔等商量的,是派谁出兵,何时出兵,而不是出不出兵,明白么?”

第102章 帝王手段 (元旦快乐!)() 
赵睿是个性格温顺而且亲和的皇帝,平日里跟这些政事堂的宰辅以及各部的堂官都是有说有笑,很少发怒。

    赵睿好脾气不假,但是他始终是一个皇帝,而且还是一个很合格的皇帝。

    他登极十五年以来,除了前五年受到一些赵长恭的掣肘,后十年整个南启都是按照他赵睿的意志在运转。

    即便是左相陈静之,站在厚厚一叠功劳簿上,也只能带着政事堂跟在赵睿的身后,听着这位温和皇帝的吩咐。

    所以赵睿一槌定音之后,崇政殿的文武百官互相对视了一眼,纷纷跪伏在地。

    “臣等,遵旨。”

    赵睿嗯了一声,挥手道:“刘爱卿,兵部是你领着的,你有何想法?”

    兵部尚书刘大勤出列,恭声道:“回陛下,臣以为,齐楚两国既然开战,那么我大启北边也就无须防守,那么一直驻防在江宁的五万江宁军可以腾出手来,供陛下差遣。”

    赵显意外的看了一眼这个一脸正直的大胡子兵部尚书,心中默默吐槽。

    这厮是皇帝的人!

    赵睿点了点头,轻声道:“那就让江宁军动一动。”

    “户部,国库充盈否?粮米充足否?”

    户部尚书陈廷玉出班奏道:“回陛下,国库盈余足够,去岁所剩的粮米充足,今年也是大熟,即将春收,钱粮均无问题。”

    赵显又瞥了一眼这个面色白净的户部尚书,暗暗撇嘴。

    “看来这厮也是皇帝的人。”

    “皇兄把兵权和财权牢牢攥在手里,难怪能在朝廷里说一不二。”

    自古掌权最重要的便是兵权和财权,六部之中其他四部在太平年间自然重要无比,但是一旦动乱,兵部跟户部代表的财权跟兵权就会掌握所有话语权。

    赵睿甚至都不怎么需要去管其余四部,只要攥紧这两个权力,皇位自然稳如泰山。

    赵睿满意的点了点头,随即看向朝中左侧的五个政事堂宰辅,轻笑道:“朕的几位宰相们,怎么都不说话了?”

    陈静之脸色铁青,门下侍中黄晋,侍中高明玉以及中书令杨吉等人脸色都有些不大好看。

    你两句话把出兵的钱粮都安排好了,还让我们说些什么?

    过了片刻,左相陈静之沉声奏道:“陛下,此次出兵老臣并无意见,只是江宁军出动,是不是要换一换将军?”

    文人都喜欢搞这一套,为了不让那些他们眼中的大老粗造反,喜欢搞什么兵不知将,将不知兵。

    这种制度在现代并不会削减多少战斗力,但是在古代,那些士卒都是将军们辛辛苦苦带出来的,甚至是一起流过血的。

    一旦兵不知将,将不知兵,战斗力至少下降三成。

    这还不是最关键的原因,最关键的是江宁军统兵的将军林青,是原先赵长恭麾下肃王卫的一个统领。

    尽管赵长恭退出京城十年,而且已经病逝了三年,陈静之对于肃王一系的将领,一直都是持着打压态度的。

    譬如这位林青将军,他十年前在肃王卫的时候,便是三品的武官,之后便被扔在了启国的西北边陲,一扔就是十年,现在仍旧是三品,纹丝未动。

    赵睿轻轻开阖了一下眼皮,微笑道:“也好,这次伐齐非同小可,让林青带兵的确不妥,倒是要选个知根知底的放心人统兵才行。”

    他扫视了一下下面的大臣,轻声道:“诸位臣工,可有人选?”

    五位宰相对视了一眼,一时之间竟然想不出合适的人选出来。

    他们五个当年都是坚定的保皇派,联手把赵长恭赶出了京城,连带着打压了赵长恭代表的军方十余年,以至于到了今天,启国的军方已经没有几个能拿的出手的将军了。

    即便有,也是当年出身肃王卫的赵长恭门生。

    赵睿呵呵一笑:“诸位爱卿既然没有合适的人选,朕提议一个,诸位爱卿议一议?”

    文武百官轰然唱道:“陛下吩咐。”

    赵睿用手指了指站在侧翼的赵显,轻笑道:“诸位爱卿看一看,这是朕的七弟赵宗显,年少勇武,自小熟读兵书,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诸卿以为他可统兵否?”

    赵显在一旁听得脸色通红。

    夸的我都不好意思了老子哪有这么厉害

    陈静之脸色大变,跪伏在地上,颤声道:“陛下,藩王统兵之祸十年前陛下亲身体会,陛下要重蹈覆辙耶?”

    赵睿神色冷漠。

    “陈相这是什么话?十年前哪来的藩王之祸?朕不是好好的?”

    陈静之跪伏在地上,哭叫道:“十年前赵长恭扬言要马踏临安!更是提剑入宫,险些弑君!当日情景,犹在眼前,陛下三思啊!”

    剩下四位宰辅也跟着跪在地上,哭叫着陛下三思。

    赵睿对跪伏在身前的五位宰相视而不见,面无表情的轻轻挥了挥手。

    “大内官,宣旨。”

    一旁随侍的大内官恭敬低头,翻开一早准备好的圣旨,宣唱道:“制曰:肃亲王府第七子,安国大将军,肃州牧赵宗显,骁勇善战,熟读兵法,今当国战,天家子孙亦不能免兵役,特封赵宗显为征北大将军,领五万江宁军陈兵长江,伺机伐齐。”

    赵显面色严肃,跪在大内官身前,领旨谢恩。

    他接下圣旨之后,有些怜悯的回头看了一眼跪在地上的五个老人家,心中有些可怜他们。

    赵显心中明白,赵睿之所以半点面子也不给这五位宰相,是因为他是想借着这件事敲打敲打政事堂,否则也不会在下旨之前,一点也不知会政事堂。

    最近几年,随着赵睿身体愈发虚弱,政事堂又从皇帝手里接过了大量权力,以至于现在政事堂的权力太重了,一旦自己病逝,赵睿有些担心赵家的大权会不会旁落。

    赵睿此举,就是是要在这五个老头子面前展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