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魂梦大唐-第23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了。

    七月初九的早晨,颜天佑依旧陪着李梦然散步,两人坐在小河边的草地上,李梦然依偎在颜天佑的怀里,望着蓝天白云,李梦然一脸的陶醉模样,说道:“佑哥哥,我喜欢这里,这里有老树、有河流,更重要是,这里就是我们的新家,我就是这里的女主人,最最重要的是,佑哥哥,你在这里。你在这里,一切都是好的!”

    “你在这里,一切都是好的”回味着这句话,颜天佑满心的感动,不由轻轻抚摸佳人的秀发,一脸的温柔和疼惜。

    他理解李梦然的心思,她知道,他不能在这里久留,因此,他在这里的每一天,她都格外的珍惜,有他在,无论在哪里,都是好的。

    她的心里只有他!

    两人相互依偎着,颜天佑望着天空白云,思绪飘得老远,飘向了远方。

    (本章完)

第382章 封赏之议() 
“铛铛铛……”沉闷的钟响响起,打破了长安清晨的沉寂,上朝的时候到了。

    兴庆宫的大同门缓缓地开启了,数百名提早到来的文武官员在广场上排好位置,在导仪官的指挥下,几百人如潮水般涌入。

    大同殿内百官列位,随着大殿内一声钟响,大唐皇帝李隆基就坐龙榻,朝会正式开始,百官下拜见礼,“参见吾皇万岁万万岁!”

    李隆基一摆手,“各位爱卿免礼平身,朝会开始吧!”

    朝会由殿内少监杨銛主持,他朗声道:“今日朝会两个议题,一议黄河水工修缮需要钱五百万贯,由工部侍郎张向提出,各位朝官可有异议?”

    黄河自古至今,没过几年就要发一次大水,这给朝廷官府造成巨大的损失,也给沿岸的百姓带来了巨大的生命危险。为了防止黄河决堤,朝廷每年都要组织几十万人力去加固河堤,疏浚水道。

    大殿内鸦雀无声,黄河水工每年都是一个常规问题,朝会上议论这种重大的水利工程,仅仅只是走一走形式,没有人会提反对意见。对民生有利的大好事,没有人傻到会去反对,除非他不要自己的颜面了。

    文官之首的李林甫嘴巴动了动,想要说些什么,想了想,最后还是闭上了嘴巴什么也没有说。

    见无人说话,李隆基开口道:“好,这事户部核算后报给朕,然后就把钱给了工部吧!”

    “臣遵旨!”户部尚书和工部尚书纷纷走出来应道。

    李隆基继续往下说,他对杨銛道:“开始第二个朝议吧!”

    杨銛点头,对着百官又高声道:“下面是第二个朝议,陇右军大败吐蕃,斩获敌手两万余,可谓是大胜,扬了我大唐国威,现在皇甫惟明大将军也到了,今天我们就商议一下对他们的赏赐吧!”

    此言一出,百官心思各异,而位于武将第一的皇甫惟明却是脸色微微一变。

    按照朝廷以前的规矩,一旦战功核实,皇帝就会和政事堂的宰相们提前商议好对功勋者的赏赐,如今到了朝会上提了出来,皇甫惟明心里不由有了不好的预感。

    “兵部尚书何在?”李隆基紧接着喊道。

    “臣兵部尚书萧嵩在!”一位中年男子出了朝班,大声回应道。

    “陇右军的战功核实了没有?”

    萧嵩恭恭敬敬回复道:“经过考功司的仔细核实,确认无误,陇右军战功属实。”

    李隆基满意地点点头,说道:“那就议一议吧,该如何赏赐呢?”

    近年来,朝廷财政吃紧,国库一直是入不敷出,户部尚书张筠紧张皇帝狮子大开口,李隆基的话音一落,他就上前大声道:“陛下,不若仿照规矩,赐田十亩,钱三十万,绢五万匹,陛下觉得如何?”

    李隆基一愣,这赏赐说起来虽说不是很高,但已经不低了,但是他没有立即回话,而是看向李林甫,说道:“右相,你觉得萧大人的提议如何?”

    李萧是一党,李林甫自然不会拆萧嵩的台,听到李隆基的问话,他直接出言:“萧大人的提议,臣附议!”

    李林甫的话刚说完,太子李亨走出朝班,对着李隆基拱手大声道:“陛下,儿臣觉得这赏赐有些薄了,每个士兵还分不到十贯钱的赏赐,儿臣以为,应加大赏赐,不赏不足以酬前方将士们为国杀敌的拳拳之心。”

    “臣附议!”“臣附议!”

    李亨的话一落,顿时有一大片人纷纷附和,竟然朝臣出来了百官的三分人数。

    见此场面,李林甫嘴巴上扬,划过一抹得逞的笑,他偷偷看着上面皇帝的反应,果然发现,皇帝李隆基的脸色都有些不好看了。

    确实如李林甫所想,看着自己的儿子一呼百应,李隆基的心里极为的不舒服,他觉得,对太子,他太放任自流了,太子李亨已经发展到这一步了,竟然都有一半以上的朝臣归入了旗下。

    李隆基哪里知道,今天的这一幕,是李林甫早就安排好的,站出来附和太子的官员,不仅只有太子的人,还有一小半是他的人,他之所以这么做,就是为了让皇帝对太子产生忌惮之心。结果确实如他所想,显然他的目的已经达到了。

    太子李亨并没有发现身后的异样,此时,他一心想的就是为陇右军争得更大的赏赐,皇甫惟明投入他旗下,他不能让其寒心。

    文官队伍里,左相李适之却是脸色阴沉,都有些偏青了,他已经发现了李林甫一党的险恶用心,稍稍思虑后,他站出来,对着皇帝李隆基说道:“陛下,现在国家财政吃紧,国库无所财,对于陇右军的赏赐,萧尚书的提议,臣附议!”

    此言一出,李亨脸色大变,他没有想到他手下的第一人竟然临阵倒戈,太子集团中的不少人都是脸色阴沉了起来,尤其是陇右军节度使皇甫惟明,他的脸色已经黑成了锅底。

    感受到无数异样的目光,李适之心里苦笑,脸上却丝毫不动。

    李隆基深深地看了李适之一眼,若有所悟,他金口玉言决断道:“好吧,就照萧尚书的提议,陇右军士兵各赐田十亩,”

    说到这里,他看了众人一眼,微微笑道:“钱赏四十万吧,绢也加个五万,十五万匹吧,前线将士杀敌报国,朕不能寒了他们的心,他们理应受到重赏。”

    皇甫惟明走出来,跪下大声说道:“臣皇甫惟明代我陇右军全体将士,叩谢陛下隆恩,万岁万万岁!”

    说着,他大礼参拜,头磕地重重的三次。

    “皇甫爱卿请起,你带领陇右军为我大唐开疆拓土,劳苦功高,不得不赏,加封皇甫惟明为西平郡王,封邑三千户,挂骠骑大将军衔。”

    对皇甫惟明的赏赐,让百官脑子里都是嗡嗡作响,郡王,竟然封了皇甫惟明郡王爵位,自大唐开国,除了武则天皇帝在位期间,大唐皇帝从未封过外姓人为王,最高的爵位,也就是国公到头了。谁都没有想到,皇帝李隆基竟然会封皇甫惟明郡王爵位。

    听到这至高的封赏,皇甫惟明本人也是愣住了,愣在了原地,半天也没有向皇帝跪拜谢恩。

    (本章完)

第383章 朝堂争夺(上)() 
“皇甫惟明,还不谢恩?”

    这时,殿内少监杨銛见皇甫惟明被巨大的封赏砸晕了,他看了皇帝一眼,不由对皇甫惟明出言提醒道。

    谁知,皇甫惟明不仅没有谢恩,反而跪下请求道:“陛下,臣请陛下收回成命,这郡王爵位,臣着实不能领受啊!”

    李隆基的表情没有任何异样,看着下方跪地的皇甫惟明,他淡淡的问道:“为何?”

    皇甫惟明先是全身伏地,来了一个规规矩矩的大礼,才直起身依旧跪着回道:“陛下,郡王之爵位,在我大唐,从来没有封给非皇室宗亲的人,臣领了这郡王爵位,就是违反了大唐的祖制,这背祖之罪,臣是万万不能领受的!臣请陛下收回成命,以臣微末之功,不足以如此厚赏!”

    李隆基没有说话,眼睛微眯,也不知道在想些什么。

    大殿内顿时陷入了深深的寂静,无人敢大喘气,都屏息静默,站着一动不动。

    李林甫撇头瞅了皇甫惟明一眼,眼睛里有着说不出的意味,他没有想到,皇甫惟明竟然想都没想,直接就给拒绝了,这有点出乎他的意料了。

    他明白,今天皇帝封赏皇甫惟明的一幕,其实,就是皇帝对于皇甫惟明的试探。

    皇甫惟明身兼三镇节度使,掌握大唐一半的精锐边军,皇帝李隆基怎么可能完全放得下心,心里对在外的领兵大将总是怀着忌惮之心的。

    李林甫了解皇帝的心思,他知道,一旦皇甫惟明领了这郡王的爵位,那么,皇甫惟明离身死的时候也就不远了。

    坐在高台上的李隆基终于开口了,“好,既然皇甫大将军为朕考虑,朕就收回成命,郡王不封了,皇甫惟明改封楚国公,加封邑三千,还挂骠骑大将军。”

    楚国是大国,而皇甫惟明原来的成国公是小国国公,如今改封为楚国公,虽然同是国公,爵位上一样,但是,实际地位却高了不少。

    “臣皇甫惟明谢主隆恩,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皇甫惟明跪拜道。

    看到这一幕,不少心思活跃的大臣官员,这才明白了皇帝的举动。

    两件议题议完了,殿内少监按照程序,他大声高喊道:“百官有事早奏,无事退朝!”

    这时,李隆基却淡淡道:“朝会时间太久,朕有些乏了,暂时休息一刻钟吧。”

    “陛下有旨,休朝一刻钟!”

    “臣等恭送陛下!”百官齐齐喊道。

    群臣纷纷走出了大同殿,此时,殿外天色已经大亮,空气清新,让所有人的精神都为之一振,大殿中的昏昏沉沉的感觉顿时被驱散得无影无踪。

    不少人都聚拢在皇甫惟明身边,纷纷向他表示着祝贺,但也有不少人,冷眼旁观,静静地看着太子党的你来我往的道贺声,就比如说李林甫一派的人。

    萧嵩和李林甫走在一起,往旁边的偏殿走去,一边走,萧嵩一边说道:“大人,你的计策果然高绝,陛下对太子果然忌惮之心大增,接下来,我们的计划就更容易实现了!”

    李林甫回头看了一眼,转过头来看着萧嵩,有些意有所指道:“他会倒下的!”

    萧嵩领会,脸上露出会意的笑容,哈哈哈哈地笑了起来。

    一刻钟之后,大同殿前的广场上传来了洪亮的钟声。

    百官回到殿内,皇帝李隆基就坐。

    “吾皇万岁万万岁!”众人三呼万岁道。

    李隆基点点头“众爱卿平身!”

    “谢陛下!”

    “开始吧!”

    “陛下有旨,百官归班,朝会继续。”一旁的小太监重复了一遍。

    “有事早奏,无事退朝!”

    这时,工部尚书陆有融颤颤巍巍地出了朝班,仿佛随时都能倒下的模样。

    “臣工部尚书陆有融有本启奏!”

    李隆基点点头,说了一个‘准’字。

    手持白玉圭,身着自袍,已经七十有二的陆有融缓了一下说道:“陛下,臣担任工部尚书一职以来,兢兢业业,昼夜不敢有所怠慢,部里的事,事无巨细,臣都亲自过问,然臣之身体,却每况愈下,到如今,已不能正常处理工部之事宜,深感忧虑,恨不能继续为君分忧,可身体实不能许,因此,臣请告老还乡,为后来者让出位置,还望陛下准许!”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