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我娘子是白素贞-第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

    ……

    第三天,李公甫穿上了他平时收藏在柜底、只有在喜庆或重要日子才穿的长袖锦衣,带着许仙去沐阳书院求学。

    沐阳书院不在城内,在城西郊外的一座风景秀丽的小山上,那是钱塘县最好的书院。

    尤其是沐阳书院坐镇着一代名儒——张洞字景明,人称钱塘先生(注:声望极大的人,人们称呼他们时往往以他出身的地方或者他们重要长久的居住地方为代指)。

    所谓名儒,顾名思义就是著名、有名望的儒者。

    张景明进士出身,官宦二十载,官至抚巡(相当于现代的省|委|书|记),后辞官专心治学,提出“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吾心即天心”学说,认为“天地虽大,但有一念向善,心存良知,虽凡夫俗子,皆可为圣贤。”

    张景明的学说虽与时下主流的“存天理,灭人欲”的格物理学相悖,但他在江南一带仍有很高的名望。

    经过一天两夜,李公甫大脑已经冷静下来,恢复理智,觉得许仙十七岁了才开始求学太迟了。据他所知,但凡考上功名的读书人,每一个都是从小就开始寒窗苦读的。

    “唉,《钱塘湖春行》这首诗不能使用,希望沐阳书院看在我这个捕头的薄面上接受汉文。”他心里暗道,“至于拜入钱塘先生门下就不妄想了。”

    原来,许仙与李元礼做交易时,有一条约定:为防万一,许仙在一年内不能大肆宣扬《钱塘湖春行》这首诗。

    乘坐着租来的马车,一路从家到城西门,然后出城门,再行三里左右沐阳书院便到了。

    在沐阳书院大门前下了马车,李公甫整理一下全身衣服,然后向大门走去,许仙双手捧着丰厚的束脩跟上。

    李公甫郑重地提交拜帖给门卫,门卫一听李公甫是钱塘县捕头,立即转身进入书院通报。

    没等多久,门卫出来,对李公甫道:“李捕头,敝院副院长赵文远先生有请。”

    然后对李公甫和许仙躬身做了一个请的姿势。

    沐阳书院的院长是张景明,不过张景明只专注于治学育人,很少理会书院杂事。

    李公甫对没获得张景明接见没有半点不悦,反而觉得理所当然。要知道,就是知县杨大人亲自登门拜访,都未必获得张景明接见。

    他还知道,平时威风八面的杨大人逢年过节都要备上厚礼拜见张景明,而张景明爱理不理。

    “有劳。”李公甫说了一句,然后带着许仙随门卫进入书院。

    进入书院,朗朗读书声更明显了,书院内打扫干净,布置整齐,栽种有松柏花草,处处透出文雅不凡,许仙很是喜欢。

    在经过一个教室旁时,门卫停下脚步,满脸自豪崇敬地介绍道:“这间教室是张公平时教授学子的专用教室。看,张公正在讲课。”

    李公甫顿时肃然起敬,遥对着教室鞠躬行礼。

    许仙有样跟样地对那间教室拱手作揖一下,有些好奇地看了一眼那间教室。

    通过门窗,看见又一位身穿宽袍青衣的老者站在讲台上,那老者五六十岁,头发花白,体形消瘦,精神瞿烁。讲台下整齐坐着一群儒服学子,无不专心致志地听着老者的教导。

    “想必那老者便是张景明了。”许仙在心里暗道。

    轻手轻脚地经过那间教室后,再穿过一个院门,然后进入一个客厅。

    门卫转身离开,一个青衣小厮端茶上来,然后又退下。

    不一会儿,以为四五十岁、身体有些发福的儒服中年人走进来。

    李公甫立即起身迎上去,拜道:“李公甫见过赵先生。”

    原来,李公甫身为捕头,人脉极广,沐阳书院的副院长赵文远他见过。

    许仙也跟着站起来行礼问好。

    赵文远没有摆架子,亲近地回了礼,然后请李公甫和许仙重新坐下。

    寒暄几句好,李公甫道明来意,赵文远转头打量许仙一下,然后问许仙道:“你可曾进学过?”

    “没有。”许仙如实答道,“但学生通识文字,能看医书。”

    赵文远摇了摇头,转回头对李公甫道:“李捕头,我很想帮你的忙,但令舅弟实在不能进入敝书院。不如让他先去其他私塾读几年,待学业稍稍有起色,然后再进敝书院也不迟。”

    “公甫愿意多付束脩。”李公甫连忙请求道。

    赵文远仍是摇头:“爱莫能助啊。”

    沐阳书院作为钱塘县最好的书院,不知多少学子渴望进去深造,连远在临安城的学子都慕名而来。而沐阳书院一直严控学子规模,所以门槛一直很高,不是多送束脩就可以的。

    身为钱塘县捕头的李公甫虽有两分薄面,但赵文远认为许仙条件太差。

    李公甫再三恳求,但赵文远仍是摇头,他只好作罢。

    拒绝李公甫后,赵文远有点过意不去,亲自送李公甫和许仙离开。

    再次经过张景明讲课的教室时,许仙心里一动,对赵文远道:“赵先生,学生能否旁听一次张公讲课?学生对张公甚是仰慕。”

    赵文远看了一眼李公甫,犹豫一下才说道:“可以。但只许安静地听,不许出言求张公。”

    后面的一句话说得很严厉。

    显然,他认为许仙要耍小聪明,直接求张景明,但他还是给面子李公甫。

    “学生谨记。谢谢张先生。”许仙作揖谢道。

    李公甫叹了一口气,对许仙道:“去吧,千万不能打扰张公讲课。”

    于是,许仙向教室走去,从后门进入,然后站在教室后面听课。

    大约听了一炷香,许仙终于找到机会了。

    只听见张景明问学子们道:“学问之道当如何?”

    众学子纷纷举手回答,可惜张景明对这些回答不太满意。

    “站在后面的年轻人,你说一下。”张景明看着许仙道。

    原来,张景明早就注意到许仙了,所有学子都是坐着的,许仙一个人站在后面,他岂能没看见?更何况许仙长得眉清目秀唇红齿白,是一个不可多得的翩翩少年郎。

    众学子闻言,纷纷转头,这才注意到教室后面多了一个人。

    对张景明的问题,许仙早有答案,即便张景明不问,他也会抓住机会说出来。

    只见许仙从容而不失恭敬地向张景明鞠躬行了一个大礼,然后不卑不亢地朗声答道:“学生认为,求学之道,须知行合一,止于至善,不可空谈妄谈。”

    在去沐阳书院前一天,他就已经了解过张景明这个人,他的学说是几乎完全别于时下主流的理学的心学流派。严格说,张景明是这个时空的心学流派创始人。

    对于心学,许仙其实是一知半解,但他脑海里有一座中国古代书籍图书馆。

    所以,他迅速翻阅关于心学的书籍,寻找契合张景明内心的答案。

    “知行合一,止于至善”这是明朝心学集大成者王阴阳的主要学术观点,许仙立即不客气的套上去。

    (本章完)

第5章 知行合一() 
“知行合一,止于至善……”

    张景明咀嚼着许仙的话,睿智的目光顿时大亮,下一刻更是激动地击掌大笑:“妙哉!妙不可言!哈哈哈……”

    众学子见状,无不露出震惊之色。

    要知道,在他们的印象里,他们的老师一向睿智从容,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此刻却因为一个不知从那冒出来的小子的一句话而如此失态。

    其实,张景明何止失态,简直是欣喜若狂。

    原来,刚刚萌芽的心学与时下主流的理学相悖,备受其他名儒攻击,他张景明虽说是一代大儒,也难以招架。其中,最最令他无可奈何和苦恼的是敌对名儒攻击他的心学虚妄,与儒家经典格物致知完全相悖,他一直找不到反驳的立根点。

    而且,他本来也是一名理学大儒,格物致知的哲学理论已经深入他的骨髓,让他有时候潜意识怀疑自己的心学是伪学说。

    “知行合一,止于至善”这八个字虽然是许仙用来回答如何求道的,但他一下子联想到他的心学,他越想越觉得这八个字异常契合他的学说,更为他的学说找到立足点。

    所以,他岂能不欣喜若狂?

    许仙对张景明的激动在意料之中,所以他脸上挂着淡淡的微笑,很是从容不迫。

    众学子发现许仙居然这么淡定,无不在心里佩服万分。要知道,张景明可是闻名天下的大儒,能获得张景明一句称赞,足以向亲戚朋友夸耀一辈子了。

    张景明激动一阵后,目光和蔼地打量着许仙,问道:“你叫什么名字?”

    许仙没有急着回答,而是先深深地向张景明拱手作揖,行了大礼,然后才说道:“学生姓许,名仙,字汉文,乃本地人士。学生万分仰慕先生您和沐阳书院已久,今日在家人陪同下前来求学,但奈何学生资质愚钝,无缘拜入贵书院。贵院副院长赵先生怜学生痴心,准许学生偷听先生一课。打扰了先生您讲课,学生诚惶诚恐,恳求先生原谅。”

    “原来你叫许汉文。”张景明说着,已经走下讲台,走到许仙面前。

    只见他接着说道:“老夫说过,天地虽大,但有一念向善,心存良知,虽凡夫俗子,皆可为圣贤。你既有如此求学上进之心,只要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持之以恒努力学习,他日定能有所成。”

    “你可愿意进入老夫之门,随老夫治学?”张景明又道。

    自从听见许仙提出的“知行合一,止于至善”,他越发觉得这八个字对他极其重要,关系到他呕心沥血创立的学说能否发扬光大。

    只是“知行合一,止于至善”这八个字是许仙当众说出来的,若他直接拿过来使用,必定遭人诟病。

    但如果许仙成为了他的学生,师徒联手开创新学说反而是一段儒史佳话。

    所以,他必须收许仙为学生,而且要悉心教导,让许仙成名。

    “学生愿意。学生拜见老师。”许仙立即高兴地对张景明深深下拜道。

    众学子见许仙获得张景明主动收为弟子,无不羡慕嫉妒恨。

    在座的学子谁能听张景明讲课,但是并不能说是张景明的弟子,真正成为张景明弟子的学子很少,都是人中龙凤、英杰才俊。

    ……

    ……

    接受许仙拜师后,张景明恨不得立即闭门谢客数月将“知行合一,止于至善”八个字与他的学说结合起来,补全学说漏洞,重新阐述他的学说,所以他直接结束讲课了。

    离开教室,许仙去找李公甫。

    李公甫被赵文远重新请回客厅招待,许仙走进去时,李公甫站起来问道:“你没有打扰张公讲课吧?”

    他虽知道许仙老实,但还是忍不住问。张景明对他来说就是天上的人物,他不得不万分小心。

    赵文远也看着许仙。

    “打扰了。”许仙老实说。

    “啊!”李公甫失声一叫,面如土色,充满惶恐,感觉大祸临头。

    他知道,一旦许仙惹恼了张景明,张景明的随便一个学生就能让他李公甫吃不了兜着走!

    赵文远脸上也露出怒色和后悔,准备出言斥责许仙。

    不过,许仙已经接着道:“不过,是先生主动询问我的。他老人家已经收我为弟子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