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魂梦大唐-第5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本章完)

第76章 诗会 (上)() 
明月当空,散发着明亮的光辉,柔和的月光犹如一块透明的白纱笼罩着大地。尽管湖边没有多少灯火,湖边的景致,却依然被银白色的月光照映得清清楚楚。

    走到湖边,颜天佑抬头望去,皎洁的月光照在湖面上,给波光粼粼的湖面,增添了几许洁白的光彩。月儿倒映于水中,若隐若现,水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再加上一个个漂浮着的河灯的点缀,真是美不胜收。

    “佑哥哥,旁边有写新年愿望的,我们过去吧。”

    几人走到一个书写摊,花了九文钱,买了纸条和蜡烛。各自拿起一张空白纸条,然后提笔写下了自己的新年愿望。

    再次走到湖边,敏儿先是默默伫立了一会儿,似乎说了些什么,然后微微弯腰把河灯轻轻放入了水中。

    冷咧的东南风吹拂着莲花造型的河灯漂移着,带着美好的新年愿望,漂向了远方。

    继敏儿之后,颜天佑黑胖刘波胡飞四人依次放了河灯入水。河灯从岸边起航,慢慢悠悠地飘向了湖中心,点点河灯灯火如繁星,若有若无的闪闪烁烁,动人心魄。

    看着河灯都漂向了湖心,敏儿说道:“佑哥哥,那一盏盏河灯像一个个小星星一样,好漂亮啊。”

    “是啊,好漂亮。”

    敏儿又道:“佑哥哥,我们去湖心亭那边去看吧,河灯都漂到那里去了。”

    敏儿的要求,颜天佑自然是满口答应,他回过头来,本想叫黑胖几个一起去。没等他开口,就听到黑胖说道:“佑哥,你和敏儿去吧,我们就不去了,我们去逛逛。”

    “好,你们也去好好玩一玩,我们最后在这里汇合,然后一起回家。”

    黑胖三人和颜天佑敏儿道别之后,高兴地离开了。

    颜天佑和敏儿两人相携沿着小路走到了通往湖心亭的通道口,可是,在他们要进去的时候,却出了意外,被几个身穿黑色劲装武士服配着刀刃的汉子给拦住了。

    “刺史大人要在这里举办诗会,闲杂人等不得入内。”带头的武士脸色冷酷的说道。

    听到不让他们进去,颜天佑还没开口,敏儿就忍不住说道:“我爹爹是扬州司户参军沈仲元,我们还能进去么?”

    扬州司户参军是正六品官员,要说在扬州,这官说大不大说小不小,但好歹是个中层官员,可眼前的这些刺史大人的侍卫,却丝毫没把沈仲元看在眼里,依旧不留情面地对着敏儿说道:“来的人都是刺史大人邀请的贵宾,即使你父亲亲自来,也一样要等在这里进不去。你父亲尚且如此,何况是你。”

    黑衣侍卫的话如一盆冷水浇在了敏儿的头上,让她一下子愣住了,她本以为搬出了她的父亲,这些侍卫即使不让她进去也会对她态度好一点,如今看来,她是大错特错了。

    身居两世记忆的颜天佑,自然知道宰相门前七品官的道理。这些侍卫,常年累月地跟在刺史大人的身边,早己见识过了大大小小的扬州官吏,自然不会对沈仲元这个正六品下的司户参军假以颜色。身为平头百姓,颜天佑不想惹事生非,也不愿敏儿多事,他拉着敏儿就准备要走。

    尽管敏儿心里很不情愿,但她不会违逆颜天佑的意思,乖乖地跟着颜天佑往回走。

    在他们两个往回走了不到百步的时候,身后突兀地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颜天佑回头一看,发现竟然是方才的那个拦着敏儿的刺史大人的侍卫头目。他不由停下了脚步,转过身正视着黑衣侍卫汉子。

    看到颜天佑停了下来,黑衣侍卫连忙快跑了几步,跑到颜天佑两人面前站定,上气不接下气地说道:“公子…刺史…刺史大人…有请。”

    这话说得颜天佑摸不着头脑,他记得他不认识刺史大人啊,脸色带着疑惑地问道:“刺史大人?你确定不是在戏弄我?”

    黑衣侍卫一脸谄媚地说道:“公子说笑了,小的哪敢戏弄于您,真是刺史大人差小的邀请您回去。”

    黑衣侍卫名叫于志鹏,说起来他也有些摸不着头脑,就在颜天佑离开的时候,刺史大人同时到达,不知道怎么的,问及方才发生的事情,他不敢隐瞒,老老实实地讲了出来。听完他的讲述,刺史大人就命他把颜天佑请回来甚至还要参加诗会。

    刺史大人的吩咐,让于志鹏感觉到颜天佑这个人不一般,应该与刺史大人相识。既然与刺史大人相识,他自然不敢再怠慢,急忙跑过来传话。态度也是一百八十度大转弯,不复初见时的倨傲,反而变得有些谄媚巴结和讨好。

    刺史大人相请,颜天佑不敢不去,就在他准备开口答应的时候,却不料敏儿抢先一步说道:“你叫我们去我们就去呀,我们偏不去。”

    敏儿拒绝的话让于志鹏急了,他急忙说道:“那可是刺史大人邀……”

    不等他把话说完,就被敏儿的话给打断了:“刺史大人怎么了,他还能够强迫我们不成?”

    敏儿的蛮不讲理让于志鹏无计可施,他只好转过头看着颜天佑,希望颜天佑这位正主能够答应他。不过,他注定要失望了,颜天佑怎么可能逆着小丫头的意思来,只见颜天佑上下嘴唇一碰,说道:“敏儿的意思就是我的意思,您请回吧。我们要走了”。

    说着,颜天佑转身迈开脚步,似乎要与敏儿离开这里的样子。

    跟随韦坚十来年,于志鹏知道,刺史大人从没有如此相邀过一个人。由此可见,刺史大人对邀请之人的看重。要是事情办砸了的话,他自己可就要吃不了兜着走了。

    看到两人已经往前迈了好几步,于志鹏无计可施,只得砰地一下跪在地上,嘴里还哀求道:“我给两位跪下了,给两位道歉了,方才是我不对,不该那么拦着您。您们大人有大量,原谅我,跟我去见刺史大人吧,求求二位了。”

    借着银白色的月光,颜天佑明显从敏儿的脸上看到了报复得逞后的得意的笑容。颜天佑微微摇头,没想到小丫头还是个记仇的主儿。

    听到于志鹏的哀求,敏儿一脸我可怜你的模样,说道:“好吧,既然你都这么求我们了,我们就跟你回去见刺史大人吧。”

    于志鹏暗暗松了口气,连忙感谢道:“多谢您的宽宏大量,小人不胜感激。”

    在回去的路上,于志鹏仿佛换了一个人,对颜天佑两人极尽谄媚之语。甚至还报了他的名字,说颜天佑以后有事尽可去找他。多一个朋友多一条路,对此,颜天佑愉快地答应了。

    再一次来到通道口,早已有人在这里等着颜天佑,看到颜天佑来了,等候的人连忙走上前,说道:“公子请,大人在湖心亭等着您。”

    跟着刺史大人的随从,颜天佑两人走过九曲十八折的水上走廊,来到了大明湖湖心亭。

    没有来由的,颜天佑忽然脑子里蹦出一句话:还记得,大明湖畔的夏雨荷么?

    (本章完)

第77章 诗会 (中)() 
湖心亭并不是单单只有一个亭子,而是一片建筑群落。其中,湖中建筑群的核心建筑为湖心亭,该亭为六角形,石木结构,上覆绿瓦,高约有一丈二。在亭中可清晰地看到,大明湖周围的景致。极目远眺,苏堤横卧于湖水之边,大明寺的栖灵塔屹立于飞凤山之巅。四周波光粼粼,别有一番韵味。

    湖心亭周围有六间辅亭,六星环抱,每个亭对应湖心亭一檐,正好绕湖心亭一圈。每个辅亭距离湖心亭约有不到一丈的距离。

    由专人领着,颜天佑莫名其妙地被带入最边上的亭子内。

    颜天佑敏儿走进亭子的时候,发现原来亭子里已经有两个人就坐了。出于礼貌,虽然不认识,但颜天佑还是微微向两人拱手施礼,算是打了个招呼。

    坐着的两人见到颜天佑向他们施礼,也都站起来微微躬身回之以礼,并说道:“在下陈郡谢氏谢映登(吴郡陆氏陆中平),见过两位。”

    陈郡谢氏吴郡陆氏都是有着数百年历史的世家,尽管现在没落了,但是瘦死的骆驼比马大,依然是不可小觑的大家族。

    见到二人自报家门,敏儿正色道:“我是吴兴沈氏的沈佳敏,旁边的是我的佑哥哥。”

    在如今当下,吴兴沈氏可是比陈郡谢氏吴郡陆氏还要强大的家族,在唐太宗编订的《氏族志》里,吴兴沈氏的排名也在两个家族之上。

    敏儿是吴兴沈氏族人,让谢映登和陆中平更加对两人客气,开始热情地与颜天佑两人频频交流举杯,相互客套。

    颜天佑知道两人错把他当成了吴兴沈氏族人,他也不辩解,反正这次诗会他也不准备出头,也没想作诗。

    环目四望,颜天佑发现除了湖心亭外,其它亭子里人基本已经满了,影影绰绰,大略有将近有三十人。

    请客的主人未到,闲着无聊,颜天佑打量起到会的人,果然个个都是姿容优雅,卓尔不凡,一看就知道都是大家子弟。此时他们正在相互交谈着,或谈笑古今,或谈弄风月,或谈论时事朝政。

    “刺史大人到!”

    一声洪亮的唱名声之后,扬州刺史韦坚带着几个人走了进来。其实,韦坚早就到了,只不过,他与身后的几个人在湖边的楼船里商议事情,直到诗会快开始了,他们才一起过来。

    亭内所有的人都站了起来,齐声拜道:“恭迎刺史大人”。

    韦坚几人走进湖心亭,待几人落座后,韦坚再一次站起来,向四周拱拱手说道:“今适逢上元佳节,明月当空,美景在侧,岂能无酒?岂能无诗?兴之所至,顾吾在湖心亭举办诗会,邀请各位来此,今夜,大家畅所欲言,不醉不归。当然,诗会诗会,主要的还是写诗。在此,吾宣布,若谁能在此次诗会中力压群雄,不仅可以得到五十两黄金的彩头,吾还将举荐他入京参加科举考试。”

    听了韦坚的话,大家都是议论纷纷,谈论的却不是五十两黄金,而是科举考试的名额。

    唐朝的科举不同于明清,明清的科举制度已经成熟,有着完备的程序和规章。而唐朝的科举,也不像明清那样需要一级一级地往上考,只有京试(省试)一次考试。而且考试种类繁多,主要有明经和进士两科,其中又以进士科最为难考,当时就有“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之说。

    参加科举考试的人名为贡士,而且大唐朝廷还对每个地方来参加科举考试的人数有严格的规定,定贡士名额为:上州每年三人,中州两人,下州一人,确有才行者,不限其数。而贡士的推荐名额却是掌握在当地刺史手中的。因此,才有了韦坚所说的推荐名额一事。

    来湖心亭参加诗会的人大都是扬州本地的青年才俊,当然也有一些外来的人。其中,大都是家世不凡的世家公子。他们自然不缺钱,也自然不会对那五十两黄金感兴趣。他们真正感兴趣的是贡士名额,毕竟,贡士名额有限,这可是关系到他们未来前途的大事。

    听到如此丰厚的奖励,颜天佑是咂舌不已,没想到来参加的诗会这么高端。不仅彩头就有五十两黄金这么多,还有额外的奖励。原本只想做一个安静的美男子,现在看来是不行了。不为科举贡士名额,就算为了那五十两黄金,也值得了。更何况,自小受家庭的影响,他可是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