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魂梦大唐-第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看周围的建筑,也不像自己在影视剧中看过的南北朝建筑,南北朝建筑秉承汉代建筑风格,却又有了很大的改善。也不像明朝的建筑,明清两朝建筑风格差距不大。颜天佑看不出来哪个朝代,也就不想了。

    马车坑坑微微地走了大概一个多时辰,又快把颜天佑颠晕了。尽管母亲已经很好的顾及到他,还是有些颠,他不禁感叹要是后世的水泥路就好了。刚才母亲掀开帷幔帘,他赶紧提着眼珠子瞅了一眼,外面是茂密的矮灌木林,树木都不是很高,但密集。

    又大概过了一盏茶的时间,颜天佑听到砰的一声,应该是树木倒地的声音,马车立时就停住了。

    母亲掀开车帘,还没来得及说话,就看到六七个人从路两旁的树丛中跳出来。

    领头的是一个满脸横肉的黑壮汉子,他手持大刀,刀尖对着马车说:“识相的把值钱的交出来吧,不然,我把你们三人扔进山里喂狼。”

    崔相平手筋凸起,紧紧握住马鞭,他虽然有些功夫,对付一两个人还行,但对方有六七个人,心里一紧,感觉道有些危险了。他硬着脑皮道:“几位大哥,我们是去兖州探亲的,身上没带什么钱,大哥行个好,这点钱请大哥们喝酒。”说着就把自己身上的钱袋扔了过去。

    黑大汉旁边的一个瘦黑男子把钱袋捡起,打开看了看,发现里面有不到一百铜钱和几两碎银子。他合上钱袋,对着崔相平说道:“骗鬼啊,这么点钱,把你们的包袱都交出来!”这个男子正是昨天在客栈对面酒肆看着他们的人,知道他们三人有好几个包袱。

    崔相平心更揪紧了些,心里知道他们这是要赶尽杀绝啊。他悄悄抽出身后自己包袱里的短刀,看了看周围情况,正要拼一拼试一下看能不能调转马车往回跑。就听到耳边传来一阵挞挞的马蹄声,由远及近,没多大功夫,就见两个骑马的年轻男子到了马车边上。

    两个胡服打扮的男子看见这一幕,脸色露出了然之色,知道遇见了打劫的。两人不仅仅没害怕,还微微露出兴奋的神情,就好像他们才是打劫的人一样。两人其中一个把剑往胸前一横,喝道:“趁你陆小爷没发火,赶紧滚,不然,哼哼……”

    黑壮汉子的脸更黑了,大喝一声:“哪冒出你个狗崽子,大爷宰了你。”边说着边挥着大刀向两个男子奔去。

    还没等他跑到两个人跟前,陆程迅速抽出宝剑,凌空一挥,一条手臂就应声而起,随之就是不停歇的惨痛叫声,声音传出好远,树丛中的几只鸟儿都被惊得冲天而起,在空中盘旋着叫个不停。这一手着实把其他的人都镇住了。

    陆程冷哼一声,对着断臂的黑壮汉子说道:“这次算你走运,再胡作非为,我要你狗命!”

    黑壮汉子话也不多说,知道遇到硬茬子了,好汉不吃眼前亏,直接叫手下扶着自己带着手臂走了,看能不能找个大夫接好。不过这里前不着村,后不着店,估计悬了。

    这时,李清婉才走下马车,对着两个男子行了个礼,才说道:“妾身多谢两位公子相救。”

    两个男子翻身下马,对李清婉抱拳回礼,铿锵有力地说道。“路见不平,身为大丈夫,自当相助,夫人,不必多谢。”

    “敢问公子高姓大名?”

    男子脸色有些纠结,似乎不愿吐露姓名。不过最后还是说道:“陆无庸,这是我的随从陆程”

    李清婉郑重道:“大恩不言谢,日后有缘相见,必有重谢。”

    陆无庸无奈地说:“夫人,不必多谢,我们还要赶路,先走一步”。男子似乎不愿多呆,抱拳后一踩马镫利落上马。

    “先走一步,后会有期。”不等李清婉说话,一甩马鞭,马一会儿就窜出好远。

    李清婉看着跑远的两人,同是无奈一叹,转身上车。

    崔相平像是看了一场戏,还没等自己上场,戏已经唱完了。有些郁闷得挪开树木,驾着马车向着兖州奔去。

    谁也没注意,襁褓之中的孩子的嘴唇轻启,像是要说话,只是发不出来声音,似是在说“陆无庸,陆无庸……”脸上浮现出一丝诡异的笑容。

    在正午时分,终于见到了兖州的城郭,远远望去,高大巍峨,让人看到了大唐的盛强景象。

    当路过城门的时候,母亲掀开车窗帷幔,颜天佑赶紧斜着眼睛看,除了一个个头,什么也看不见。不过,颜天佑知道了自己降生在了唐朝,因为他看到唐朝特有的帷帽和带着弯翅的幞头在路过的有些人头上戴着。

    城门喧嚣,城内更是人流众多,车马相闻。三人先找到一个饭馆吃了午饭,然后崔相平到码头找到有一条南下扬州的货船,花了二千钱船主同意捎带他们三人到扬州。崔相平回去后找了一家车马行折价把马车卖了,然后三人一起去买了些糕点和胡饼干粮,就立马朝码头赶了过去。

    (本章完)

第7章 烟花三月下扬州() 
二月下旬的天气还有些寒冷,兖州码头,李船主正指挥着力工搬运最后一点货物,李清婉抱着孩子站在码头上,船主通知他们半个时辰后开船。

    李清婉抱着孩子,看着繁忙的运河,喃喃自语着。

    听着母亲的自语,颜天佑才知道眼前的河流竟然是才开凿一百多年的京杭大运河。

    公元六O四年,隋炀帝杨广征发百万劳役花了六年的时间,将原有的运河沟通,才完成了全长一千七百多公里的京杭大运河。

    说起京杭大运河,它可以说是中国古代最伟大的水利工程,同样它也是世界上最长的运河,是中国古代人民智慧的结晶。

    此时的兖州(后世的济宁)是大运河途经的城市之一,从此坐船南下,可直达江南的苏杭扬州。

    等了两刻钟的时间,船主让人通知三人上船。

    李清婉三人上船后,才发现船主给三人提供的是一个不大的船舱,里面还有一些杂物堆积着,李清婉的眉头不由皱了皱,最后却又舒展开来,她也没说什么,只是让小玉和崔相平收拾一下。

    等了一小会儿,在一连窜嘹亮的号子声后,货船慢慢起航,平稳地动了起来。

    颜天佑一觉醒来,天已经黑沉沉的了。母亲和崔相平小玉他们两个人取出胡饼就着热水正吃着,看着他们吃的很香,他也想尝尝唐朝的胡饼,不过这不太现实,他连牙都没一颗,咬都咬不了。

    看到孩子醒来,正巴巴地看着她们吃东西,嘴里还不停蠕动着。知道孩子饿了,她连忙背过身子,喂着孩子吃奶。颜天佑确实也饿了,虽然很想吃其它东西,不过只是想想罢了,只能凑上去吮吸着。

    唐朝的夜晚没什么事,晚上唯一能做的事就是睡觉。只是下午才睡了一觉,颜天佑现在有些睡不着。

    母亲和小玉躺在几块木板搭建的床上,身上盖着薄薄的细布,细布足够大得把两个人外加一个小孩覆盖住,颜天佑被襁褓包裹着躺在两人中间。而崔相平垫着包裹躺在舱门口,短刀放在手边,肚子有规律地起伏着,已然睡着了。

    船舱的隔音效果不太好,颜天佑可以清楚地听到隔壁船伙计喝酒畅谈的声音,天南海北地胡吹,说着一些听闻和亲身遇到的事情。这也让颜天佑对现在这个朝代有了更多的了解。知道了现在是李隆基在位的开元十八年,政治清明,国家富庶,百姓安居乐业,大唐国力正是达到顶峰的时候。

    想到李隆基,就不由得想到了那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的杨贵妃,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那个悲剧的女人。

    想着想着,就不知不觉得睡着了。梦里还梦到无数身穿宫装的美人冲向自己,花红柳绿,莺莺燕燕,怎叫一个美字了得。

    颜天佑早上是被嘈杂的说话声和号子声吵醒的。母亲睡得比他早,或许连日的奔波让刚刚二十芳龄的少妇身心俱疲。他睁开眼的时候,崔相平和小玉正拿个小锅在铁制的小火炉上煮着什么东西,一股淡淡的稻米香充斥着整个船舱。

    母亲抱着他走出舱门,早春的清晨,寒气袭人,让人倍觉“春寒料峭”。母亲把包裹他的襁褓掖了掖,只露出转个不停的小眼睛。

    早上的空气很清新,远处的太阳低低地挂在东方的天空,还没有完全升起。船的桅杆上十几只鸟儿叽叽喳喳地叫着,声音清脆悦耳。大运河上还有着淡淡的雾,船的速度慢了好多,可以看到有的船甚至停在岸边或芦苇荡,开始生火做饭。

    米粥煮好了,上面还飘着豆子,他看到小玉拿出一个小布袋取出两粒小石子大小的盐块扔进锅里。盐有些黑乎乎的,不是很纯净,估计有不少的杂质。这些东西都是船老大提供的,每天都有,足够三人温饱,只不过得要另外加付一千钱。

    母亲和小玉、崔相平慢慢地喝着粥,崔相平拿出一张胡饼递给母亲。她似乎没什么胃口,掰了一小块,犹豫了一下,又掰了整张饼的五分之一,才递给小玉。小玉拿起饼掰了不大的一块,剩下的都给了崔相平。三人把饼扔进粥里吃,好像吃羊肉泡馍一样,只不过碗里没有肉。母亲吃完以后,隔了一会儿,让崔相平去舱门口守着,她才开始我颜天佑的早饭。

    太阳渐渐升高,金色的阳光洒满了整个大地,驱散了迷雾,一切就都清晰了起来。运河上更加热闹起来,波浪声,号子声,水流声,还有水流拍打船身的声音……

    各种声音交织在一起,让人感觉到了大运河的人气和红火。各种船只交错纵横,有载重六七百石的大船,也有往来不绝的小舟,有挂着旗子的漕运官船,更多的是各地大商行或者私人的商船和货船。

    看到这一幕场景,颜天佑心里不觉感慨万分。隋炀帝杨广虽然骄奢淫逸,浪费民力,好战成性,虽然大运河的连通是成千上万的人命换来的,但不可否认的是这是一个伟大的工程,一个造福万民的工程,它的存在,便利了后代无数子孙。

    在颜天佑看来,隋炀帝尽管被唐朝廷丑化,被给了‘炀’这个封号,但这并不代表他是一个昏君。他执政前期励精图治,灭吐谷浑,分裂突厥,打击土蕃,开疆拓土,削弱世家贵族,整顿吏治,百姓富庶,万国来朝,俨然一副天可汗的气势。

    他最大的败笔就是不知是执念还是心结,耗费全国之力,劳民伤财,三征高句丽。想它高句丽弹丸小国,屈居东北,苦寒之地,他不明白隋炀帝为什么一而再,再而三地要用百万大军和它死耗,导致国内民怨四起,农民起义,盗贼四出,世家蠢蠢欲动,最终强盛的大隋王朝被世家贵族陇西李氏所取代。他看不懂,或许很多人都看不明白,难道只是为了宣示大隋的强威兵盛?后世对此有了无数解释和猜想,真相如何,早已湮没于历史长河之中。

    待在船上的日子,了无生趣。每天除了被母亲抱着在舱门口透透气,看看两岸的风景和水鸟,没什么事就被母亲哄着,被小玉逗着。

    值得高兴的是,母亲她们的伙食丰富了不少,有少量的白菜和不缺的鱼鲜和河虾子以及腌渍的咸菜可供食用。崔相平每天没事就钓鱼,下水摸虾子和河蟹,乐此不疲。颜天佑在母亲的怀抱下,无聊得看着他钓鱼捞虾。

    五六天时间转眼而过,他们终于踏上了扬州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